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蒋华;彭晶;文安华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外的组织损害.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也在上升[1].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因其骨密度低下和日常身体姿势改变易导致驼背和食管裂孔疝,多并发GERD[2].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效果差或无效、严重的心理障碍出现了难治性GERD(rGERD)的增加[3].
作者:李晓峰;王智昊;陈更;王英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异常为主要特点;发病率约为1/10万,成年后发病率较高[1],与年龄、种族无明显关系,男性患者略高于女性.现就AC诊断与治疗现状做以下综述.1 诊断1.1 临床表现1.1.1 吞咽困难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但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典型患者初为进食固体食物发生,发展缓慢,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有时呈间歇性,部分长期患者形成食管扩张后吞咽困难反而减轻,易造成使患者认为病情好转的现象,应予以重视.
作者:张琰;徐红;王京;马坦坦;商振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免疫器官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性SD大鼠,外源性AGEs干预采用尾静脉注射法,采用荧光光谱法检测血清、胸腺、脾脏AGEs含量,并检测胸腺、脾脏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并与青年对照组和老龄对照组比较.结果 AGEs组大鼠血清、胸腺、脾脏AGEs及MDA水平较青年对照组显著升高,而SOD、GSH-Px活性则显著下降,以上结果与老龄大鼠相似.结论 外源AGEs可能通过破坏大鼠免疫器官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平衡诱导免疫衰老.
作者:杜宁;张强;赵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中较常遇到的问题,其多伴随年龄的增长以及机体的衰退而出现,而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一类老年人群特有的骨折[1].临床根据患者骨折的时间分为陈旧性骨折(>3 w)和新鲜性骨折(≤3 w)[2].椎体成形术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3].本研究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以及新鲜性压缩骨折的作用及疗效.
作者:史相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丝瓜络(RLF)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钙调蛋白(CaM) 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RLF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及与CaM的关系.方法 选择Wista大鼠,采用异丙肾上腺素法复制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分别给予RLF5 g· kg-1·d-1和10 g·kg-1·d-1,灌胃,连续给药28 d.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系统观察RLF对心衰大鼠心脏CaM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心衰模型组比较,RLF大剂量连续用药可降低心衰大鼠心脏CaM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RLF可通过减少慢性心衰大鼠心肌CaM 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
作者:房春燕;蒲旭辉;孙文启;许莉莉;韩慧蓉;王辉;康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患此病者竟达50%,70岁左右几乎达100%[1].神经根型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以男性居多,多为慢性.症状可为一侧性或两侧性,通常为单神经根受累[2].发病主要见于颈4一颈5以下,以颈5、颈6、颈7神经根受累为多见[3].职业分布集中在制造业工人、财务人员、教师、办公室文员、司机等长期低头颈部负荷过度的职业.本文采用温针灸治疗该病,采用普通针刺作为对照,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王维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362例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其总胆固醇水平分为高胆固醇组和非高胆固醇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胆固醇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 h 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和夜间平均收缩压(dSBP)均增高(P<0.05).高胆固醇组主要表现为非杓形(66.8%)(P<0.05).高胆固醇组的晨峰血压增高(42mmHg).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嘉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疾病,由于腹膜后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引起腹膜后空腔脏器受压发生梗阻,为慢性非特异性、非化脓性炎症,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认为是血管炎,胶原系统疾病及免疫相关性病变.40~60岁多发,起病隐匿,早期易发生误诊、漏诊;易受压的脏器是输尿管,发生严重的肾功能损害时约占75% ~ 80%,引起输尿管积水,进一步损害肾功能,严重者发生尿毒症方引起重视.早期、准确诊断RPF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赵春梅;袁宏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骨病,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也是中老年朋友的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有肢体和关节疼痛、容易骨折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活动以及内分泌等的变化,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终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老年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了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调控(主要有PTH破骨、雌激素、CT成骨;Vit D3双向调节)、营养状态、物理因素(日照、体重)、免疫功能等有关;同时受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以及战争、迁移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随着老年年龄标准的不断变化,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公共健康问题.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5β1、CD15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步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整合素α5β1、CD151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胃癌组整合素α5β1、CD15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3.75%,均高于癌旁正常组(22%、18%)(P<0.05).②整合素α5β1、CD15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胃癌的不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③整合素α5β1、CD151在胃癌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r=0.428,P<0.05).结论 整合素α5β1、CD15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二者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它们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胃癌早期诊断和抗转移治疗新的分子靶点,可为评估肿瘤的恶性进展、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李桃;齐洁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冠心病(CHD)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血栓的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机制[1].研究发现,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A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斑块稳定性相关,已被列为评价斑块稳定性的新的血清学指标[2].有研究表明,Rho抑制剂可在细胞水平调节细胞增殖、迁移黏附、骨架重排、胞浆移动、炎症细胞运动等,在分子水平调节炎症、血栓形成、氧化、纤维化等相关因子水平[3].本研究拟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ACS患者PAPP-A浓度的影响,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作者:杜荣品;吕妍琨;陈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U251人胶质瘤细胞中Stat1基因沉默对FAT1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穿孔法将Stat1 siRNA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Stat1和FAT10蛋白的表达变化,用染色体核型分析Stat1干扰对FAT10过表达而导致的非整倍体现象的阻断作用.结果 Westem印迹结果显示,Stat1 siRNA干扰可以有效抑制U251细胞中Stat1的表达,并且通过抑制Stat1可以有效抑制TNF-α诱导的FAT10高表达,进而通过有效抑制TNF-α诱导的FAT10高表达而阻断TNF-α诱导的非整倍体现象.结论 Stat1的表达下调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FAT10高表达及非整倍体现象.
作者:李少一;王志超;高芸;李晓东;张明杰;马维宁;刘云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托拉塞米是磺酰脲吡啶类利尿剂,作用于亨利氏髓袢升支粗段[1],抑制Na+、K+、Cl+的重吸收.目前广泛应用于充血性心衰、肾病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水肿性疾病.Baker等[2]报道10 mg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与20 ~ 40 mg呋塞米或1 mg布美他尼相当,且托拉塞米利钾作用弱于其他袢利尿剂.托拉塞米注射液在老年人中应用相关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观察托拉塞米注射液半量(10 mg)在老年水肿患者中的利尿作用和安全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46例老年水肿患者分为托拉塞米组22例(治疗组)及呋塞米组24例(对照组).
作者:汤洪;范亮;杨瑜莹;张彦海;谢柏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桃仁乙醇提取物(EETR)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相关酶及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 kg-1·d-1制备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EETR小、中、大(2.5、5.0、10.0 g·kg-1·d-1)剂量组及人参皂苷组(人参皂苷混悬液400 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60d,末次给药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之后取胸腺、脾脏称重,测定胸腺、脾脏指数,同时取脑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ETR各剂量组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所提高(P<0.05);脑组织AchE活性降低(P<O.05,P<0.01);同时增加胸腺、脾脏重量(P<0.05).结论 EETR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于兆霞;陈正爱;钟秀宏;朴花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骨肉瘤在老年人病变中的特点与青少年不同,可能与老年人伴有退行性改变及骨质疏松有关,因此骨肉瘤病变进展时体内的蛋白表达亦可能有差别.骨肉瘤病变进展时体内多种蛋白异常表达,尤其与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WTX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由于X染色体定位的特殊性,因此抑癌的特异性强[1].PTEN是抑癌基因,可以明显抑制肿瘤增殖及浸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促进因子,可以介导肿瘤血管新生,并对肿瘤进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近来也有研究显示VEGF是一种重要的癌基因[2].本文关注VEGF、WT和PTEN在老年骨肉瘤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关注其相关性及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
作者:黄山;黄帆;遇呈祥;晏铮剑;邓忠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该院72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手术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36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开腹组36例,行传统开腹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观察两组老年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亦比开腹组短(P<0.05),术后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总有效率(94.4%)高于开腹组的总有效率(77.8%)(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具有微创、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寒冰;孙德利;夏云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的改变及与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40例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30例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组)、30例中青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青年活动性肺结核组)及20例老年健康人(健康组)血清VI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4水平.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中,病灶范围大或有空洞形成患者17例,病变范围小患者23例.结果 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清VIP、IL-4水平高于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及健康组(均P <0.01).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IFN-γ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范围大或有空洞形成患者血清VIP、IL-4水平高于病变范围小患者(P<0.05).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VIP、IL-4及IFN-γ水平与中青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VIP与IL-4呈正相关(r=0.672,P<0.01),与IFN-γ呈负相关(r=-0.406,P<0.01).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健康组血清VIP与IL-4、IFN-γ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VIP可能对评价老年肺结核病情严重程度、活动性以及判断其转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杨晓敏;董德琼;杨渝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内容物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内,可导致咽喉、气管等食管外组织的损害,而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后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原因.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所引起.本文拟观察西沙必利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为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对本试验所用药物过敏或其他禁忌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消化道其他部位器质性病变患者.
作者:赵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对缺氧/复氧损伤内皮细胞(ECV)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株ECV304(缺氧/复氧组)及TRX修饰的ECV304(TRX组)进行缺氧/复氧实验,另一组ECV304细胞不作缺氧/复氧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复氧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ECV304组),细胞内的MDA、ET-1及NO含量在24 h内变化不大;转染空载体的ECV304细胞在缺氧3h时,MDA、ET-1含量显著增加,复氧12 h时,MDA、ET-1含量达到高,然后缓慢下降;ECV304/Trx组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在3h及12时,MDA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而在24 h 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ET-1水平在复氧的各时间点均比有下降,在复氧24 h下降明显(P<0.01);转染空载体的ECV304细胞在缺氧3h时,NO含量显著下降,复氧12 h时,NO含量下降到低,然后缓慢上升;ECV304/Trx组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在3h及12时,NO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在12 h NO水平高.ECV304/TRX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12 h时,有显著差异.结论 TRX能抑制缺氧/复氧对ECV的损伤,对缺氧/复氧环境下的ECV起保护作用.
作者:苏伟;高枫;孙茂民;江家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牙周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DMCP)患者的牙周及糖尿病的改善效果.方法 87例老年DMC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析口腔卫生知识保健及牙周治疗对患者牙周指数、血糖及血清瘦素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婚姻、学历、饮酒、吸烟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牙石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社区牙周指数(CPI)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且治疗组的下降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瘦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治疗组的下降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没有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趋势没有明显差异;餐后2h血糖治疗组的下降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和牙周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牙周健康、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翁巧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