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rf2和IGF-1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宋素贞;王洪波

关键词:核因子相关因子-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胃癌, 致癌作用, 氧化应激
摘要:目的 研究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胃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上皮内肿瘤(GIN)及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胃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rf2和IGF-1在胃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各级GIN及不同分化程度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rf2和IGF-1在正常胃黏膜中几乎无表达;从增生性息肉、GIN到腺癌,二者共表达逐渐增强;在增生性息肉、GIN、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呈正相关(r=0.337,P =0.037).结论 Nrf2和IGF-1表达增强可能与胃黏膜癌变过程有关,二者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肿瘤进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随着患者年龄逐渐老龄化及抗生素滥用,导致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死率占全球10%左右[1].这主要是因为老年CAP患者免疫力较差,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老年CAP患者常缺少咳痰、发热、寒颤等CAP典型临床表现[2].目前仍缺少能对老年CAP进行明确诊断及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的实验室指标[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老年CAP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

    作者:谢世良;陈永幸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ACI老年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特点,并分析MS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MS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均较非MS组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MS组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MS组患者的病情明显重于非MS组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拜承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以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34例

    在临床工作中,以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AD)较为常见,临床上极易误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本病起病急,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重度心血管疾病.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1997 ~ 2010年收治的以神经功能缺损为首发症状的AD患者34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表现的19例(男15例,女4例),急性脊髓病变8例(男6例,女2例),合并周围神经功能受损6例(男5例,女1例),单瘫1例(男).

    作者:信宏;王月;冷静;史壮宏;姜春莉;王春燕;马历历;魏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形态学与计量学研究及其应用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断裂;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1].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骨质疏松并发症发病率的上升,研制各种防治新药、探寻多种治疗手段及其作用机制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准确检测与评价各种治疗后骨组织的发展动态又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检测与评价方法中,形态学与计量学方法对骨质疏松的防治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唐利;王鸿度;陈庄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异丙酚对急性肺栓塞大鼠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急性肺栓塞(PTE)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丙酚低、中、高剂量(4,8,16 mg/kg)组.制备急性自体血栓PTE模型.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肺系数、湿/干重(W/D);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中内皮素(ET)-1、血栓素B2( TXB2)含量;RT-PCR检测肺组织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IL-1、IL-6、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异丙酚能显著升高PO2、PCO2水平,降低肺系数、湿/干重、ET-1、TXB2含量,降低IL-1、IL-6、TNF-α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异丙酚能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对PTE大鼠起保护作用.

    作者:马小刚;霍华治;苏春永;王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香菇多糖合并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3例

    香菇多糖作为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具有提高化疗抗肿瘤效果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患者的晚期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既往多通过单纯化学药物的胸腔灌注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欠佳.随着热疗和生物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胸腔积液的控制率得以提高[2].本文探讨热化疗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作者:张毓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性贫血患者30例

    老年人出现任何程度的贫血都很有可能成为导致其衰弱、患病、死亡的独立因素[1].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贫血是由于年龄增长所致,但由于年龄增长而导致的红细胞(RBC)生成量减少的具体病理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对老年性贫血的症状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性问题[2].本研究观察老年性贫血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以及患者的症状表现特点.

    作者:王皓;袁长吉;姚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学特点

    目的 探讨椎动脉走行第二段的显微解剖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量和观察成人尸体椎动脉的外径和全长,推动脉在横突孔内的位置,横突孔的孔径,钩突尖至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钩突高度,以及椎动脉表面和周围交感神经的分布.结果 椎动脉的左右侧比较以及男女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只有当椎动脉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或椎动脉本身发育不良时,才能引起椎动脉缺血.通过标本观察,横突孔的绝对狭窄很少见,主要是相对狭窄,当钩突关节增生肥大时,极易占据部分横突孔空间而致椎动脉受压,造成血流量减少.C5钩突尖至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小,C5钩突高度较其他椎体高,故C5是椎动脉型颈椎病高发部位.因椎动脉表面及周围交感神经分布的特点,极易受骨赘增生等影响,造成椎动脉缺血进一步加重.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孙希化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舍曲林抗抑郁治疗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抑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舍曲林治疗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抑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76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抑郁的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被分为舍曲林组和对照组,疗程12 w.观察舍曲林治疗对患者抑郁状态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活性、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内皮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67例患者完成随访.舍曲林组抑郁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81.3%vs 45.7%,P<0.01),心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少(3.1% vs 20.0%,P<0.05).舍曲林可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结论 舍曲林在抗抑郁同时,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改善短期预后,这可能与舍曲林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关.

    作者:刘德彬;孙晓宁;赵培;李爱华;骆秋平;严俊峰;袁晓晨;焦云根;张振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Aβ聚集的影响因素和Aβ寡聚体的生理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分为家族型AD和年龄依赖型AD,以后者为主,主要发病年龄在60~65岁以上.我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明确AD的生理病理机制变化越来越重要.多年的研究表明大脑内的淀粉样β肽(Aβ)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林丽;徐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太极拳对认知功能及精神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老年痴呆症逐年增加,世界已超过2 00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在欧美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为6%~12%,85岁以上为20%~40%[1].我国200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痴呆人数已近800万,预计本世纪中叶,患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人数将接近2 000万[2].药物疗法治疗痴呆症,虽取得一些效果,目前非药物疗法越来越受到瞩目.非药物疗法包括回想法[3],园艺疗法[4],音乐疗法[5],运动疗法[6]等种类.太极拳作为有氧运动疗法,是从中国武术转化而来的一种健康方法.

    作者:孙皎;王磊;张秀英;王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肺部疾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部分脏器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成为肺结核的高发人群.本研究旨在总结老年结核患者的肺部CT特点.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3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11例,年龄60 ~ 82[平均(70.5±9.8)]岁.

    作者:粟周海;孙鸿;黄贵;王世黔;夏文钢;司雄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衰老与心肌细胞电生理的改变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衰老密切相关,本文就衰老引起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改变进行综述,有助于对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深入认识.1 衰老引起体表心电图(ECG)改变对平均年龄(67.2±6.8)岁老年人进行直立倾斜实验发现,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低于年轻人,其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功能下降[1].进一步研究发现,心脏的传导系统随年龄的增加表现为细胞成分减少、纤维组织增多、脂肪浸润.

    作者:李晓东;蒋文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徐州地区老年健康体检者慢性肾脏病流行情况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在老年人群中的流行状况及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以简化的肾脏疾病饮食调整研究(MDRD)公式求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使用美国肾脏病诊治K/DOQI提出了CKD的诊断和分期标准.结果 CKD患病率为26.63%,其中男性25.49%,女性29.07%(x2=9.562,P=0.002).60岁组患病率21.21%,平均每5岁递增3.05%,到85岁组已经达到36.45%.在全部CKD患者中CKD1期为占40.66%,2期占37.53%,3期占21.14%,4期占0.67%.尿镜检红细胞阳性率21.03%,蛋白尿阳性率5.96%,肾功能下降患病率为5.81%,三者均随着年龄组增加而增加.结论 该地区老年人群CKD患病率较高,随年龄增长快,女性略高于男性,以尿红细胞阳性为主.CKD的发生与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浆黏度血症、高尿酸有相关关系.体检中应重视尿液检查,结合血肌酐检测和eGFR值的估计应该成为CKD早期诊断常规项目.

    作者:卓朗;刘奇;丁伟洁;宋慧;杨科;王盖;汪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超过70%的患者会并发心律失常,而室性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并发频率高[1].心律失常会影响患者心脏的正常功能,并且可能短时间内扩大心肌梗死范围,是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短期内出现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发生后必须尽快及时消除[2].在治疗心肌梗死后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利多卡因曾一度成为首选药物.但近几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更为有效.本文主要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作者:唐庆;马晓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升高,而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AS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各家报道不一.本文通过测定AS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后血清IL-6水平的变化,探讨IL-6在AS发病中的意义及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其的影响.

    作者:胡启程;孙文悦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visfatin水平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visfatin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并发症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将80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NAFLD组50例和单纯T2DM组30例,并选30例健康人做对照.所有的受试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visfatin浓度;并测定各组的人体指标和血代谢指标水平;并分析各指标间及与NAFLD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①T2DM合并NAFLD组、单纯T2DM组及对照组间相互比较血清visfatin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 =0.874;P=1.000).②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血清visfatin浓度与WC、TG均呈正相关.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是血清visfatin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visfatin浓度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中无明显变化,但与腹型肥胖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密切相关.

    作者:王青;向菲;李海英;李树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吸烟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不仅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及视空间障碍等,还可伴随焦虑、抑郁、激越、冲动等情感行为障碍,这些情感和行为障碍同样也是患者致残的原因[1].早期干预可延缓认知功能衰退和行为问题的发展,使患者在更长时期内维持基本认知功能[2].如果在疾病后期干预,虽可能延缓认知能力衰退进程,但已发生不可逆的损害[3].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是长期过程,对危险因素的监测干预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探讨吸烟对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老年患者36例

    临床上,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不多见.糖尿病和甲亢同属内分泌代谢疾病[1],两种疾病均可导致代谢紊乱,且临床表现有一定相似之处;而甲亢疾病本身可引起继发性血糖增高[2],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往往只诊断为单一的甲亢或者糖尿病,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本文就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

    作者:田琳;彭跃进;朱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内源性注意定向对老年人返回抑制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察内源性注意定向对返回抑制影响的年龄差异.方法 运用线索比例范式和线索-靶子范式对30名健康老年人和30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 在提示比例为20%的条件下,两组被试都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年轻组的效应量显著大于老年组;在提示比例为50%的条件下,老年组与年轻组被试出现返回抑制,且效应量不存在年龄差异;在提示比例上升至80%后,年轻人的返回抑制消失,而老年人的返回抑制效应量保持不变.结论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利用内源性注意定向对返回抑制调整的能力下降,受执行功能老化的影响.

    作者:陈衍;白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