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煤工尘肺患者肺部真菌感染123例临床分析

孙秀霞;张昕

关键词:煤工尘肺, 尘肺患者, 肺部真菌感染, 住院时间, 基础疾病, 医院获得性, 糖皮质激素, 医院感染, 假丝酵母, 规范使用, 感染类型, 感染病例, 防治措施, 常见原因, 念珠菌, 抗生素, 肺感染, 病原学, 治疗, 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煤工尘濡肺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23例煤工尘市合并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真菌感染占同期煤工尘肺医院感染的13.28%,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肺部真菌感染类型主要是念珠菌,其次是白色假丝酵母;感染的发牛与患者的基础疾病严重、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及广谱抗牛素、激素的应用有关.结论 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重视病原学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伞肺感染真菌的关键.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方法诊断OSAHS的比较

    目的 探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在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更简易、准确、低成本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某进口的多导睡眠仪(PSG)和使携式睡眠监测仪,对60例怀疑有OSAHS的对象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监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各指标的差异,以及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两种方法所得呼吸紊乱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血氧饱和度时间等均无著性差异(P>0.05).与PSG比,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0%;对病情分度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轻度73.3%、中度71.4%、重度94.4%.结论 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对诊断OSAHS有高敏感性,尤其对重度OSAS的诊断更为准确,适合于临床常规诊断.

    作者:海冰;钟红;李永霞;张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术中穿刺细胞学诊断对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肺癌术巾细胞病理学诊断的临床应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术中行穿刺细胞学诊断和冷冻切片检查诊断肺癌的临床病例资料,62例均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其中47例术中行细胞病理学检查,42例行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结果 术中细胞病理学诊断准确率93.6%,冷冻切片诊断准确率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细胞学穿刺时各例均无并发症发牛.细胞病理学检查与细胞病理学检查+冰冻切片检查42例,41例确诊肺痛,占97.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术前肺癌诊断困难时术中行肿块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其安全性和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且方便、快捷达到了手术要求是提高肺癌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磊;张骅;詹波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初治、复治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初治、复治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初治组和复治组各40例.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问的差异.结果 HAMD量表总分和因子分之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感,HAMA量表总分和因子分之精神性,初治组与复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HAMD量表总分两组均达到轻度抑郁症,HAMA量表总分两组也达到焦虑障碍的程度.结论 初治、复治肺结核住院患者共患心理疾病,患有轻度抑郁症及焦虑障碍,而且初治患者比复治患者生活质量更差,宜给予护理十顶,抗抑郁、抗焦虑药治疗,改善心理状况.

    作者:谢月俏;谭燕华;许之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痰热清治疗AECOPD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成痰热清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以抗感染及埘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痰热清静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9%,两组间疗效比较有统汁学意义.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疗效满意且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国琳;张念志;任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右肺移植同期左肺减容患者术后长期生存分析1例

    2004年7月我院为一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左上肺陈旧性肺结核的乙肝病毒携带患者成功实施右肺移植同期左肺减容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丰;许栋生;邹卫;杨如松;王科平;曹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变化及临床情况的变化.结果 48例中好转45例(93.75%),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临床情况改善.3例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通气.结论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减少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林少芳;彭睿;曹鹰;李勇萍;付东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放疗后护理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患者严重的合并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患者常出现严蓖头痛、药物无法控制的抽搐、昏迷及精神障碍,病死率极高.因此,针对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有甭要的意义.2005年05月~2008年05月我院收治4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均进行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显著.现将介绍如下.

    作者:周丽琴;刘华敏;严娜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食道癌贲门癌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护理干预

    吻合口瘘是食道癌贲门癌根治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死亡率高达50%,一旦发生,治疗非常困难.预防吻合口瘘,手术过程是关键,而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也是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肺通气方式对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OLV)方式对忠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长时间组(I组)和间断的舣肺通气组(Ⅱ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OLV 45 min(T2)、90 min (T3)及术后2 h(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浓度.结果 两组TNF-α、IL-6、IL-8和IL-10于T2时明显上升(JP<0.05),11组L3、T4时TNF-α、IL-6和IL-8均明显低于I组(P<0.05),而IL-10高于I 组(P<0.05).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间断舣肺通气可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胡泉清;孙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农村老年支气管哮喘呼气峰流量监测的健康教育应用观察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高趋势.

    作者:王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治疗矽肺合并侵袭性真菌病20例分析

    矽肺患者由于常引起肺间质纤维化、毛细血管闭塞、肺气肿形成而导致呼吸功能减退和反复并发感染,因而较频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慢性病情使身体免疫功能减退,给真菌感染提供了条件,现将我院收治的矽肺并真菌感染20例应用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吴霞;张全新;李家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管扩张剂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观察

    咯血是肺结核较常见症状之一,可导致肺部感染和结核病播散.目前对肺结核咯血病人的保守治疗仍以缩血管药物垂体后叶素为主,但由于其禁忌症及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我院结核内科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咯血,通过扩、缩血管药物临床应用对比,观察其治疗效果.

    作者:吕丰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气管困难插管的应用

    目的 评价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16例需要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经喉镜两次插管失败,采用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成功.结果 16例患者使用支气管镜引导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插管平均时间41±18秒,除1例出现轻度鼻出血外,其余病例均无显不良反应.结论 支气管镜引导捅管是简单、安全、有效的办法.

    作者:徐劲松;丁国友;来伟;夏国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舒利迭(50/500)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50/500)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吸人舒利迭(50/500).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吴德忠;钱震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甲泼尼龙治疗AECOPD 137例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AECOPD患者13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抗生素静点、吸入βz受体激动剂、二羟丙茶碱静点、吸氧.实验纰在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40 mg,两次/d,静点.结果 治疗组退热天数、咳嗽、咳痰、气短症状缓解天数、肺部哕音消失天数、外周血白细胞数回复正常天数、FEV1≥t80%预计值恢复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泼尼龙治疗AECOPD临床效果显著,建议临床医生广泛应用.

    作者:刘放;李宝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及埘照组,灌洗组26例,对照组22例,均在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及祛痰药的基础上,灌洗组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床旁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体位引流排痰.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化验和影像学变化以评价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后较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提高,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灌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灌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洗组显效10例,好转12例,有效率为85%;对照组显效5例,好转9例,有效率为64%,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气胸及严重气道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苏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29例住院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栓塞面积与基础疾病相关性的分析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栓塞而积大小与合并的基础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栓塞面积和合并的基础疾病,对影响栓塞面积的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索相关分析.结果 50~70岁为PTE的发病高峰年龄段,女性50岁以后发病要高于男性.PTE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HBP)(58.9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47.29%),高脂血症(30.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71%),冠心病(CHD)(20.93%),房颤(AF)(10.85%)等.56.59%的PTE患者合并2个以上基础疾病.合并基础疾病种类的多少与PTE柃塞面积的大小无相天性.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年龄(≤40岁、t≥71岁)、近期手术、骨折病史,AF及DVT与大面积PTE的发生相关(P

    作者:叶晓芳;刘双;朱光发;徐秋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成人Stin病4例的肺脏表现并文献复习

    目的 从肺脏损害角度探讨成人still病的肺部表现,以指导临床上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例伴有肺部表现的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有肺部影象学异常,其中双肺广泛间质性肺炎样改变1例,肺炎样多发斑片和纤维条索影3例,伴有胸腔积液3例;均被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成人still病合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O%-53%,主要表现为问质性肺炎、浸润性肺炎和胸膜炎.呼吸道症状轻,肺部体征少,发热程度往往与其小相符合.抗生素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索治疗反应较好.结论 成人still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肺脏时极易误诊为感染性肺疾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刘一;张波;樊再雯;王东;于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血浆长链DNA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 探讨长链D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用实时PCR检测45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45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血液中长链DNA的浓度及其指数.结果 肺癌组平均长链DNA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著性(P<0.01),在ROC曲线上,假设长链DNA对肺癌特异性是100%,则其临界点为0.59,用于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67%.结论 血浆长链DNA也许可作为肺癌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作者:夏明成;李厚怀;杨莉;马家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328例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ARDS患者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推测可能发生ARDS的高危因素.结果 本组ARDS发生率为14.3%,单因素分析影响胸外伤并发ARDS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血压、肺部并存病、ISS值、呼吸频率、肺挫伤、连枷胸、血气胸、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0.01),膈疝、腹腔脏器伤(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胸外伤并发ARDS的独立高危因素为:高龄、肺部并存病、休克、ISS值、呼吸困难、肺挫伤、连枷胸、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论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严密监测血压、血气、呼吸.适时应用机械通气,降低ARDS死亡率.

    作者:徐卫华;钱永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