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竟芳;庄永发;朱志明;蔡辉
目的研究中国人对氧磷酶(PON2)基因Cys-Ser311遗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80例CHD患者和160例相匹配的正常人PON2 Cys-Ser311基因型.结果 CHD患者S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HD组SS基因型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ON2基因Cys-Ser311多态性与中国人CHD相关联.
作者:邵海琴;周新;李霞;张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约占所有老年期痴呆的50%~70%.在西方已成为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主要采用量表法和计分法,如简易精神状态实验(MMSE),通过排除其他类型的痴呆和初筛而进行的临床诊断[1],准确率为85%.确诊则有赖于脑组织活检,故早期诊断AD存在更多困难.为寻找确实可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AD的生物学标识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A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陈青;罗南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对39例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7例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及2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径(r)、IMT/r比值和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MD).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并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IMT及IMT/r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增大(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下降(P<0.05),尤以高血压并脑梗死组改变更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尤其并发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和肱动脉FMD这两项指标对高血压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张力;刘金耀;郭华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A46G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健康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病人各130例的β2-AR基因型.用生化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高血压组G等位基因频率46.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6.2%(χ2=5.37,P<0.05),2型糖尿病组G等位基因频率42.7%,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χ2=2.33,P>0.05).结论β2-AR基因可能是中国老年高血压的重要遗传因素,但该基因多态性与老年2型糖尿病无显著性相关.
作者:哈黛文;高建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高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球间质损害(TIL)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现对8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组织学类型、TIL程序、肾小管功能及肾功能状态进行了观察.
作者:苗华;陈培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引起细胞凋亡的原因较多,目前发现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凋亡发生过程中起着信号传导作用.作为细胞信号传导重要成分的PKC在细胞的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PKC是一个富含丝/苏氨基酸的激酶,由77~23 Kd的多肽单链构成[1],除在凋亡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参与调节神经兴奋性、突触塑形、细胞增生和分化、基因表达及细胞坏死.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第5外显子TaqⅠ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别对78例CHD病人及130例正常人的IL-1β基因TaqⅠ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血清CRP含量差异.结果体检健康者和CHD患者等位基因C的频率分别为0.942、0.965;等位基因T的频率分别为0.058、0.035;对照组和CHD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血清CRP含量在正常对照组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1β第5外显子TaqⅠ基因多态性与正常人CRP含量高度相关,但未发现其与湖北人群CHD发病有关.
作者:夏勇;郑芳;周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先加速,随后发生窦性心律减速,这种典型的双相涨落式的变化称为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窦性HRT预测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有较高的价值,且不受心功能、β受体阻滞药、室性早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1].
作者:姜凤久;刘剑立;刘雪虹;潘淑敏;滕玥;于海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文献报道,草苁蓉具有抗炎、抗缺氧、抗疲劳、促进记忆及增强免疫功能,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癌前病变灶的形成及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1~3].本实验用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模型,通过生化指标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的观察,阐明草苁蓉对衰老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草苁蓉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朴龙;张学武;蔡英兰;李善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Fas相关死亡蛋白(FADD)和Fas相关磷酸酶-1(FAP-1)在大鼠缺血后脑细胞中的阳性表达与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后脑细胞中上述两种物质的分布.结果缺血后大鼠脑皮层锥体细胞中阳性表达明显,溶栓前促、抑细胞调亡的FADD、FAP-1的活化和超量表达,溶栓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阴性表达,细胞变性、坏死明显改善.结论大鼠缺血性损伤可引起脑细胞调亡,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与脑缺血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缺血早期溶栓可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脑缺血的预后.
作者:薛慎伍;常青;陈青;葛树业;李云峰;张象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老年斑(SP)是Alzheimer病(AD)患者脑内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AD的核心成分,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AD的共同途径.本文就有关Aβ的神经毒机制假说作一综述.
作者:邓海平;沈雪勇;丁光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几年来,我们针对急性腹泻病人的增多和治疗恢复较慢等原因,1999年5月~2002年10月对急性腹泻引起脱水的病人1 798例应用口服补液盐(ORS,山东医药大学实验药厂生产)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
作者:邓丕兰;徐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血红素氧合酶 1(HO-1)为诱导型,生理状态下,在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和骨髓表达,在肝脏、脾脏中以高浓度存在,而又以脾脏组织活动高,约为肝脏的10倍.可以被多种物质或刺激因素诱导表达,如热休克、缺血、辐射、低氧、高氧、重金属盐等.HO-1基因内含有HSE元件,是一种热休克蛋白,又称HSP32.目前研究证实HO系统有三种同工酶:HO-1、HO-2和HO-3.HO-2为结构型,除了化学诱生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诱导作用外,一般处于稳定状态不能被其他因素诱导,主要分布在脑组织、睾丸组织中,由CO发挥神经递质的功能,也与精子的产生和成熟有关.
作者:陈琰;刘素刚;关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Ⅲ型前胶原(PCⅢ)作为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在诊断肝病方面报道较多,而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PCⅢ水平尚少见报道.为此我们探讨PCⅢ与心衰的关系.
作者:付迎辉;韩星敏;闫嘉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拟Alzheimer病(AD)大鼠脑内自由基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迷宫测试观察针刺对拟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针刺前后大脑皮质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针刺可改善痴呆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针刺组大鼠大脑皮质中MDA含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而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针刺具有对抗自由基所致的氧化防御系统受损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的作用,提高脑内抗氧化能力,减轻脑内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改善AD的病理反应.
作者:王少锦;李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血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1含量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期30例,缓解期26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血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含量,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老年COPD急性期IL-8含量(246.2±76.3 pg/ml)、TNFα含量(37.42±5.42 pmol/L)、ET-1含量(78.27±7.82 ng/L)显著高于缓解期(IL-8 120.4±34.2,TNFα 29.24±4.32,ET-1 65.23±7.42,P<0.01)和对照组(IL-8 25.81±17.2,TNFα 15.40±6.78,ET-1 34.11±9.78,P<0.01).缓解期和对照组IL-8、TNFα、ET-1之间有显著性(P<0.01).IL-8含量与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呈负相关(r=-0.64,r=-0.58,P<0.01).TNFα含量与FEV1%、MMEF呈负相关(r=-0.72,r=-0.68,P<0.01).ET-1水平与FEV1%、MMEF呈负相关(r=-0.82,r=-0.83,P<0.01).结论 IL-8、TNFα、ET-1和老年COPD发病有关,并影响肺功能.
作者:林挺岩;李志鹰;刘青;陈丽敏;黄峥慧;吴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成功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与心电图ST段回落联合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后血流达TIMI3级的老年AMI患者42例,测定CTFC,并在术前及术后1月分别测定室壁运动记分(WMSI).观察CTFC与WMSI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检查术前及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按照CTFC将TIMI血流3级者分为快、慢两组,快CTFC组ST段回落程度明显优于慢CTFC组;一个月后快CTFC组的WMS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慢CTFC组,CTFC与术前、术后WMSI的差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快CTFC组患者从发病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慢CTFC组.结论 CTFC作为一种定量、客观、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的方法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较低的CTFC及心电图ST段回落完全预示着良好的心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依据.
作者:张兴华;马晓静;邵建华;唐元升;许法运;王勇;朱兴雷;罗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氧自由基代谢和胆碱酯酶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Peterson制定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44例MCI患者(MCI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NC组),测定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含量.结果 MCI患者血清中MDA和AchE含量均比正常对照者明显增高(P<0.01),SOD含量比正常对照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胆碱能神经系统生物学效应降低和机体抗氧化酶系统的保护功能减弱在MCI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富宏;王学美;刘庚信;宋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脑复苏成功与否决定着心肺复苏成功后病人的生存质量,所以,通常将心肺复苏与脑复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门综合学科--心肺复苏学.
作者:薛慎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与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尤其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组血小板活化程度显著增高,其中不稳定斑块组血小板活化程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秋月;丁美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