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柳毅;梅同华

关键词:肺栓塞, 肝素, 呼吸困难, 胸痛
摘要: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老年人因存在较多的发生深静脉血栓(VTE)的危险因素,多患有心肺疾病,因此PTE的发病率高,且发生PTE时,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回顾分析老年内科住院患者PTE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脑转移瘤是NSCLC常见并发症,近年来脑转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1],发生率达30%~50%[2],其中多发脑转移约占70%[3].脑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预后极差,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2个月[4].

    作者:李娈;高亚杰;董岩;朱海波;徐小玉;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口服匹多莫德治疗老年人过敏性哮喘的疗效

    老年过敏性哮喘给予对症治疗后预后仍欠佳,病死率高.老年人过敏性哮喘有其相应的特点:老年期作为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第二高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机体抵抗力差,易合并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易加重哮喘病情.所以及时给予患者正确、快捷的治疗是降低该疾病病死率的关键.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调节剂,通过刺激非特异的自然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本文观察匹多莫德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

    作者:刘超英;国家;靳英丽;彭丽萍;李晓辕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TAT-XIAP融合蛋白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TAT-XIAP融合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海马区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海马区注射Aβ (25 ~35),给药组尾静脉注射TAT-MAP融合蛋白10 mg/kg.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A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AD大鼠的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游泳轨迹路线多在平台所在象限附近,呈趋向型.结论 TAT-XIAP融合蛋白能够改善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门楠;夏春波;孙婧霞;蒋常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该院门诊和住院病人132例,经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证实,按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及病程分期,按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诊断和疗效判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常规药物加物理因子、呼吸保健操等综合疗法.两组病例治疗同时均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3项观察指标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90.9%);观察组平均治疗天数(15.1 d)与对照组(18.3 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COPD操作简便,副作用小.

    作者:张弢;沈佳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脑出血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相关性

    脑出血(ICH)是指源于脑实质内血管的非创伤性自发出血,出血也可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占首次脑卒中的10%~15%,30 d病死率为35% ~ 52%.ICH是由环境因素、多种致病高危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类极其复杂的疾病,血管内膜炎性反应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发生ICH时,由于脑结构的破坏,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应激刺激,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功能紊乱,并通过改变下丘脑、垂体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合成和释放增加,从而使小胶质细胞(MG)功能发生改变.

    作者:王新;李明军;张坤;崔大勇;邬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因素分析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根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1].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致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然而即便及早诊疗,患者治愈后仍有再发风险,复发性脑卒中致残、致死率较初发脑卒中更高,患者临床预后更差,多数会留有永久性后遗症[2].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镇人口死亡的首要死因,而脑卒中亦占其中约1/3的比重.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后,再发脑卒中的比例很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的相关风险因素.

    作者:李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培达联合血塞通片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

    下肢动脉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多发于老年人,在病程5年以上、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高达90.8%,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1].本文观察培达联合血塞通片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

    作者:宣伟;丰德垣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支架置入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中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Partner支架)和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置入后早期康复训练对白细胞介素(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收集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心内科介入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根据病变及经济情况将患者分为Partner组(n=60)和Cypher组(n=50).两组中部分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所有患者于支架置入前、置入后24 h,l、3 w检测血清IL-6,hs-CRP含量.结果 支架置入24h后,各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置入前(P<0.05).支架置入后l、3 w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与置入后24 h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均明显高于置入前(P<0.05).康复训练与未康复训练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artner支架和Cypher对冠心病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别.冠心病患者行支架置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在康复训练后不能减轻.

    作者: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血清脂联素与不稳定心绞痛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血清脂联素(APN)在不稳定心绞痛诊疗中价值及APN与不稳定心绞痛(UA)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UA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AP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PG)浓度;分析UA组APN与冠心病(CA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UA组血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血TG、LCL-C水平、CRP、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组血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UA组血清APN与LDL、TG、CRP及FPG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APN在UA患者血液中呈现低水平,且血清APN与LDL、TG、CRP及FPG呈负相关;APN降低与cTnI升高是UA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血清APN具有和常规血液学指标共同提示CAC发生、发展的价值.

    作者:张俊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术后治疗286例

    老年性白内障常为双侧先后或同时发病,是导致视力减退和致盲的重要原因[1].目前,手术治疗作为帮助白内障老年患者复明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手术操作引起的眼内组织机械性损伤或化学刺激性损害,血-房水屏障遭到破坏后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术后炎症持久存在易诱发虹膜粘连、玻璃体混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2],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恢复.本研究观察采用双氯芬酸钠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控制白内障术后炎症的疗效.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38例

    老年性白内障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白内障摘除术目前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传统手术切口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散光大、愈合慢、住院时间长[1,2].本研究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

    作者:王佩丽;郭光;申蕾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记录13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12周前后的各项超声指标[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及其与晚期运动速度Aa比(Ea/Aa)值,左心房结构参数(LAVI),左心房收缩功能参数(LAEF值)]及其SBP、DBP数值.结果 ①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总有效率为78%;②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12周治疗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及其与晚期运动速度Aa之比(Ea/Aa)值均明显升高,左心房结构参数(LAVI)及左心房收缩功能参数(LAEF)值均明显降低.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降压效果明显,同时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武国东;及志勇;武燕萍;孙明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降糖速度与T2DM患者心肌酶学变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降糖速度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肌酶学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T2 DM患者202例.将降糖速率≤6mmol·L-1.d-1的患者纳入T2DM1组105例,降糖速率>6 mmol·L-·d-1的患者纳入T2 DM2组97例.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降糖前、降糖后、随访期间3个时间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情况.结果 T2DM1组降糖后(CK-MB)、肌红蛋白、cTnI水平较降糖前显著下降(P<0.05).T2DM1组随访期间心肌酶学水平较降糖前亦明显下降(P<0.05).T2 DM2组降糖后CK-MB、肌红蛋白、cTnI水平较降糖前上升(P<0.05).而T2 DM2组随访期间心肌酶学水平较降糖前明显下降(P<0.05).另外,T2 DM2组降糖前后心肌酶学差值明显高于T2 DM1组(P<0.05).结论 长期良好的控制血糖可以有效降低心肌酶学水平,但当降糖速度过快时反而会加重心肌细胞损伤,导致心肌酶学水平上升,所以应当合理控制降糖速度.

    作者:褚莉茗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特拉唑嗪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观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研究[2]证实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受体阻滞剂均对老年BPH有一定疗效.但有研究[3]表示这两种类型的药物的实际应用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性欲减退、阳痿等.特拉唑嗪与非那雄胺是上述两种类型药物的代表之一,近几年临床研究中较为多见[4].本研究旨在观察联合应用特拉唑嗪与非那雄胺治疗BPH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兴;王亮;黄庆华;王瑞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0)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1年1~10月我院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AS0 101例,平均年龄(69.64 ±5.07)岁,其中男68例,女33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组手术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介入组(P<0.05);两组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分级构成比不同(P<0.05).见表1.

    作者:徐新华;胡家美;唐尚权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上海老年弱势群体疾病社区化管理现状

    目的 探讨上海老年弱势群体生存保障状况.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选取2012年1~6月上海市居民400例,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主,结合观察法,对上海老年弱势群体进行抽样调查,了解这一群体的主要组成、特征、生存现状、保障状况等.结果 400例受试者平均年龄(85.5±6.7)岁,年龄>80岁受试者325例(81.25%);其中女227例(69.8%),男98例(30.2%).所有受试者中文化程度低于初中水平的312例(78.0%);多数受试者为丧偶老年人,共273例(68.25%).高血压史213例(53.25%);糖尿病史198例(49.5%);冠心病史79例(19.75%).评估需要中度照料程度298例(74.5%),需要重度照料程度122例(30.5%).400例受试的老年人群经济来源极其有限,收入均明显偏低.老年弱势群体经济收入主要高度集中于800元以下,共368例(92.0%).400例受试的老年人群所需社会保障中助医服务需求高,其次为生活护理;社区保障的提供服务中生活护理的提供比例高,其次为助行服务.结论 老年弱势群体没有得到社区服务项目的全覆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作者:王蓓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和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分泌性中耳炎90例

    老年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患者的听力损失,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1,2].对于老年患者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3,4].本研究观察采用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与盐酸氨溴索混合液治疗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胡明;马元煦;程岩;赵晖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日常交流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影响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致死率高.脑梗死后不仅躯体的致残率高,而且认知功能损害也为人们关注,其中以记忆损害较为严重[1].已有国内外研究表明脑梗死可以导致患者记忆功能减退[2].本文旨在了解老年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发生情况,探讨日常交流对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为老年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的康复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长香;李淑杏;吴安娜;赵雅宁;毛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营养不良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血液透析患者48例为观察组,并选择4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采用综合营养评估法(SGA)、改良型定量营养评估法(MQSGA)、血生化指标、人体测量学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了解营养不良的原因.结果 采用SGA、MQSGA、中臂肌围(MAMC)、血清前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0.00%、68.75%、41.67%、58.33%、68.75%、39.58%,患者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即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00%.观察组ALB、握力(GS)、PA、MAMC、中臂围(MAC)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丽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患者营养不良与PA(r=0.425,P=0.015)、ALB(r =0.516,P=0.005)、Scr(r=0.396,P=0.009)呈正相关,而与hs-CRP(r=-0.412)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较差,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与患者体内蛋白丢失及炎症反应有关,因此应对血液透析患者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金玲;徐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靶器官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以及其保护肾功能、逆转左心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治疗的112名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坎地沙坦8 mg/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氢氯噻嗪12.5 mg/d.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左心室肌质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肾功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71.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M及LV-M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降压效果优于单药治疗,且联合用药逆转左心室肥厚疗效更显著,但在肾功能保护方面联合用药并无明显优势.

    作者:黄佩花;莫宏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