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杰;王怀武;孙红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粉防己碱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以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12 w末检测血糖、血脂、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应用RT-PCR检测心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DM未治疗组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CTGR mRNA的表达分别为(26.5±3.38)和(1.0±0.10),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结论 粉防己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抑制CTGF mRNA表达,从而可能减轻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变化.
作者:董志恒;曲萌;李才;毕胜利;张吉林;于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本文将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血液透析的低血压发生率进行了比较,并对血液透析的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观察.
作者:王桂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血管增强技术(VET)可将用常规基波显像(FI)及二次谐波显像(SHI)显示不清的透声条件较差的动脉显示清晰,以提高超声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的诊断能力.方法 对79例临床上诊断为AS的患者应用SON0LINE Antares型多功能彩色超声仪,使用FI、SHI以及VET三种显像方法来检测下肢动脉管壁、内膜和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VET能检测到8%的FI、SHI显像均检测不清的病灶.结论 VET能够提高超声对AS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凯;李越;杨起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SRF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再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DNA结合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血清刺激与饥饿的方法诱导培养的VSMC发生表型逆转,应用Northern、Western印迹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等方法检测VSMC再分化过程中SRF表达及其与DNA结合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体外培养的VSMC发生表型逆转时,SRF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与去分化型VSMC相比,分化型VSMC中SRF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强,后者与VSMC分化型标志基因SM22α的转录活性具有平行关系.结论 SRF启动VSMC特异性基因表达的活性与其蛋白水平无关,血清饥饿诱导的SRF结合CArG-box的能力明显增强,有利于激活分化型标志基因的表达.
作者:许丽辉;韩梅;温进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又称癌性脑膜炎(carcinomatous meningitis),以脑和脊髓的软脑(脊)膜内转移性肿瘤细胞弥漫性或多灶性、局限性浸润为特点,可有/无脑和脊髓实质内转移性肿瘤结节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由Eberth于1870年在肺癌患者的尸解中偶然发现并描述.1902年Sieffert将这种癌细胞的软脑膜弥漫性播散或多数的局灶性浸润所引起的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称为MC.其原发病灶隐匿,转移形式特殊,常在原发灶未显示以前已转移至软脑膜及软脊膜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少病例直至死亡亦未发现原发病灶.实际上MC的发病率并不象临床诊断率那样低,可能是由于现有的相关知识、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其的认识以及辅助检查手段的限制.鉴于这种状况,对MC的了解和认识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
作者:丁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愈肾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诱发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每日灌喂愈肾合剂,8 w后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愈肾合剂能够明显干预细胞周期G0/G1期和S期的进程,降低PI,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下调Fas及Fas-L表达,减少肾脏细胞凋亡的数目.结论 愈肾合剂能够有效的抑制肾脏细胞的凋亡.
作者:成秀梅;常风云;段彦苍;张学红;张雪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MR二维稳态进动快速采集成像(2DFIESTA)在肝血管瘤(HH)和肝囊肿(H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MRI动态增强证实的105例HH和235例HC,在2D FIESTA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变化特征.结果 2D FIESTA序列图像HH不论大小,病灶信号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相比均有衰减,但仍呈高信号,HC大直径≤3 cm时,96.2%的病灶信号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相似;病灶>3 cm的信号均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相似或略高.结论 2D FIESTA序列可以鉴别诊断绝大多数的HH和HC,而无需静脉增强扫描.
作者:毛海英;陈志仁;梁妍;方昊;王闯;马兴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同种异体血管内瘘与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内瘘的手术方法、医疗费用、使用寿命、血流量和每次血液透析后的止血时间.方法 23例同种异体血管内瘘与25例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内瘘患者对上述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相同,但同种异体血管内瘘与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内瘘比:平均使用时间长(P<0.001),每次血液透析后的止血时间短(P<0.05),节省医疗费用.结论 同种异体血管内瘘在使用寿命、止血时间、医疗费用方面优于人造血管内瘘,值得推广.
作者:刘声茂;卢雪红;罗萍;顾华;王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暴发性胰腺炎(FAP)除了早期出现脏器功能障碍外常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病情凶险复杂,如未及时减压治疗,可造成致命性的后果,病死率可高达66.7%[1].近4年来我院共收治FAP合并ACS患者12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震;宋晓斌;王钟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国多发性硬化(MS)多见于年轻人,一般认为50岁以后发病较少,但是近些年来50岁以上的中老年MS病例增多,但国外尚无相关文献,国内黄新民报道了15例[1],并将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作了比较;国外Polliack等报道了30例50岁以上的晚发性MS[2].本文将所收集到的病例分为两个不同的年龄组,从回顾性分析的角度探讨MS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的临床表现特点.
作者:赖燕蔚;王建雄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老年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87例大肠癌、14例大肠炎性黏膜和26例大肠腺瘤样息肉进行检测.结果 EGFR在大肠炎性黏膜、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21.43%、46.15%和54.02%,其中EGFR在炎性黏膜中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EGFR过度表达,在老年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EGFR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丽;李海峰;薄爱华;邢立强;王金科;白利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PGE1组和对照组.PGE1组经尾静脉恒流泵匀速输入PGE1(24 μg·kg-1);模型组输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输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药7 d后,采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比较大鼠痴呆程度.并各组取7只大鼠,测定其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造模7 d后,大鼠行为学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GE1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MDA含量升高(P<0.05),SOD活力降低(P<0.05);PGE1组与模型组相比,MDA含量降低(P<0.05),SOD活力升高(P<0.01).结论 PGE1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减退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GE1抗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曲娴;吕洋;段大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与钙调节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90例老年男性Ward三角区骨密度(BMD).用放免法测定睾酮、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骨钙素,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患者逐渐增加;(2)睾酮、降钙素随年龄增加而逐步减少,甲状旁腺激素逐渐增加,而骨钙素无明显变化;(3)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睾酮、降钙素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甲状旁腺激素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骨钙素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骨量减少组则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结论 增龄、钙调节激素异常是引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浩然;李红伟;高识;赵学良;马庆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技术,测定13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9例非梗阻性,4例梗阻性)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前后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后HCM患者心率、收缩压、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P<0.05,P<0.001),舒张压、左室压力大上升速率无明显变化;左室流出道压差有减低趋势,其中4例梗阻性HCM患者用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明显减低[(57.00±9.2)mmHg vs(23.27±12.96)mmHg,P<0.05];左室松弛时间常数、心腔僵硬度常数和左室压力大下降速率无明显变化;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减低[(19.62±10.55)mmHg vs(11.18±7.5)mmHg,P<0.05].结论 艾司洛尔通过减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后负荷和减慢心率而改善心肌顺应性,特别适用于梗阻性HCM患者.
作者:白晨;钟明;黎莉;赵静;巩会平;张运;张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针对腹部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的讨论成为了普通外科学术领域的热点之一.讨论的重点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即如何进行鉴别和正确的处理.但在目前,报道老年病人发生此类情况的专门性文献资料很少.本文收集了从1995年2月~2003年11月在我院发生的老年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全部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且在如何进行鉴别以及有效的处理方面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作者:林哲;王庆国;吴杰;姜伟栋;丁道亮;刘昕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潜伏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灌服22 d,每天1次,普伐他汀0.02,0.2及2 mg/kg;氟伐他汀2及4 mg/kg)对VT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各组均能延长VT潜伏期,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普伐他汀2 mg/kg组(267±11)s及氟伐他汀4 mg/kg组(274±8)s延长VT潜伏期作用显著(P<0.05)[对照组为(224±16)s].结论 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能显著延长大鼠心肌缺血时VT潜伏期,这可能为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建光;韩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基因和蛋白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支气管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支气管OPN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 OPN蛋白和mRNA在低氧高二氧化碳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广泛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导了大鼠支气管骨桥蛋白的表达.
作者:施孟如;林全;王良兴;陈少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气道炎症与肺血管重建的相关关系以及慢性气道炎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动物模型,用图像分析仪观察支气管肺组织和肺血管结构病理变化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EGF,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发生明显的慢性气道炎症和肺气肿改变,细小支气管中膜肌层增厚,但肺血管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血清VEGF和血浆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慢性气道炎症对大鼠肺血管重建和VEGF和ET-1无明显直接影响,但慢性气道炎症的持续发展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产生低氧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对COPD的防治重点之一应放在气道炎症的防治.
作者:白晶;钟小宁;梁国容;冯震博;何志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视器官组织逐渐发生衰老退化,且易患老年人常见眼病,因此视力异常比率较高,并且是盲和低视力的高危险人群.为了解老年人视力状况及增龄性眼病的年龄组差异性,本文对60岁及以上957例老年人的视力及眼病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夏群;郭小萍;张伟;张尧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的高龄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62例高龄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分为IABP组(28例)及对照组(34例),IABP组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IRA)直接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照组单纯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及3个月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 两组心功能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但IABP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IABP组完成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没有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无术中死亡,院内死亡率28.6%;对照组患者院内死亡率64.7%,其中4例发生血管再闭塞事件,8例术中死亡.结论 AMI合并泵功能衰竭高龄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可增加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斌;孙继红;宋春莉;张基昌;王笑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