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嗣云;王小杰;高福禄;陈志宏;陈龙;周晓春;许倩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表明,7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为9.72%~12.36%[1].糖尿病患者除糖代谢异常外还常常合并多种代谢异常,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因此,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干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是糖尿病治疗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研究证实,同时干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仅干预血糖、血压的糖尿病患者[2].因此,本文对本区驻京干休所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4年综合干预,探索糖尿病患者防治的有效措施.
作者:尹秋生;周书明;曹少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爱维治(Actovegin)保留灌肠对盆腔肿瘤三维适形放疗后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0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放疗同时配合爱维治10 ml,1次/d保留灌肠.结果 爱维治可显著降低盆腔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结论 爱维治保留灌肠是预防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林林;王红勇;杨艳明;苏清秀;曲雅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老年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增加,约70%直肠癌发生在65岁以上[1].探讨老年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安全及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桂杰;纪秀杰;陈影;张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构建的ABCE1基因SiRNA表达质粒基因沉默效果,及其对95-D肺癌细胞株增殖、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转染试剂FuGENE 6对3种不同的ABCE1基因SiRNA表达质粒在95-D肺癌细胞中进行转染,并用G418筛选,荧光显微镜观察3种质粒的转染效果,收集转染细胞,计数转染细胞总数、运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转染的细胞表达红色荧光蛋白,荧光显微镜结果表明,重组质粒转染效率达42.7%.②实验组的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而细胞凋亡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BCE1特异性siRNA可明显抑制ABCE1基因转录和表达,并能有效诱导95-D细胞的凋亡,为下一步在体内利用Si-1重组质粒沉寂ABCE1基因,促肿瘤细胞的凋亡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郑毛根;杨春鹿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近年来,探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因素与肿瘤的生长方式、速度、转移、预后等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关系已成为肿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1].肿瘤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不仅为肿瘤组织的生长提供营养及气体交换,同时也是肿瘤转移的直接基础.肿瘤血管生成受到肿瘤微环境中一系列生物因子的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参与血管生成的主要正向调节因子,它直接参与诱导肿瘤血管生成[2~4].VEGF的表达情况不仅在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包括侵袭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病理分类、放射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评估价值[5~7],尤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日趋受到临床重视[7].
作者:李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体内脂肪分布的检测,除通过腰围/臀围之比的估测指标外(腹型肥胖),CT和B超可很好地作为诊断内脏脂肪积聚的手段.研究证实,内脏脂肪的积聚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本文拟分析并评价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马建英;李慧芳;张继英;郇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吉林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WHO QOL-BREF量表,以及自编问卷,对吉林市敬老院139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经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吉林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8项:是否患慢性病、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家庭摩擦、经济状况、休闲生活、行动能力.结论 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受较多因素影响,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来改善他们的整体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雷鸣;董莉萍;杜瑞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三氯化铝对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三氯化铝,Al3+剂量分别为0、11.2、55.9和111.9 mg/kg体重,连续染毒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海马Bcl-2 、Bax、p53表达,原子吸收法检测海马铝含量,并观察海马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大鼠海马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5)、Bax、p53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随剂量增加渐趋明显.各染毒组大鼠海马铝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并与染毒剂量呈明显正相关(r=0.805,P<0.01);病理检查发现111.9 mg/kg组大鼠海马颗粒空泡变性细胞明显增多,海马和皮质锥体细胞明显减少,并可见神经原纤维缠结样病理改变.结论 铝诱导大鼠出现AD典型的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及Bax、p53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高丽萍;程书珍;王晓梅;贾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口服降血糖药物是糖尿病(DM)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越来越多新的降糖药物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许多降糖药物不仅有改善胰岛素抵抗(IR)、降血糖作用,还有调脂、降压、抗炎、抗氧化应激等作用,可在降糖同时起到保护心血管系统和防治部分DM慢性并发症的作用[1,2].此类作用,是否独立于其降血糖效果之外,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外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孙婷婷;陈福琴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2、SSTR5 mRNA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消化系肿瘤标本共6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性44例,女性22例,PCR扩增SSTR2、SSTR5 mRNA,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其OD值并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肿瘤SSTR2 mRNA 的表达频率不同,肝癌组织明显高于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P<0.05), 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肝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与正常组织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SSTR5 mRNA的表达频率和表达水平在消化系肿瘤中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1)胃癌、结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组织中有SSTR2、5亚型表达,以SSTR2亚型为主.(2)SSTR2亚型在胃癌、结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的表达频率及表达水平不同.在肝癌中呈高表达,在胃癌、结肠癌及胰腺癌中表达水平较低.(3)SSTR2、5亚型的表达频率、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肠癌与肿瘤分期有密切关系.(4)SSTR2亚型鉴定对胃癌、结肠癌、肝癌及胰腺癌是否适合生长抑素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郭宏华;王江滨;晁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作者:陈光;鞠春梅;许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研究证实,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高血糖严重影响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1,2].但有些老年脑梗死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而且空腹血糖正常,但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显示糖耐量减低(IGT).本研究着重观察IGT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IGT老年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窦志杰;李宇彤;张凤霞;卢云涛;高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和尿MMP-9排泄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辛伐他汀治疗组.检测各组第8周血糖、HbA1c、12 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白蛋白(albumin,ALB)和尿MMP-9排泄率,第8周留取肾脏标本做电镜观察及采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MMP-9mRNA.结果 ①第8周,糖尿病组及辛伐他汀治疗组尿ALB、RBP、MMP-9排泄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有明显减少(P<0.01);尿MMP-9排泄率与尿ALB和RBP排泄率呈正相关关系.②第8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肾脏MMP-9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辛伐他汀治疗组MMP-9mRNA表达则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P<0.01).电镜下辛伐他汀治疗组肾脏病理改变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同正常对照组相比仅有少量病变.结论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部分与其抑制肾脏MMP-9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姚新明;叶山东;陈燕;范爱红;钱燕;杨光伟;李秀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中药黄芪、白术、枳壳对抗生素所致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 应用盐酸林可霉素给大鼠灌胃,制备出理想的肠道微生态失调模型,筛选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补益类中药,对菌群失调大鼠进行调整,于实验第7、10、14整天,动态观察肠道双歧杆菌(BS)、乳酸杆菌(LBS)、肠杆菌、肠球菌四种正常菌群变化.结果 中药治疗组治疗14 d大鼠外观症状消失,肠道BS、LBS菌量增加,肠杆菌菌量降低.结论 黄芪、白术、枳壳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
作者:罗艳春;韩晶莉;罗艳秋;张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院自2006年4月~2007年5月采用医用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建龙;左金良;王雪;邱思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由于先天性畸形、外伤、肿瘤及失牙后废用性萎缩等原因,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骨缺损修复或骨增量治疗.目前新骨生成的方式很多,像骨块移植、各种骨代用品的运用、骨引导再生技术以及微观领域的细胞因子、转基因工程等多方面,但总的来说都存在技术复杂、费用高、周期长、甚至有生物学不安全性等缺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可影响骨组织的生长代谢,促进新骨生成,而且加速新骨生成,具有廉价、方便等诸多优点.现将Sim在口腔应用的新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王占义;胡东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本文综述了近五年国内外关于重大灾害后老年人心理应激的相关研究结果,主要关心的问题是:(1)灾难后老年人的各类心理应激与人群中其他年龄段人群是否有差异?在资源与优势、康复倾向、生命与财产损失等方面有什么特点?(2)针对老年人群的(特别是表现出长期倾向的)灾后心理障碍预防与应对措施.(3)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研究技术与形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需要与应用建议.
作者:韩布新;王婷;黄河清;王绪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阿尔茨海默病(AD),由德国医师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首先发现,并以其名字命名.这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终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发病后10~20年因并发症死亡.在病理方面,该病有三大特征: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的β淀粉样蛋白(Aβ)在胞外积累并形成老年斑(SP)、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神经元突触功能异常及锥体神经细胞丢失.
作者:王鑫;张莹;何金生;包福祥;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继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脑卒中之后人类第4位死因的疾病,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病理学上以细胞外老年斑 (SPs)形成及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为主要特征.导致 AD 的原发因素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年龄、代谢、性别等因素有关.本文就AD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型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作用机制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综述和讨论.
作者:唐智;单可人;官志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对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FB)的促增殖作用,探讨UⅡ在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并鉴定,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FCM)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UⅡ作用下,大鼠肾成纤维细胞数、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UⅡ可以促进RFB的增殖活性,随着UⅡ作用浓度的增加,MTT吸光度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10-9和1×10-8mol/L UⅡ组作用显著(P<0.05);在1×10-10,1×10-9,1×10-8,1×10-7mol/L UⅡ作用下,RFB S 期细胞百分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G0-G1期细胞百分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1×10-7mol/L UⅡ作用下,上述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Ⅱ能促进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周期,这可能提示UⅡ在肾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丹;李才;李相军;齐玲;尹俐;高海成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