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体化治疗膝骨关节炎104例疗效分析

黄景山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个体化治疗, 疗效分析
摘要:骨关节炎(OA)是指以软骨丢失及伴有关节周围骨反应为特点的一种滑膜关节病,是关节的一种慢性、多发性疾病,其中以膝OA常见.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疼痛、僵直,且随病情加重可导致功能障碍,生活难以自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膝OA治疗有药物、物理、中医针灸和外科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副作用大,远期疗效差,而外科手术治疗费用高,病人往往难以接受,中医治疗以其副作用小,花费低为优点成为治疗膝OA的一种较好方法.本文回顾分析针灸、中药、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及综合治疗膝OA患者的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与青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比较

    目的 了解老年人足底压力特征,认识老年人跌倒风险增加的原因.方法 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石家庄市30名健康老年男性和30名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了以个人平常步态自然行走测试.结果 老年组和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左、右足各区域峰力值普遍要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与青年组左、右足足底各区域的负荷率统计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老年人各区域负荷率远小于青年;老年组与青年组左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第1趾骨、第2~5趾骨、第1跖骨、第2跖骨、第4跖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7个区域差异显著(P<0.05),右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10个区域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青年人有较大区别,这些区别可能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原因.

    作者:李立;陈玉娟;翟凤鸣;崔巴特尔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

    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终末期较常出现,死亡率较高,及时快速纠正心律失常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1].本文对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观察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及心律失常改善效果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61~78[平均(70.1±7.6)]岁.

    作者:张红星;申明月;后梅;谭芳;张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氩氦刀联合TP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氩氦刀联合多西他赛+顺铂(TP)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先行氩氦刀治疗,后给予TP方案化疗,对照组31例,行TP方案化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9%和45.2%,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3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氩氦刀治疗后CD3+、CD4+和CD4 +/CD8+比值显著上升,CD8+效应细胞比例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氩氦刀联合TP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疗效好、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可作为失去手术机会或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前哨淋巴结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老年乳腺癌患者是否有必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还有争议.此外,辅助化疗和放疗是否会给老年患者带来受益也存在争论[1].本文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肿瘤特点、治疗模式和预后预测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人选患者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Ⅰ~Ⅲ期乳腺癌.本研究共收集了494例患者资料,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65岁以上59例(65 ~80岁),65岁以下435例(30 ~ 64岁),皆为女性.患者均为初诊患者,之前未经过任何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前哨淋巴结( SLN)经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角蛋白(CK)为阳性.排除Ⅳ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为自入选开始时至患者死亡或活着的患者进行后一次随访时间.统计开始时间设为进行SLN检查时.

    作者:魏刚;王佳铭;王长青;李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联合化疗组30例,接受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的两药联合方案化疗,顺铂25 mg/m2,d1~3;吉西他滨1 000 mg/m2,d1、8;21 ~28 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支持治疗组30例,只接受佳支持治疗.另选取30例40~ 70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联合化疗,方案同联合化疗组.按照RECIST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联合化疗组有效率为40%( 12/30),临床获益率为46.7%(14/30),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1年生存率为26.7%;支持治疗组有效率为0(0/30),临床获益率为6.7%(2/30),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1年生存率为6.7%;对照组有效率为36.7%(11/30),临床获益率为43.3%(13/30),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1年生存率为30%;联合化疗组与支持治疗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化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化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并发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7%、26.7%和6.7%,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并不影响化疗的疗效和生存期,临床治疗中不应排除70岁以上人群.

    作者:江波;赵金奇;何文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今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59例老年患者设为老年组,选择同期51例非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设为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透析期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透析前的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每周透析时间等,分析上述因素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1~3年期生存率、5年期生存率情况显示,老年组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生存时间小于1年的患者18例,其中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7.78%,41例生存期大于1年的患者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1.46%,两者比较差异明显;老年患者中,每周透析时间比较,生存期小于3年患者的平均每周透析时间为(11.2±1.2)h;生存期大于3年的患者为(15.3±2.1)h;老年组患者生存期小于3年的患者透析前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39.7 ±5.3)g/L、血清白蛋白水平为(25.2 ±3.4)g/L,生存期>3年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为(64.2±6.1) g/L、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3.6±3.8) g/L;上述所有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严重并发症、营养不良、透析时间等是导致老年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高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新进展

    腹腔镜技术是外科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大进步,更重要的是使微创观念植根于医生心中.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及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胃肠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新的诊治手段随之不断涌现,腹腔镜与内镜技术联合诊治胃肠肿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外科的微创化是主要趋势,以腹腔镜与内镜为代表的微创理念必将贯穿整个外科手术过程.

    作者:王京;张文雷;李佳睿;徐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重庆市某高校在职教职工1 056名健康体检中,对教职工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高血压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脂肪肝检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297人,脂肪肝检出率28.1%.其血脂异常的检出率63.0%,超重/肥胖检出率61.9%,高血压检出率36.0%,脂肪肝检出者的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压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检出者(P<0.01).脂肪肝检出者的BMI、SBP、DBP、TC、TG、HDL、LDL、FPG与非脂肪肝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排除其他混杂因素后,超重/肥胖、SBP、TG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HDL是脂肪肝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较高,应积极防治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健康生活,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定期检测,以降低脂肪肝患病率.

    作者:李琼;曾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Claudin-1和上皮型黏附素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Claudin-1及上皮型黏附素(E-cad)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意义,以期为研究胃癌发生发展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本实验以96例胃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30例胃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Claudin-1和E-cad的表达及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E-cad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见于细胞膜.claudin-1和E-cad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胃癌中Claudin-1和E-cad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胃癌中Claudin-1和E-cad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laudin-1和E-cad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二者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Claudin-1和E-cad可能更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作者:王海琴;佘晓玲;霍继荣;龙利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随着我国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心血管为首的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综合征,究其原因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从而导致心肌暂时缺氧、缺血所引起的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心绞痛综合征,该病急性期极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以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物为主.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2].本文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宗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16例心功能Ⅱ~Ⅲ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强心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舒张压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3.52%,高于对照组的78.70%(P<0.01);两组治疗后患者的LVEDD、LVESD、LVEF、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维地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作者:韩锋;张京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其常见致死原因.分析脑卒中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且既往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08例,按照是否住院期间合并有肺炎分为病例组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对照组71例,其中男40例,女31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白骕;项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老年心动过速心肌病17例临床分析

    心动过速心肌病( TCM)系长期慢性心动过速导致不规则或过高心室率,引起心脏扩大并终引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综合征,但在心率或节律得到控制后,心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恢复.TCM大特征就是心律失常治愈或控制后心功能可以改善.因此,尽早识别和治疗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和射频消融(RFCA)两种,药物治疗不能根治,长期应用还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致心律失常、负性肌力作用等.随着RFCA术的发展,其已成为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本研究旨在对本院收治的17例TCM患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武国东;张舒岩;及志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DN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实验大鼠60只,以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N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24 h蛋白尿、血糖、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组织病理损害、TGF-β1高表达,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24 h尿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高,与DN组相比有显著降低,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TGF-β1表达高于正常组,低于ND组,差异显著.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TGF-β1表达对2型糖尿病DN大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延缓DN发展.

    作者:任凤云;郭丽双;冯华;王莞;张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木贼提取液对老龄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木贼提取液对老龄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木贼提取液高剂量组(8 g/kg)、中剂量组(6 g/kg)、低剂量组(4g/kg)和对照组,每组8只.四组连续灌胃21 d,1次/d,第22天处死小鼠,迅速取其心、脑、肝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木贼提取液组SOD含量除低剂量组心脏组织中升高不明显,其余三组小鼠心、脑、肝组织中SO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木贼提取液组与对照组MDA含量比较,高剂量组心脏组织中降低较为明显(P<0.05),中、低剂量组脑组织MDA降低较明显(P<0.05);中剂量组脏肝MDA降低较明显(P<0.01).结论 木贼提取液具有抵抗和清除老龄小鼠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可延缓衰老进程.

    作者:刘胜利;黄少花;潘喜英;郭立强;黄礼德;赵善民;晋玲;黄彦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重组人促红素对老年肾衰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老年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常有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的并存,治疗上更为棘手.重组人促红素( r-HuEPO)作为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肾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1,2],近来,笔者应用r-HuEPO治疗老年CRF患者,观察其对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48例老年CRF患者,诊断参照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61~85岁;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11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原因不明3例;CRF临床分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5例(血肌酐178~445 μmol/L),尿毒症期13例(>445 μmol/L).

    作者:秦燕;李桂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兰州市1260例老年伤害住院患者伤害类型及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兰州市1994 ~ 2008年1 260例老年伤害病人伤害类型及疾病负担趋势,为减少老年人伤害的发生及降低疾病负担提供预防策略.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兰州市两所省级综合医院老年伤害住院病人病历,对伤害类型分布、治疗效果及伤害疾病负担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意外跌落为老年伤害原因第一位,其次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在8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生比例高,达72.41%.伤就时间在1h以内送往医院救治的老年伤害病人的治愈率为65.98%,在伤就时间6~12h时病死率达到9.68%.意外跌落所致住院费用高,增长速度也快,达12.85%.结论 老年人意外跌落发生率高且疾病负担重,应防止老年人意外跌落的发生,同时加强伤害发生后及时就医行为,对于减少意外伤害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的影响非常重要.

    作者:谭姣;白亚娜;胡晓斌;唐丹华;靳莉梅;高娟;程志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内镜金属夹在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是指Treitz's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1],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抢救将危及患者生命.急诊内镜可直接观察病变,明确病因,尤其对诊断多病灶病变有重要作用,已被列为上消化道出血首选治疗方法[2].本文就我院采用内镜下金属夹治疗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魏海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盐酸沙格雷酯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

    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之一.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高达49.77万/年[1].治疗本病多采用激素、维生素等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不佳.我科采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Bell麻痹,疗效较佳.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The Massachusetts Jeneral Hospital Handbook of Neurology》 Bell麻痹诊断标准[2];②初次急性发病;③病程≤5d;④无中枢神经系统、后颅凹、耳的症状和体征;⑤排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BS等.入组的59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对治疗组(2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入组时面神经瘫痪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 对照组予泼尼松、维生素B1和弥可保口服.由带状疱疹引起者,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疗程28 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沙格雷酯0.1,3次/d.

    作者:肖迎春;周宜灿;庄晓芸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Notch1和Notch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Notch1和Notch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术后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42例,同时取12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所有标本收集后立即放入液氮中保存.通过RT-PCR方法,检测NSCLC及正常肺组织标本中Notch1和Notch3的表达.结果 Notch1 mRNA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Notch1 mRNA在鳞癌与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Notch1 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Notch3 mRNA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略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不显著(P>0.05);Notch3 mRNA在鳞癌与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Notch3 mRNA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Notch1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Notch3在其中作用不确切.

    作者:杨波;盛辉;苑春莉;蒋荣娜;辛维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