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海山
目的 检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i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的表达,研究三者表达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结直肠腺癌标本87例作为观察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中Tiam1、VEGF-C和VEGFR-3的表达特点,研究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不同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结直肠腺癌中Tiam1、VEGF-C和VEGFR-3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直肠腺癌中Tiam1、VEGF-C和VEGFR-3表达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Dukes分期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腺癌中Tiam1、VEGF-C和VEGFR-3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Tiam1、VEGF-C和VEGFR-3的表达均与结直肠腺癌的预后相关.结论 结直肠腺癌中Tiam1、VEGF-C和VEGFR-3高表达,三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与进展,术后联合检测Tiam1、VEGF-C和VEGFR-3的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作者:吕铮;张志勇;阎继东;张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尤以老年人居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突出,其发病率逐年有上升趋势[1].手术治疗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主要有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2].为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术后的康复,早期牢固的内固定已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公认的治疗原则[3].本研究旨在分析新型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用于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治疗的效果.
作者:易军飞;黄卫国;白瑞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老年慢性病伴抑郁症状发生率在15.7% ~55.16%[1~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抑郁发生及抑郁情绪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孔令娜;周颖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常合并有高血压,给老年患者的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1].我院在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时应用卡维地洛控制血压,效果较好.
作者:亓晓晶;孙珊珊;闫芳菲;梁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蛇菰水提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蛇菰水提物低、高剂量组;模型组和处理组组以酒精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蛇菰水提物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蛇菰水提物1.5,3.0 g· kg-1 ·d-1进行预防治疗,10 d后处死全部大鼠,取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肝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肝脏常规切片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蛇菰水提物低、高剂量组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SOD和GSH-Px活性较模型组升高,MDA含量下降,镜下病理显示蛇菰水提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蛇菰水提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作者:周卫华;石慧娟;杨梅松竹;钟飞;米长忠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本文对苏州市养老护理院康复服务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养老护理院目前康复服务现状与需求[1],并提出相应对策.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苏州市8家养老护理院的入住者157人,男85人,女72人,年龄53 ~ 97[平均(78.9±15.4)]岁;同时被调查的还有入住者家属157人;9家养老护理院负责人就该院开展康复服务情况调查.
作者:尹宪明;王琼 刊期: 2012年第20期
原发性肝癌(PHC)起病较为隐匿,早期多无典型表现,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时机[1].随着以甲胎蛋白(AFP)为基础的血液检验技术及与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步,PHC早期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另外外科手术水平及介入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均为PHC患者带来了福音,大大提高了其总体生存率[2,3].笔者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方法对老年PHC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晓伟;赵詹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主要催化超氧阴离子(O2-)的歧化反应,能缓解许多由自由基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缺血性损伤,预防和治疗辐射损伤.在临床上SOD主要用于延缓人体衰老,防止色素沉着,消除局部炎症,特别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及辐射防护.但半衰期短、稳定性差、免疫原性等因素限制了SOD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清媛;张相年;赵树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对老年腰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须择期行腰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万汶组(予6%羟乙基淀粉液)18例;对照组(予乳酸钠林格液)17例.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予以乳酸钠林格液补充生理需要量;万汶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在20~30 min内以万汶15 ml/kg静脉输入.分别于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前(T1)、AHH完毕(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T4)四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Y)、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结果 与T1比较,万汶组T4时间点Fib水平显著降低,T2、T3时间点APTT显著增高(P<0.05).与T1相比较,万汶组和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TSH、FT3及FT4的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万汶组TSH在T3和T4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T4水平在T2、T3及T4时间点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前使用万汶AHH是安全的,且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更平稳.
作者:陈红军;刘新生;苏美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体重及海马CA1区、CA3区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摘除卵巢1 w后,随机分为葛根素高、中、低剂量组、倍美力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均摘除大鼠卵巢造成去势模型.灌胃过程中每5天称重一次,30 d后,用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在不同浓度(30~ 120 mg/kg)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越强,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但对大鼠体重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 葛根素可以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而对大鼠体重改变无显著作用.
作者:李长天;王雅莉;陈雁飞;马瑞生;程小丽;舍雅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含有9种酶蛋白分子的家族,可以导致基质膜和细胞间质成分破坏与降解,在恶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证明MMP-2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了关键作用[1].本研究拟探讨MMP-2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作者:周艳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临床常见的急重、危症,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不积极救治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1].机体通过各种途径摄入有机磷农药后,会出现严重血液流变学异常[2].同时,AOPP与全身炎症反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病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炎性介质异常激活释放是病情进展的关键性步骤[3].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反应过程中的敏感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AOPP患者血液流变学和CRP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
作者:粟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导致溶骨性骨结构破坏,并由此引发骨痛、高钙血症、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以及脊髓受压甚至致残等骨相关事件发生.老年患者由于常常合并骨质疏松而并发病理性骨折及致残事件概率增加.另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全身衰竭等因素而无法耐受常规的针对骨转移癌的治疗方法,如放射治疗、化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内分泌治疗等.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非侵入性、安全无创的实体瘤治疗方法[1~4].本文观察HIFU对老年骨转移病灶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可行性.
作者:徐梅华;蔡克银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SI)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CSI组.DCSI组于术前1 w开始给药,每日大鼠尾静脉注射DCSI 80 mg/kg,末次给药5 h后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5个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观察,海马病理学、细胞凋亡、Caspase-12蛋白及mRNA表达指标的检测.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海马细胞呈明显凋亡表现,Caspase-12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尤以24h时明显(P<0.01);DCSI组与模型组相比,功能缺损评分和细胞凋亡相对较轻,Caspase-12蛋白及mRNA表达也相对下凋(P<0.01,P<0.05).结论 DCSI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抑制脑组织Caspase-12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阻断内质网应激启动的凋亡通路有关.
作者:闵鹤鸣;黄澈;鲁璐清;姜兴千;王文娟;武晓宁;罗玉敏;闵连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肠淋巴液引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大鼠肺、肝、肾、心肌组织丙二醛(MDA)与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休克肠淋巴液引流减轻T/HS大鼠多器官损伤的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淋巴液引流组与淋巴液回流组,后两组复制T/HS模型,淋巴液引流组行肠淋巴液引流.在液体复苏后3h或相当时间点,留取各组大鼠肺、肝、肾、心肌组织,检测各组织匀浆MDA与NO含量.结果 淋巴液回流组肺、肾、心肌、肝匀浆的MDA、NO含量以及淋巴液引流组心肌匀浆的MDA含量、肾匀浆NO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淋巴液引流组肺、肾、心肌、肝匀浆的MDA及NO含量均显著低于淋巴液回流组.结论 休克淋巴液引流减轻T/HS大鼠多器官损伤与降低自由基损伤与NO生成有关.
作者:常海峰;牛春雨;赵自刚;韩瑞;张玉平;杜舒婷;杜会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颅血管收缩功能变化而引起的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继发性多为两侧头痛.病人头痛发作时轻者可出现单眼或双眼畏光,眼前出现暗点及闪光幻觉;重者可出现眼前发黑、视野缺损、单眼盲、一过性视力丧失,甚至出现视觉感知障碍、视物变形、复视或多视、视物颜色改变等多种症状[1].笔者应用安脑片治疗血管性偏头痛效果显著.
作者:张晓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肺癌细胞A549侵袭和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应用survivin siRNA转染处理人肺癌细胞系A549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urvivin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检测锚着不依赖性增殖,采用Boyden小室模型试验检测癌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Akt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survivin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Akt磷酸化水平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survivin siRNA可抑制人肺癌细胞侵袭,抑制Akt磷酸化水平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徐永中;朱灵;范钰;焦志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阐明儿茶素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10只,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②单纯儿茶素组:10只,每日腹腔注射儿茶素注射液100 mg/kg;③单纯照射组:10只,全肺单次照射15Gy+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④照射+儿茶素组:10只,全肺单次照射15Gy+每日儿茶素注射液100 mg/kg.于照射后2 w及6 w取各组大鼠各5只的肺组织,作组织学与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照射组大鼠2 w和6 w时肺出现明显炎性损伤,照射+儿茶素组的急性肺炎性改变较照射组明显减轻;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儿茶素组动物免疫组化TNF-α阳性细胞数相对较低,单纯照射组的TNF-α阳性细胞数较上述两组明显增高(P<0.05),照射+儿茶素组的阳性细胞数介于两者之间,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结论 儿茶素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儿茶素能明显降低该过程中TNF-α表达水平,提示儿茶素可能通过调控该细胞因子发挥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石卫民;高蕾;陈龙华;宋维舒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双嘧达莫和双嘧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双嘧达莫,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流速度变化和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心电图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心电图疗效方面,观察组显效例数、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嘧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更好地改善血流速度,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前,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被广泛应用于下腹部手术,但是由于牵拉反应、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中需要应用不同的静脉药物,增加麻醉风险.右美托咪定为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镇痛、抗焦虑、交感神经抑制等作用,副作用少而轻,已于1999年在美国批准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的镇静、镇痛、围术期镇静以及治疗撤药反应等诸多领域.
作者:于学超;刘永;靳邦利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