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铂联合热疗对人胃癌耐药细胞增殖及耐药相关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

董倩;陈虎

关键词:热疗, 热化疗, 胃癌耐药细胞, 逆转耐药, survivin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顺铂联合热疗对人胃癌耐药细胞增殖及多药耐药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胃癌SGC7901/DDP细胞系进行体外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对照组、化疗组、热疗组及热化疗组SGC7901/DDP细胞增殖的情况,并用FCM法半定量检测各组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检测4组SGC7901/DDP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热疗及顺铂联合热疗都可以降低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DDP的增殖水平,并且顺铂联合热疗作用效果明显.单纯热疗及顺铂联合热疗作用后,SGC7901/DDP细胞中Surviv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并且并顺铂联合热疗作用后下降明显.结论 热疗、顺铂联合热疗能够抑制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的增殖,并可诱导该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下调Survivin蛋白及mR-NA的表达可能是热疗逆转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多药耐药性的机制之一.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因素分析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根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1].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致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然而即便及早诊疗,患者治愈后仍有再发风险,复发性脑卒中致残、致死率较初发脑卒中更高,患者临床预后更差,多数会留有永久性后遗症[2].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镇人口死亡的首要死因,而脑卒中亦占其中约1/3的比重.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后,再发脑卒中的比例很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的相关风险因素.

    作者:李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老年人退行性失衡评估及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老年入容易发生跌倒就是常见的一种表现.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其中女性跌倒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1].摔倒是导致7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第7位原因[2],跌倒极大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跌倒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

    作者:朱小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相关性

    目前发现早期子宫颈癌为有效的方法是子宫颈涂片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方面已经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一种诊疗手段[1].为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本文联合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SCCA、CA125、CA19-9、CEA的含量,探讨其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相关性.

    作者:刘馨;白艳香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肥胖、胰岛素抵抗与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 评价中国汉族人群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突变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河北居住的健康查体人群,体质指数(BMI)≥25.0 kg/m2归为肥胖组,共233例,BMI< 25 kg/m2归为正常对照组,共108例.从正常对照人群中选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了343例样本LPL基因第8内含子HindⅢ多态性,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后,肥胖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中并发高TG血症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H+H+基因型者与H-H-基因型者比较,血清T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突变与肥胖无相关性,与肥胖者胰岛素抵抗可能相关.

    作者:刘娜;陈树春;魏立民;唐勇;宋光耀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02例

    既往在治疗上多采用保守疗法,但不少患者难以坚持长期卧床休养,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并由于长期卧床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发现压力性溃疡、坠积性肺炎、血栓等并发症.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监视下,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路径进入病变椎体,向内注入调配后的骨水泥[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达到稳定脊柱、迅速止痛及允许患者早日下地活动的目的.我院采用此技术医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2例共123个椎体,疗效满意.

    作者:李建哲;贾全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美罗华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CD20+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异质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95%以上的B细胞NHL表达CD20抗原.R-CHOP方案是其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虽然美罗华提高了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复发或难治,尤其对因身体状况而不能耐受高剂量激素的老年患者来说,寻找高效低毒的化疗方案成为重要课题.本研究采用美罗华加吉西他滨方案治疗CD20+ NHL患者,观察其疗效.

    作者:古健;陈焯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SSTF组.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2h后,采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细胞STA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并且STAT1蛋白表达增加(P<0.01),STAT3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IR组相比,SSTF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率(P <0.05,P<0.01);心肌细胞的STAT1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STAT3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 SSTF可能通过下调STAT1蛋白和上调STAT3蛋白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于晓敏;郝祥俊;龚明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乳腺麦默通手术残腔灌注肾上腺素盐水的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性化医学模式及治疗观念的更新,乳腺肿物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治疗乳腺较小良性肿瘤尤其是不可触及肿瘤的常用方法[1,2].它是在超声定位引导下,通过负压抽吸乳腺病灶,可进行重复切割,使一次穿刺能切取多个标本,且住院时间短,康复快,术后无明显瘢痕.但由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不能像传统手术在直视下将肿物完整取出,并彻底止血,所以术后肿物残留与术中、术后出血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尝试向手术残腔灌注肾上腺素盐水,从而发现可疑残留病灶,彻底切除,并减少术后皮肤瘀斑的发生,就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于志强;李志旺;韦伟;孙德胜;钟洁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糖尿病肾病合并IgA肾病1例

    糖尿病肾病(DN)正在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每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肾损伤都为DN.国外研究显示DN患者的肾活检病理中合并非DN的发生率为12%~ 39%[1],其中常见的是膜性病变,其次为微小病变、急性感染后肾炎、膜增生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等,IgA肾病的报道为少见.

    作者:董长青;罗萍;吴曼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干扰素治疗老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 选取53例老年丙肝患者,对比36例中青年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系列生化及病毒载量变化.结果 病毒应答率老年组早期病毒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分别为20.8%、41.5%、79.2%、69.8%,肝功复常率老年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白细胞计数降低以及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无论普通还是长效干扰素其SVR与年轻人相同,治疗6个月时疗效欠佳和明显的不良事件发生成为能否坚持用药的关键点.加强监测和心理疏导,必要时应用抗抑郁药物有助于提高依从性.

    作者:刘雪梅;朱跃科;刘海霞;姚勤伟;王克菲;于红卫;孟庆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浊毒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yclin D1与P27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验证浊毒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物质基础,并探寻化浊解毒中药治疗肝纤维化调控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11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只,肝纤维化模型组102只.模型组进行肝纤维化复合模型的建立.对照组皮下注射葵花籽油,灌胃生理盐水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喂饲普通饲料,共6w,随即抽取2只检验肝纤维化造模是否成功.将造模成功的10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化浊解毒中药小、中、大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15.0、22.5、30.0 g/kg灌胃;秋水仙碱组给予0.154 g/kg灌胃,未造模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灌胃1次,至12w末.断头处死大鼠后,取肝左叶组织观察各组CyclinD1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D1蛋白的表达六组比较总体有差异(x2 =49.437,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01),大剂量治疗组和秋水仙碱治疗组有差异(Z=-2.741,P=0.006),其他各治疗组比较无差异.P27蛋白的阳性表达六组比较总体有差异(x2=49.915,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有差异,各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01),各治疗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基于浊毒理论的化浊解毒方药可使肝组织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减少,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o/G1期,从而发挥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邸淑珍;王喜梅;高绍芳;裴林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NT-proBNP和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中老年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粥样斑块不稳定使冠状动脉狭窄加重或发生闭塞是发病的共同机制之一[1].近年来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以导致粥样斑块纤维帽基质降解,从而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2].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NT-proBNP和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李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WHO将糖尿病足(DF)定义为[1]: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溃疡是DF发展的常见后果,致残率较高,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2.7%~14.5%,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截肢甚至死亡[2].本文回顾性分析DF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作者:杨晓辉;于扬;隋淼;于晓静;王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脑出血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相关性

    脑出血(ICH)是指源于脑实质内血管的非创伤性自发出血,出血也可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占首次脑卒中的10%~15%,30 d病死率为35% ~ 52%.ICH是由环境因素、多种致病高危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类极其复杂的疾病,血管内膜炎性反应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发生ICH时,由于脑结构的破坏,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应激刺激,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功能紊乱,并通过改变下丘脑、垂体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合成和释放增加,从而使小胶质细胞(MG)功能发生改变.

    作者:王新;李明军;张坤;崔大勇;邬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靶器官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以及其保护肾功能、逆转左心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治疗的112名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坎地沙坦8 mg/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氢氯噻嗪12.5 mg/d.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左心室肌质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肾功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71.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M及LV-M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降压效果优于单药治疗,且联合用药逆转左心室肥厚疗效更显著,但在肾功能保护方面联合用药并无明显优势.

    作者:黄佩花;莫宏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C型利尿钠肽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C型利尿钠肽(CNP)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CNP+缺血/再灌注组,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r、BUN水平明显高于伪手术组;伪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NP含量无明显差异;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CNP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缺血/再灌注后血清Cr、BUN水平明显高于伪手术组,CNP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缺血/再灌注组与伪手术组相比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给予CNP后与单纯的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OD活性有所提高,MDA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CNP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肾组织的损伤.

    作者:李红;陈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出血性脑梗死即患者发生脑梗死之后再出现脑部出血,老年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这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减弱有关,且老年患者多半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使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大,脑出血致残率极高,而且有很大的致死率,所以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出血的发生与梗死面积、血压、房颤等关系较为密切,更多的掌握出血的危险因素,可以在出血发生之前及早防治.本研究分析老年人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危险因素,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李卫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7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体重质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和尿微量白蛋白等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DM下肢血管病变与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 h PG、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286,P<0.05),与HDL-C负相关(r=-0.153,P<0.05);与T2 DM组比较,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年龄、DM病程、DM及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视网膜病史比例、SBP、BMI、FPG、2hPG、HbA1c、TC、TG、Cr及微量白蛋白均有相关性(P<0.05),其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DN患者的3.15倍.结论 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hPG、HbA1c、H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是DN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李百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千斤拔醇提物抗小鼠运动疲劳的作用

    目的 探讨千斤拔醇提物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为其在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3个不同剂量组(25,50,100 mg/kg),连续灌胃10 d后,分别测定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HG)含量、血清尿素氮(BUN)和血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血清SOD(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 低、中、高剂量千斤拔能显著增加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增加HG含量,减少血清BUN的含量,降低LDH活性.结论 高剂量千斤拔并能显著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GPX活性,说明千斤拔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作者:周卫华;米长忠;吴仕筠;钟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社区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在我国现阶段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11%[1],老龄化程度非常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日益严重.我国老年人的口腔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而且老年人的口腔疾病较为复杂,经常发生多种口腔疾病并存的情况,再加上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治疗口腔疾病的难度颇高.本文以社区为基础对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

    作者:危由春;江毅;文冰;邓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