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晖;郝元涛;王耀富;欧爱华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转子间骨折日益增多.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大风险并不是骨折本身,而是骨折引起的卧床并发症或并存疾病恶化所导致的死亡.早期手术、早期无痛性运动是多数学者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共识[1,2].其治疗的关键是尽快稳定骨折,早期负重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解剖钢板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初期疗效满意.
作者:姚琦;陈迎春;张亘瑷;方秀统;丁立祥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红薯叶黄酮(FIBL)对老龄糖尿病(DM)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腹腔注射建立老龄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FIBL低、中和高(L、M、H)剂量组.经FIBL处理8 w后,光镜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CD4+、CD8+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FIBL处理8 w后,FIBL组使胰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DM对照组明显减轻.与DM组相比,FIBL组大鼠脾CD4+T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1),CD8+T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P<0.01),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FIBL组IFN-γ、IL-2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FIBL能够调节老龄DM大鼠的免疫功能,纠正其免疫失衡状态,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作者:赵蕊;李青旺;张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PCr)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线粒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I/R模型.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组、假手术组、PCr组,假手术组只剖胸不结扎冠状动脉,余两组制作I/R模型,PCr组结扎前45 min经股静脉注射PCr 4 mg/kg,假手术组和I/R组分别静脉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在缺血45 min及2 h时测定I/R区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物(SOD)及总Ca2+浓度.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损伤组MDA、总钙显著增高(P<0.05),SOD显著降低(P<0.01);与I/R损伤组比较,PCr组MDA含量及总钙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显著增高(P<0.01).结论 PCr对心肌I/R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孟祥雁;包晓群;罗媛媛;高长斌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症(AD)已经成为继心脏病、肿瘤、脑卒中后第四位引起成人死亡的病因[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迅猛发展,老年人在人群中的比重越来越大,AD必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卫生和社会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AD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遍开展,并逐渐深入.
作者:刘爽;张玉莲;周震 刊期: 2010年第10期
ASCOT-CAFé研究证实,与周围动脉压比较,中心动脉压(CAP)与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关联更为密切,在评估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亦优于外周动脉压[1].目前中心动脉压的检测主要靠有创和无创方法获得.
作者:李志民;李红建;毛颖;胡强;孙健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对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绝经后妇女100例,随机分为替勃龙组(替勃龙2.5 mg/d)和对照组(更年安6片,3次/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含量.结果 替勃龙治疗3个月后血清TG、TC、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 、NO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LDL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替勃龙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王赫;吴秀芝;孙维荣;纪影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省制定老年人医疗保健措施、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形式对我省11个地市38个县60岁及以上人群的健康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共抽查2 932人.慢病患病率33.0%,城市高于农村;就诊大都选择在诊所、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机构;两周患病率15.5%,就诊率9.7%,未就诊率20.6%,主要是经济困难和自感病轻;年住院率7.8%,城市高于农村,需住未住院率为51.4% ,主要原因经济困难和自认没必要;老年失能以听力和视力障碍为主;近期体检率城市高于农村, 63.2%的老年人希望每年接受一次,69.1%希望上门服务,46%希望发展家庭病床;老人对医护技术与服务态度满意率低,且73.1%的人自费医疗,并普遍感到医疗费用偏贵.性别、收入、去近医疗点时间、医保制度、医疗费、对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满意度为影响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主要因素.结论 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率高,利用率低.改善其经济状况、降低医疗费、完善医疗服务系统、提高医技水平与服务态度、健全医保制度、合理布局医疗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完善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村卫生室和卫生院技术和服务能力是解决老年人医疗保健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刚;袁兆康;朱宏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与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变数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或其他住院患者105例作为对照,通过PCR技术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来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病例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3% vs 12.4%,P<0.05),a等位基因的频率也高于对照组(12.9% vs 7.0% ,P<0.05).结论 ab基因型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a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韩红星;高洪云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乌司他丁对肠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肠I/R组、乌司他丁组、丙泊酚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6只.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浓度、肺湿重/干重、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可显著改善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降低BALF蛋白浓度、肺组织MDA含量、肺湿重/干重,升高SOD活性(P<0.05或0.01).结论 丙泊酚复合乌司他丁更明显减轻大鼠肠I/R后肺损伤,其机制与减少肺组织内氧自由基的生成,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关.
作者:刘华琴;邢玉英;仝彤;刘向东;宋子贤;王士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SG)对高浓度葡萄糖孵育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炎症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罗格列酮单独或联合孵育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s细胞凋亡率及Bcl-xl、Bcl-2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胞浆中VSMCs Bcl-xl蛋白表达及NF-κBp65和IκBα的表达.结果 高葡萄糖浓度(11.2、22.5 mmol/L)培养可明显增加上清中MCP-1的浓度,促进VSMCs增殖,抑制其凋亡,上调Bcl-xl、Bcl-2蛋白表达,同时使NF-κB p65表达增加,IκBα表达下降;30及100 μmol/L RSG以浓度依赖形式减少VSMCs对MCP-1的分泌,抑制高葡萄糖培养下(11.2、22.5 mmol/L)VSMCs Bcl-xl、Bcl-2表达,促进其凋亡;下调NF-κBp65表达,促进IκBα表达.RSG拮抗剂GW9662(10 μmol/L)预处理可部分拮抗RSG的作用.结论 RSG可能通过对NF-κB通路的调控,减少炎症因子MCP-1分泌,下调Bcl-xl、Bcl-2表达,从而抑制高糖葡萄糖培养下的VSMCs炎症反应并促进其凋亡,从而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占胜;王绵;梁江燕;谢赟;邓永贵;周红;王瑞英;张力辉;姚玉霞;丛斌;苏胜偶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HER2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pathway array analysis方法分析了56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ER2的表达.结果 在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共发现HER2阳性表达35例,21例正常黏膜组织中HER2过表达,其中16例结直肠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结论 HER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检测HER2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凯;王中义;David Zhang;Fei Ye;李春生;李红;刘铜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受体作用底物Smad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NE,n=15)、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AH,n=20)及子宫内膜腺癌(EC,n=52)中TGF-β1和Smad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结果 TGF-β1和 Smad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TGF-β1与Smad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肌层浸润、肿瘤分化呈正相关(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有无中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GF-β1与Smad2蛋白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和判定预后指标.
作者:范春明;张岩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对钙化血管蛋白激酶G Iα (PKG Iα) 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钙化组及环孢霉素A(CsA)组.采用华法林和维生素D3建立大鼠主动脉钙化模型.9 d后HE染色及VonKossa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及钙沉积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KGⅠα蛋白及CaNB1蛋白,原位杂交法测定PKGⅠα及CaNAα mRNA,测定CaN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 钙化组PKG Iα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NB1蛋白和CaNAα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aN能够抑制钙化血管中PKG Iα蛋白及mRNA的表达.
作者:苑晓烨;李绍冰;曾强;李芳;姚丽霞;杨爽;郑敬;陈丽;刘彩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老年性痴呆(AD)模型大鼠Bcl-2、Bax的表达及七福饮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凝聚态Aβ1-42制备AD大鼠实验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 w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cl-2 mRNA及Bax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海马区Bcl-2、Bax蛋白阳性目标积分光密度.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七福饮各剂量组Bax mRNA 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七福饮各剂量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大脑海马注射Aβ1-42后大鼠海马组织Bax 表达明显增高,Bcl-2表达明显降低,七福饮可抑制海马组织Bax表达,促进Bcl-2表达,为七福饮抗AD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兴桂华;李雪岩;林春荣;胡南;牛英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管壁短轴平面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特点.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按血压水平分为HP1组(血压140~159/90~99 mmHg)、HP2组(血压160~179/100~109 mmHg)和HP3组(血压≥180/110 mmHg),每组20例,以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测量颈总动脉管壁短轴平面各壁收缩期大径向运动速度(Vs)、大切向应变(Smax)及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 对照组和HP1组内Vs各壁间(除前壁与外侧壁、内侧壁与后壁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壁、外侧壁Vs 高于内侧壁、后壁;HP2组和HP3组Vs各壁间无显著性差异.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组间Vs HP3
作者:乔锋利;杨冬艳;冯海艳;宋军;周建平;王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代谢综合征(MS)主要包括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血脂异常、促凝血状态、高尿酸血症和炎性标志物水平增高等多种代谢异常,其单一组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本身就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当它们联合作用时更易对脑血管病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分析脑梗死合并MS患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试验(TOAST)分型及颈动脉狭窄的构成情况,为临床上对该群体患者脑梗死类型、颈动脉狭窄情况的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松;周志明;翟其金;翟登月;魏宁;朱武生;刘新峰;徐格林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慢性复发倾向,停药后复发率高.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动力药为主,但其疗效不够理想,复发率高,且存在肝脏的不良反应等.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药小半夏汤配合兰索拉唑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宏;田嘉欣;韩宝茹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前已证实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可降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特别是对难治性心律失常患者).为进一步探讨胺碘酮改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笔者对178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进行疗效观察.
作者:尹海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前认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老年人脑出血治疗的关键,但关于术式的选择及预后的情况了解还不多.本院神经外科在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之间共收治病例23例,均采用微创治疗,并与同期开颅手术的19例进行对比.
作者:李超;于金录;邬巍;鲁质成;黄海燕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Ros)对SD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诱导CF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新生SD大鼠CFs进行体外培养,单独给予10-5,10-6,10-7,10-8mol/L Ros或与10-5mol/L焦磷酸法尼酯(FPP)联合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BrdU比色、瑞氏-吉姆萨染色倒置生物显微镜、Hoche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等方法观察Ros对CFs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其对CFs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 Ros不仅可明显抑制新生SD大鼠CFs增殖和DNA合成,且可诱导CFs凋亡.10-5mol/L FPP可部分逆转此作用.结论 Ros为有效的抗心脏纤维化药物,不仅可明显抑制纤维化进程,还可逆转已出现的纤维化.
作者:王倩;崔炜;张海林;李亚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