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长云;高德森;赵映辉;赫萍;耿威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单用或与己烯雌酚合用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 4.5月龄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组、人参皂甙组和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联用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体内双荧光标记法,胫骨上段硬组织包埋切片,全自动图像分析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软件处理,观察药物对骨形态计量参数的影响.结果去卵巢10 w后骨量丢失和破骨细胞活性、骨形成率及骨转换率增加,子宫重量减轻,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合用能使骨量增加,骨形成增多,骨吸收和骨转换率下降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子宫重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下降.结论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骨转换率增高,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己烯雌酚(10μg@kg-1@d-1)能抑制骨吸收,也抑制骨形成.与100 mg/kg人参皂甙合用,能增加骨量,增加骨形成,并减轻己烯雌酚导致的子宫重量增加和内膜增厚的危险性,能完全预防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
作者:刘晓青;崔燎;吴铁;李青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脑动脉节段性缺血改变.方法应用经颅超声彩色多普勒(TCCDI)对有神经系统症状而CT正常的41例门诊患者及42例CT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分段测量其内径、血流速度,同时观察对照组46例.结果有症状组单条单节段改变明显,脑梗塞组则以多条动脉多节段改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0.结论 TCCDI在CT未出现病灶之前即可以早期发现脑动脉的异常变化.
作者:袁长云;高德森;赵映辉;赫萍;耿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老年大鼠肾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与青年大鼠的不同.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建立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肾脏HSP70的含量.结果老年组阳性染色较青年组有所增强.结论老年组肾脏HSP70增多可能是肾脏受损严重的一个标志.
作者:曹若瑾;陈秉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首次发病中风偏瘫病人近期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同卷法对32例中风偏瘫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评估,所得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首发中风偏瘫病人近期手功能恢复良好者达56.3%,发现中风偏瘫病人的预后与发病的严重程度、病灶范围大小、年龄及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方法等因素有关.结论针对病人的特点进行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且尽早介入对提高中风偏瘫病人手功能恢复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丽萍;李丽朝;方香丹;金承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对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剂量用药组(A组)、大剂量用药组(B组)、对照组(C组)及正常组(D组)前列腺组织中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 A组、B组与D组前列腺微血管密度、微血管腔内面积及VEGF染色阳性细胞面积均明显小于C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前列腺微血管密度、微血管腔内面积及VEGF染色阳性细胞面积小于A组,差别有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可以抑制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腺体内微血管的密度.
作者:谷欣权;马庆杰;孔祥波;张刚;张殿臣;曹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旨在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与尿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骨密度的关系特征.方法采用CrossLapsTM酶联免疫法对健康的170例老年人及50例青年人晨尿进行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EKAHD-β-GGR)肽链检测,同时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骨量进行研究.结果 170例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为59例(34.71%).老年骨质疏松组尿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含量值、骨密度测量值分别为(624.61±325.35)μg/mmolCr与(3636.21±164.95)m/sec,青年组为(135.13±80.89)μg/mmolCr与(3 950.49±149.61)m/sec.与青年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组尿中此肽浓度明显升高(P<0.001);骨密度降低(P<0.05).结论 I型胶原代谢产物在尿中排泄可准确反映骨转换率并与骨密度改变相关,可直接用于评价骨丢失率.对早期发现老年骨质疏松症有较大的实用性.
作者:张春萍;陆惠华;江尧湖;沈惠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要点及安全性.方法统计10年来75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局部及全身合并症.结果 104例病人中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眼部并发症与其他年龄组比未见增多.结论只要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必要措施,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龄老人不失为一安全理想的术式.
作者:贺冰;许爱光;于军;杜园园;刘国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FAP)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选择药物不能控制的心绞痛患者20例接受TEA治疗.观察疗效并于TEA治疗前及TEA治疗后第14天检测血浆ET-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率100%,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数和ST压低值显著减少(P<0.05),血浆ET-1显著下降(P<0.01).结论 TEA对须固性心绞痛疗效满意,并可能与血浆ET-1下降有关.
作者:李学;李兴波;林培国;周松花;张力;石喜芝;米东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老年慢性肾衰竭(CRF)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合并症多,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我们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治疗34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肾功能的变化,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生;徐晓君;赵瑛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CA1区NF-κB及HSP70的表达及预防性电刺激小脑顶核(FNS)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预刺激小脑齿状核与小脑顶核,取脑作病理切片,用HE染色、尼氏染色、免疫组化与TUNEL原位染色的方法,通过图象分析测定缺血侧海马CA1区死亡神经细胞数目以及尼氏染色阳性细胞、NF-κBP65与HSP7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析FNS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并与小脑齿状核比较.结果 FNS可使海马CA1区死亡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凋亡减轻,NF-кBP65阳性细胞光密度降低,尼氏染色与HSP7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光密度增高,预刺激小脑齿状核无此作用.结论 FNS能减轻海马区神经细胞坏死与凋亡,促进HSP70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预刺激小脑顶核有抑制海马区炎症因子的作用,并可能通过这一作用而改善大鼠脑缺血损伤.
作者:曾锦旗;董为伟;余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其生活方式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以更好地指导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法进行随机抽样,抽取重庆市主城区6个居委会,对其中全部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应查者为3 286人,共计收集完整资料3 012份,漏查率8.34%.
作者:张晓芬;孙丽华;何洪波;于瑞英;周华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介入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且并发症少.现总结我院1998年5月~2001年6月15例老年AMI患者急诊PTCA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作者:徐坚;张邢炜;孙建辉;李雄;许轶洲;吴欣;李佩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HE)不同期患者的血清学特征.方法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261例老年EH患者不同期血清学指标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EH患者不同期血清学特征各异,入选优回归方程的变量在老年EH患者不同期有差异.早期以钾、钠离子杂乱为主,晚期以肝肾功能改变为主.结论老年EH的预防应以平衡血清钾、钠离子,增强体育活动,合理用药为主,减缓老年EH发生发展.
作者:任梅;关德明;李群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概况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世界性难题,老年疾病的防治是刻不容缓的,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痴呆多见于老年人,多数人估计65岁以上的老人中重度痴呆为5%~8%,其中老年性痴呆病人约占半数.
作者:李前;朱振霞;孙曼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患者的应用体会.方法胸部正中切口,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6例(平均65.6岁).C TS固定器降低靶血管的活动度,环绕缝合法阻断切开的冠状动脉血流.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呼吸机辅助时间、住监护病房时间和平均输血量明显减少.随访1~30个月,无心绞痛复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创伤小、安全、有效.
作者:姚建民;成杞润;贾清仁;卢宁;赵向东;牛建立;肖志斌;张笑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的异常结节性增生,占颅内肿瘤10%,好发于中青年,老年人较少见,文献报道约占垂体腺瘤病人的0.8%[1,2],并且症状常不典型,极易误诊.我们近5年中共收治9例,均经内分泌或CT、MR检查确诊并通过手术治疗证实的老年人垂体腺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涵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认知功能是大脑皮层高级功能的重要内容,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期痴呆的基本表现和必备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压水平也会不同程度地升高.然而,不同的研究对于血压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却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结论.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法,对重庆市老年人群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血压水平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洪波;周华东;陈曼娥;李敬诚;张猛;王延江;高长越;张映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诱导化疗后致死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60例>60岁老年ANLL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发生率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有关(P<0.001),难以控制性致死性感染与CD4细胞绝对值减少有关(P<0.001).结论 CD4细胞绝对值减少是导致感染死亡的主要内在因素,老年ANLL患者化疗前进行免疫功能评估将对化疗方案的选择、化疗剂量的调整,减少致死性感染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作者:徐娟;万岁桂;田丁;于力;李薇;刘复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老年性垂体腺瘤症状隐蔽,病程长,肿瘤大,易与其他老年性疾病症状相混淆.掌握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提高早期诊断,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我院1990年4月~2000年4月收治老年性垂体腺瘤17例.现将其诊断与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洪映标;少成;范柏岩;路威;刘树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在海拔2 260 m的中高原地区,对528例65岁以上各类泌尿外科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就有关问题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8例,男462例,女66例,年龄65岁~89岁(平均70.4岁).病史3 d~19年,在海拔2 260 m~3 680m高原居住生活均在51年以上.
作者:董永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