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对老龄高血压大鼠肾脏重构及MMP-9、c-fos表达的影响

朱竹先;张子强;苗华;许冬梅

关键词:MMP-9, c-fos,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组织重构
摘要:目的 评价应用缬沙坦阻断RAAS系统对老龄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SHR)肾脏MMP-9、c-fos的影响.方法 20只40周龄老龄SHR随机分组:SHR对照组、缬沙坦组,另设老龄WKY对照组.12 w后取肾脏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Ⅳ型胶原的表达;RT-PCR检测MMP-9、c-fos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MMP-9、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与WKY对照组比较,SHR对照组Ⅳ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缬沙坦组能明显降低SHR肾脏Ⅳ型胶原表达水平;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与WKY对照组比较,SHR对照组MMP-9、c-fos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药物组显著降低其表达水平.结论 应用缬沙坦阻断RAAS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和逆转老龄SHR大鼠的肾脏重构.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健商的研究进展

    健康商数(健商)( health quotient,HQ)作为近年来新生的健康概念,其提出与发展对老年人健康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老年人健商的研究发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提高及干预老年人健康水平拓展思路.

    作者:王玉丽;黄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白介素-18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 探索白介素-18( IL-18)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30只老年同龄雄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新西兰大白兔制成60个动脉粥样硬化板块标本,采用析因设计,给予IL-18进行刺激,以不同的IL-18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组合作为新处理组,将60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随机分入新处理组中(n=5),测量在不同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下,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变化,TUNEL法检测斑块内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 帽/核比值与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的改变而变化(P<0.01).帽/核比值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降低(P<0.01),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升高(P<0.01);斑块内细胞的凋亡指数与帽/核比值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776,P<0.001).结论 IL-18诱导斑块内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促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巧汶;李志樑;邱健;傅强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64-MS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价值

    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尤以下肢动脉疾病所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仍然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有创、费用高、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差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临床应用,尤其是64层螺旋CT的使用,其扫描范围更大、时间及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提供了安全、无创、可靠的新途径[1].本文回顾性分析经DSA明确诊断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64-MSCTA图像,并与DSA结果对比,以探讨64-MSCT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技术优势及其应用价值.

    作者:赵恒宇;关小英;孙健男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杜香提取物抑制荷瘤H22小鼠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杜香提取物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杜香提取物—熊果酸,将其作用于H22荷瘤小鼠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剂量分别为0.25、0.5、1.0 mg/kg的熊果酸对H22荷瘤小鼠肿瘤抑制率分别为25.93%、44.39%和65.5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杜香提取物熊果酸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刘海军;孙晋民;贾兰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游离睾酮水平与妊娠相关蛋白A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关系

    目的 观察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体内游离睪酮水平(FT)与炎症因子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细胞间黏附因子-1 (ICAM-1)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88例老年男性体内FT与 PAPP-A、ICAM-1,其中ACS患者46例,同年龄健康对照42例.采用多因素逐步回 归方法分析FT与 PAPP-A、ICAM-1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男性ACS患者体内FT低于对照组(P<0.01),而PAPP-A、ICAM-1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FT水平与 PAPP-A、ICAM-1负相关.结论 老年男性ACS患者体内FT与炎症因子PAPP-A、ICAM-1负相关.

    作者:高倩萍;葛海龙;金红;沈景霞;黄明学;富路;董艳丽;朱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V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sn)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饲建立大鼠AS模型.测定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免疫组化观察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中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Tsn组内膜增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VCAM-1在Tsn组中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Tsn可明显抑制VCAM-1表达,此可能为其防治AS的机制之一.

    作者:黎洪展;吕永恒;陈琪;黄光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肝癌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肝癌患者先行全肝CT平扫,其中80例无论肿瘤大小(包括23例结节型)先作病灶动脉期扫描,再作全肝静脉期扫描,后进行病灶平衡期扫描;20例仅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结果 100例中67例为肿块型(67%),23例为结节型(23%),10例为弥漫型(10%).80例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的显示率分别为87%、97%、90%、96%.结论 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能获得肿瘤在各期的增强征象,为肝癌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尤其在肝癌早期,动脉期扫描可得到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作者:卢贺峰;金吕祥;张雪松;田春艳;鲁玉梅;吴仁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超声心动图在观察老年患者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心脏形态学变化中的作用

    房间隔缺损( A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6.2% ~ 22.0%[1],随着增龄,ASD患者伴随的症状和体征也越来越多.老年ASD患者因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生存机会降低.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经皮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ASD技术[2]已逐渐成熟,并成为首选治疗方法.本文拟探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 TTE)在观察老年患者经导管继发孔型ASD封堵术前后心脏形态学变化中的作用.

    作者:任启洪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小针刀治疗8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患者的疗效

    老年性骨质疏松(OP)患者发生脊柱新鲜性骨折时可表现为腰背部的剧烈疼痛,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1].至于如何快速减轻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时腰背疼痛,目前多主张采用椎体成形术(PVP)或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2,3],但 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时因基础疾病太多而难以执进行,多采用抗骨质疏松与对症止痛治疗,止痛效果比较差,恢复腰背功能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我科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剧烈疼痛老年患者,在行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腰背部配合小针刀治疗,可以快速地减轻患者的腰背疼痛程度,恢复一定的腰背功能.

    作者:刘保新;王力平;徐敏;黄承军;唐福宇;娄宇明;梁柱;王继;梁冬波;唐汉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目前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应用.本文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相关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PCI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金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同期膀胱造瘘术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收缩力减弱69例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多发病,长期下泌尿道梗阻造成逼尿肌收缩减弱和上泌尿道积水等并发症,通常认为逼尿肌收缩减弱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效果不理想[1-2].通常采用膀胱造瘘治疗,但因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不易为患者所接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TURP 同期膀胱造瘘术治疗BPH合并逼尿肌收缩减弱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春利;张萌;杨文增;周洪月;古德强;安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吡格列酮配合生活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T1受体及mRNA的影响

    目的 评价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 PIO)配合生活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的影响,探讨PIO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对SHR降压及心血管保护的机制.方法 SHR大鼠33只,随机均分为三组:SHR空白组(SHR),PIO+生活干预组(P)及硝苯地平组(N).药物添加到大鼠饮水中,生活干预为每日减少投食量并游泳6 ~ 15 min,实验周期为12 w.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心肌及主动脉组织中AT1R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PIO配合生活干预可抑制SHR AT1 R和mRNA表达.结论 PIO配合生活干预可能通过抑制AT1表达发挥降压及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陈海燕;李杰;孙艳伏;唐文娟;王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老年肺栓塞69例诊治分析

    肺血栓栓塞(PTE)误诊率在70%以上[1],随着增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疾病增多,制动及疾病本身均可导致血流缓慢或血液高凝状态,使老年PTE发病率升高[2].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人PTE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和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TE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降低漏诊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汪家坤;吴艳;惠复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 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分为2组,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组(简称无增厚组)73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简称增厚组)62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增厚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无增厚组(P<0.01),且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空腹C肽、2hC肽呈正相关.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韦秀英;郑杨杨;周玉;梁晓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 定量分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4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ACE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转移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ACE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3).胃癌组织ACE mRNA表达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转移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 ACE mRNA在胃癌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牛辉;陈光裕;苑克伟;史美龙;陈治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2002~2008年甘肃省893例老年人伤害部位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893例老年伤害病人伤害部位分布及治疗情况,为制定相应预防老年伤害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兰州市两所省级综合医院2002 ~ 2008年老年伤害住院病人病历,进行不同伤害部位分布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2002~2008年兰州市老年伤害病人中,男性伤害的发生明显高于女性,伤害部位前三位为颅脑、下肢及脊椎,其累计构成男性为76.54%,女性为80.05%.老年伤害病人中60岁组伤害发生人数多,其次为65~岁组及70~岁组.背腹部及颅脑部损伤所致病死率高,分别为12.50%、11.39%.颜面部的治愈率高,为90.24%,其次为上下肢,分别为70.0%、72.51%.结论 老年人伤害发生的高频率、多部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对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加强老年人的伤害干预及创造良好安全的社区环境对于减少老年伤害的发生十分重要.

    作者:谭姣;白亚娜;程宁;胡晓斌;唐丹华;高娟;刘鹏;白小荣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甘肃汉、回族2型糖尿病患者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分析

    目的 分析甘肃汉族和回族2型糖尿病患者PPARγ2基因Pro12A1a多态性(PP、PA、AA).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确定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结果 两个民族中,Pro12Ala多态性在同民族中2型糖尿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两民族2型糖尿病组中大致相同,分别为4.17%,4.62%(x2=0.027,P=0.871),2型糖尿病组中基因型为PP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均高于XA( PA/AA)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实验中的甘肃汉族和回族人群中PPA Rγ2基因Pro12 Ala多态性主要以PP型为主,该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病无关联.

    作者:关晓丽;刘怡;刘一帆;陈慧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Notch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

    Notch是一种结构及功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跨膜受体蛋白家族,广泛表达于果蝇、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等多个物种.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发现4种受体Notch 1~4,以及Jagged 1、Jagged 2、Delta-like 1(Dll 1)、Delta-like 3(Dll 3)和Delta-like 4(Dll4)五种配体.Notch信号通路受细胞间多种网络信号的调控,由两个邻近细胞的Notch受体与配体结合而激活,介导下游信号元件、靶基因及各种辅助蛋白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及凋亡[1].在胚胎发育及出生早期,Notch受体和配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Notch信号参与了心肌细胞的分化、房室管和瓣膜的发育、心室小梁的形成以及心室流出道的重塑[2].研究发现[3],心脏缺血改变激活了许多胚胎基因程序.在梗死初期,Notch信号活化,其下游基因表达量升高,这为心肌梗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响做以综述.

    作者:秦迪;黄丽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三种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和比较

    目的 建立并比较3种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模型的各自特点.方法 9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侧脑室Aβ25-35注射、侧脑室AlCl3注射、海马物理损伤的方法复制出3种不同的小鼠AD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组织切片观察海马的形态学改变,Aβ1-4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CAI区老年斑形成情况.结果 侧脑室注射AlCl3组和海马物理损伤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物理损伤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丢失明显,Aβ1-40免疫组化染色阴性;侧脑室注射AlCl3组小鼠海马CAI区偶见神经元排列稀疏,在神经元胞体和突起周围可见Aβ1-40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的棕黄色斑块;侧脑室注射Aβ25-35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I区形态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海马区可观察到Aβ1-40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的细小斑块.结论 上述三种模型均为AD研究常用,但各自模拟AD的侧重点不同,技术要求、成本价格、造模时间、持续时间等也不尽相同,研究中需灵活选择.

    作者:程欣;马刘红;徐建兵;陈彦;罗焕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大鼠行盲肠结扎及穿孔制作脓毒症模型后肝脏酶学的变化.方法 对Wistar大鼠按辛伐他汀20 mg·kg-1·d-1的剂量干预14 d后行盲肠结扎及穿孔建立脓毒症模型,按照6、24h和48 h分别留取血液标本,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及谷氨酸脱氢酶(GLDH)水平.结果 脓毒症模型大鼠血清GST及GLDH水平随时间进行性增高,辛伐他汀预处理后脓毒症大鼠血清GST及GLDH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肝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程度保护作用.

    作者:赵鹤龄;陆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