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

林仕芳;陈滢

关键词:老年, 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青少年结脑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预后,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结脑患者多以亚急性和慢性起病,发热频率明显低于青少年组,其他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改变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预后比青少年组差.结论 老年结脑患者症状不典型,且预后差,应早期诊断、治疗,提高存活率并减少后遗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 定量分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4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ACE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转移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ACE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3).胃癌组织ACE mRNA表达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转移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 ACE mRNA在胃癌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牛辉;陈光裕;苑克伟;史美龙;陈治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七氟醚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七氟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吸入麻醉诱导和静脉应用异丙酚在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60~76岁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Ⅲ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七氟醚复合吸入麻醉诱导组(七氟醚组)和异丙酚麻醉诱导组(对照组).七氟醚组采用浓度阶梯式下降法给予药物,对照组静脉滴注给予异丙酚2 mg/kg.观察并比较两组插管前后诱导入睡时间、术毕停药至清醒时间等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插管中有无呛咳、喉痉挛等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插管操作有无知晓及满意度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七氟醚组比对照组需要更长的麻醉诱导时间,但比对照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短(P<0.05).麻醉诱导后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P>0.05),对照组有心率(HR)减缓,中心静脉压(MAP)下降(P<0.05),插管引起手术应激时对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不大(P>0.05),对照组较插管前HR增快,MAP增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结论 异丙酚和七氟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吸入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但七氟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吸入麻醉的安全性更高.

    作者:陈桂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杜香提取物抑制荷瘤H22小鼠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杜香提取物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杜香提取物—熊果酸,将其作用于H22荷瘤小鼠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剂量分别为0.25、0.5、1.0 mg/kg的熊果酸对H22荷瘤小鼠肿瘤抑制率分别为25.93%、44.39%和65.5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杜香提取物熊果酸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刘海军;孙晋民;贾兰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转录抑制基因TBX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TBX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组织中TBX2的表达.结果 TBX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P<0.05);TBX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TBX2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甲状腺癌中TBX2的表达,可为临床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指标,同时也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宋晓环;李伟;孙冬梅;甘卉;王建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老年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围术期血清VEGF、TGF-α、TNF-α、IL-6及CRP水平变化规律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为良性病变,手术治疗能有效地防止出血和控制癫痫的发作,多数患者手术后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或学习[1].本文观察老年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围术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规律.

    作者:田小文;徐世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eIF-4E、Ki-67阳性表达的变化

    目的 探讨可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方法 采用奈得铂、异环磷酰胺、硫酸培洛霉素治疗48例宫预癌病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if-4E 、Ki-67.结果 化疗奏效率58.8%.eIF-4E在奏效组、无效组用药前后阳性率差异不显著(x2=0.071 5,P>0.05)(x2 =0.4040,P=0.751 2).奏效组及无效组,用药前Ki-67阳性数差异不显著(P=0.72);用药14 d后奏效组较治疗前有减少趋势(P=0.21),无效组治疗14 d后Ki-67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 eIF-4E不能预测化疗有效性,而Ki-67在1个疗程终止后组织中阳性数的变化能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作者:于桂云;魏敏;窦丽君;向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格林-巴利综合征( 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脱髓鞘、轴索变性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所致的炎性反应为主要病理特点.目前,G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也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鉴于大多认为本病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介导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故采取有针对性的免疫治疗可通过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轻神经损害、促进神经再生[1].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在GBS的治疗中曾广泛使用;但资料显示常规激素治疗并不能阻止GBS病情发展及缩短病程,而且会增加激素治疗引起诸多副作用的风险,故现已不推荐用于GBS的治疗[2].

    作者:金涛;孙莉;张颖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社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凋查现状与对策

    老年人口腔疾病高发,口腔健康知识缺乏[1],为了探索老年人口腔疾病的规律,开展老年人口腔疾病的研究,本文就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社区老年人,根据年龄分组,45 ~ 59岁为老年前期,≥60岁为老年期[1].本调查共631人,其中男452人,占71.63%;女179人,占28.37%.老年期208人,其中60~64岁87人,65~69岁105人,70~74岁11人,75岁以上5人;老年前期423人,其中45~49岁220人,50~54岁121人,55~ 59岁82人.

    作者:曲进;刘敏;孙明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2002~2008年甘肃省893例老年人伤害部位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893例老年伤害病人伤害部位分布及治疗情况,为制定相应预防老年伤害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兰州市两所省级综合医院2002 ~ 2008年老年伤害住院病人病历,进行不同伤害部位分布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2002~2008年兰州市老年伤害病人中,男性伤害的发生明显高于女性,伤害部位前三位为颅脑、下肢及脊椎,其累计构成男性为76.54%,女性为80.05%.老年伤害病人中60岁组伤害发生人数多,其次为65~岁组及70~岁组.背腹部及颅脑部损伤所致病死率高,分别为12.50%、11.39%.颜面部的治愈率高,为90.24%,其次为上下肢,分别为70.0%、72.51%.结论 老年人伤害发生的高频率、多部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对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加强老年人的伤害干预及创造良好安全的社区环境对于减少老年伤害的发生十分重要.

    作者:谭姣;白亚娜;程宁;胡晓斌;唐丹华;高娟;刘鹏;白小荣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吡格列酮配合生活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T1受体及mRNA的影响

    目的 评价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 PIO)配合生活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的影响,探讨PIO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对SHR降压及心血管保护的机制.方法 SHR大鼠33只,随机均分为三组:SHR空白组(SHR),PIO+生活干预组(P)及硝苯地平组(N).药物添加到大鼠饮水中,生活干预为每日减少投食量并游泳6 ~ 15 min,实验周期为12 w.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心肌及主动脉组织中AT1R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PIO配合生活干预可抑制SHR AT1 R和mRNA表达.结论 PIO配合生活干预可能通过抑制AT1表达发挥降压及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陈海燕;李杰;孙艳伏;唐文娟;王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缬沙坦对老龄高血压大鼠肾脏重构及MMP-9、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应用缬沙坦阻断RAAS系统对老龄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SHR)肾脏MMP-9、c-fos的影响.方法 20只40周龄老龄SHR随机分组:SHR对照组、缬沙坦组,另设老龄WKY对照组.12 w后取肾脏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Ⅳ型胶原的表达;RT-PCR检测MMP-9、c-fos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MMP-9、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与WKY对照组比较,SHR对照组Ⅳ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缬沙坦组能明显降低SHR肾脏Ⅳ型胶原表达水平;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与WKY对照组比较,SHR对照组MMP-9、c-fos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药物组显著降低其表达水平.结论 应用缬沙坦阻断RAAS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和逆转老龄SHR大鼠的肾脏重构.

    作者:朱竹先;张子强;苗华;许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64-MS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价值

    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尤以下肢动脉疾病所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仍然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有创、费用高、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差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临床应用,尤其是64层螺旋CT的使用,其扫描范围更大、时间及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提供了安全、无创、可靠的新途径[1].本文回顾性分析经DSA明确诊断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64-MSCTA图像,并与DSA结果对比,以探讨64-MSCT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技术优势及其应用价值.

    作者:赵恒宇;关小英;孙健男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河北地区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河北地区人群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MMP-2启动子区包括-1306位点在内的基因序列,经测序后比较其基因型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MMP-2基因型(- 1306 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MP-2单核苷酸多态性-1306(C/T)与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作者:王俊杰;刘彬;韩一;苏明;郑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 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分为2组,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组(简称无增厚组)73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简称增厚组)62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增厚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无增厚组(P<0.01),且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空腹C肽、2hC肽呈正相关.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韦秀英;郑杨杨;周玉;梁晓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小针刀治疗8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疼痛患者的疗效

    老年性骨质疏松(OP)患者发生脊柱新鲜性骨折时可表现为腰背部的剧烈疼痛,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1].至于如何快速减轻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时腰背疼痛,目前多主张采用椎体成形术(PVP)或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2,3],但 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时因基础疾病太多而难以执进行,多采用抗骨质疏松与对症止痛治疗,止痛效果比较差,恢复腰背功能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我科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腰背剧烈疼痛老年患者,在行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腰背部配合小针刀治疗,可以快速地减轻患者的腰背疼痛程度,恢复一定的腰背功能.

    作者:刘保新;王力平;徐敏;黄承军;唐福宇;娄宇明;梁柱;王继;梁冬波;唐汉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NF-κB信号通路与骨质疏松

    核因子Kappa B(NF-κB)初发现是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κB序列特异结合并调节κ轻链转录的核蛋白因子.随后发现NF-κB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及炎症反应等基因表达调控[1,2],同时研究表明在很多常见的情况下出现NF-κB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如肿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都表明NF-κB无论是在正常还是疾病状态下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OP发生是由于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失衡,大量研究表明,NF-κB信号通路不仪在骨形成和骨吸收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影响OP的发生.因此,我们就NF-κB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吴昆鹏;戴永武;杨巧珠;马凤燕;刘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辛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游离钙,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钙,细胞色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onga 5分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ELISA法检测细胞色素C水平,比色法检测钙离子含量.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中钙离子、细胞色素C的含量很少.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中的钙离子、细胞色素C的含量在第1天高,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增长而减少,在第7天时含量低,但是仍然高于正常组以及假手术组.在相同时间点辛伐他汀组钙离子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自效地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钙离子超载,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

    作者:王柏欣;陈梅;王淑秋;王昕;陈廷玉;王景涛;徐辉;邱洪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法尼醇X受体在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肾脏的表达和定位

    目的 通过观察法尼醇X受体在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肾脏的表达和定位,探讨脂质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及高果糖组(F组),每组16只.8w及16 w时分批处死,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大鼠肾皮质甘油三酯含量;油红0染色观察肾脏脂质;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尼醇X受体表达和定位,并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果糖组血中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肾组织中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增高,肾脏病理改变加重,肾组织法尼醇X受体表达明显下调,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P<0.05).结论 法尼醇X受体在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肾组织中表达下调,从而使肾脏脂质合成增加,进而导致肾脏损伤.

    作者:胡志娟;刘冰;任路平;李凡;孙文;宋光耀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CP-1-2518G/A多态性和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索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 )-2518G/A多态性、血清MCP-1水平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203例UAP患者(UAP组)和192例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无冠脉病变者(对照组)的MCP-1 -2518G/A多态性;采用ELISA法随机检测UAP组72例、对照组73例的血清MCP-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CP-1-2518G/A位点基因型频率较高(P=0.04),G等位基因频率较低(P=0.044);经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血脂异常等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后,MCP-1-2518 G/A多态性不增加UAP的易感性(P>0.05).UAP组与对照组组内任何基因型间血清MCP-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UAP组血清MCP-1水平[( 286.23±284.20)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72.61±178.70) pg/ml,P =0.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CP-1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性别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75%分位数的血清MCP-1水平与UAP的发病风险相关[OR(95%CI):2.904( 1.058 ~7.970),P=0.039].结论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MCP-1 -2518G/A多态性与UAP易感性无明显关联,UAP患者和非冠心病者该基因位点多态性对血清MCP-1水平无影响,UAP患者血清MCP-1水平显著升高且≥75%分位数的MCP-1血清水平可能是UAP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国平;姜九;师干伟;许联红;戚传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三维成形环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

    目的 比较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缝线成形术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成形效果.方法 选择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69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69例患者分为缝线成形组及人工瓣环组.两组间在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肺动脉压力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前后径(RVD)、三尖瓣反流面积、心排出量(C0).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手术死亡及住院死亡.两组患者组内术后1 w、术后6个月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前后径、三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心排出量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三尖瓣反流面积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心排出量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缝线成形组出现4例(4/36)三尖瓣重度反流;人工瓣环组未出现三尖瓣重度反流.结论 缝线成形术和人工瓣环成形术均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成形效果优于缝线成形术;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可明显增加术后中期心排出量,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智伟;李哲;林柏松;张秀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