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朗;刘奇;丁伟洁;宋慧;杨科;王盖;汪秀英
目的 研究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胃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上皮内肿瘤(GIN)及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胃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rf2和IGF-1在胃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各级GIN及不同分化程度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rf2和IGF-1在正常胃黏膜中几乎无表达;从增生性息肉、GIN到腺癌,二者共表达逐渐增强;在增生性息肉、GIN、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呈正相关(r=0.337,P =0.037).结论 Nrf2和IGF-1表达增强可能与胃黏膜癌变过程有关,二者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肿瘤进展.
作者:宋素贞;王洪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本研究对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术后发生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临床处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78例,其中男53例,女25例;年龄33~79[平均(57.65±10.25)]岁;病程1~13年,平均(7.83±5.14)年;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69例,Ⅳ级9例;其中阵发性房颤57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21例.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作者:陈润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大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肠黏膜病变,在临床常见且多发[1].大肠息肉发病隐晦,只有病变部位范围较大时才会产生临床症状.多数息肉会发展为腺瘤甚至癌变,所以研究分析其病理和临床特点对疾病诊断和防治癌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结肠镜行大肠息肉切除术可在术前、术中、术后准确了解大肠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和病理特点等,是目前临床常应用的佳诊治手段.本研究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患者行结肠镜下切除术的病理和镜下特点.
作者:王明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骨折卧床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40% ~ 60%,而1%~5%可发生致命性的肺栓塞,其中约20% ~ 30%可发生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骨科手术治疗在为患者带来快速康复机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术后栓塞便是其中之一[1].我院骨外科2010年3~4月期间收治的手术病人中3例出现栓塞,其中2例发生脑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因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患者康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分为家族型AD和年龄依赖型AD,以后者为主,主要发病年龄在60~65岁以上.我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明确AD的生理病理机制变化越来越重要.多年的研究表明大脑内的淀粉样β肽(Aβ)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林丽;徐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IP)对体外培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VIP预处理COPD缓解期患者PBMC,再以脂多糖(LPS)诱导,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8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VIP均能降低LPS诱导的PBMC产生TNF-α和IL-8,在10-8mol/L浓度低.VIP可以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有或无LPS诱导的PBMC产生TNF-α和IL-8含量.结论 VIP对COPD患者PBMC有直接抗炎作用.
作者:王彦霞;籍文强;杨涛;石玉珍;赵红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在临床工作中,以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AD)较为常见,临床上极易误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本病起病急,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重度心血管疾病.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1997 ~ 2010年收治的以神经功能缺损为首发症状的AD患者34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表现的19例(男15例,女4例),急性脊髓病变8例(男6例,女2例),合并周围神经功能受损6例(男5例,女1例),单瘫1例(男).
作者:信宏;王月;冷静;史壮宏;姜春莉;王春燕;马历历;魏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12例,其中男78例,女34例,根据是否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治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6例,男40例,女16例;对照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情况,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切除肺癌及淋巴结清扫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黄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健康人血清脂联素(APN)的增龄变化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376例,按年龄段分为七组,分析体重指数(BMI)、血脂、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及血清APN的增龄变化.结果 ①随着年龄的增加,BNI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60岁组(61~70岁)达高峰.②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50岁组(51~60岁)达高峰.③血清RBP4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50岁组(51~60岁)达高峰.④血清APN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又逐渐降低,60岁组(61~70岁)达高峰.结论 健康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反映体内胰岛抵抗的相关指标如BMI、血清TC、TG、LDL-C、RBP4均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50~60岁左右达高峰.而体内具有调节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血清APN也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推测健康人体内血清APN的分泌与体内胰岛素抵抗因素存在某种反馈调节机制.
作者:曹萍;沈丹;钟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环氧合酶抑制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以及单独应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下尿路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计69例患者入选.试验组治疗方式为多沙唑嗪4 mg/d+塞来昔布200 mg/d,对照组为单独服用多沙唑嗪4 mg/d,治疗周期6 w.评价指标包括尿流率,残余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等.结果 与基线水平相比,两组IPSS、OABSS均显著降低,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均显著改善,但联合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好于单药治疗组(P<0.01).结论 环氧合酶抑制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在老年患者中安全性高,可以更好地改善BPH下尿路症状.
作者:王翼;徐婷;张勤;牛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前普遍认为冠心病(CHD)是心身性疾病,炎性因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Zung自评量表焦虑、抑郁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研究,为CHD临床防治提供有益的尝试.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9年1~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及华东疗养院老年科住院的CHD患者270例,男153例,女117例;年龄55 ~86[平均(69±6.6)]岁.
作者:李金鹆;姜涌斌;万鹏程;管士明;钱波;仇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高尿酸血症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警因子,还可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1].高尿酸血症常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集结出现,共同构成心脑肾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尿酸血症进行早期临床干预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疾病的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满意.
作者:于清华;孙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COPD常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进而缺氧,引起患者血管发生炎性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1].本研究主要探讨呼吸机支持对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6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及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
作者:禄江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急诊早期诊断指标的意义.方法 选择急诊科72例急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接收的急性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66例为对照组.到达急诊科30 min内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静脉血浆BNP(ELISA法)和cTnI(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水平,并进行床旁胸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肺门影增宽现象.结果 病例组患者PaO2、血浆BNP及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胸部X线检查肺门影增宽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不同PaCO2分组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有差异(P<0.05),过度通气组和正常组更多出现急性心力衰竭(P<0.05).不同病因所致各心衰指标变化也有明显差异.肺源性心脏病患者PaO2低于其他4种疾病,而且PaCO2明显高于其他4种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NP水平低于其他4种疾病,且与冠心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心肌病血浆cTnI值与其他4种疾病相比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的心力衰竭指标结合必要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在急诊早期诊断老年人急性心力衰竭.
作者:关紫云;叶镱;蔡阳林;余为治;刘之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老年性阴道炎( senile vaginitis)是绝经后因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所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阴道炎,多数采取激素治疗,但是长期的激素治疗可能增加患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1,2],尤其存在雌激素治疗禁忌证的患者如何选择更加适合的药物成为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观察复方莪术油栓(康妇特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桂香;陈淑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系统评价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作用.方法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0年4月)、Embase(1966年至2010年4月)、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二期)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79年至2010年4月),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5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作用的相关证据.结果 经全面检索及筛查后,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Meta分析表明,就二级预防而言,每天服用5 mg利塞膦酸钠对于减少脊椎、髋及非脊椎骨折有统计学意义.但就一级预防而言,没有发现减少骨折的统计学意义.服用利塞膦酸钠1年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开始减少,3年后其二级预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与利塞膦酸钠相关的不良反应没有增加.结论 利塞膦酸钠的二级预防能减少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但仍需就其一级预防、腕部骨折的预防及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新玲;王薇;孙国良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P)中由于CO2气腹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并发症,在麻醉管理中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0年以来老年人LCP 126例术中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41例.年龄60~89岁,体重42~90 kg,ASAⅡ~Ⅲ级.术前高血压病史86例,冠心病史47例,心电图ST-T改变96例.1,2方法应用史塞克气腹机,压力(10±2) mmHg.术前30 min东莨菪碱0.3 mg,苯巴比妥0.1g肌注.
作者:张进;姜云峰;孙大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人口老龄化社会趋势导致很多老年病的发病率日趋升高,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早期起病隐匿,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很容易在临床中漏诊[1].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病率高的是主动脉瓣膜[2].本文就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人退行性瓣膜病变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价.
作者:陈功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急性肺栓塞(PTE)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丙酚低、中、高剂量(4,8,16 mg/kg)组.制备急性自体血栓PTE模型.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肺系数、湿/干重(W/D);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中内皮素(ET)-1、血栓素B2( TXB2)含量;RT-PCR检测肺组织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IL-1、IL-6、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异丙酚能显著升高PO2、PCO2水平,降低肺系数、湿/干重、ET-1、TXB2含量,降低IL-1、IL-6、TNF-α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异丙酚能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对PTE大鼠起保护作用.
作者:马小刚;霍华治;苏春永;王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现阶段在我国乳腺癌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辅助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及生物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且以改良根治术为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范围相对较广,创伤大,而老年患者心肺及各器官功能减退,对手术及麻醉耐受相对较差[1],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由于老年生理功能减退,且多合并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大.本文通过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老年和青年女性患者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其围术期护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
作者:陈国栋;陈成玲;张国锋;徐景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