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芬
目的 探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在开放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拟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20例作为研究组,应用高频电刀联合单吻合器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保肛成功率,同时观察保肛成功病例2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保肛成功19例(95%),对照组保肛成功14例(70%),2组相比P=0.037;33例保肛成功患者中,研究组手术时间(102.5±14.6m)较对照组(114.7±17.5m)明显缩短(P=0.032);研究组手术出血量(62.5±19.3)mL较对照组(91.3±26.5)mL显著减少(P=0.001);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6±15.0)mL、(65.7±25.9)mL(P<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4±0.6)d、(2.9±0.4)d(P=0.004);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显著缩短(P=0.014);2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674).结论 开放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是直肠癌手术向微创手术理念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发展的尝试,在开放直肠癌手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魏宪会;李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对策.方法 对7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化疗期间护理,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从而顺利完成化疗.结果 本组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全过程,护理工作满意度100%.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静;王化香;吕召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总结精神科护理缺陷发生原因,探讨预防策略,减少或避免护理风险以及医疗纠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3月发生的32例精神科护理缺陷临床记录,总结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制定干预管理措施.结果精神科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包括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护理过程中责任心缺失,违反临床护理操作规程,护理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等.结论 通过完善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规避风险能力,增强护理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严格落实护理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以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规避医疗纠纷.
作者:杜琬怡 刊期: 2011年第34期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医院信息系统(HIS)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医院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和支撑环境.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对如何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了阐述,以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稳定、安全地运行.
作者:孟一清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痔上粘膜以及粘膜下层环切悬吊术(PPH)手术操作细节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临床对PPH操作细节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注重PPH手术细节治疗重度痔193例,效果良好.结论 PPH是一种安全有效、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疗效高的手术,注重手术细节可以避免术后不必要的各种并发症.
作者:朱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发生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经污染的羊水、产道或院内交叉感染等途径引起肺部感染所致.全世界每年有200万小儿死于新生儿肺炎,占新生儿P解的5%~35%[1].所以,对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应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
作者:黎金雨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的共诊断收治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100例.在2组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5μg舒芬太尼和3μg舒芬太尼复合2mg罗哌卡因,术毕给予混合液5mL作为预充量,出手术室后4、8、12、24、48h观察患者.结果 术后镇痛效果满意,2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组各时段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在术后4、8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婧 刊期: 2011年第34期
自然流产是指妊娠于孕28周前自然流产终止者,孕12周以前称早期流产,妊娠13-27周自然终止者称为晚期流产.
作者:彭信刊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肌痉挛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方法 对234例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后肌痉挛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早期(发病2周内)应用N6治疗组相比未应用N6治疗组其脊髓损伤后痉挛的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晚期应用N6治疗组其痉挛治疗的有效率相比未应用N6治疗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N6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损伤后肌痉挛的发生,晚期应用N6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肌痉挛后治疗的好转率.
作者:王文龙;田江宜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外采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寻求减少初筛血型错误的对策.方法 对贵港市2009年至2010年外采血型初筛错误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采血标本66506例,初筛血型错误99例,误定率0.15%.造成初筛血型错误的原因大多是人为因素,占82.8%,其次是血型本身原因(亚型)占9.1%,试剂原因占8.1%.结论 加强责任心教育、加强操作技能培训、严格操作规程、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是减少外采血型初筛错误的关键.
作者:谭淑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大多数妇产科患者有抑郁、焦虑、恐惧、睡眠差等问题,妇产科护士在照顾病人时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表现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让患者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文玉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通过检索近几年国内外的文献了解我国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建立胃癌发病风险预警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中国各地区胃癌发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的相关资料,采用多水平Meta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结果 共搜集24篇文献,其中有14篇符合纳入标准.结论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肿瘤家族史,胃病史,吸烟均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饮酒与胃癌的关系尚需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作者:孔莲芳;王凯娟;代丽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代以脂肪髓,引起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虽然多数病人原因不明,但临床诊断时应尽量仔细收集各种病史资料,以争取找到有关病因线索,对预防再障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1].
作者:吴兴国;李永萍;陈则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外科手术是根治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其术后疼痛给患者带来了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影响着术后疾病的转归.
作者:林雄英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医保覆盖患者数量每年都呈增长趋势,医院医保工作如何不断开展来适应参保患者数量不断的增加的现状,已经成为评价一个三级甲等医院管理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
作者:胡曙疆;何艳;张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众所周知,抗菌性药物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但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不容被忽视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本文探究不合理利用抗菌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及错误联合用药引起的临床危害,分析其原因,促进患者合理用药,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害,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利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我科门诊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予针刀治疗.结果 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1次治愈31例,2次治愈10例,3次治愈9例,4次治愈7例,5次治愈3例.治愈率100%.结论 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作者:李乐敬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基础护理是专科护理的基础,2010年卫生部医政司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务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作出了政策性的指导和要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所需,人民所盼.
作者:梅丽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治疗胆囊结石的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24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4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泵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减少较之开腹手术更好.
作者:王承煜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探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自愿检测(VCT)咨询干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180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艾滋病自愿检测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分为观察组(干预后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组),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中目标人群VCT知晓率为24.76%,仅有10.34%的人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12.78%人做过vCT检测,有19.78%的人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观察组中目标人群VCT知晓率为72.76%,有41.39%的人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84.18%人做过VCT检测,有43.78%的人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2组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自愿检测(VCT)咨询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婷秋;高岩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