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便携式超声心动图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评价

陈明;金醒昉;刘怡;杨莉;郑建华;张宇辉;苗爱雨

关键词:便携式超声, 左室肥厚, 高血压
摘要:目的 观察便携式超声心动图(Hand-carried ultrasound,HCU)测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精确性,以评价HCU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HCU与常规超声对比的方法,以M型超声对6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组30例,非左室肥厚组31例),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PWT)、计算左室相对厚度(RLV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将HCU与常规超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到HCU与常规超声仪器测量及计算IVST、LPWT、RLVT、LVMI的结果一致,无显著的测量及计算误差(P>0.05).HCU测量IVST的误差平均为1.60 mm,测量LPWT的误差平均为0.95 mm,HCU测量左室厚度的重复性好.结论 HCU能够准确测量左室肥厚.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全身效应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态、炎症反应与血清瘦素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COPD患者41例,急性加重期21例,缓解期2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15例.测定和计算各组营养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并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瘦素和ELISA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瘦素与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各营养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COP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期COPD患者血清瘦素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TNF-α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瘦素是COPD急性发作期的炎症因子,并可能是急性加重和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政;胡杰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组织工程角膜的体外构建和形态学观察

    目的 探讨以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利用胶原涂层作为细胞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角膜的可行性.方法 将兔骨髓细胞悬液分离后,经过传代培养得到稳定的BMSCs,以1×106/ml种植于胶原涂层的6孔培养板中培养3、5、7 d,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膜形成状态,并进行组织学研究;对照组采用无胶原涂层的6孔培养板培养.结果 培养3 d,细胞长满培养板,并于周边部逐渐形成复层细胞区;培养5 d,复层细胞区面积逐渐增大,周边部开始收缩,并与培养板分离;培养7 d,细胞层与培养皿底部完全分开,形成完整的膜状结构,并具有一定强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7 d的BMSCs按照一定方向排列,HE染色见细胞呈复层生长,状态良好;对照组在培养7 d后见到细胞密度明显增加,但没有形成膜状结构.结论 利用BMSCs和胶原基质可以共同构建复层膜状细胞结构,其细胞排列有序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可期望用于组织工程角膜的体外构建和角膜病变患者的眼表重建;但构建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和活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劲松;黄岚峰;苏冠方;刘早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老年妇女子宫脱垂手术治疗效果、临床特点和安全性

    子宫脱垂属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增高,PFD发病率增高,子宫脱垂重建修复手术的比率增大,仅美国一年的盆底重建手术约达40万例,重建修复手术已占到普通妇科大手术的40%~60%[1,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以子宫脱垂为第一诊断的80例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与同期40例非老年妇女的子宫脱垂手术者相比较,以探讨老年妇女子宫脱垂手术的临床特点、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赵桂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电位综合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失眠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失眠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1].目前,对失眠患者主要强调心理和药物治疗.尽管临床上常用的安眠药有十几种,但长期用药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和依赖性.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电位治疗,旨在观察电位综合疗法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

    作者:于秀杰;刘丹薇;谭兴文;姜慧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毒素清颗粒对克雷伯杆菌肺炎老龄大鼠小肠组织IL-1、TNF-α及MIP-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揭示毒素清对老年肺炎导致小肠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模型.将SD料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毒素清组和左氧氟沙星组.观察肺及小肠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组织含水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肠组织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蛋白表达和原位杂交方法测定MIP-2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肺脏及小肠组织损伤明显,肺脏和小肠组织含水量增高;模型组小肠组织IL-1、TNF-α及MIP-2的表达和MIP-2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毒素清组和左氧氟沙星组肺脏及小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组织含水量降低,小肠组织IL-1、TNF-α及MIP-2蛋白表达和MIP-2mRNA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 IL-1、TNF-α及MIP-2的表达上调参与了小肠组织损伤,毒素清通过下调其表达来保护小肠组织.

    作者:李建生;邹艳玲;李素云;李道五;余嗣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山东省老年人群血压的社会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人血压的社会学因素.方法 通过对2005年山东省60~69岁老年共计6 793人的体质监测结果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人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与每次锻炼时间、年龄、睡眠时间、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另外SBP还与城乡种类相关,DBP还与性别相关.结论 SBP回归方程为Y=101.584+0.529年龄-1.731城乡种类-0.546每次锻炼时间+1.575睡眠时间-0.399受教育程度.DBP回归方程为Y=94.169-2.057性别-0.387每次锻炼时间-0.158睡眠时间-2.888受教育程度.

    作者:张保国;王小迪;李继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对大肠癌微转移和预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7例大肠癌及40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EGFR mRNA.结果 40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EGFR均为阴性.患者组EGFR mRNA表达阳性为45.9%(17/37).EGFR mRNA表达阳性者在大肠癌Ducke's分期中为A期28.6%(2/7),B期31.3%(5/16),C期80.0%(8/10),D期50.0%(2/4);病理上低未分化(63.2%)及中高分化(28.7%)癌间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EGFR mRNA表达与其临床及病理分期相关,此项指标检测可作为大肠癌微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肖钟迪;梁春林;陈志奇;康德新;和利稼;白山;王勋;黄海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蜂胶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蛋白质、核酸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蜂胶黄酮对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同位素标记物体内掺入法观察蜂胶黄酮各组小鼠脑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的变化.结果 蜂胶黄酮增加小鼠脑组织蛋白质、DNA和RNA含量.结论 蜂胶黄酮能明显增强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与其促进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张悦;袁丽杰;赵蕾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丁螺环酮辅助治疗老年冠心病焦虑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患者多具有焦虑、固执、敌意、易激惹等A型行为特征[1],抑郁、焦虑和愤怒-敌对等3种情绪已被公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亦是影响病情的进展、治疗、康复的重要因素.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可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而在临床治疗中情绪问题常常被忽略.本研究旨在探讨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柏岭;朱淑琴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目前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已成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但在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还是全髋置换仍有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资料,就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评估对疗效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别海洲;张炳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脂肪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脂肪因子是指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物质,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刘岩等[1]研究发现血浆脂联素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呈进行性下降,低脂联素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样,也有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增高[2],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由此可见,脂肪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是脂肪因子导致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作者:张红霞;李茵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镇痛的应用

    前列腺增生(BPH)手术治疗常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低及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常并发膀胱痉挛(BS),且易产生继发性出血、漏尿、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传统镇痛、解痉治疗效果不佳.BS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与副交感-胆碱能神经兴奋有关.传统的治疗方法--肌注杜冷丁复合胆碱能解痉药通过抑制胆碱能神经兴奋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维持时间短、副作用大、易成瘾等原因临床效果不理想.我院自2006年至今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方法缓解BPH术后BS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韩树海;金利民;崔常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rhKD/APP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rhKD/APP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3.5 %的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内诱导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模型,观察rhKD/APP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大鼠肺干湿重比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BLAF)、大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rhKD/APP治疗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肺干湿重比值、BLAF、MPO以及 TNF-α的含量.结论 rhKD/APP可显著减轻胰腺炎症反应,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杨春伟;张馨木;张赢予;常淑芳;颜炜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内皮素(ET)是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重要的一种血管收缩因子,其在血中浓度的增高被认为是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标志[1].糖、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慢性炎症反应等均被证实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有关[2].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的ET及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抗氧化酶等因素分析,探讨影响T2DM血管内皮功能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欣;张弘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不同糖耐量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动脉硬化程度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及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5月-2006年5月该院住院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00例,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受损(IGT)组、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组)、糖尿病(DM)组5组,均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dewald 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口服75 g葡萄粉0.5和2 h后测血糖、血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30/△G30、李氏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同时对5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TC、LDL-C在5组中依次升高,HDL-C在5组中依次降低,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4组BMI、WHR、SBP、DBP、TG、TC、LDL-C、HDL-C与NGT组比较差异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SBP、DBP、TG、TC、LDL-C、HDL-C与IFG组比较差别显著.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的FPG 0.5、1 h、空腹血胰岛素(Fins)、0.5 hINS、ISI、△I30/△G30与NGT组比较差别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3组PBG2h明显高于IFG组;IGT组、IFG/IGT组两组2 hINS水平明显高于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3组李氏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明显低于NGT组和IFG组,NGT组和IFG组两组MBCI差别不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3组hs-CRP、IL-6、TNF-α明显高于NGT组,IFG组与NGT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IGT组、IFG/IGT组、DM组3组冠状动脉1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NGT组和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3组2支病变和3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和IFG组,NGT组和IFG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别不显著.结论 炎症反应参与了从FPG异常、糖耐量异常到DM的发展过程.冠心病合并IGT、IFG/IGT、DM时较合并NGT和IFG者有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作者:吴茂红;巩翠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性激素对老年人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衰老的表现与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项生理功能减退有关,包括记忆功能下降、免疫功能降低、脂肪组织增加、肌力下降、骨组织矿物质密度减低、妇女的绝经和男性性功能减退等,这些衰老过程的发生与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增龄改变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蔡奇玲;李荣亨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TAT-Flip融合蛋白在小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TAT-Flip融合蛋白在小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分别检测对照组、90 min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组、PBS MCAO组、Flip MCAO组、TAT-Flip MCAO组梗死体积的变化,应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caspase-8,caspase-3,Bcl-xl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TAT-Flip融合蛋白可以减少梗死面积,引起caspase-8,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下降,Bcl-xl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TAT-Flip融合蛋白可以减少小鼠MCAO模型的梗死面积,保护脑组织,减少脑损伤.

    作者:王赞;姜宏宇;付军;邢宏义;Angela Fendel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入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先给予负荷量10 μg/kg,3 min内静注,再行PCI,负荷量后替罗非班0.15 μg/min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对梗死相关动脉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的TIMI计桢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和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s,MBG),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MBG3级血流获得率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可改善冠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孔光明;李贵双;李继福;陈玉国;冯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低剂量复方尼尔雌醇片和替勃龙对老年女性生命质量和糖脂代谢影响的比较

    目的 观察低剂量复方尼尔雌醇片(尼尔雌醇0.5 mg/片,左炔诺酮0.15 mg/片)和替勃龙治疗对老年女性生命质量(QOL)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145例患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随机分为3组:复方尼尔雌醇组(0.5片/次,1次/w,52例),替勃龙组(1.25 mg/次,隔日1次,53例),安慰剂组(40例),均干预治疗1年.用SF-36量表在基线、治疗0.5、1年时测量患者QOL;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值;用红外线扫描及B超监测乳腺,用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对象以日记方式记录阴道出血、乳房胀痛等情况.结果 ①对同一指标不同时间点的差值进行比较,显示复方尼尔雌醇组和替勃龙组,△T0.5年-0、△T1年-0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心理健康和精力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性差异,二治疗组间以上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时间点患者QOL差异显著(F=5.78,P<0.001);3个治疗方案间患者QOL差异有显著性(F=3.92,P<0.05).②各组治疗前后FBS、TG、TC、LDL均无差异(P>0.05);复方尼尔雌醇组、替勃龙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DL显著上升(P<0.05);替勃龙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RP显著下降(P<0.05).③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和乳腺体层厚度的变化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剂量复方尼尔雌醇或替勃龙替代治疗1年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女性患者QOL,同时未损害糖脂代谢,也未发现子宫内膜和乳腺病变的增加.

    作者:王艳姣;刘幼硕;黄武;王田琪;龙利民;王翼;詹俊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负载肿瘤抗原的DC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自体及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DC)体外负载肿瘤抗原后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及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 利用细胞因子诱导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生成DC,尼龙毛柱法分离T淋巴细胞,3H-TdR掺入法检测负载肺癌细胞凋亡小体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反应,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负载肺癌细胞凋亡小体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刺激的T细胞对肺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杀伤作用.结果 骨髓细胞诱生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负载肿瘤抗原后,均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负载肿瘤抗原的自体及异体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后均可杀伤两种靶细胞,T细胞对MCF-7的杀伤力明显低于对患者肺癌细胞的杀伤力. 结论人自体或异体DC体外负载细胞性肿瘤抗原后,可有效地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

    作者:才子斌;王毅;李薇;赵恒军;刘春水;王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