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鹑鸡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分析(附35例)

侯会玲;聂秀红

关键词:鹑鸡肠球菌, 易感因素, 感染, 耐药
摘要:目的 探讨鹑鸡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本院细菌室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经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鉴定仪,检测出的鹑鸡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有35例检出鹑鸡肠球菌,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72岁.全部病例均为院内感染,检出部位主要是泌尿道、下呼吸道.侵入性治疗及过度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是主要的易感因素.该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对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类药物高度耐药,而对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 鹑鸡肠球菌被感染者均为院内感染.侵入性治疗,过度使用抗生素和免疫制剂是其易感因素.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利奈唑胺对其高度敏感.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内科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内科胸腔镜对20例临床疑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诊治,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胸腔镜检查并常规行胸膜活检、吸引胸腔积液及分离粘连带.结果 20例患者全部确诊,确诊率达100%.其中14例为结核性胸膜炎,4例为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为慢性炎症.结论 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高.

    作者:边雨田;达春和;马五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例病人应用普鲁卡因12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维持静脉滴注治疗,并根据咯血量、血压、调整滴速.对照组30例应用垂体后叶素15 u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维持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2小时,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83%;对照组显效率80%,总有效率97%.两组显效率及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但稍逊于垂体后叶素.

    作者:周春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预防HA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20 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AP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死亡率,分析痰培养细菌学特点.结果 620 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AP 118例,合并HAP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死亡率分别为29.7±11.3和21.18%,无发生HAP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死亡率分别为26.2±12.5和8.36%(P<0.05);痰细菌学检查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4.1%,多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易合并HAP,感染细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死亡率较高.要积极预防HAP的发生, 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孟秀清;王洪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通气,通常经过鼻/面罩等方法连接患者.和有创机械通气一样,无创机械通气也能通过改善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降低呼吸功,对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临床研究证明,部分患者应用NPPV可以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相应的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焦月华;林兰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两所中学高中生结核菌素反应性特点

    目的 了解当地高中生结核菌素反应性状况.方法 选医院驻地县两所中学2146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并对学生性别、年龄及结核病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74.8%的学生集中在16~17岁组,性别女多于男,来源于农村的学生占63.6%.≥5 mm总阳性率28.6%,≥15 mm为9.0%.930名无卡痕学生PPD反应在≥5 mm、≥10 mm、≥15 mm和≥20 mm分别为20.3%、12.0%、6.6%和2.9%,有卡痕有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学生的结素反应均明显高于无卡痕无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者.结论 把高中新入学学生作为当地结素试验对象,可将≥15 mm结素反应者列为预防性治疗对象,以减少结核发病.

    作者:王星;李海;高永香;柴志英;杨英姿;贾瑞梅;王玉梅;孙斌;陈向东;郝世家;王俊明;王永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肺切除手术中微创与传统切口的对比研究

    目的 评价微创开胸切口在肺切除手术中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比分别经常规后外侧切口和微创切口进行的肺切除手术64例,对手术经过、术后恢复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及临床疗效接近,微创切口在术后疼痛和早期肺功能方面优于后外侧切口.结论 微创开胸切口在肺切除手术中安全,不影响手术效率,并有术后疼痛轻和对早期肺功能影响小的优点.

    作者:李昕;张韶岩;区颂雷;张志泰;胡燕生;宋飞强;马旭晨;马欣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使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并持续进行气囊上分泌物冲洗吸引,A组使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按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与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 A实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6例,发生率18.7%,B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4例,发生率43.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A组平均为120.1±70.5小时,B对照组为190.1±97.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张锦丽;金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 总结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982~2008年收治的16例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 男女各8例, 年龄范围19~52岁,中位年龄(35.4±10.0)岁,包括局限型13例,多中心型3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有2例行术前放疗.分析其临床病理、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31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生存,其中13例局限型和2例多中心型术后无复发,1例多中心型患者于术后第4年、第9年各复发一次,均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 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局限型可行外科手术治愈;部分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中心型术后应辅助其他综合治疗手段.

    作者:姜伟;魏红;张文;刘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土豆片外敷治疗罂粟碱引起的局部硬结的效果观察

    自2008年7月以来,本人对180例住院患者中出现的注射部位硬结分别采用土豆片外敷和一般湿热敷的方法,并将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宣善俊;罗艳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栓塞剂对介入治疗咯血短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栓塞剂对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咯血患者46例,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栓塞前进行造影,根据病灶是否有难以栓塞的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供血进行配对分组,分别以明胶海绵颗粒或PVA 颗粒栓塞.结果 明胶海绵栓塞组的有效率为78.3%,PVA颗粒组有效率为82.6%.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别.所有疗效不佳的病例都发生在非支气管体循环供血动脉不能充分栓塞者.结论 充分栓塞支气管和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是介入治疗咯血成功的关键;选择何种栓塞剂对短期疗效无显著影响.

    作者:谭志斌;江宏志;朱纯生;郭友;唐承富;肖亦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动活检枪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自动活检枪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中的定性诊断.方法 选取2006年5月~2008年11月我院呼吸一科收治的,经其他检查未能定性的肺部病变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62例穿刺均获成功,穿刺前CT诊断与穿刺后组织细胞学诊断符合者50例.结论 自动活检枪在CT引导下肺穿刺中的定性是比较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刚;杜鸿;周向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舒利迭治疗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对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加噻托溴铵干粉吸入治疗每日1次,每次1粒吸入.治疗组加舒利迭吸入治疗50/100 ug,每天2次.两组其它治疗相同.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肺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FEV1和6MWT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利迭在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其临床疗效优于噻托溴铵.

    作者:吴河山;石菊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目前,肺癌依然是导致人类癌性死亡的首位疾病,全球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80%~9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

    作者:朱代峰;桂淑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临床氧疗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COPD伴SAHS稳定期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时吸氧前后的动态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并根据此规律给予相适应的氧疗方式,为临床氧疗提供依据,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改善认知.方法 对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重叠综合症的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研究吸氧前后的夜间睡眠动态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并根据此规律给予相对应的氧疗方式.结果 重叠综合症患者夜间吸氧与未吸氧有显著差异.结论 纠正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夜间缺氧能明显地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徐锡凤;孙维敏;陈志萍;支秀琴;周敏;崔小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卡铂300 mg/m2,第1天;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250 mg/m2,6 h静脉持续滴注,第1、8天,卡铂同上.每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采用EORTC QLQ-C30和QLQ-LC13问卷对治疗前、后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临床缓解时间、1年生存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质量各领域包括功能子领域及症状子领域评分治疗后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能显著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辉林;黄岩;宋慧胜;冯正富;汤锐明;何耀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结核性胸膜炎辅助微波治疗的护理

    目的 摸索并总结微波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规程.方法 1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常规抗结核治疗,必要时胸腔抽液及全疗程微波治疗过程中,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结果 132例患者总有效率95.5%,微波治疗具有疗效好、操作简便、对人体无创、病人易接受和副作用少等优点.结论 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和防止灼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临床研究左氧氟沙星联用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6例CAP患者,随机分为乳酸左氧氟沙星联用阿奇霉素治疗组、乳酸左氧氟沙星对照组,疗程均为7~14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43%,两组病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用阿奇霉素治疗CAP,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良好的耐受性.

    作者:牛小红;张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茶碱缓释片联合氟替卡松吸入与舒利迭对轻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茶碱缓释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与单纯吸入舒利迭冶疗轻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将75例成人轻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病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使用茶碱缓释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及单用舒利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改变.结果 A组、B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茶碱缓释片联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同舒利迭吸入对轻中度持续哮喘有相近的疗效,副作用轻,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勇;王利明;银春;欧阳莉;孟晓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肺粘液表皮样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总结34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粘液表皮样癌,行肺叶切除术23例,全肺切除7例,肺楔形切除1例,纵隔镜淋巴结活检1例,转移肋骨活检1例,开胸探查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前确诊21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73.9%和62.5%.其中23例低度恶性肺粘液表皮样癌,1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90.9%;11例呈高度恶性,淋巴结转移率63.64%,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14.3%和0.结论 原发性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以低恶性为主,低恶性粘液表皮样癌经彻底手术切除可获治愈,高恶性病人术后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

    作者:于长海;尹静;刘颖;李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50例的护理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3岁以内婴幼儿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易反复发作,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发病率高,多数病情较重,30%患儿可发展为婴幼儿哮喘.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沙丁胺醇压缩雾化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牛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