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敏;郝祥俊;龚明玉
目的 了解老年牙周病患者病变加重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的危险性因素,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牙周病的老年患者320例,统计在治疗随访中发生病变加重的病例数,并通过临床检查结合日常行为问卷调查,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应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320例老年牙周病患者中,有138例牙周病在牙周基础治疗之后病变加重,占43.13%.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 =4.23,P<0.05)、不按时复诊配合治疗(OR =3.37,P<0.05)、糖尿病(OR=2.26,P<0.05)、活动义齿修复(OR=2.73,P<0.05)、下颌后牙病变(OR=1.88,P<0.05)、合并根分叉病变(OR=1.46,P<0.05)等构成老年牙周病患者病变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牙周病患者的治疗较为复杂,病变加重的发生率较高,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制定妥当可行的洽疗方案,积极争取患者的配合,以取得稳定、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彬彬;程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上表现为肺循环和体循环的淤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整体预后相对较差,对早期慢性心力衰竭及早明确诊断对判定预后有重要价值.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机体多种细胞因子均可以起重要作用.近年关注多的是血清中细胞质亲环蛋白(cyp)A、血清胱抑素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相关研究均认为3种蛋白对病变有一定促进作用[1-3].本实验研究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清中cypA、血清胱抑素C和MMP-9的检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丛欢;李磊;聂鑫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血液透析患者48例为观察组,并选择4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采用综合营养评估法(SGA)、改良型定量营养评估法(MQSGA)、血生化指标、人体测量学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了解营养不良的原因.结果 采用SGA、MQSGA、中臂肌围(MAMC)、血清前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0.00%、68.75%、41.67%、58.33%、68.75%、39.58%,患者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即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00%.观察组ALB、握力(GS)、PA、MAMC、中臂围(MAC)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丽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患者营养不良与PA(r=0.425,P=0.015)、ALB(r =0.516,P=0.005)、Scr(r=0.396,P=0.009)呈正相关,而与hs-CRP(r=-0.412)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较差,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与患者体内蛋白丢失及炎症反应有关,因此应对血液透析患者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金玲;徐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既往在治疗上多采用保守疗法,但不少患者难以坚持长期卧床休养,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并由于长期卧床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发现压力性溃疡、坠积性肺炎、血栓等并发症.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监视下,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路径进入病变椎体,向内注入调配后的骨水泥[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达到稳定脊柱、迅速止痛及允许患者早日下地活动的目的.我院采用此技术医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2例共123个椎体,疗效满意.
作者:李建哲;贾全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该院门诊和住院病人132例,经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证实,按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及病程分期,按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诊断和疗效判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常规药物加物理因子、呼吸保健操等综合疗法.两组病例治疗同时均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3项观察指标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90.9%);观察组平均治疗天数(15.1 d)与对照组(18.3 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COPD操作简便,副作用小.
作者:张弢;沈佳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上海老年弱势群体生存保障状况.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选取2012年1~6月上海市居民400例,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主,结合观察法,对上海老年弱势群体进行抽样调查,了解这一群体的主要组成、特征、生存现状、保障状况等.结果 400例受试者平均年龄(85.5±6.7)岁,年龄>80岁受试者325例(81.25%);其中女227例(69.8%),男98例(30.2%).所有受试者中文化程度低于初中水平的312例(78.0%);多数受试者为丧偶老年人,共273例(68.25%).高血压史213例(53.25%);糖尿病史198例(49.5%);冠心病史79例(19.75%).评估需要中度照料程度298例(74.5%),需要重度照料程度122例(30.5%).400例受试的老年人群经济来源极其有限,收入均明显偏低.老年弱势群体经济收入主要高度集中于800元以下,共368例(92.0%).400例受试的老年人群所需社会保障中助医服务需求高,其次为生活护理;社区保障的提供服务中生活护理的提供比例高,其次为助行服务.结论 老年弱势群体没有得到社区服务项目的全覆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作者:王蓓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 mRNA)和肺特质性X蛋白基因(LUNX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膈淋巴结中的阳性率.方法 利用RT-PCR方法检测26例患者的123组淋巴结MAGE mRNA和LUNX mRNA的表达.结果 LUNX mRNA表达在NSCLC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42.3% (52/123)和34.1% (42/123),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MAGE肺癌患者淋巴结四种LUNX mRNA未见表达.常规病理检查和RT-PCR检测MAGE和LUNX mRNA在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表达率为30.1% (37/123)和44.7% (55/1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AGE mRNA是应用RT-PCR法检测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较好的分子标志物,与LUNX mRNA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淋巴结微转移.
作者:郭建极;刘涛;陈铭伍;周前;冼磊 刊期: 2013年第13期
脓毒症是可以造成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一种全身性炎症,通常由感染诱发[1,2].在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可有效减少危重病的并发症,提高生存率[3].评估病情常用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血容量的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是评估患者血容量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对CVP的直接监测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置管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导致监测数值不够准确以及老年患者易出现并发症等[4-6].本研究通过超声检测高龄脓毒症休克患者下腔静脉(IVC)管径,计算呼吸变异指数(RVI)并分析与CVP的相关性.
作者:刘拴虎;刘雅丽;刘阳;潘永贵 刊期: 2013年第13期
坠积性肺炎是脑梗死患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大多数脑梗死老年患者因其长期卧床,身体不能自主活动,导致四肢肌力减弱,患者胸廓活动度降低,引起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导致双肺野后部分泌物极易蓄积,并使肺底部分泌物蓄积加重;此外,由于患者呼吸道清除功能减弱,不能将痰液及分泌物有效排出,并引起肺底部处于淤血、充血和水肿状态,从而引起炎性反应,此类患者是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本文探讨老年脑梗死伴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利福平注射液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中国汉族人群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突变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河北居住的健康查体人群,体质指数(BMI)≥25.0 kg/m2归为肥胖组,共233例,BMI< 25 kg/m2归为正常对照组,共108例.从正常对照人群中选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了343例样本LPL基因第8内含子HindⅢ多态性,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后,肥胖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中并发高TG血症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H+H+基因型者与H-H-基因型者比较,血清T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突变与肥胖无相关性,与肥胖者胰岛素抵抗可能相关.
作者:刘娜;陈树春;魏立民;唐勇;宋光耀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下肢动脉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多发于老年人,在病程5年以上、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高达90.8%,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1].本文观察培达联合血塞通片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
作者:宣伟;丰德垣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C型利尿钠肽(CNP)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CNP+缺血/再灌注组,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r、BUN水平明显高于伪手术组;伪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NP含量无明显差异;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CNP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缺血/再灌注后血清Cr、BUN水平明显高于伪手术组,CNP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缺血/再灌注组与伪手术组相比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给予CNP后与单纯的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OD活性有所提高,MDA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CNP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肾组织的损伤.
作者:李红;陈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对2010年及2011年恩施市两家医院的门诊和急诊>60岁患者的电子处方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用药种类.结果 2010年门诊处方32 9434张,2011年374 875张;2年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具有较高的处方频率,且2011年较2010年更高;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具有较低的处方频率,且2011年较2010年进一步降低.2011年4 424张SSRIs处方中28.80%联用一种及以上的药物;187张TCAs处方中65.78%联用一种及以上药物.在与SSRIs联用的药物中以镇静催眠药物频率高,其次是脑功能激活药和钙离子拮抗药.该院2年期间帕罗西汀用量较大,超过规定剂量,其他抗焦虑及抑郁药物使用合理.结论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特点结合药物的特点和自身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达到真正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粟英;向毓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SSTF组.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2h后,采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细胞STA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并且STAT1蛋白表达增加(P<0.01),STAT3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IR组相比,SSTF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率(P <0.05,P<0.01);心肌细胞的STAT1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STAT3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 SSTF可能通过下调STAT1蛋白和上调STAT3蛋白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于晓敏;郝祥俊;龚明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55例AD患者、70名正常对照组,检验其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将两组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 >0.05);AD患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患者血糖水平与MMSE评分无相关性,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均与AD患者认知功能中的物体命名分、语言理解分、言语表达分呈负相关,并与物体命名分、言语表达分显著相关.结论 AD患者存在胰岛素代谢异常,其特征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李红丽;张惠实;刘敏;蒋玥玥;张焱;曾林;王锐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尿中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神经丝蛋白(AD7c-NTP)对AD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50例AD,60例轻度认知障碍(MCI)和82例智能正常老年人尿中AD7c-NTP的含量.结果 AD组、MCI组和正常对照组尿中AD7c-NTP的含量分别为(2.20±0.34)、(1.53±0.43)、(1.38±0.38) ng/ml,AD组尿液中AD7c-NTP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1);MCI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中重度AD组尿液中AD7c-NTP的含量明显高于轻度AD组(P<0.01).90.0% AD和43.3% MCI患者尿AD7c-NTP含量异常(>1.90 ng/ml),而87.8%智能正常老年人该指标正常(≤1.90 ng/ml).结论 尿液中AD7c-NTP的含量对AD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曾瀛;徐丽君;唐震宇;邓丽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出血性脑梗死即患者发生脑梗死之后再出现脑部出血,老年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这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减弱有关,且老年患者多半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使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大,脑出血致残率极高,而且有很大的致死率,所以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出血的发生与梗死面积、血压、房颤等关系较为密切,更多的掌握出血的危险因素,可以在出血发生之前及早防治.本研究分析老年人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危险因素,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李卫 刊期: 2013年第13期
脓毒症是由微生物侵入人体而诱发的过度全身炎症反应[1],老年人由于其器官老化、功能低下及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某些诱因激发下极易发生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达40%~60%.研究表明[2],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其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建生;杨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心力衰竭(CHF)的患病率为1.3%[1],是由于不同疾病引起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或(和)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前者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后者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目前研究表明,N末端-B型钠尿肽(NT-BNP)是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是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心力衰竭可刺激其分泌急骤增加[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常用的炎症反应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心肌急性损伤、心力衰竭中是重要和可靠的标志物[3],本文观察血浆NT-BNP、hs-CRP在老年DHF和SHF患者的水平变化.
作者:单海燕;张晓磊;李效力;刘姝 刊期: 2013年第13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异质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95%以上的B细胞NHL表达CD20抗原.R-CHOP方案是其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虽然美罗华提高了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复发或难治,尤其对因身体状况而不能耐受高剂量激素的老年患者来说,寻找高效低毒的化疗方案成为重要课题.本研究采用美罗华加吉西他滨方案治疗CD20+ NHL患者,观察其疗效.
作者:古健;陈焯文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