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华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许多病例在青春期发病,由于青春期生理变化与青春期的临床特征相似,如何诊断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的热点问题.
作者:杨冬梓;陈晓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是引起生育年龄女性月经紊乱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PCOS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常导致2型糖尿病(T2DM)提前发生,对女性的健康造成威胁.胰岛素抵抗(IR)是PCOS和T2DM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但其在两者中的发生机制、组织特异性等均存在不同.现试探讨其中的异同点,为PCOS患者远期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阳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自1935年被首次描述以来,一直是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热点问题.因其高度的临床异质性和复杂的病因机制,PCOS的诊断和治疗长期存在争议.在国际各种诊断标准和治疗共识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也发布了根据中国数据资料的PCOS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共识.但是在临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偏差.现对青春期 PCOS的诊疗、PCOS的诊断标准和分型,PCOS合并不孕的诊疗规范进行述评.提出了对青春期PCOS诊断的慎用和合理的处理原则;解读了国内PCOS诊断标准的依据和按胰岛素抵抗程度分型的临床意义;强调了PCOS合并不孕的生活方式调整和三线治疗的规范和流程.
作者:刘嘉茵;陈子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发病机制复杂,用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不能完好地解释.目前,表观遗传学在PCO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序列未发生改变,但是DNA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酸化、X染色体失活和基因组印迹等机制.DNA甲基化状态和X染色体失活模式的改变,将会影响雄激素受体基因、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从而致使雄激素活性发生变化,组蛋白去乙酸化酶抑制剂增加了CYP17和P450scc mRNA的积累,进一步增加了雄激素水平,终导致PCOS的产生.综述PCOS的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作者:王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率在4%~12%,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涉及多系统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高雄激素、月经紊乱和不孕,代谢性障碍可表现为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和肥胖等.PCOS的代谢紊乱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肾上腺的功能障碍有关,这些紊乱可引起长期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临床医生需密切监测并积极预防.PCOS促排卵治疗中,首先应使肥胖患者减轻体质量,降低体内胰岛素水平,恢复自发排卵.氯米芬为促排卵治疗的一线药物,可结合口服避孕药、二甲双胍或糖皮质激素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以增加对氯米芬的敏感性;芳香化酶抑制剂也可用于促排卵治疗,尤其适用于既往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患者;促性腺激素与卵巢打孔手术可达到相同的妊娠率,临床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条件及手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体外受精中,可选择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及激动剂诱发排卵以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也可使用卵子体外培养以获得成功妊娠.
作者:马文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小卵泡穿刺术是继卵巢楔形切除术、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之后的一种新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微创手术方式.该手术方法具有改善内分泌环境,促进自然排卵,恢复月经,提高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等作用.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效果相似,但操作简便,手术创伤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该手术的具体治疗机制和规范的操作方法目前尚无定论,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佩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式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探讨较适当的喷他佐辛镇痛剂量.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Ⅰ~Ⅱ级,行腹式子宫全切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P,组:喷他佐辛90 mg; P2组:喷他佐辛150 mg; P3组:喷他佐辛180 mg; F组:芬太尼0.4 mg.各组均复合0.2%盐酸罗哌卡因加到00 mL硬膜外镇痛.比较4组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病人自控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泵的患者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P1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高于R2,P3汲F组(P<0.05),P2及P3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与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2组术后4h,8h及12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P1组(P<0.05),P3及F组术后各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P1组(P<0.05),与P2组比较,P3及F组术后8h、12h及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升高(P<0.05);P,组术后8h、12h及24 h的D1/D2比值均高于P2,P3,及F组(P<0.05); F组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高于P2组和P姐(P<0.05).结论:腹式子宫全切术后150 mg的喷他佐辛复合0.2%罗哌卡因可达到有效的硬膜外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硬膜外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吕东东;袁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主要累及生育年龄妇女,可引起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常伴有肥胖、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细胞功能缺陷,增加其糖耐量异常和患糖尿病的概率.此外,PCOS还常伴有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代谢障碍.这些都可能增加PCOS患者的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综述PCOS对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作者:闫雪;徐兴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在女性中仅表达于卵巢的颗粒细胞,可用于评估卵巢的储备功能.其有Ⅰ~Ⅲ型受体,现已明确人类的AMH通过其II型受体(AMHR Ⅱ)发挥作用.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功能早衰(POF)是引起育龄期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AMH在PCOS患者血清中浓度较高;而在POF患者血清中浓度较低,甚至检测不到;在性早熟(PA)患儿血清中的浓度接近正常.研究发现,AMH及AMHR Q的基因多态性与PCOS和POF的发病密切相关.AMH可作为PCOS,POF和PA等疾病的诊断依据,并可指导PCOS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田春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于青春期发病,且其临床表现和体征与青春期正常发育有相似之处,因此如何判别青春期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治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诊治的关键.
作者:杨冬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由于过度性腺激素刺激致卵泡发育过多、卵巢增大,并产生过多的卵巢激素或激素前体所致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DHSS已逐渐成为继发于促排卵的主要医源性并发症.OHSS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全身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壁通透性异常增加,导致体液渗人到第三腔隙,表现为第三腔隙积液、水肿.同时,大量体液外渗可引起血液浓缩、高凝、血容量下降,并继发各器官,尤其是肾脏灌注量减少、尿量减少、电解质紊乱.
作者:石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未成熟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具有治疗简单、药物使用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等优点,是治疗不孕症的新手段,也为赠卵以及女性生育力保存提供了新的途径,已成为生殖医学领域日益热门和关注的课题.综述目前IVMI临床应用范围、应用的安全性、IVM的临床妊娠率,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作者:徐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采用硫酸普拉睾酮钠及高脂高糖饲料十链脲佐菌素(STZ)诱导PCOS伴2型糖尿病(2-DM)大鼠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将23日龄雌性SD大鼠分为PCOS组,PCOS伴2-DM组及对照组,PCOS组以硫酸普拉睾酮钠90 μg/(g·d)皮下注射20 d,同时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PCOS伴2-DM组则在硫酸普拉睾酮钠停药后第2天给予STZ 45 mg/k腹腔注射1次,PCOS组及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注射后72 h处死大鼠,观察卵巢外观、光镜(HE染色)改变,测定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及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HOMA-IR指数.结果:PCOS伴2-DM组与PCOS组大鼠卵巢均呈多囊样改变,血清T、E2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OS伴2-DM组血糖浓度明显高于PCOS组及对照组(P<0.01),且HOMA-IR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普拉肇酮钠联合高脂高糖饲料+低剂量STZ诱导SD幼年雌性大鼠的PCOS伴2-DM的动物模型,表现出与PCOS伴2-DM患者相似的内分泌特点,可用于PCOS远期并发症的研究,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李维;李赛姣;尹太郎;杨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第27届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ESHRE)年会于2011年7月3-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汇聚一堂,就生殖医学多个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学习.整个会场充满了浓郁的学术气氛.据会议工作人员统计,参会人员达9000余人,共接受摘要907份,其中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有关的论文摘粗略估计有60份以上,会议还就此专题在7月5日下午文举行了专场讨论.现对此次会议有关PCOS专题的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刁飞扬;刘嘉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对PCOS患者细胞凋亡发生的时空特点、影响因素及机制,细胞凋亡对PCOS卵母细胞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于预措施进行综述,为PCOS病因的理论研究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魏莉娜;方丛;梁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占无排卵性不孕的70%~80%.PCOS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至今病因未明,心理因素对于PCOS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PCOS患者较正常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同时这些心理问题又能加重内分泌功能失调,进一步导致PCOS病情的发展.因此,临床上制定有关治疗、预防PCOS的策略及具体实施方案时,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以利对患者综合全面地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赛姣;杨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高度异质性以及与正常人群表现的重叠,PCOS的诊断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自1935年首次发现这一疾病以来,国际上先后出现了3个诊断共识,分别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的NIH标准;欧洲生殖和胚胎医学会(ESHRE)与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提出的Rotterdam标准以及美国雄激素学会(AES )提出的AES标准.2011年,在中国卫生部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妇科内分泌学组根据汉族女性的特点,通过大样本资料的研究,完成了中国PCOS诊断标准的制定.诊断方面的争议也影响了治疗的规范化.目前业内较为公认的是2008年ESHRE和ASRM提出的PCOS不孕症治疗共识.主要对PCOS几个诊断标准进行介绍,同时对PCOS不孕症国际治疗共识进行解读.
作者:崔琳琳;陈子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后可能存在妊娠丢失的风险,且易患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多胎妊娠等并发症.充分认识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及妊娠期并发症,尽早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对改善其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邓宇;黄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妊娠免疫耐受是正常妊娠时母体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耐受,其关键在于母胎界面局部的免疫耐受状态.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于母胎界面,参与滋养细胞的侵蚀和免疫细胞的活化和游走等过程,在诱导妊娠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L1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和正常T细胞活化后所表达和分泌的调节蛋白(RANTES)属于趋化因子家族,综述3种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妊娠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作者:张钰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