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叶因子2、表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胃溃疡愈合中的作用

张静;房涛;马义腾;吴靖芳;张江兰;张文静

关键词:胃溃疡, 三叶因子2, 表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反转录PCR, 大鼠
摘要:目的 探讨胃黏膜三叶因子2(TFF2)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检测溃疡组和正常组大鼠胃组织TFF2、EGF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胃黏膜TFF2阳性细胞自溃疡术后1d即显著增多(P<0.01),至溃疡术后6 d TFF2积分光密度值达到高峰,阳性细胞以靠近黏膜肌层信号较强,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可见阳性表达;之后积分光密度值渐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GF阳性细胞在溃疡术后1d略有增多(P<0.05),至溃疡术后4~10 d EGF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表达明显增强;10 d积分光密度值达到高峰,可见表达于壁细胞、内分泌细胞、颈黏液细胞等,除胞质表达外,也可见胞膜表达;之后积分光密度值虽略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T-PCR结果显示TFF2 mRNA以溃疡术后4~10 d表达为强烈;EGF mRNA 4~23 d表达均较强.结论大鼠胃溃疡自愈时期胃黏膜能特异性表达内源性TFF2和EGF,二者共同参与了胃溃疡愈合过程.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复方制剂对高危高血压患者血浆炎症标记物的影响

    经治疗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高血压患者,其冠心病风险仍显著高于血压正常人群[1].早期荟萃分析研究显示,与单一降压治疗相比,降压药物联合他汀类降脂药能更显著地降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2].本研究拟在血脂水平不达标的合并3个或以上危险因素的高危高血压患者中,比较降压药氨氯地平和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合剂与单一降压药氨氯地平在相同降压效果前提下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差异,以期证明在上述患者中早期应用他汀类降脂药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唐岚;王玉华;鲜玉琼;徐迎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肺淋巴管肌瘤病48例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N)首发症状缺少特异性,临床上常易误诊或漏诊,而在诊断后的处理上缺乏可以参考的权威文献.目前其发病机制亦不清,单一的医学中心又很难募集到足够的病例数,更不用说临床试验,故临床上该病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少.故本文将国内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治能力.

    作者:佘巍巍;陈峰;郑桂银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131I内照射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127例辐射隔离期护理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规范性治疗模式为甲状腺癌根治术+131I内照射治疗+甲状腺素抑制治疗.131I内照射治疗因其辐射剂量大而需要对患者进行辐射隔离,故护理工作要在辐射环境下进行,不仅要进行日常医疗护理,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这对保障131I内照射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姜晓慧;马洪喜;康淑红;萨日;关锋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喹硫平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30例

    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人常见慢性脑病综合征,呈慢性或进行性过程,80%痴呆患者在病程某个阶段会出现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和照料者[1].本研究对比喹硫平和奋乃静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陈燕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白藜芦醇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与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NF-κB mRNA表达的作用;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后NF-κB在A549中的表达.结果 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白藜芦醇作用48 h后可以明显抑制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抑制A549细胞增殖及NF-κB在其中的表达.

    作者:王卫华;李济元;张彦梅;石永刚;师国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短时重复游泳调节SAM8鼠AMPA受体GluR1亚单位的磷酸化

    目的 观察短时重复游泳训练对SAM鼠AMPA受体GluR1亚单位磷酸化的影响,探讨运动改善脑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3月龄SAMP8(prone/8)亚系为研究对象,运动模型采用2w游泳方案:2次/d,每次6min的游泳,结束后给予浴巾擦干放回鼠笼;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每天给予两次相同的浴巾安抚刺激.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AM8鼠海马和皮层AMPA受体GluR1亚单位Ser831和Ser84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SAMP8海马、皮层中AMPA受体GluR1亚单位Ser831和Ser845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P<0.05).结论 2w的短时间重复游泳运动作为一种应激诱导剂促进了AMPA受体的活化,这可能是运动改善脑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吕媛媛;赵丽;王德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趋化因子受体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表达率及调节性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检测活动期RA组和健康对照组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判断T细胞表达率、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4的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判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IL-17及干扰素(IFN)-γ等与CD4+上趋化因子受体CCR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T细胞表达率与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T细胞表达率和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存在显著相关;与血清IL-10、IL-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FN-γ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血清TNF-α则无明显相关.结论 T细胞表达率和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存在显著相关,CD4+CD25+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参与RA发病过程.

    作者:岳颖;周艳丽;马凤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瑜伽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随着老年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下降,多表现出身体脂肪堆积、血脂升高、运动能力下降、反应慢、注意力下降、易怒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老年人是各种疾病的易发群体,因此,选择合适的健身方法对老年人显得极其重要.健身瑜伽通过体位法、呼吸训练及意识冥想的引导进行身体运动和心理练习,有利于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补气益血,并对练习者身体形态、机能和心境有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作用.

    作者:汤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健身舞蹈对中老年女性血脂、氧自由基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氧自由基触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体内抗氧化物不足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长期健身舞蹈锻炼对老年女性血脂、氧自由基及抗氧化酶的影响,为老年人参加健身舞蹈运动及对延缓机体衰老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作者:卢文彪;李丕彦;楚英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BNP、cTnT、cTnI及血尿酸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后期心衰发生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常伴有脑钠肽(BNP)、心肌蛋白T、I( cTnT、cTnI)及血尿酸水平升高.目前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是目前尚无根据BNP、cTnT、cTnI及血尿酸水平给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分层,并评价其与急性心梗引起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作者:苏猛;张桂红;朱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及预后

    早期采用有效的干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1].大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延续.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形成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作者:刘宏斌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度洛西汀对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DM致残的原因之一,由此导致的肢体疼痛、麻木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重要成员,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广泛作用,并对神经元发育和营养有良性调节作用[1].

    作者:禹亚丽;程远;田艳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我国高龄老人长期护理需求满足度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中国高龄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满足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调查数据,以3 608位有长期护理需求且得到帮助的80岁及以上老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高龄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满足度有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护理服务者的服务意愿、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和居住安排等.结论 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建立护理保障制度、增加公共和私人的护理服务供给和发展社区护理等办法,满足高龄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作者:彭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甲减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的变化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R)、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甲减心脏病患者60例,根据患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水平分两组,即心肌酶谱正常组、心肌酶谱升高组.观察患者TR、TPO抗体水平变化,分析甲减性心脏病患者TR、TPO抗体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结果 与心肌酶谱正常者相比,心肌酶谱升高组患者血清TR、TPO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R、TPO抗体与各心肌酶呈正相关(P<0.05).结论 甲减性心脏病患者TR、TPO抗体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胡长军;张红;陆卫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舌下含服尘螨滴剂治疗老年过敏性哮喘患者53例

    过敏性哮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而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而在众多的过敏原中,尘螨是常见且致病性强的过敏原[1].虽然近年来的脱敏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传统的皮下注射变应原的脱敏疗法由于副作用较多且应用不方便而不易被患者接受,依从性很差;而舌下含服尘螨滴剂脱敏治疗过敏性哮喘越来越被大多数患者接受[2,3].由于本病易发生于儿童或青年人,对老年人的研究甚少,故本实验室对老年人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了研究.

    作者:郝冀;李晓辕;刘红梅;李洋;刘超英;姜振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把3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分为CABG组(150例)与PCI组(150例),进行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的评估.结果 CABG组与PCI组近期效果的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CD40L及TIMI分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随访,对其远期疗效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CABG组的PCI组总死亡率、心脏性死亡率、继发性事件发生率、新发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的比例均远低于PCI组(P<0.05).结论 CABG术与PCI术比较,近期疗效相当,远期疗效更优.

    作者:王新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浆心脏标志物对老年患者呼吸困难原因的诊断价值

    急性呼吸困难是老年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多种疾病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尤其多见于心脏和肺部疾病.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对于医师的治疗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横纹肌上的结构蛋白,参与心肌收缩的调节.脑钠肽(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脑钠肽前体(pro-BNP)降解形成的一种活性代谢产物,在心肌压力和容积应激作用下释放入血[1].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呼吸困难老年患者血浆cTnI和BNP的检测,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探讨cTnI和BNP对老年患者呼吸困难原因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周会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Tako-tsubo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Tako-tsubo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脏相关性疾病,该病于1991年由日本学者Dote及其同事先描述.因其左心室造影(LVG)表现收缩末期底部圆隆、颈部狭小,似日本人用来捕捉章鱼的瓶子,故命名为Tako-tsubo综合征[1].又因发病早期独有的心尖部收缩功能障碍,将其命名为左心室心尖球形综合征(LVABS).

    作者:丁绍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果糖制备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大鼠离体血管环舒张功能的损伤作用及氯沙坦的保护机制

    目的 观察果糖制备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损伤以及氯沙坦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用果糖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同孵育制备AGEs;用离体血管环灌流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氯沙坦对AGEs引起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保护作用;检测血管环中eNOS和AKT的磷酸化表达及NO含量.结果 果糖和BSA共同孵育6d后可得到AGEs,且AGEs可引起血管环对乙酰胆碱诱导的舒张反应下降;10 μmol/L和50μmol/L的氯沙坦均可改善内皮依赖的舒张反应.AGEs还明显降低血管环中NO含量和eNOS及AKT磷酸化水平,氯沙坦可恢复上述指标.结论 果糖制备的AGEs能降低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而氯沙坦则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阻断血管内皮细胞AT1受体、活化AKT激酶而改善内皮eNOS活性和降低NO生成有关.

    作者:郑凌云;赵宇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益母草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中的应用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于临床各科室,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在其发病过程中,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血液高凝、消耗性低凝、纤溶亢进,终出现出血、贫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表现.微循环障碍在引起血液高凝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器官功能障碍是其严重的表现形式之一,随后诱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衰竭(MOF),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

    作者:熊立红;侯亚利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