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40例

曹磊

关键词: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及再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关于老年患者接受PCI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报道较少[2].本文旨在观察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年龄45~ 59岁者30例(青中年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绞痛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年龄60~78岁者40例(老年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心绞痛1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骨质疏松的社区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骨病,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也是中老年朋友的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有肢体和关节疼痛、容易骨折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活动以及内分泌等的变化,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终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老年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了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调控(主要有PTH破骨、雌激素、CT成骨;Vit D3双向调节)、营养状态、物理因素(日照、体重)、免疫功能等有关;同时受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以及战争、迁移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随着老年年龄标准的不断变化,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公共健康问题.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区蛋白激酶C和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的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外,其余3组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动物模型,模型对照组以同等剂量注射生理盐水.电针组治疗3个疗程.以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法观测大鼠海马区蛋白激酶C(PKC)、β-淀粉样蛋白(Aβ)积分光密度值(IOD)和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电针组大鼠海马区等神经元PKC光密度值、阳性细胞增多,Aβ光密度、阳性细胞数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治疗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PKC减少脑内Aβ沉积.

    作者:张海燕;刘忠锦;陈志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人群HbA1c控制水平对血清Hcy、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相关性,以便早期对糖尿病并发症进行预测、诊断.方法 选择24例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近2年内新确诊为糖尿病(DM)患者82例(实验组),对新确诊病例每3个月检测1次HbA1c,按照1年内HbA1c的平均控制水平将DM分为4个等级,分组后检测其血清中的Hcy、hs-CRP浓度.HbA1c检测采用亲和层析高压液相法,Hcy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hs-CRP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生化检测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的HbA1c、Hcy、hs-CR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38±0.53)%、(5.24±1.55) μmol/L、(1.28±0.29)mg/L和(8.52±2.53)%、(10.65±3.01) μmol/L、(3.55±1.77) 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按照HbA1c的平均控制水平将DM分为4组后各组间血清中的Hcy、hs-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A1c控制水平直接影响DM体内Hcy、hs-CRP的浓度,同时检测hs-CRP及Hcy水平也可从一个侧面明确内皮炎症的存在和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所以对DM患者不仅要检测血糖及其代谢产物,还要关注hs-CRP及Hcy水平,必要时可以通过干预hs-CRP及Hcy的水平,延缓血管损害的发生.

    作者:崔建娇;张一兵;张立坤;桂晓巍;陈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储雾罐配合压力定量吸入气雾剂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和生活质量,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如果能够及早防治,完全可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减缓疾病的进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COPD的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中城市7.8%,农村8.8%.到2007年,COPD的死亡率与艾滋病并列为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也是我国城市居民的第四大死亡原因,而在农村则是首要死亡原因[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目前吸入疗法已成为控制COPD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

    作者:汪升蛟;吴同利;刘永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手术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及白介素-10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术中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及白介素(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雷-酚)32例,雷米芬太尼联合七氟醚组(雷-醚)32例,分别于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2 h(T2)、手术开始后12 h(T3)、手术开始后24 h(T4)及手术开始后48 h(T5)抽取所有患者肘正中静脉血,检测PMN凋亡及IL-10水平.结果 两组老年患者手术开始后(T1~T4) PMN凋亡率均比术前(T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酚组老年患者在T2~T5时点PMN凋亡率高于雷-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T1~ T4) IL-10水平呈升高趋势,雷-酚组老年患者在T2 ~T5时点IL-10水平高于雷-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能够抑制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PMN凋亡和提高IL-10水平.

    作者:杨建生;张伟;马民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RNAi沉默Stat1基因对胶质瘤细胞FAT10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U251人胶质瘤细胞中Stat1基因沉默对FAT1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穿孔法将Stat1 siRNA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Stat1和FAT10蛋白的表达变化,用染色体核型分析Stat1干扰对FAT10过表达而导致的非整倍体现象的阻断作用.结果 Westem印迹结果显示,Stat1 siRNA干扰可以有效抑制U251细胞中Stat1的表达,并且通过抑制Stat1可以有效抑制TNF-α诱导的FAT10高表达,进而通过有效抑制TNF-α诱导的FAT10高表达而阻断TNF-α诱导的非整倍体现象.结论 Stat1的表达下调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FAT10高表达及非整倍体现象.

    作者:李少一;王志超;高芸;李晓东;张明杰;马维宁;刘云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状况

    目的 调查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状况,为指导老年住院患者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对426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总分≥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 <18.5 kg/m2(或血清白蛋白< 30 g/L)为营养不足.调查营养干预情况,分析营养风险与营养干预之间的关系.结果 426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0.5%和55.2%,其中老年期痴呆患者(80.6%,)、恶性肿瘤(79.1%)、肺部感染或COPD(71.2%)和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肾功能不全75%)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426例患者中,199例(46.7%)接受了营养支持,其中有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75.8% (178/235),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19.9%(38/191).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尤其以老年期痴呆患者更为突出,但临床营养支持却存在不合理性.因此,对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的规范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朱跃平;丁福;刘欣彤;肖谦;马厚勋;吕洋;何锡珍;杨君;曾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40例

    医学调查显示:75岁以上老年人排在第一位的致死性疾病是肺炎;85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的病死率高达48%[1].现在对于该病的治疗多以药物为主[2].本文拟探索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AP病例,采用随机抽选的方法从中抽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1~83[平均(69±4.5)岁,重度肺炎2例(10.00%),有基础病的患者10例(50.00%);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2~84[平均(70±5.5)]岁,重度肺炎3例(15.00%),有基础病的患者11例(55.00%).

    作者:邵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VD患者随机分为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及亚项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FNS组与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总分较前明显增高(P<0.01),但二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NS组定向力、计算能力、短程记忆力、空间能力4个亚项治疗后评分增高(P<0.05);奥拉西坦组定向力和短程记忆力治疗后评分增高(P<0.05);奥拉西坦组短程记忆力评分的改善优于FNS组(P<0.05),而定向力的改善与FNS组无明显差异(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前后MMSE总分及各亚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均能够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FNS对VD认知功能各领域的改善较为全面,奥拉西坦则在定向力和短程记忆力,尤其是短程记忆力方面的改善更为显著,而尼莫地平在研究期间未显示出对认知功能的改善.

    作者:韩颖;崔鹏;王娇兰;刘胥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姜黄素防治肝脏疾病实验研究进展

    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性辛、苦,温.归脾、肝经.姜黄作为中药早记载于《唐本草》,距今有1 300多年的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姜黄素(Curcumin,Cur)是姜黄主要成分之一[1].以后在姜科、天南星科植物郁金、莪术、石菖蒲等的根茎中也发现了Cur.Cur是一种植物多酚,分子式为C21H20O6,分子量368.37,密度0.93,熔点183℃,主链为不饱和脂族及芳香族基团,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和碱液中,不溶于水,微溶于苯和乙醚.

    作者:贺琴;孙希杰;谭华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40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及再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关于老年患者接受PCI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报道较少[2].本文旨在观察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年龄45~ 59岁者30例(青中年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绞痛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年龄60~78岁者40例(老年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心绞痛1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

    作者:曹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西沙必利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41例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内容物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内,可导致咽喉、气管等食管外组织的损害,而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后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原因.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所引起.本文拟观察西沙必利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为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对本试验所用药物过敏或其他禁忌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消化道其他部位器质性病变患者.

    作者:赵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Ⅲ、Ⅳ期压力性溃疡39例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4亿人,成为21世纪人口老龄化快的国家之一[1].压力性溃疡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老年患者因为长期慢性疾病、卧床、营养不良等原因[2]造成压力性溃疡更为多见.且多为大面积严重压力性溃疡,迁延不愈,每日可消耗大量蛋白质、热量和水分.老年人皮下脂肪和水分较少,再生修复能力低下,常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脓血症而导致死亡[3].目前常用的局部治疗压力性溃疡的方法,对Ⅲ、Ⅳ期压力性溃疡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我科尝试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注射液应用于压力性溃疡的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薛军;郭青梅;阿依努尔;余一;杨向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胸段交感神经干预对糖尿病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损伤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预后差.当伴有糖尿病时心衰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弗明汉心脏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衰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1].近年来随着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表明,内分泌持续激活参与了心力衰竭的进行性变[2].已知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多有交感兴奋和低迷走神经张力[3].本文观察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心衰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桂珍;王潞潞;王欣佳;杨海鹏;王会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沙棘叶水提物对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凝血作用

    目的 沙棘叶水提取物对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凝血作用研究.方法 配制不同剂量的沙棘叶水提物,用12号灌胃针头对小鼠连续10 d灌胃.观察和测定沙棘叶水提物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白细胞指数、胸腺和脾免疫器官的指数及其对小鼠腹腔内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影响.结果 沙棘叶水提取物能够延长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增加小鼠体内的白细胞指数,能增加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论 沙棘叶水提物具有活血抗凝血的功能,同时能够提高小鼠的免疫能力.

    作者:屈长青;丁计银;王新鲁;姬云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的改变及与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40例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30例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组)、30例中青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青年活动性肺结核组)及20例老年健康人(健康组)血清VI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4水平.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中,病灶范围大或有空洞形成患者17例,病变范围小患者23例.结果 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清VIP、IL-4水平高于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及健康组(均P <0.01).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组IFN-γ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范围大或有空洞形成患者血清VIP、IL-4水平高于病变范围小患者(P<0.05).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VIP、IL-4及IFN-γ水平与中青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VIP与IL-4呈正相关(r=0.672,P<0.01),与IFN-γ呈负相关(r=-0.406,P<0.01).老年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健康组血清VIP与IL-4、IFN-γ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VIP可能对评价老年肺结核病情严重程度、活动性以及判断其转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杨晓敏;董德琼;杨渝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362例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其总胆固醇水平分为高胆固醇组和非高胆固醇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胆固醇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 h 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和夜间平均收缩压(dSBP)均增高(P<0.05).高胆固醇组主要表现为非杓形(66.8%)(P<0.05).高胆固醇组的晨峰血压增高(42mmHg).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嘉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牙周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改善的影响

    目的 分析牙周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DMCP)患者的牙周及糖尿病的改善效果.方法 87例老年DMC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析口腔卫生知识保健及牙周治疗对患者牙周指数、血糖及血清瘦素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婚姻、学历、饮酒、吸烟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牙石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社区牙周指数(CPI)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且治疗组的下降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瘦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治疗组的下降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没有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趋势没有明显差异;餐后2h血糖治疗组的下降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和牙周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牙周健康、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翁巧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整合素α5β1、CD15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5β1、CD15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步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整合素α5β1、CD151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胃癌组整合素α5β1、CD15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3.75%,均高于癌旁正常组(22%、18%)(P<0.05).②整合素α5β1、CD15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胃癌的不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③整合素α5β1、CD151在胃癌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r=0.428,P<0.05).结论 整合素α5β1、CD15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二者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它们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胃癌早期诊断和抗转移治疗新的分子靶点,可为评估肿瘤的恶性进展、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李桃;齐洁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干预措施对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却排便困难[1].老年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少动,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胃肠蠕动减慢,结肠、直肠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等种种原因,发生便秘的情况相当常见[2].但在临床康复工作中,这一情况又往往被忽视,给患者带来很多麻烦和不必要的痛苦.所以,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提防大便秘结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3].以往通常采用缓泻、灌肠等方法解除便秘,但作用不持久,还会产生生理依赖.本研究中,笔者发现早期康复干预措施对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王晓燕;蒋华;彭晶;文安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