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勇;张清华;蒋知新;李安全;夏爱祥;李丽;陈玲;高毅
目的 对高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损害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24例80岁以上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龄慢性肾脏病患者由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引起的肾损害分别占51.6%、25.0%、11.3%.124例患者中内生肌酐清除率(Ccr)≥60 ml/min 15例,占12.1%;30 ml/min≤Ccr<60 ml/min 80例,占64.5%;15 ml/min≤Ccr<30 ml/min 22例,占17.7%;Ccr<15 ml/min 7例,占5.6%;患者血肌酐水平在Ccr<30 ml/min时才有明显升高.高龄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红蛋白随着肾功能的减退呈下降趋势(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红蛋白与Ccr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高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损害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和恶性肿瘤,应常规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控制血压;纠正高尿酸血症和贫血有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
作者:郑海建;谢燕;潘兴强;王翎;唐巧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具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可一次性切除等优点,已成为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1].我院胃镜室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消化道息肉患者56例.
作者:程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锁阳水提液对衰老模型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D-半乳糖(D-gal)建立人工致衰模型,观察锁阳水提液对肝线粒体组织形态、NADH脱氢酶、H+-ATP酶活性的影响及MDA的含量变化.结果 衰老模型组肝线粒体减少,内外膜模糊不清,嵴变形、断裂或消失,线粒体出现肿胀、空泡化等改变,NADH脱氢酶和H+-ATP酶活性均降低,MDA含量升高;锁阳水提液可减轻肝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损伤,使NADH脱氢酶和H+-ATP酶的活性升高(P<0.05,P<0.01),降低MDA含量(P<0.05).结论 锁阳水提液对衰老模型小鼠肝线粒体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丽华;张涛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UW液零下非结冰(-0.8℃)保存生物人工肝用L-02细胞,与常规低温(4℃及0℃)比较,探索零下非结冰保存肝细胞的效果以及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制备好的UW液保存的L-02细胞悬液分为3组:-0.8℃组(零下非结冰组),0℃组(0℃非结冰组),4℃组(对照组).低温保存24 h、48 h及72 h后,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流式细胞术)、LDH释放、尿素合成功能、白蛋白分泌功能.结果 零下非结冰(-0.8℃)较常规低温(0℃及4℃)明显提高了低温保存L-02细胞的存活率[72 h:-0.8℃(70.17±2.82)% vs 4℃(60.05±3.17)%],降低了细胞凋亡率[72 h:-0.8℃(5.73±1.68)% vs 4℃(9.20±2.35)%].零下非结冰明显抑制了LDH的释放[72 h:-0.8℃(113.88±5.64)U/L vs 4℃(170.47±11.80)U/L],更好地维持了L-02细胞的尿素合成功能[72 h:-0.8℃(1.01±0.14)mmol/L vs 4℃(0.66±0.09)mmol/L]及白蛋白分泌功能[72 h:-0.8℃(9.04±0.53)μg/ml vs 4℃(7.70±0.52)μg/ml].结论 与0℃及4℃相比,零下非结冰(-0.8℃)可明显提高L-02细胞存活率,降低低温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效的保护肝细胞尿素合成功能和白蛋白分泌功能.
作者:李庆勇;张清华;蒋知新;李安全;夏爱祥;李丽;陈玲;高毅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探讨MS各组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临床神经心理学检查评定认知功能,分析MS及其各组分对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年龄、各代谢指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MS组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测验(CDT)、数字广度测验(DS)、听觉词语学习(AVMT)第一、第二、第三次回忆和延迟记忆的测定分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MS组内高血压伴高血糖组在MMSE、CDT、DS、AVMT即刻、延迟记忆和再认的测定分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高TG伴低HDL组仅在MMSE、DS、AVMT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的得分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组分中高血压、高血糖的比值比分别为1.067、1.299(P<0.05).结论 老年MS患者存在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及视觉空间结构等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MS组分组合不同对认知功能损害作用不同;各组分中高血压、高血糖对认知损害起主要作用.
作者:陈雯洁;俞茂华;黄延焱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 在老年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Wistar老年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组、观察组4组(包括4 w组、8 w组、12 w组和16 w组).参照相关文献,观察组各组大鼠用白酒灌胃法复制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开始造模后的第4、8、12、16周时处死各组动物,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PPAR-α的表达,并检测脂质过氧化指标(血清FFA水平、肝组织中MDA含量及SOD活力)变化,分析PPAR-α的表达与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各组大鼠PPAR-α的表达受抑制,随造模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特别是在12、16 w时更为明显(P<0.05,P<0.01);而血清FFA水平、肝组织中MDA含量逐渐升高,肝组织中SOD活力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PPAR-α的表达与血清FFA水平、肝组织中MDA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效应关系,呈负相关,而与肝组织中SOD活力呈正相关.结论 PPAR-α与脂质过氧化关系密切,在老年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龙;张填;杨世忠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Snail mRNA和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对68例结肠癌和20例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组织进行Snail mRNA及其蛋白检测,分析该转录因子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关系.结果 在黏液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低分化、浸及浆膜、有淋巴结转移及处于Dukes C+D期的结肠癌中,Snail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01或<0.05),但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P>0.05).结论 Snail的表达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Snail mRNA及其蛋白对大肠癌的诊疗有一定价值.
作者:陆洪军;王淑秋;刘振平;任翊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人源抗癌胚抗原(CEA)单链抗体(scFv)的4种嵌合免疫受体(CIR),比较其在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情况.方法 将构建好的嵌合免疫受体CIRZ、CIR1、CIR2、CIR3通过电穿孔方法分别转染人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嵌合免疫受体在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有3种嵌合免疫受体成功表达在T细胞的表面,它们分别是CIR1、CIR2、CIR3,其中CIR3的表达更好.结论 嵌合免疫受体能够在T淋巴细胞的表面有效表达,为下一步的体内实验打下基础,同时为这一治疗策略终应用于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骆耐香;陈森洲;徐雅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己内酯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共聚后的降解性质及规律.方法 采用体内埋植的方法,对降解性输尿管支架材料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PCLA,CL∶LA=30∶70)及己内酯/环氧乙烷共聚物(PCL-PEO=50∶50)进行体内比较,40枚PCLA试样及40枚PCL-PEO试样随机分成5个时间组,分别植入大鼠脊柱肌肉中,在2 w,4 w,6 w,8 w和12 w取出材料及周围组织.测量试件质量、分子量及微观形态变化.结果 ①PCLA试样及PCL-PEO试样经过12 w的降解,均有失重情况,明显失重应在6~8 w之后.体内埋置前4 w,重量损失不明显. ②降解初始4 w内分子量下降迅速,生物降解率较高,分子量下降表明聚合物酯键断裂成低分子量物质.结论 ①己内酯作为原料与不同高分子材料共聚后可调控输尿管支架原材料降解时间.②PCLA的体内降解过程较为复杂,与体内血液循环、酶、应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共聚后的分子量降解及重量损失比较后,降解时间延长,丙交酯的比例应大于70%,环氧乙烷的比例应大于50%.③PCLA的体内降解断面降解明显快于表面.④己内酯基作为原料既可作为短期又可作为长期输尿管支架材料使用.
作者:岳鑫;黄莉萍;岳磊;孔祥波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衰老对大鼠腰骶髓排尿相关核团5-羟色胺转运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3月龄和24月龄Wistar大鼠各6只,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腰骶髓排尿相关核团5-羟色胺转运体的免疫反应强度及其分布.切片以HPIAS-1000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量各月龄组大鼠灰质后连合(DGC)、中间外侧核(IML)、前角运动核(VH)、背外侧核(DLN)、球海绵体肌脊髓核(SNB)和骶副交感核(SPN)SERT免疫反应强度的灰度值.结果 3月龄及24月龄大鼠腰骶髓排尿相关核团均存在SERT免疫阳性纤维及膨体,两组所观察核团未见SERT免疫反应分布方式的改变,但表现SERT免疫反应强度的不同,24月龄组SERT免疫阳性纤维及膨体少于3月龄组大鼠.24月龄组大鼠在脊髓DGC、IML、VH、DLN及SNB的SERT免疫反应强度灰度值明显高于3月龄组(P<0.05).结论 老年大鼠腰骶髓排尿相关核团SERT免疫反应强度的减弱提示5羟色胺能神经纤维对这些核团支配随衰老而减少.
作者:樊平;康云霄;石葛明;王磊;张国梁;李锦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痴呆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至7月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精神科联络会诊明确诊断为痴呆的6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242例会诊后明确为非痴呆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痴呆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非痴呆患者[(81±7)岁 vs(59±18)岁,P<0.05].痴呆组主要来自呼吸内科(27.7%)、老年科(24.6%)和骨外科(16.9%),比例高于非痴呆组(11.2%,12.8%,5.8%),而来自神经内科及其他外科较少(10.8% vs 24.8%,3.1% vs 5.8%),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以行为紊乱、精神病性发作、认知障碍作为会诊原因的比例(33.8%,18.5%,13.8%)高于非痴呆组(8.3%,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罹患呼吸系统疾病(29.2%)者高于非痴呆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患者罹患疾病种类(4.6±2.1)多于非痴呆组患者(3.2±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科会诊后96.9%的患者应用了药物.结论 综合医院对痴呆认识不足;对于因呼吸系统疾病、创伤住院的高龄患者表现有行为紊乱、精神病性发作者应考虑痴呆的可能.
作者:王效敏;田少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皮脂腺增生(SGH)临床上以单个或散在的皮色或淡黄色丘疹为主要症状,一般无特殊不适感,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面部.本文观察分析了SGH 28例临床治疗情况.
作者:刘兵;李海燕;于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约占四肢骨折的14%.在对于一些稍不稳定的和(或)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一般可进行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制动或者手术切开内固定制动,本文拟探讨特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给予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华;邓强新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γ(PPARγ) 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序贯收集发病3 d以内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4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用RT-PCR法测定两组对象空腹周围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情况,用散射速率法测定CRP含量.结果 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PARγ mRNA表达值分别为(0.321±0.038)和(0.843±0.07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为(38.41±12.05)mg/L,对照组血清CRP浓度为(5.53±2.12)mg/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PPARγ mRNA表达和血清CRP水平呈负相关(r=-0.539, P<0.01.结论 发病3 d内脑梗死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下调,并与血清CRP水平呈负相关,提示PPARγ可能通过调节CRP路径参与脑梗死病理方面的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和促进血栓形成.
作者:卢冬;陆小婵;覃志坚;韦世革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观察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与MMP-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PTEN基因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61.4%)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100%)(P<0.01),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1). 胃癌组织MMP-9蛋白表达的阳性率(73.7%)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19.3%)(P<0.01),其表达水平随胃癌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进展而增高.PTEN蛋白表达强度与MMP-9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s=-0.462,P<0.01). 结论提示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PTEN蛋白的低表达或失表达,不能有效抑制MMP-9的异常激活,促进了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作者:覃月秋;黄赞松;何守搞;周喜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RNA干扰沉默膜联蛋白-1(Annexin-1)基因表达技术对膀胱癌T24细胞Annexin-1基因表达和顺铂耐药的影响.方法 针对Annexin-1基因不同部位设计并化学合成3对不同的靶向小分子干扰RNA(siRNA),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膀胱癌T24细胞,转染后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Annexin-1 mRNA 和蛋白的改变,用MTT法检测沉默Annexin-1表达在膀胱癌T24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转染siRNA后膀胱癌T24细胞Annexin-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增强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P<0.05).结论 RNA 干扰Annexin-1基因后其mRNA 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并且增强T24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作者:高琳;杨远航;徐万海;林相国;李建章;杨德君;王晓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Klotho基因是Kuro等[1]于1997年发现的与衰老有关的新基因,并用古希腊神话中纺织生命之线女神的名字命名.Klotho基因被敲除的小鼠(KL-/-小鼠)可出现类似人类衰老的各种表型,如寿命缩短、不育症、动脉硬化、皮肤萎缩、骨质疏松、肺气肿等.近年来对klotho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现将有关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孟庆玲;黄曙;范志宁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与人类长寿的关系. 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巴马156例(年龄90~105岁,平均93.2岁,长寿组)健康壮族长寿老人和142例健康壮族成年人(年龄20~72岁,平均34.8岁,对照组)的p16基因甲基化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长寿组p16基因甲基化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39%)(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与人类长寿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作者:陈文成;潘尚领;覃志坚;韦叶生;何印蕾;林伟雄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治疗老年肺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同期38例老年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导管组和内镜组,每组19例.导管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入肺脓腔,应用生理盐水、尿激酶和抗生素稀释液反复抽洗脓腔,直到脓液极少且清亮,脓腔闭合,拔出引流管;内镜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冲洗及局部注药.结果 导管组和对照组第3周治愈率为52.6%和21.1%,出院治愈率为94.7%和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导管组平均住院日及发热日数均较内镜组减少(P<0.05).结论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留置抽洗治疗老年肺脓肿安全、有效.
作者:谢春岩;魏学武;张云;刘大勇;杨伟;孙宏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白介素(IL)等含量明显增高,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可减轻脑损伤程度.在局灶性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脑实质血管内皮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表达增高,sICAM-1高表达进一步引起缺血性脑损伤,而IL-6可减轻sICAM-1高表达加重的缺血性脑损伤[3].本文探讨人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6、sICAM-1和TNF-α的影响.
作者:齐建祥;包玉双;任秀乾;王建杰 刊期: 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