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MMP-9表达的影响及对肾脏保护的研究

姚新明;叶山东;陈燕;范爱红;钱燕;杨光伟;李秀财

关键词:辛伐他汀,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摘要: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和尿MMP-9排泄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辛伐他汀治疗组.检测各组第8周血糖、HbA1c、12 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白蛋白(albumin,ALB)和尿MMP-9排泄率,第8周留取肾脏标本做电镜观察及采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MMP-9mRNA.结果 ①第8周,糖尿病组及辛伐他汀治疗组尿ALB、RBP、MMP-9排泄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有明显减少(P<0.01);尿MMP-9排泄率与尿ALB和RBP排泄率呈正相关关系.②第8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肾脏MMP-9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辛伐他汀治疗组MMP-9mRNA表达则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P<0.01).电镜下辛伐他汀治疗组肾脏病理改变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同正常对照组相比仅有少量病变.结论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部分与其抑制肾脏MMP-9过度表达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肺肿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探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因素与肿瘤的生长方式、速度、转移、预后等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关系已成为肿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1].肿瘤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不仅为肿瘤组织的生长提供营养及气体交换,同时也是肿瘤转移的直接基础.肿瘤血管生成受到肿瘤微环境中一系列生物因子的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参与血管生成的主要正向调节因子,它直接参与诱导肿瘤血管生成[2~4].VEGF的表达情况不仅在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包括侵袭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病理分类、放射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评估价值[5~7],尤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日趋受到临床重视[7].

    作者:李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佳剂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佳剂量,为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细胞坏死性相关疾病提供前期的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36个月龄的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4×104低剂量组、4×105中剂量组、4×106高剂量组),每组5只;在心肌梗死1天后,用微量注射器抽取200 μl密度为2×105/ml、2×106/ml、2×107/ml标记后的细胞悬液(剂量分别为4×104、4×105、4×106个),分别多点注射在心肌梗死区,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 w后进行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观察心肌梗死后相同时间,不同细胞剂量的移植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4×104低剂量组细胞移植治疗后心功能虽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105中剂量组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4×106高剂量组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106高剂量组心功能参数、心脏房室瓣血流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高于4×105中剂量组(P<0.05).结论 相同心肌梗死时间、不同移植细胞剂量时,以移植4×106个高剂量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

    作者:王晔玲;郑连文;夏敏杰;郭雪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丹参酮ⅡA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研究表明[1,2],丹参酮ⅡA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能改善左心室功能及心肌缺血,有效清除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减轻脑水肿、预防脂质过氧化.本研究应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BI)等指标,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作者:林静姝;史长卓;孙中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震后4个月重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评估5·12地震后4个月安县板房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自编受灾情况调查问卷、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老年版)(CMHI-E)、幸福感量表(MUNSH)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调查绵阳市两个安置板房区290位老年人.结果 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水平均低于对照样本(P<0.001);抑郁水平高于对照样本(P<0.001);心理健康得分和幸福感正相关(r=0.61,P<0.01);心理健康得分和抑郁得分负相关(r=-0.5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亲属遇难人数、财产损失状况和年龄.结论 重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幸福感水平较低,抑郁程度较高.遇难的亲属越多、年龄越大、财产损失越严重,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作者:王鹏云;韩布新;李海峰;刘松林;黄河清;史占彪;傅春胜;李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吉林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WHO QOL-BREF量表,以及自编问卷,对吉林市敬老院139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经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吉林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8项:是否患慢性病、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家庭摩擦、经济状况、休闲生活、行动能力.结论 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受较多因素影响,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来改善他们的整体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雷鸣;董莉萍;杜瑞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铝对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三氯化铝对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三氯化铝,Al3+剂量分别为0、11.2、55.9和111.9 mg/kg体重,连续染毒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海马Bcl-2 、Bax、p53表达,原子吸收法检测海马铝含量,并观察海马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大鼠海马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5)、Bax、p53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随剂量增加渐趋明显.各染毒组大鼠海马铝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并与染毒剂量呈明显正相关(r=0.805,P<0.01);病理检查发现111.9 mg/kg组大鼠海马颗粒空泡变性细胞明显增多,海马和皮质锥体细胞明显减少,并可见神经原纤维缠结样病理改变.结论 铝诱导大鼠出现AD典型的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及Bax、p53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高丽萍;程书珍;王晓梅;贾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子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模型,成模20只,随机分为DN组、糖尿病肾病治疗组(DNS组),各10只,另有10只为对照组.DNS组予以舒洛地特(10 mg·kg-1·d-1)肌肉注射.8 w后,检测各组大鼠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体重、肾重、肾肥大指数、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印迹观察肾TGF-β1、CTGF的蛋白表达.结果 DN组大鼠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肾脏肥大指数在糖尿病早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DNS组大鼠较DN组明显减少(P<0.01).DN组大鼠TGF-β1、CT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DNS组较DN组明显减弱(P<0.01).结论 早期应用舒洛地特可降低24 h尿白蛋白,抑制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肥大,抑制TGF-β1、CTGF表达.舒洛地特对DN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有关.

    作者:徐海平;郑红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神经型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继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脑卒中之后人类第4位死因的疾病,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病理学上以细胞外老年斑 (SPs)形成及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为主要特征.导致 AD 的原发因素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年龄、代谢、性别等因素有关.本文就AD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型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作用机制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综述和讨论.

    作者:唐智;单可人;官志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体内脂肪分布的检测,除通过腰围/臀围之比的估测指标外(腹型肥胖),CT和B超可很好地作为诊断内脏脂肪积聚的手段.研究证实,内脏脂肪的积聚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本文拟分析并评价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马建英;李慧芳;张继英;郇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重大灾害后老年人心理状况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五年国内外关于重大灾害后老年人心理应激的相关研究结果,主要关心的问题是:(1)灾难后老年人的各类心理应激与人群中其他年龄段人群是否有差异?在资源与优势、康复倾向、生命与财产损失等方面有什么特点?(2)针对老年人群的(特别是表现出长期倾向的)灾后心理障碍预防与应对措施.(3)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研究技术与形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需要与应用建议.

    作者:韩布新;王婷;黄河清;王绪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针药结合法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冠心病在60岁以上人群中死亡原因列为第一位.目前国内外关于冠心病的中西医综合性康复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方案,自2008年以来,笔者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冠心病,以促进中医康复学与西医有机结合,从而探索规范冠心病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模式.

    作者:张洪侠;金海;桑林;卢艳;刘彦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2、SSTR5 mRNA在消化系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2、SSTR5 mRNA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消化系肿瘤标本共6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性44例,女性22例,PCR扩增SSTR2、SSTR5 mRNA,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其OD值并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肿瘤SSTR2 mRNA 的表达频率不同,肝癌组织明显高于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P<0.05), 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肝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与正常组织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SSTR5 mRNA的表达频率和表达水平在消化系肿瘤中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1)胃癌、结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组织中有SSTR2、5亚型表达,以SSTR2亚型为主.(2)SSTR2亚型在胃癌、结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的表达频率及表达水平不同.在肝癌中呈高表达,在胃癌、结肠癌及胰腺癌中表达水平较低.(3)SSTR2、5亚型的表达频率、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肠癌与肿瘤分期有密切关系.(4)SSTR2亚型鉴定对胃癌、结肠癌、肝癌及胰腺癌是否适合生长抑素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郭宏华;王江滨;晁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一线应用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靶向治疗药物(易瑞沙、特罗凯)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NSCLC患者38例,除针对患者病情给予常规NP或GP方案化疗外,同时给予易瑞沙,250 mg每日1次,口服,或特罗凯,150 mg每日1次,口服.与35例常规应用化疗药物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联合用药组3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用药1年余CR 6例(17%),PR 16例(46%),SD 11例(31%),PD 2例(6%),较对照组疗效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出现皮疹及腹泻等相关副作用可耐受.结论 一线应用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较单用化疗疗效更好,且副作用可耐受.

    作者:张依军;刘刚;王作斌;王强;陈文庆;张洋;苏慧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老年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增加,约70%直肠癌发生在65岁以上[1].探讨老年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安全及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桂杰;纪秀杰;陈影;张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延误时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延误时间(BDT)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8年4月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255例;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BDT.根据BDT,将患者分为≤2h和>2h,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既往糖尿病史或心绞痛史、以及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对BDT的影响.结果 与≤2h组比较,>2 h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既往多有糖尿病史,吸烟者较少,夜间发病者多(P<0.05).结论 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夜间发病、发病地点以及来院就诊方式影响BDT.其中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以及急救车来院就诊是影响BDT的独立相关因素.

    作者:王俐玻;潘爱群;关海源;苗丽丽;王莉莉;付长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疫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由德国医师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首先发现,并以其名字命名.这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终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发病后10~20年因并发症死亡.在病理方面,该病有三大特征: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的β淀粉样蛋白(Aβ)在胞外积累并形成老年斑(SP)、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神经元突触功能异常及锥体神经细胞丢失.

    作者:王鑫;张莹;何金生;包福祥;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目的 探讨炎症过程中抗炎因子白介素(IL)-4、-10、-13、-16等升高水平及升高持续时间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ELISA检测178例炎症患者血清IL-4、-10、-13、-16等因子水平,以及各因子升高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发病后多数IL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1~2 w后,感染组IL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自身免疫组不能恢复正常水平,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组间多数IL水平异常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 两组间多数IL水平有显著差异,自身免疫组IL水平异常持续时间长于感染组.

    作者:段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的观察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表明,7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为9.72%~12.36%[1].糖尿病患者除糖代谢异常外还常常合并多种代谢异常,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因此,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干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是糖尿病治疗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研究证实,同时干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仅干预血糖、血压的糖尿病患者[2].因此,本文对本区驻京干休所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4年综合干预,探索糖尿病患者防治的有效措施.

    作者:尹秋生;周书明;曹少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

    目的 了解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年龄差异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关系的年龄特征.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48名城市社区老年人和4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运用MACOVA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老年女性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年轻女性;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年轻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变异的解释率大于老年人.结论 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年龄特征呈现性别的偏向性,而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的年龄特征不明显.

    作者:陈翠玲;唐丹;王大华;陈章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辛伐他汀在新骨生成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由于先天性畸形、外伤、肿瘤及失牙后废用性萎缩等原因,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骨缺损修复或骨增量治疗.目前新骨生成的方式很多,像骨块移植、各种骨代用品的运用、骨引导再生技术以及微观领域的细胞因子、转基因工程等多方面,但总的来说都存在技术复杂、费用高、周期长、甚至有生物学不安全性等缺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可影响骨组织的生长代谢,促进新骨生成,而且加速新骨生成,具有廉价、方便等诸多优点.现将Sim在口腔应用的新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王占义;胡东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