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印模膏棒在全口义齿制取印模技术中的应用

杨春英;王晓容;李江

关键词:印模膏棒, 全口义齿, 边缘封闭
摘要:全口义齿是黏膜支持式义齿,主要靠义齿基托与黏膜紧密贴合及边缘封闭产生的吸附力和大气压力固位.有边缘封闭的义齿其固位力约是无边缘封闭者的10倍[1].因此要获得全口义齿良好的修复效果,取得具有边缘封闭效果的印模是全口义齿制作的关键.常规印模法所用的藻酸盐类或硅橡胶材料均为不可逆的印模材料,凝固时间为3~5 min,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常常无法取得完善的边缘封闭区黏膜形态.本方法利用印模膏加热可塑的可逆性质,将其制成棒状,逐段分区添加到个别托盘边缘,进行肌功能整塑,取得良好边缘封闭效果后,加衬终印模材料取得终印模制作全口义齿,不仅提高了全口义齿的固位效果,减少了义齿戴用后的复诊次数,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修复效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视力异常及增龄性眼病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视器官组织逐渐发生衰老退化,且易患老年人常见眼病,因此视力异常比率较高,并且是盲和低视力的高危险人群.为了解老年人视力状况及增龄性眼病的年龄组差异性,本文对60岁及以上957例老年人的视力及眼病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夏群;郭小萍;张伟;张尧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研究进展与效果评价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全球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人患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60~70岁的妇女约有1/3患有OP,80岁以上的妇女2/3患有OP[1,2].OP的主要后果是导致骨折,给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家庭与个人带来沉重经济负担.1990年全世界髋部骨折约170万,到2050年将增加到630万例,这种增加将大部分发生在亚洲.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患有OP的人数也在逐步增加.据调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女性为40%~50%,男性约为20%[3~6].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人群增加速度快,决定了OP及其严重后果骨折,在我国已构成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作者:吴秀云;Cheung AM;王敬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便秘的研究进展

    健康成人排便习惯因人而异,大便次数可为每周3次到每天3次.便秘的罗马Ⅱ标准定义[1]为在不用泻剂的情况下,在过去的12个月中至少12 w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①>1/4的时间排便费力.②>1/4的时间粪便是团块或硬结.③>1/4的时间排便不尽感.④>1/4的时间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梗阻.⑤>1/4的时间排便需用手协助.⑥>1/4的时间每周排便<3次.便秘的发生不分年龄和性别,其中老年便秘占25%~30%,长期住院的老年病人便秘发生率高达80%以上[2].

    作者:梁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支气管骨桥蛋白及其基因的表达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基因和蛋白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支气管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支气管OPN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 OPN蛋白和mRNA在低氧高二氧化碳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广泛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导了大鼠支气管骨桥蛋白的表达.

    作者:施孟如;林全;王良兴;陈少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人和中青年人首发急性左心衰竭诱因和病因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老年人和中青年人初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和诱因,寻找从基础病因到诱因的预防措施,指导老年人多病因心衰的救治.方法 近5年住院初发心衰患者396例,老年组295例,年龄(73.9±8.9)岁,中青年组101例,年龄(45.2±13.5)岁.NYHA分级诊断标准,均为Ⅲ~Ⅳ级,其中急性肺水肿375例,心源性休克21例.进行病因和诱发因素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病因中冠心病(89.0%)、高血压(51.9%)为常见病因,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和退行性瓣膜病等病因少见,而中青年患者冠心病(38.2%)、心肌病(25.5%)、高血压性心脏病(25.5%)、风湿性心脏病(8.8%)为相对常见病因;老年人两种病因以上病例58.7%,而中青年患者单病因87.1%;从诱发因素分析老年和中青年患者肺部感染分别49.5%和51.5%,其次是心肌供血不足和劳累,但是心律失常、情绪激动等也应该受到重视,肺部感染和心肌供血不足是各年龄段诱因预防的重点.结论 老年人心衰病因以防治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对中青年则同时重视瓣膜病和心肌病,中老年心衰病因以冠心病为主,但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也应该得到重视;老年人以多病因心衰更常见,提示在老年人心衰的救治中要注意处理多病因之间的矛盾,采取个性化综合治疗;肺部感染和心肌缺血是重要的心衰诱因.

    作者:王建昌;刘平;陈力达;靳英;张婧;苏日格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技术,测定13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9例非梗阻性,4例梗阻性)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前后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后HCM患者心率、收缩压、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P<0.05,P<0.001),舒张压、左室压力大上升速率无明显变化;左室流出道压差有减低趋势,其中4例梗阻性HCM患者用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明显减低[(57.00±9.2)mmHg vs(23.27±12.96)mmHg,P<0.05];左室松弛时间常数、心腔僵硬度常数和左室压力大下降速率无明显变化;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减低[(19.62±10.55)mmHg vs(11.18±7.5)mmHg,P<0.05].结论 艾司洛尔通过减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后负荷和减慢心率而改善心肌顺应性,特别适用于梗阻性HCM患者.

    作者:白晨;钟明;黎莉;赵静;巩会平;张运;张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脑膜癌病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又称癌性脑膜炎(carcinomatous meningitis),以脑和脊髓的软脑(脊)膜内转移性肿瘤细胞弥漫性或多灶性、局限性浸润为特点,可有/无脑和脊髓实质内转移性肿瘤结节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由Eberth于1870年在肺癌患者的尸解中偶然发现并描述.1902年Sieffert将这种癌细胞的软脑膜弥漫性播散或多数的局灶性浸润所引起的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称为MC.其原发病灶隐匿,转移形式特殊,常在原发灶未显示以前已转移至软脑膜及软脊膜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少病例直至死亡亦未发现原发病灶.实际上MC的发病率并不象临床诊断率那样低,可能是由于现有的相关知识、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其的认识以及辅助检查手段的限制.鉴于这种状况,对MC的了解和认识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

    作者:丁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老年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老年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87例大肠癌、14例大肠炎性黏膜和26例大肠腺瘤样息肉进行检测.结果 EGFR在大肠炎性黏膜、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21.43%、46.15%和54.02%,其中EGFR在炎性黏膜中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EGFR过度表达,在老年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EGFR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丽;李海峰;薄爱华;邢立强;王金科;白利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洛沙坦对老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洛沙坦对老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青年组10只(3月龄);老年组20只(18月龄),其中非用药组10只,用药组10只(洛沙坦,20 mg·kg-1·d-1,用药8 w).生化方法测定心肌羟脯氨酸浓度(HC),胶原VG染色法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心肌组织的表达.结果 与青年组相比,老年非用药组HC、CVF和PVCA明显增高(P<0.01,P<0.001,P<0.01);与老年非用药组相比,老年用药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P<0.01,P<0.05),TGF-β1表达在老年非用药组较青年组明显增强(P<0.05).TGF-β1表达与HC、CVF和PVCA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62、0.391、0.416;P<0.01,P<0.05,P<0.05).结论 TGF-β1随增龄表达逐渐增加,可能参与了增龄过程中老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形成.洛沙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老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杨莹;白小涓;刘宇翔;陈香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慢性气道炎症大鼠肺血管结构和生长因子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气道炎症与肺血管重建的相关关系以及慢性气道炎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动物模型,用图像分析仪观察支气管肺组织和肺血管结构病理变化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EGF,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发生明显的慢性气道炎症和肺气肿改变,细小支气管中膜肌层增厚,但肺血管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血清VEGF和血浆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慢性气道炎症对大鼠肺血管重建和VEGF和ET-1无明显直接影响,但慢性气道炎症的持续发展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产生低氧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对COPD的防治重点之一应放在气道炎症的防治.

    作者:白晶;钟小宁;梁国容;冯震博;何志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与非老年肾小管酸中毒患者临床相关因素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bar acidosis,RT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RTA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1例老年组与69例非老年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血、尿生化指标异常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与非老年相比,老年组继发性RTA患者病因中糖尿病肾病所占比例较大(19.35% vs 4.35%,P<0.05);首发症状以乏力萎靡(90.32%,P<0.05)、骨关节疼痛(54.84%,P<0.05)多见;合并心电图异常者较多(32.26% vs 5.80%,P<0.01);并发骨质疏松(16.13% vs 4.35%,P<0.05)及慢性肾功能衰竭(CRF)(25.81% vs 4.35%,P<0.01)的比例增高,少数可发展为尿毒症甚至死亡;两组患者误诊率均较高.结论 老年RTA患者中,糖尿病所致比率增高,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误诊率高,应给予更多重视.

    作者:杨珉;马行一;舒贝;栾森;曾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咪唑安定在老年颌面外科手术中遗忘作用的观察

    局麻下行老年颌面部手术,已是多年来临床常用方法.由于许多老年患者不仅明显表现出术前情绪紧张、焦虑.而术后恶性记忆难以忘记.咪唑安定在近年来以被明确证实具有良好镇静、镇痛、抗焦虑、顺行性遗忘作用的药物[1,2].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咪唑安定对本组老年患者人群的遗忘作用,并将其与氟芬合剂组相比较,分析其疗效同时寻找佳安全使用剂量.

    作者:王子薇;李艳秋;李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暴发性胰腺炎(FAP)除了早期出现脏器功能障碍外常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病情凶险复杂,如未及时减压治疗,可造成致命性的后果,病死率可高达66.7%[1].近4年来我院共收治FAP合并ACS患者12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震;宋晓斌;王钟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预防处理体会

    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后囊破裂是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合并玻璃体脱出,其发生率约为3%[1].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可导致术后切口延迟愈合、角膜变性、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混浊、黄斑囊样变性水肿、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后囊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失误所致.

    作者:郭崇丽;杜明;武国臣;闫文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四君子汤对衰老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四君子汤抗衰老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导致小鼠衰老、肠道菌群失调.测定给予四君子汤前及给予四君子汤7 d后衰老小鼠血清SOD、MDA水平及衰老小鼠肠道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情况.结果 灌胃四君子汤后,小鼠肠道菌群恢复正常,血清MDA含量及SOD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四君子汤可通过调整衰老小鼠肠道菌群来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作者:刘君星;王琳;薛艳华;王微;吴楠;祖元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潜伏期的延长作用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潜伏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灌服22 d,每天1次,普伐他汀0.02,0.2及2 mg/kg;氟伐他汀2及4 mg/kg)对VT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各组均能延长VT潜伏期,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普伐他汀2 mg/kg组(267±11)s及氟伐他汀4 mg/kg组(274±8)s延长VT潜伏期作用显著(P<0.05)[对照组为(224±16)s].结论 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能显著延长大鼠心肌缺血时VT潜伏期,这可能为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建光;韩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SRF在VSMC再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DNA结合活性变化

    目的 探讨SRF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再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DNA结合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血清刺激与饥饿的方法诱导培养的VSMC发生表型逆转,应用Northern、Western印迹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等方法检测VSMC再分化过程中SRF表达及其与DNA结合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体外培养的VSMC发生表型逆转时,SRF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与去分化型VSMC相比,分化型VSMC中SRF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强,后者与VSMC分化型标志基因SM22α的转录活性具有平行关系.结论 SRF启动VSMC特异性基因表达的活性与其蛋白水平无关,血清饥饿诱导的SRF结合CArG-box的能力明显增强,有利于激活分化型标志基因的表达.

    作者:许丽辉;韩梅;温进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龄心肌梗死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心肌梗死(MI)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54例高龄(≥80岁)MI患者,经询问病史、检体、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确立MI诊断及MI,定位诊断,立即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酶-140(GMP-140).给予常规扩血管药物(硝酸脂类)、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阿司匹林300 mg,口服,Qd,3 d后改为100 mg;低分子肝素0.3 ml iH,Bid,用7 d).经治疗病情稳定后(20 d),再次进行FG和GMP-140检查.同时选择年龄(≥80岁)及性别相似,以胸闷、胸痛等不典型症状来诊,经系统检查排除MI的老年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其诊断分别为慢性胃炎、心律失常、反流性食道炎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龄老年MI患者入院时FG和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0 d后,FG和GMP-140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龄老年MI组血糖、血脂及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 高龄MI患者治疗前凝血系统及血小板活性被激活,表现在FG和GMP-140水平增高;治疗后FG和GMP-140水平降低,说明在有效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活性药物的作用下,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得到了控制.在预防和治疗高龄MI时应注意FG和GMP-140的变化,同时FG可作为简单易行的高龄MI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

    作者:杨文;张艳华;沙春蕊;韩秀清;王明星;孙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人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观察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本文将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血液透析的低血压发生率进行了比较,并对血液透析的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观察.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管增强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 应用血管增强技术(VET)可将用常规基波显像(FI)及二次谐波显像(SHI)显示不清的透声条件较差的动脉显示清晰,以提高超声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的诊断能力.方法 对79例临床上诊断为AS的患者应用SON0LINE Antares型多功能彩色超声仪,使用FI、SHI以及VET三种显像方法来检测下肢动脉管壁、内膜和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VET能检测到8%的FI、SHI显像均检测不清的病灶.结论 VET能够提高超声对AS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凯;李越;杨起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