学术投稿

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血浆CD62p水平的动态变化

陈曦;李丹;何海涛;王亮

关键词:CD62p, 脑梗死, 脑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血浆CD62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脑梗死组30例,脑出血组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病情程度,按照病情轻重又分别分为轻、中、重3组,测定60例患者发病第48小时,第6~8天及第15天血浆CD62p水平.同期测定正常对照组(4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CD62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结果 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血浆CD62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的血浆CD62p水平增高程度较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高(P<0.05).脑梗死患者第48小时血浆CD62p水平较其他两个时期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血浆CD62p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浆CD62p水平发病后6~8d高,15 d时比48 h降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也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血浆CD62p水平明显增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梗死体积越大,血浆CD62p水平越高,与梗死体积有一定相关性.CD62p可能参与了血栓形成和脑缺血后再灌注损害,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可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帮助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及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中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前2h给予塞来昔布400 mg口服,术后即刻肌注帕瑞昔布钠40 mg,以后每隔12 h注射1次、共6次,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在术后使用自控式静脉镇痛泵镇痛.术前与术后测定血清中环氧合酶(COX)-2和前列腺素E2 (PGE2)水平,记录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结果 实验组VAS评分、术后血清PGE2和COX-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口服塞来昔布进行超前镇痛,术后即刻肌注帕瑞昔布钠进行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优于自控式静脉镇痛泵;围术期应用上述药物能显著抑制手术创伤引起的PGE2与COX-2的释放.

    作者:张金山;李毅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止痛效果

    目的 探讨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60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术后镇痛)和研究组(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术后镇痛),分析两组术毕即刻、术后6h、12 h和24h的镇痛满意度,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静状态(Ramsay评分)和舒适程度(布氏舒适评分法BCS)及血浆PGE2水平,并记录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后12 h(P <0.05)和24 h(P <0.01)的镇痛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痛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仅24h的无痛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h、12 h和24 h的VAS、Ramsay评分、BCS及PGE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后静脉滴注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止痛效果较好,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及镇静状态.

    作者:武斌;杜远立;向选平;乐锦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62例

    尿路感染为临床泌尿系统常见疾病[1],是由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及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受生理及解剖因素影响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及绝经后妇女.以往临床对于尿路感染通常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但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2,3],常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本文对收治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辅助以中药方剂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患者,依据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4],所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尿路感染,年龄60~78[平均(67.8±2.4)]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5.4±1.5)年.

    作者:王靖;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储雾罐配合压力定量吸入气雾剂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和生活质量,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如果能够及早防治,完全可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减缓疾病的进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COPD的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中城市7.8%,农村8.8%.到2007年,COPD的死亡率与艾滋病并列为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也是我国城市居民的第四大死亡原因,而在农村则是首要死亡原因[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目前吸入疗法已成为控制COPD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

    作者:汪升蛟;吴同利;刘永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对48例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初始治疗使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用药疗效以及生存率进行观察.同时选取45例单用全反式维甲酸的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48例患者中,有39例(81.25%)得到了临床的完全缓解(CR),诱导治疗期间的死亡率为18.75%.在对患者进行平均3年的临床随访发现,有3例患者死于维持治疗阶段.对照组CR仅为64.44%.结论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较好,患者的初始治疗临床完全缓解率高,死亡率较低.

    作者:郭子文;许晓军;周云香;林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Roux-en-Y术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肠促胰岛素变化

    目的 探讨Roux-en-Y胃转流术(RYGB)对2型糖尿病(T2DM)滇南小耳猪降糖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15只健康雌性滇南小耳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手术组(DO组)和糖尿病对照组(DC组),每组5只.分圈饲养,NC组给普通饮食,DO组和DC组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尿佐菌素诱导建立T2DM滇南小耳猪动物模型.8w末DO组行RYGB术,检测各组初始、术后2、4、8 w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GIP)、胰高血糖素样肽-l(GLP-1)的变化.结果 与NC、DC组相比,DO组术后2 w空腹血糖值降低(P<0.01),空腹胰岛素值升高(P<0.05),空腹GIP降低(P<0.05),空腹GLP-1值升高(P<0.05).结论 RYGB能显著降低T2DM小型猪的血糖值,可能是通过肠促胰岛素的变化引起.

    作者:龙亚新;孙若飞;王昆华;凌平;李柔刚;王文荣;赵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现状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外的组织损害.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也在上升[1].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因其骨密度低下和日常身体姿势改变易导致驼背和食管裂孔疝,多并发GERD[2].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效果差或无效、严重的心理障碍出现了难治性GERD(rGERD)的增加[3].

    作者:李晓峰;王智昊;陈更;王英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项目竞争强度对老年人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项目竞争强度对老年人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方法 采用2(项目竞争强度:高、低)×2(年龄:老年人、大学生)×3(项目类型:Rp+、Rp-、Nrp)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分析老年人与大学生在不同项目竞争强度条件下的提取诱发遗忘.结果 相对于大学生而言,老年人在高项目竞争强度条件下不会表现出显著的提取诱发遗忘,但在低项目竞争强度条件下则会表现出显著的提取诱发遗忘.结论 项目竞争强度会影响老年人的提取诱发遗忘,且这种效应是由干扰作用引起的.

    作者:白学军;刘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硫氧还蛋白对缺氧/复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对缺氧/复氧损伤内皮细胞(ECV)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株ECV304(缺氧/复氧组)及TRX修饰的ECV304(TRX组)进行缺氧/复氧实验,另一组ECV304细胞不作缺氧/复氧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复氧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ECV304组),细胞内的MDA、ET-1及NO含量在24 h内变化不大;转染空载体的ECV304细胞在缺氧3h时,MDA、ET-1含量显著增加,复氧12 h时,MDA、ET-1含量达到高,然后缓慢下降;ECV304/Trx组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在3h及12时,MDA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而在24 h 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ET-1水平在复氧的各时间点均比有下降,在复氧24 h下降明显(P<0.01);转染空载体的ECV304细胞在缺氧3h时,NO含量显著下降,复氧12 h时,NO含量下降到低,然后缓慢上升;ECV304/Trx组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在3h及12时,NO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在12 h NO水平高.ECV304/TRX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12 h时,有显著差异.结论 TRX能抑制缺氧/复氧对ECV的损伤,对缺氧/复氧环境下的ECV起保护作用.

    作者:苏伟;高枫;孙茂民;江家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骨质疏松的社区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骨病,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也是中老年朋友的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有肢体和关节疼痛、容易骨折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活动以及内分泌等的变化,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终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老年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了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调控(主要有PTH破骨、雌激素、CT成骨;Vit D3双向调节)、营养状态、物理因素(日照、体重)、免疫功能等有关;同时受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以及战争、迁移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随着老年年龄标准的不断变化,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公共健康问题.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姜黄素防治肝脏疾病实验研究进展

    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性辛、苦,温.归脾、肝经.姜黄作为中药早记载于《唐本草》,距今有1 300多年的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姜黄素(Curcumin,Cur)是姜黄主要成分之一[1].以后在姜科、天南星科植物郁金、莪术、石菖蒲等的根茎中也发现了Cur.Cur是一种植物多酚,分子式为C21H20O6,分子量368.37,密度0.93,熔点183℃,主链为不饱和脂族及芳香族基团,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和碱液中,不溶于水,微溶于苯和乙醚.

    作者:贺琴;孙希杰;谭华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胸段交感神经干预对糖尿病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损伤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预后差.当伴有糖尿病时心衰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弗明汉心脏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衰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1].近年来随着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表明,内分泌持续激活参与了心力衰竭的进行性变[2].已知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多有交感兴奋和低迷走神经张力[3].本文观察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心衰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桂珍;王潞潞;王欣佳;杨海鹏;王会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膝关节假体相关羊胫骨近端解剖研究

    目的 验证在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过程中应用羊膝关节作为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正常志愿者及10只健康山羊进行膝关节的CT及MRI扫描,重建出完整羊及人的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并进行与假体相关的胫骨近端的解剖测量,并比较羊膝关节及人膝关节解剖参数的异同.结果 羊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宽度及胫骨棘的前后径约为人膝关节的2/5,截骨后胫骨平台前后径及内外径约为人膝关节1/2,两者具有较高的类似性.羊膝关节与人膝关节内侧截骨面具有相近的内外径与前后径比值(0.55 vs 0.54,t=1.47,P=0.13),但外侧截骨面内外径与前后径比值大于人膝关节(0.89 vs 0.74,t=8.24,P<0.05).结论 羊膝关节是进一步研究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人工膝关节假体较好的动物模型.

    作者:何沛恒;徐栋梁;左建伟;李帅华;瓦庆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男性甲减性心脏病合并心衰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水肿、伴心悸、气短2年,加重伴呼吸困难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伴胸闷、气短、心悸、无心前区疼痛,休息后无缓解,皮肤干燥增厚、粗糙脱屑,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不缓解,且逐渐加重.近3个月,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声音嘶哑、食欲减退而体重不减.既往有高血压史2年,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无吸烟、饮酒史.无甲状腺手术史、无服药及放疗史.患者无糖尿病史和家族性心脏病史.

    作者:赵绮旎;孟繁波;闫振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Ⅲ、Ⅳ期压力性溃疡39例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4亿人,成为21世纪人口老龄化快的国家之一[1].压力性溃疡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老年患者因为长期慢性疾病、卧床、营养不良等原因[2]造成压力性溃疡更为多见.且多为大面积严重压力性溃疡,迁延不愈,每日可消耗大量蛋白质、热量和水分.老年人皮下脂肪和水分较少,再生修复能力低下,常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脓血症而导致死亡[3].目前常用的局部治疗压力性溃疡的方法,对Ⅲ、Ⅳ期压力性溃疡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我科尝试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注射液应用于压力性溃疡的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薛军;郭青梅;阿依努尔;余一;杨向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大鼠免疫器官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源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免疫器官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性SD大鼠,外源性AGEs干预采用尾静脉注射法,采用荧光光谱法检测血清、胸腺、脾脏AGEs含量,并检测胸腺、脾脏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并与青年对照组和老龄对照组比较.结果 AGEs组大鼠血清、胸腺、脾脏AGEs及MDA水平较青年对照组显著升高,而SOD、GSH-Px活性则显著下降,以上结果与老龄大鼠相似.结论 外源AGEs可能通过破坏大鼠免疫器官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平衡诱导免疫衰老.

    作者:杜宁;张强;赵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宫颈癌患者组织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组织及血清VEGF-C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38例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14例,无盆腔淋巴转移24例)、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0例非宫颈疾病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C浓度.结果 组织VEGF-C阳性表达率、吸光度及血清VEGF-C浓度均以宫颈癌淋巴转移组高,其次为宫颈癌无淋巴转移组、CIN组,正常宫颈组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无淋巴转移组Pearson相关系数r=0.782,P<0.01;宫颈癌淋巴转移组r=0.724,P<0.01.宫颈癌患者无论有无淋巴转移,血清VEGF-C浓度与组织中VEGF-C表达均呈现正相关.结论 VEGF-C在宫颈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均存在表达升高,两者正相关,VEGF-C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转移的检测指标.

    作者:高志华;王德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腰部腹膜外软组织肉瘤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右下腹疼痛27 d,发现右下腹包块23 d于2012年2月21日人院.入院查体:右侧腹壁局限性膨隆,左右腹壁不对称,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5.0 cm×12.0 cm,上界平脐,下至耻骨联合水平,内侧缘位于胸骨旁线,外缘位于腋前线,质地韧,伴有压痛,肿物边界欠清晰,活动度差,全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4次/min.腹部彩超:右下腹可见一大小12.7 cm×16.5 cm不均质低回声,边界清,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其前方腹腔浅层可见液性病变,范围17.2 cm×5.5 cm,内可见分隔及细密点状弱回声.术前诊断为腹腔脓肿(考虑阑尾周围脓肿可能性大).于2月22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脓肿位于腹膜外侧,脓腔内浓汁呈暗红色黏稠液体.

    作者:姜洋;孔大亮;张怀宇;汲崇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长球囊介入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纤溶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球囊介入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纤溶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和短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纤维蛋白肽A(FPA)等纤溶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球囊直径、球囊长度及球囊扩张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3.45、18.76、8.94,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即刻t-PA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24 h,研究组t-PA含量较本组术后即刻及对照组均明显上升,恢复至术前水平(t=5.32,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FPA、PAI-1含量均较本组术前明显上升(t =3.95、3.86、4.21、4.82,P<0.05);而在术后24 h两组PAI-1含量与本组术后即刻相比较明显下降(t=4.25、4.38,P<0.05),而且研究组在术后24 h与同期的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t=3.01、3.17,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 FPA含量也明显下降(t=3.11、3.84,P<0.05),与术前FPA水平相接近.结论 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可以降低术后血栓事件发生率,预防术后再狭窄率低,即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可增强纤溶系统活性,减弱凝血系统活性.

    作者:金红来;胡晓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全身AS的标志,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索高血压患者颈AS发生率及其有关的危险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62人,其中男性94人,女性68人,平均(70.4±:7.8)(32~89)岁,其中1级高血压25人,2级68人,3级69人.1.2 检测方法在空腹状态下取血标本进行血脂、血糖检测,采用日立7150生化分析仪检测.颈AS测定采用惠普8500 GP超声仪器,探头频率为7.5 MHz.患者取头后仰卧位,检查一侧颈动脉,头偏向对侧约45°,充分暴露颈部,探头沿颈动脉走向,沿胸锁乳头肌外缘自下向上作连续纵、横切面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观察血管走行及内膜-中膜有无斑块,确定斑块位置、形态和回声特点,并借彩色血流图像观察有无血流充盈缺损.颈动脉粥样硬化判断的标准如下:①硬化:动脉壁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1.0 mm[1].

    作者:罗蓉;周怡;吴秀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