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荣;王超
药学服务不是临床药学的一个新名字,它是高于临床药学之上的一个重要的新概念.是从临床药学上发展起来的,不同于传统医学服务.本文对药学服务的对象、目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揭示了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药学服务是我国千百万药师未来10年的工作方向,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药学服务将迅速普及到我们身边.中国药师的步伐也将逐步融入世界主流药学的潮流中.
作者:吕锡亮;卢泽恺;马香芹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术后经肠内营养的佳方案和实施方法.方法 对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于胃肠手术后实施早期经鼻胃管、空肠适痿管行肠内营养的11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10例病例全部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营养指标方面,本组患者术后9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升高(均P<0.05).讨论 合理的肠内营养方案和实施方法,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进行周密的监测和切实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蔡武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77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清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参与率、参与的具体层次.临床治疗效果是对中医学术水平进行准确评价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标志.逆传内陷、脏器伤损、虚虚实实的恶性因果之间的转换链是内科危急重症的三大发病规律,而对其恶性因果的转换链进行有效的截断就成为了中医对内科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救治技术的关键所在.病因学截断法、发病学截断法、针灸外治截断法的提出,为中医对内科危急童症患者进行有效救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
作者:李锦;张红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 选择2006年8月至201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4例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患者入院立即给予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等抗休克措施,需要手术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86例采取手术治疗,8倒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中,脾破裂切脾术共61倒,肝脏部分切除32倒,修补11倒;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6例,小肠修补5例;肾脏破裂修补术9例;后腹膜血肿腹腔引流7例;膀胱修补术6例;结肠切除2例,修补2例.本组治愈88例,占93.6%;死亡6例,占6.4%,2倒术后死亡原因均为继发休克、感染及肾表.结论 早期诊断并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治疗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关键因素.
作者:陈红卫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减少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至2010年本院43例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各种原因,以及如何防范术后切口感染.结果 高龄、恶性肿瘤、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重度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占首位:其次为Ⅱ类、Ⅲ类切口以及手术时间过长.另外放置引流管、特异体质的患者也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结论 注重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术后及时营养支持治疗、尽可能减少术中污染及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尽可能不置引流管,可大大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徐义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球头硅胶管置管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本组93例101眼均采取球头硅胶管泪道置入术,置管时间3个月,拔管后继续观察1个月.结果 治愈88眼,占86%,有效11眼,占11%,无效3眼,占3%.结论 球头硅胶管置管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简便、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新红;罗万珍;王树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阐述了自由基,抗氧化系统,蜂王浆中几种主要成分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作者:姜琪昊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0例危重病人实施EN的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资料中的50例病人中,因发生消化道出血严重而停止鼻饲的病人仅有3倒,其余病人均具有较好的耐性,并在使用2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糖、血红蛋白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 对于危重病人提供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以及改善全身症状,使死亡率降低,并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燕;郭琦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围手术期是护士在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诊治时期中对病人系统性的身体和心理护理.眼球是人体视觉器官,其结构精细,复杂而且脆弱.所以我们要熟悉眼科各类手术的护理配合.全面了解各类手术的危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这对维护患者安全确保手术质量,顺利渡过围手术期非常重要.本文对380倒眼科手术进行分析,确定其危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冯丹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微波联合干扰素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0例宫颈糜烂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奥平栓(干扰素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创面出血及阴道排液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痊愈6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在创面出血的发生率及阴道排液时间方面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满意,可提高疗效,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肖庆雪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卵巢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卵巢内种植、生长发育其后果是终必然发生破裂而发生内出血,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就卵巢妊娠误诊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张英;许倩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另外加用丹红注射液(20mg/d)治疗,疗程均为14d.同时收集2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取其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治疗前,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与73.33%(P<0.05),2组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都有降低(P<0.05),但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3)2组ACS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ACS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抑制冠脉炎症反应.
作者:周开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寻找药物稳定斑块及预防血栓形成是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研完的热点.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对30例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是否可稳定ACS的冠脉斑块.
作者:杜鹏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安定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急性肌紧张症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00例安定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急性肌紧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有17例患者在24h内复发,复发率为17%;21倒患者在24h后复发,复发率为21%.对该38例再次复发的患者给予安定静脉注射后症状得到完全缓解.在100例患者中对精神病药物未停止使用或未减少用量的患者有25倒在以后的长期治疗中其未再次发生急性肌紧张症.结论 使用安定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急性肌紧张症进行治疗不论其年龄大小、使用哪类抗精神病药物、药物剂量、时间长短均有效,其急性肌紧张症状均可得到迅速完全缓解.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较好的掌握,并采用适宜的安定用量给予静脉注射.
作者:张守亮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探讨春温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面的相似处,结合临床应用及相关实验研究,为从中医伏气温病之春温出发治疗SLE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韩小飞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了解高寒地区孕妇营养状况,为其合理饮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孕妇基本情况、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运动时间、饮食习惯.结果 高寒地区孕妇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只有12%了解《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文化程度与营养知识得分相关P<0.05,文化程度与不良饮食习惯无关,餐后运动时间与文化程度相关.50%孕妇通过医生获得营养指导.结论 通过医生对孕妇进行膳食指导,改变孕妇不良饮食习惯,提高母儿健康.
作者:于彦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原因,寻找佳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3年初至2011年6月在我院产科行腹部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找出切口感染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索避免感染及防治措施.结果 患者体质、免疫力、肥胖、妊娠水肿、贫血、糖尿病、滞产、手术时间、缝合技术以及术中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均为造成腹部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结论 针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及提高产妇机体体抗力、重视孕期保健,选择适当切口,合理换药,能够减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减少患者的精神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损失,避免医患纠纷.
作者:况勋红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为提高手术效果、减少结石残留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于我院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结石残留的患者3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结石残留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9倒患者发生结石残留的原因包括:复杂鹿角形结石21例,患者不能耐受或本人要求不接受2次经皮肾镜10例,碎石过程中结石散落4例,肾脏解剖学异常3倒,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开展初期操作者经验不足1例.其中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25例,局麻下输尿管镜取石成功11倒,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成功3例.全部患者均未见肾绞痛、输尿管穿孔、严重血尿、发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引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结石残留主要与结石的复杂性、未接受2次经皮肾镜等因素有关,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气压弹道碎石等方法处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汪正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6倒,随机分为A、B、C3组,各43例,其中A组接受奥拉西坦治疗,B组采取尼美地平治疗,C组采取奥拉西坦与尼英地平联合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C组治疗后MMSE和ADL疗效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治疗后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B组治疗后改善程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总有效率为95.3%,显著优于A、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单独用药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新喜;翁建芳;刘晶晶;江振华 刊期: 2011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