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urvivin、MMP-9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蓉;邓明高;杨国嵘;刘雄昌;吴德明;张煦

关键词:survivin, MMP-9, 大肠癌, 大肠腺瘤,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摘要:目的 研究存活素(Survivin)和MMP-9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探讨他们在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9例大肠腺癌、35例大肠腺瘤(包括21例低度异型增生和14例高度异型增生)和12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Survivin mRNA和MMP-9的表达.结果 在大肠腺瘤-癌序列演变过程中,Survivin蛋白、mRNA和MMP-9的表达率逐渐升高;正常大肠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与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间Survivin、MMP-9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和高度异型增生腺瘤的Survivin、MMP-9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 mRNA阳性强度均低于蛋白表达水平;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型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MMP-9的表达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道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与MMP-9两者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73,P<0.01).结论 Survivin在大肠腺瘤至癌的演变阶段起重要作用;MMP-9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蛋白表达的调控可能发生在转录以后水平;Survivin与MMP-9存在协同作用或相互调节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豆豉激酶体内溶栓作用的初步探讨

    目的 从临沂豆豉中提取豆豉激酶,并探讨其对血栓的溶解作用.方法 豆豉激酶灌胃小鼠4 w后,用角叉菜胶制造尾静脉血栓模型,观察血栓长度;小鼠腹腔注射豆豉激酶,然后混合诱导剂制造瘫痪模型,观察瘫痪或死亡数.结果 豆豉激酶对正常小鼠的体重无影响(P>0.05);对小鼠尾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预防作用(P<0.01);能抑制诱导剂所致的小鼠死亡(P<0.05).结论 豆豉激酶对小鼠体内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作者:刘晓婷;蔺新英;张炳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脏间质和心肌细胞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对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 6月龄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R组,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测定各组大鼠IR,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表示IR情况;测量大鼠心脏重量(HW)和体重(BW)并计算心脏重量与体重之比(HW/BW);原位末端酶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观察心脏微细结构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心脏间质Ⅰ、Ⅲ型胶原水平.结果 IR组大鼠Gl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W及HW/BW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增多(P<0.01),GIR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745 2,P<0.05),心脏间质1、Ⅲ型胶原水平增加(1型胶原:P<0.05,Ⅲ型胶原:P<0.01);光镜和电镜可见IR组大鼠心肌组织发生损伤性改变.结论 胰岛索抵抗可损伤心肌组织,导致心脏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心脏间质纤维化.

    作者:黄昶荃;肖谦;刘清秀;赵柯湘;牛桂芬;李龙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人工加载对悬吊和去势大鼠胫骨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人工加载对悬吊和去势大鼠胫骨力学性能及力负荷对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月龄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悬吊组、悬吊加载组、假手术组、去势组、去势加载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动态活体加载装置每日对悬吊加载组和去势加载组大鼠加载15 min,频率5Hz,外部载荷3 N.4 w后处死大鼠,分别取胫骨皮质骨和松质骨进行横断面测量及压缩试验,分析胫骨的力学性能.结果 悬吊组大鼠松质骨大载荷及弹性模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悬吊加载组大载荷较悬吊组明显增大(P<0.05);去势组及去势加载组大鼠松质骨大载荷及弹性模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悬吊组大鼠密质骨大载荷及骨密质骨面积较对照组有所减小(P<0.05),去势组及去势加载组大鼠密质骨大载荷较假手术组有所下降(P<0.05),去势组密质骨面积较假手术组有所减小(P<0.05),各组密质骨弹性模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工加载能显著提高悬吊大鼠胫骨的力学性能.去势大鼠骨重建阈值已经升高,需更大的负荷才能维持去势前的骨量与力学性能.

    作者:刘易军;孟广伟;朱东;朱伟民;董心;孙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长春市中老年干部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长春市中老年干部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方法 于2005年5~8月对长春市中老年干部人群共计791人进行调查,以2004年中国糖尿病学会提出的MS诊断标准,对该人群MS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人群MS的总患病率为20.1%,整个人群的肥胖/超重占45.3%,高血压占47.41%,2型糖尿病和糖代谢紊乱28.44%,高甘油三酯血症47.28%.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随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而高甘油三酯和肥胖的患病率则逐步下降.结论 长春市中老年干部人群MS的患病率较高,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十分必要.

    作者:李思瓯;何淑梅;孔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近年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可以作为判断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指标相比,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1].老年人是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等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血浆Hcy水平与老年人血管疾病的发病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邢程;郭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青素对老年大鼠听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青素(0PC)对老年大鼠听力自然衰退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予18月龄Wistar大鼠生理盐水灌胃,OPC灌胃,持续6个月后,观察内耳毛细胞缺失情况,检测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血清及耳蜗SOD活力.结果 与自然衰老组比较,OPC组ABR阈值降低(P<0.01);蜗底外毛细胞缺失减少(P<0.01);SOD活力增强(P<0.01).结论 OPC对大鼠老年性聋的发生具有延缓作用.

    作者:邓悦;任重;姜学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硬膜外瘢痕成纤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对体外培养的硬膜外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 制作兔椎板切除模型.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通过MTT测定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分析rhIFNα-2b对硬膜外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处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加入rhIFNα-2b后,硬膜外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趋势及增殖活性被明显抑制,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结论 rhIFNα-2b对硬膜外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及增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rhIFNα-2b在预防硬膜外瘢痕的形成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云;张新;孟祥俊;徐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白细胞浸润及E-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调节

    目的 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I/R)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进行HE染色、自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选择索mRNA和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 再灌注3 h各实验组MPO活性均增加,24~48 h达到峰值,白细胞浸润普遍.E-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均发生于脑I/R后3 h,分别于12和24 h达到高峰(组内比较,P<0.01).针刺可显著降低MPO活性及E-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1),明显减轻白细胞浸润.结论 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E-选择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黏附分子介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白细胞的黏附浸润,以防治脑I/R炎性损伤.

    作者:刘玉珍;蒋戈利;于建春;韩景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护理

    对充血性心衰(CHF)合并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心衰复发、促进疾病康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永玉;金红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不同分型COPD气道炎症和重建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等剂量丙酸氟替卡松(FP)短期吸入治疗对不同分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肺功能、气道炎症及重建的影响.方法 选取66例COPD加重期患者为病例组,按痰嗜酸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A组(嗜酸粒细胞≥3%)、B组(嗜酸粒细胞<3%).吸入FP 500 μg/次,2次/d,连用8 w.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得分、生活质量得分、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并测定痰中IL-8、MMP-9的含量.结果 A、B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FEV1治疗后[(1.49±0.14)L]比治疗的[(1.28±0.12)L]明显升高(P<0.01),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治疗后嗜酸粒细胞数从7%降至3.5%(P<0.01);B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短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气道有嗜酸粒细胞浸润的COPD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并可提高肺功能、减少嗜酸粒细胞数,抑制嗜酸性气道炎症;但对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COPD患者的肺功能、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建均无明显作用.

    作者:王晖;王伟;徐少华;张颖;黄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芪康骨宝对大鼠泼尼松性骨丢失的防治作用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超生理剂量泼尼松造成大鼠骨丢失的特点及芪康骨宝对其的防治作用.方法 SD大鼠给予泼尼松2.7 mg/kg每天灌胃,连续12 w,同时给予芪康骨宝高剂量(GBH)、中剂量(GBM)和低剂量(GBL)进行治疗.通过观察不脱钙骨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测量股骨长度和宽度以及测定尺骨羟脯氨酸和钙磷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长期使用泼尼松后大鼠骨小梁量显著减少,骨形成率明显下降,而骨吸收周长和单位面积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股骨长度和宽度明显缩短(P<0.05),尺骨的重量明显下降.而芪康骨宝各治疗组对泼尼松造成的骨损害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高剂量作用较明显.结论 泼尼松长期应用可显著抑制骨生长、造成骨量的丢失,芪康骨宝可通过促进骨生长、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而对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邹丽宜;肖柳斌;吴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食管癌患者血清IL-6、sIL-6R水平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IL-6受体(sIL-6R)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IL-6与sIL-6R水平在肿瘤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70例食管癌早期(Ⅰ~Ⅱ)患者、48例食管癌晚期(Ⅲ~Ⅳ)患者和130例对照者血清IL-6、sIL-6R水平,同时对118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的两项细胞因子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食管癌早期患者组和食管癌晚期患者组血清IL-6、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晚期患者较早期升高(P<0.01);食管癌转移组手术后血清IL-6、sIL-6R水平比手术前高(P<0.01),无转移组手术后两者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1),食管癌患者血清IL-6及sIL-6R水平与肿瘤的恶性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sIL-6R在食管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并可以与IL-6起协同作用,两者的免疫失调状态可能与食管癌密切相关;IL-6、sIL-6R水平可作为食管癌病情监测的指标,同时对肿瘤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唐任光;韦叶生;陈宏明;方文珠;龙显科;袁锡华;覃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改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弹性的研究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显示,随着脉压(PP)升高,冠心病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也随着上升,PP能更可靠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研究显示,PP与脑卒中和各种原因的死亡相关[2],改善动脉弹性有助于降低收缩压和PP[3].

    作者:崔淑娴;王立奎;王浩;张月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人色素上皮源性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大鼠眼内的表达

    目的 构建人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大鼠眼内的表达.方法 将PEDF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包裹pcPEDF,注射到SD大鼠玻璃体腔内.结果 测序鉴定、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pcPEDF中含有PEDF基因,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证实PEDF在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的构建了含有人PED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能持续、稳定地在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中表达.

    作者:刘姝;吴雅臻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鳖甲煎丸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及脂多糖(LPS)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人MCs培养,采取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利用LPS为刺激因子,将培养的MCs分为空白组、鳖甲煎丸组、LPS组和LPS鳖甲煎丸组.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观察TGF-β1 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鳖甲煎丸组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LPS刺激后TGF-β1mRNA表达增强,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LPS鳖甲煎丸组明显低于LPS组(P<0.01);鳖甲煎组明显优于LPS鳖甲煎丸组(P<0.01).结论 鳖甲煎丸能够抑制正常条件下及LPS刺激条件下TGF-β1mRNA在MCs中的表达,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作者:范焕芳;陈志强;张秀君;韩琳;庄克生;李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依普拉芬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

    目的 研究依普拉芬对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将不同浓度的依普拉芬加人培养液,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化结节以及培养基中NO浓度.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依普拉芬可增加成骨细胞数量(P<0.01),提高细胞的ALP活性和促进钙化结节形成,增加培养液中NO浓度(P<0.01).其中,依普拉芬浓度在10~8~10~5 mol/L之间作用为显著.结论 一定浓度的依普拉芬可以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NO合成进行调控的.

    作者:葛保健;刘江涛;王永清;夏仁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人外周血循环卵泡抑素mRNA水平的随龄变化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循环中卵泡抑索(Follistatin ,FS)水平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不同年龄组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循环FS mRNA水平.结果 循环血中FS mRN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随增龄循环FSmRNA水平也呈增加趋势;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FS蛋白水平也与年龄呈正相关,随增龄FS水平也呈增加趋势.结论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循环FS mRNA水平,与检测FS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一致,而且实时定量RT-PCR更快捷、特异.

    作者:王奭骥;王永香;崔雪玲;柳忠辉;台桂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奈比洛尔对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勃起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Lindholm[1]在2004年的临床荟萃分析中,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病人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产生了质疑.质疑β受体阻滞剂大多源于第2代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是否具有器官保护作用.本研究基于第3代β受体阻滞剂(奈比洛尔)具有额外的血管扩张特性,观察其是否具有器官保护作用,为高血压病人选择β受体阻滞剂提供依据.

    作者:宋巧凤;韩素桂;王希柱;刘春荣;姚艳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Survivin、MMP-9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存活素(Survivin)和MMP-9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探讨他们在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9例大肠腺癌、35例大肠腺瘤(包括21例低度异型增生和14例高度异型增生)和12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Survivin mRNA和MMP-9的表达.结果 在大肠腺瘤-癌序列演变过程中,Survivin蛋白、mRNA和MMP-9的表达率逐渐升高;正常大肠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与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间Survivin、MMP-9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和高度异型增生腺瘤的Survivin、MMP-9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 mRNA阳性强度均低于蛋白表达水平;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型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MMP-9的表达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道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与MMP-9两者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73,P<0.01).结论 Survivin在大肠腺瘤至癌的演变阶段起重要作用;MMP-9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蛋白表达的调控可能发生在转录以后水平;Survivin与MMP-9存在协同作用或相互调节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

    作者:王蓉;邓明高;杨国嵘;刘雄昌;吴德明;张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烤瓷牙夹板修复老年牙周病患牙的临床体会

    我国目前老年人牙周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高,牙周病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咀嚼功能丧失.传统的修复方法多采用活动夹板,但固位差,易损坏,患者异物感强,疗效较低[1,2].我们近几年对老年牙周病患者采用金属烤瓷牙夹板固定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青山;朱来宽;朱松;叶长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