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丽萍;徐旭红;诸葛毅
细胞因子可以调节自身免疫性损害[1].舍格林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拟定性、定量研究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在SS患者唇腺中的表达,以完善SS患者淋巴细胞过度浸润与激活的调节机制.
作者:钱雅琴;刘明;刘红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中微淋巴管密度(MLVD)、微血管密度(MVD)与淋巴结转移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直肠癌和瘤周、远端切缘黏膜中D2-40和CD34阳性标记的微淋巴管和微血管数,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7例直肠癌组织中D2-40蛋白含量.结果 直肠癌总MLVD(15.66±4.82)、前缘区MLVD(18.26±2.36)显著高于瘤周、远端切缘黏膜MLVD(5.70±2.95、6.00±3.12,P<0.05),与Dukes's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受累呈正相关关系(P<0.05).直肠癌总MVD、前缘区MVD与Duke's分期相关(P<0.01).结论 微淋巴管密度,尤其在前缘区,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侵袭性生长有密切相关.干预直肠癌生长转移需要抑制血管生成的同时也要抑制淋巴管生成.
作者:王明复;冯俊伟;高艳敏;姜丽;张志勇 刊期: 2008年第13期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疾病手术后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我院针对FBSS采用椎板切除并探查切除硬膜及神经根致压物的方法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艾纯华;陈阳;陈伟民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Vit)C和硫酸锌(Zn)对老年白内障大鼠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D-半乳糖复制老年白内障模型,同时腹腔注射SOD、Vit C和Zn;测定晶体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和组织总抗氧化力(T-AOC)含量.结果 SOD、Vit C和Zn均能降低模型鼠晶体内MDA的生成,增加GSH-Px和T-AOC含量.结论 SOD、Vit C和Zn的抗氧化能力不同,联合应用作用更显著.
作者:杨笑天;邢进;齐艳秀;张涤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L-选择素(L-select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ICAM -1)影响,并探讨局部亚低温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组应用药物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病第1、3、5、7、14天血清L-选择素和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L-选择素和ICAM-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第3天常规治疗组L-选择素和ICAM-1水平达高峰,局部亚低温组下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在发病第7天,局部亚低温组血清ICAM-1和L-选择素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后患者血清L-选择素和ICAM-1的浓度,减轻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作者:韩晔;杜怡峰;刘敏;马晓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大部分采用内科保守药物治疗或外科切脾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近年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脾脏功能亢进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1~4],疗效确切.我院率先在国内外开展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老年MDS,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黄福贵;张敬一;李彦兵;刘冬梅;刘无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中国延边朝鲜族是否存在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方法 收集136例延边朝鲜族人的抗凝血,应用PCR-RFLP法检测p22phox基因第242位基因多态性.结果 CC基因型频率为0.904,CT+TT基因型频率为0.096,C等位基因频率为0.952,T等位基因频率为0.048.结论 延边朝鲜族人存在p22phox C242T基因多态性,并且存在种族差异.
作者:尤昕;张永芬;任淑子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防治老年性血瘀证的机制.方法 选用高龄Wistar大鼠,利用高脂饲料复制老年性血瘀证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共4组.给药组灌服补肾活血中药,连续用药40 d后,测定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观察主动脉内膜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补肾活血中药组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内皮素-1、血栓素B2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一氧化氮、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均P<0.01).组织形态学显示中药组主动脉内膜较完整,内皮细胞偶见不连贯,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接近正常组.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通过调节模型大鼠血浆脂质代谢,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防治老年性血瘀证.
作者:刘春梅;周涛;张大伟;燕彩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龄大鼠胆碱能系统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大脑皮质的氧化损害.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青龄组(3~5月龄)、老龄组(27月龄).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对2组大鼠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进行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 与青龄组比较老龄组大鼠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NO及MDA含量均显著增高(均P<0.01),SOD活性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27月龄大鼠胆碱能系统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大脑皮质3个脑区的神经元发生了明显的氧化损伤.
作者:刘文粟;吕永利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众所周知,合并外周动脉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其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有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有关正常人的多个前瞻性研究结果已经证实,hs-CRP是未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2].我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血清hs-CRP水平检测,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危小军;廖伟;谢东阳;钟一鸣;谢东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化疗2次以上的肺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变化.方法 选取51例肺癌术后化疗住院患者进行SGA营养评估、膳食营养情况、人体测量及血生化检查结果的调查,比较SGA评估不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通过营养评价结果发现SGA评估不同组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存在差异(P<0.01,P<0.05).结论 肺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通过简洁、有效、快速的SGA评估法可早期发现并预防营养不良风险.
作者:范青;蔡丽英;霍成;杨青;朱桂琦;孙建琴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潜阳通络方对血压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加灌附子汤的方法制备肝阳上亢模型,观察潜阳通络方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浆ET、CGRP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潜阳通络方能明显降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中CGRP含量升高(P<0.05)、降低血浆中ET含量(P<0.01).结论 潜阳通络方可通过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而达到较好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模型大鼠的降压作用与升高CGRP含量,降低ET含量密切相关.
作者:徐树楠;李渡华;侯仙明;徐伟超;贾云芳;贾蕊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469K>E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62例T2DM血管并发症患者ICAM-1 469 KK、KE及EE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并检测其空腹血糖(BS)、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游离ICAM-1(sICAM-1)和总胆固醇(TC)水平,并与70例无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及12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KK、KE、EE 3种基因型在3组中的分布频率有明显差异(χ2=6.313,P=0.043),DM血管病变组等位基因E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血管病变组(P<0.01),T2DM血管病变组ICAM-1 469E等位基因携带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K等位基因携带者(P<0.01).结论 ICAM-1 469E等位基因与DM血管病变及ICAM-1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毛达勇;周有利;丁嫣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糖基化反应在正常机体即可缓慢进行.近年来,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参与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物实验提示AGEs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本实验通过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中AGEs 与NO含量,探讨AGEs与NO在老年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赵华;张扬;蔺勇;徐学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缬沙坦组(缬沙坦40 mg·kg-1·d-1).12 w后测定各组体重、血糖,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 Px)活性,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内皮素(ET-1) mRNA 、核因子-κB(NF-κB) mRNA表达.结果 (1)第12周糖尿病组和缬沙坦组体重均明显轻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糖在糖尿病组、缬沙坦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与缬沙坦组间无显著差异.(2)糖尿病组MDA水平显著高于缬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NO含量、SOD及GSH-Px活性显著低于缬沙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糖尿病组ET-1 mRNA和NF-κB 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和缬沙坦组明显增多,缬沙坦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高糖内环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损害内皮功能,而缬沙坦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抗氧化能力,逆转内皮功能损害,有利于改善脑功能.
作者:刘雪平;赵婷婷;侯训尧;张苏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varatrol,Res)对小鼠离体心脏自律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Res对离体小鼠心率(HR)影响的量效曲线,测定不同类型钾通道阻断剂对Res产生负性变时作用的影响.结果 Res可减慢HR(P<0.05);与Res组相比,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Gli)组、四乙胺(tetraethylammonium,TEA)组可部分阻断Res的作用(P<0.05),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组、氯化钡(barium chloride,BaCl2)组、阿托品(Atropine)组不能阻断Res的作用(P>0.05).结论 Res可呈剂量依赖性减慢HR,其作用机制与开放ATP敏感性K+通道(KATP)及Ca2+依赖性K+通道(Kca)有关.
作者:赵瑛;张丽男;王桂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正常与雄性老年骨质疏松大鼠L4椎骨黏弹性特性.方法 选用290~300 g、8月龄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骨质疏松模型组15只.模型组大鼠于0 w摘除睾丸,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饲养14 w,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大鼠L4椎骨进行应力松弛实验.结果 大鼠L4椎骨正常组7 200 s应力松弛量为0.27 mPa,模型组大鼠7 200 s应力松弛量为0.15 mPa.结论 骨质疏松模型组的应力松弛量显著降低.
作者:高明;马成云;马洪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粒子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后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HAP纳米粒子处理细胞24、48、72 h后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均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HAP纳米粒子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与凋亡调控基因bax表达增强、bcl-2表达减少有关.
作者:魏凤香;张涛;李红枝;朱金玲;吕冬霞;罗佳滨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异常变化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监测静脉血脂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水平,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HDL-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故监测老年人血脂水平及积极进行调脂治疗,对预防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李如强;赵建功;员战民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帕金森病(PD)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而膀胱尿道功能障碍(vesicourethral dysfunction,VUDF)是P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发病率不断增加.国外学者已对PD VUDF的流行病学做了研究,但还存在争议[1],而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道.为此,本研究将对209名PD患者进行调查,以期获得国人PD患者发生VUDF的流行病学证据.
作者:胡钢;刘朝东;袁野;吕天兵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