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许玲玲;叶瑞繁;周嘉辉;耿庆山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性别, 危险因素, 冠状血管造影术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心血管传统、非传统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 收集住院的CHD患者451例,比较男、女性CHD患者传统及非传统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CHD类型、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在CHD传统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吸烟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显著多于男性;②在CHD非传统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女性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l水平和腹型肥胖与男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男性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为主,病变类型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CHD患者发病的传统危险因素、非传统危险因素、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类型都有差别,应重视非传统危险因素的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疗效分析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创伤患者人数日益增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选择低血压性液体复苏[1],然而这是否适用于老年病人,尤其是否适用于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值得商榷.本文主要探讨有高血压病史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

    作者:张寰波;李锦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对照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7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两林及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应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治疗,疗程1 w,疗程结束4 w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停药4 w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分别为61.4%、94.3%,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89.8%,对照组为90.9%,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因症状轻微,均未给予特殊处理,患者能耐受,未停止治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愈合率及Hp根除率均较高,患者依从性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青美;谢宝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紫杉醇对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辐射增敏作用

    目的 观察紫杉醇对胶质瘤SHG-44细胞的抑制及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紫杉醇(0、0.062 5、1.25、2.5、5和10 μg/mL)作用于SHG-44细胞,MTT法检测紫杉醇对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变化.结果 紫杉醇有明显的抑制SHG-44细胞增殖和提高其放射敏感性的作用,紫杉醇可提高3、6Gy照射24h后SHG-44细胞的凋亡率.结论 紫杉醇对人胶质瘤SHG-44细胞具有杀伤及放射增敏作用.其可能机制是加强射线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效应,增强其杀伤肿瘤作用.

    作者:李忠;侯吉光;苏清秀;刘博宇;杨艳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维甲类X受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维甲类X受体(RXR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结直肠癌标本,31例良性腺瘤标本和37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组织中RXRα和MMP-2的表达.结果 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RXRα和MMP-2的表达率分别为49.1%(26/53)和75.5%(40/53),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和良性腺瘤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中RXRα表达率下降,MMP-2表达率升高(P<0.05);结直肠癌组织RXRα低表达和MMP-2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另外,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XRα和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RXRα和MMP-2在不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不同,提示RXRα和MMP-2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周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法舒地尔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法舒地尔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AMI)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血管痉挛[1,2].国内有研究对法舒地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了分析[3~5],但未见针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法舒地尔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宋淑霞;孟宪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初诊肺癌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老年初诊肺癌住院患者生活质量(QOL)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老年初诊肺癌患者QOL各维度间相关性、一般资料与各维度的相关性,同时对QOL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初诊肺癌患者总体健康状况与躯体因素、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呈显著相关(P<0.05);年龄与躯体因素呈负相关、文化程度和身体状态与总体健康状况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初诊肺癌患者QOL取决于躯体功能、心理状况和社会环境,年龄、身体状态、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等也会影响其QOL.

    作者:张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240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老年患者因器官老化,其生理功能、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与非老年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故临床上需加以重视[1].本文对我院24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离退休老年人竞争态度与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马氏主义关系的中介分析

    目的 调查离退休老年人竞争态度特点及与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马氏主义的关系.方法 用方便取样法,选取老年人145人,年轻人149人,接受竞争态度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马氏量表测试.结果 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各个量表得分年龄差异均显著.中介分析表明年龄和良性竞争相关(β=-0.22,P <0.001),并受到动机水平(β=0.44,P< 0.001)和控制源(β=-0.23,P <0.001)部分中介的影响.年龄和过度竞争相关(β=-0.12,P<0.05),并受到马氏主义(β=0.12,P< 0.05)全部中介的影响.Sobel检验显示3个中介变量在年龄和竞争态度相关上有显著中介效应(动机水平:Z=-7.81;控制源:Z=-1.98;马氏主义:Z=-3.28,P<0.05).结论 离退休老年人竞争性下降,动机水平和控制源对良性竞争有部分中介作用,马氏主义对过度竞争有全部中介作用.

    作者:李孝明;汪凯;谢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Cdc42表达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脑缺血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8、10、12w组,每组各10只.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两种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Cdc42的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显示手术组大鼠较假手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均显示手术组大鼠海马区Cdc42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Cdc42表达量的降低可能参与了慢性脑缺血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形成.

    作者:李星;张博爱;姬亚杰;刘荣丽;贾贺;张小敏;刘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人参皂苷Rg2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2对Aβ25~ 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及突触素(SY)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2预防给药,海马内注射Aβ25~35建立AD模型,5w后采用HE染色法光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大鼠海马神经元SY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暗细胞神经元数量增多;SY免疫组化染色浅,吸光度值显著下降;神经元核内异染色质增多,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可见脂褐素颗粒,神经毡内突起空化,神经丝和线粒体减少.人参皂苷Rg2各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一般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较AD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SY免疫组化染色加深,吸光度值上升.结论 人参皂苷Rg2对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和SY的表达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武聪;庄莹;李艳茹;崔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初发脑梗死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ACI)后因缺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都可以刺激炎性细胞,致使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炎症机制是脑梗死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炎性细胞尤其是白细胞,通过不同途径促进继发性脑损伤[1],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ACI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分类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近期疗效的关系.

    作者:雷发珍;赵萍;葛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ACE2mRNA、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ACE2mRNA、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腺嘌呤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氯沙坦组和模型对照组,氯沙坦治疗组大鼠予氯沙坦(10 mg·kg-1·d-1)混悬液灌胃30 d,模型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在实验结束时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检测Scr、BUN、24 h MTP等生化指标,采用Real Time PCR测定肾组织ACE2mRNA、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氯沙坦组较模型组Scr、BUN、24 h MTP均显著下降(P<0.01).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较正常组ACE2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而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反而增加(P<0.01);经治疗后氯沙坦组较模型组ACF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1).结论 氯沙坦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除了拮抗ATIR外,还可能与上调ACE2 mRNA表达水平,抑制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有关.

    作者:朱诗平;孙升云;冯伟峰;何铃;金鑫;聂玲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方式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观察三种营养支持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不同影响.方法 将我院胸外科90例老年食道癌患者术前随机分为完全肠内营养组(EN),完全肠外营养组(PN),混合营养组(MN),每组30例.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出院时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细胞计数,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EN组各项指标好于PN组;而MN组各项指标显著好于EN、PN组,平均住院日短,平均住院费用低.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混合喂养更能符合机体需要,胃肠功能恢复快;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更符合营养支持的要求.

    作者:张连杰;丛云凤;赵勇;管旌旌;张连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心血管传统、非传统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 收集住院的CHD患者451例,比较男、女性CHD患者传统及非传统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CHD类型、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在CHD传统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吸烟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显著多于男性;②在CHD非传统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女性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l水平和腹型肥胖与男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男性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为主,病变类型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CHD患者发病的传统危险因素、非传统危险因素、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类型都有差别,应重视非传统危险因素的价值.

    作者:许玲玲;叶瑞繁;周嘉辉;耿庆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本院44例经病理证实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接受恩度联合单药治疗方案,对照组只用单药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记录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每个周期按照NCI CTC 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 治疗组22例患者完成2个周期以上恩度联合化疗,总体PR 5例,SD 12例,PD 5例,客观有效率(RR)22.7%(6/20),疾病控制率为77.3%(17/22),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毒性反应以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恩度联合单药化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好,临床受益率高,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群;石琴;谢强;李育宏;肖松;林江平;王成辉;陈巧林;王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浆睾酮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目的 观察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与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0例)与对照组(45例),分别检测两组睾酮、hs-CRP、IL-6 、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收集两组病例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体质指数等基本临床信息.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体质指数、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睾酮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IL-6、Hcy显著上升(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组的血浆睾酮水平与hs-CRP(r=-0.760,P<0.05)、IL-6(r=-0.625,P <0.05)、Hcy(r=-0.529,P<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睾酮水平降低,但Hcy及炎性反应水平升高;睾酮的水平与炎性反应水平和Hcy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王琦;吴赛珠;张帆;刘公理;阮云军;赖文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 研究瘙痒性皮肤病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对428例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瘙痒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评分越高(5.01±4.44~19.86±4.72,P<0.0001),患者实际生活质量越差,瘙痒控制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6.24±5.67,7.85±2.19,P <0.000 1);不同疾病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不同,其中以药疹、接触性皮炎、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为严重.结论 瘙痒性皮肤病明显降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瘙痒程度越重患者生活质量越低.

    作者:李志英;刘保国;刘月梅;姚贵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400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初诊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penia,TP)住院患者的病因和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1400例住院初诊TP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因构成、血小板参数变化、实验室指标变化和骨髓特点.结果 ①病因构成比:非血液系统疾病占57.9%,血液系统疾病占29.6%,诊断不明12.0%,假性血小板减少症0.5%.②非血液系统疾病引起TP的患者血小板数减少程度较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轻,分别为68(3 ~99)×109/L和27(1 ~9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巨幼细胞性贫血(MA)所致TP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升高,实体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所致TP患者的PDW升高或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所致TP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降低或正常,MA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TP患者的MPV升高或正常.④感染和药物所致TP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升高或正常,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肾功能不全所致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⑤459例患者行骨髓检查,其中血液系统疾病309例、诊断不明2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130例,骨髓为增生活跃以上110例、增生低下20例,巨核细胞总数大于150个15例、小于7个24例.结论 TP病因复杂,非血液系统疾病为主要原因,其血小板减少多为Ⅰ~Ⅱ度,骨髓检查多无特征性改变,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综合分析寻找病因.

    作者:王颖;顾发卉;李小丰;卢爱萍;崔红花;王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方式.方法 入选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59例,对入选患者进行家庭支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精神症状评分,根据家庭支持评分进行分组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得分在3 ~15分,平均(11.98±2.16)分,其中家庭支持得分≥10分者96例,占60.4%;<10分者63例,占39.6%.根据得分情况分为高支持组(n=96)和低支持组(n=63).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患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社会高支持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社会低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症状评分方面,除敌对外,社会低支持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社会高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会支持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有显著的影响,加强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俊;李海灵;马淙;徐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辐射诱导胸腺瘤形成的影响,探讨辐射损伤的防治,为预防辐射诱发肿瘤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按照Kaplan经典方法,取(13±2)g雌性C57B1/6小鼠,每次照射剂量1.75 Gy,每周1次,共4次,制备小鼠胸腺瘤动物模型.无菌取乳鼠股骨骨髓,分离、培养、DAPI标记MSCs,取1.0 × 106个MSCs经尾静脉注入模型小鼠,每周1次,共2次.末次照射后6个月杀鼠取胸腺,10%甲醛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病理学检测胸腺结构,判断胸腺瘤的形成情况,计算胸腺瘤发生率.结果 镜下观察可见假照射组C57BL/6小鼠胸腺组织结构正常,皮髓质结构清晰,淋巴细胞形态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辐射诱导模型组C57BL/6小鼠无正常胸腺结构,未见正常淋巴细胞,淋巴样肿瘤细胞弥漫分布,胞核大,深染,呈典型的淋巴瘤特征性细胞.MSCs注射组可见小鼠胸腺结构,未见淋巴瘤特征性细胞.模型组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率为72.73%,MSCs注射组的发生率为20%.结论 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模型建立成功;MSCs可降低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率.

    作者:姚月良;陈玉丙;韩志龙;王铁君;葛立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