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用莫米松乳剂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不利影响

王滟;葛蒙良;李可欣

关键词:外用, 米松, 乳剂, 老年, 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口服糖皮质激素, 现报道如下, 正常人, 银屑病, 糖耐量, 内源性, 副作用, 临床
摘要:众所周知无论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正常人糖耐量下降或糖尿病,对糖尿病患者可加重病情.临床上对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给予高度重视,但对外用糖皮质激素即莫米松乳剂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不利影响尚未重视.1998年7~12月,对患有银屑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观察到外用莫米松乳剂(Mometason)对血糖控制的不利影响.现报道如下.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激活与淋巴细胞内离子含量变化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神经内分泌与淋巴细胞内离子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及放免法测定CHF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内K+、Na+、Ca2+、Mg2+离子含量.结果 CHF时血浆NE、PRA、ATⅡ含量增高,尤其NE、ATⅡ含量增高与心衰严重程度伴行.CHF时NE含量增加与淋巴细胞内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84,P<0.01),PRA含量增加与淋巴细胞内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结论提示CHF时交感神经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NE、PRA、ATⅡ含量变化参与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推测NE、PRA含量变化是影响淋巴细胞内K+、Na+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树岩;陈丽娟;刘万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泡利芬对红细胞膜稳定性及红细胞寿命的影响

    目的研究泡利芬对红细胞膜稳定性及红细胞寿命的影响.方法采用整体和离体水平相结合的红细胞渗透性脆性实验方法.结果①不同受试组小鼠红细胞在低渗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血百分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在四种不同受试剂的NH4Cl溶液中,兔红细胞数明显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随着泡利芬浓度的增高,离体兔红细胞被溶解的数量明显减少,红细胞数明显增加,表现出泡利芬对红细胞的保护性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同时,离体兔红细胞的溶血起、止时间也明显延长(P<0.01).结论泡利芬具有延长红细胞寿命,增强红细胞膜稳定性,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姚林;王广增;马艳丽;赵伯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外用莫米松乳剂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无论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正常人糖耐量下降或糖尿病,对糖尿病患者可加重病情.临床上对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给予高度重视,但对外用糖皮质激素即莫米松乳剂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不利影响尚未重视.1998年7~12月,对患有银屑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观察到外用莫米松乳剂(Mometason)对血糖控制的不利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滟;葛蒙良;李可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脑缺血后学习和记忆障碍的神经肽(AVP、SS)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高,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脑缺血后学习和记忆障碍是其严重的后遗症,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脑缺血后学习和记忆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有助于临床防治.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体内,具有神经递质的典型特征,对其他神经递质系统也有调节作用.人们早已熟知学习记忆过程受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调节,乙酰胆碱能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都与记忆有关.近来有关神经肽精氨酸加压素(AVP)、生长抑素(SS)参与脑缺血后学习记忆改变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近十年来有关AVP、SS在脑缺血致学习记忆障碍的研究方面加以综述.

    作者:陈松盛;王晋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1185名老年人院外用药调查

    我们在老干部体检时,对1 185名老年人进行了1年内用药情况调查,以了解具有较好医疗保健条件下的老年人院外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为老年人用药和ADRs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裴小红;马建;钟义;张丽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经尿道裸光纤接触式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用ND-YAG激光,无宝石探头,直接用裸光纤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方法采用裸光纤接触式激光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结果 90.0%的患者术后疗效满意,排尿恢复正常者76.6%,明显改善者13.3%.结论经尿道裸光纤接触式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疗效肯定,降低了手术费用,便于普及.

    作者:安伟;郑国有;姜凤鸣;赵忠文;常亚东;李晶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长期单剂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研究

    硝苯地平控释片是90年代研制的新型二氢吡啶类长效钙阻滞剂.对血管扩张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使先进的GITS控释技术与经典的心血管药物硝苯地平相结合,获得了全新的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特性.每天1次用药,平稳控制高血压,起效温和,作用持久,同时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减少左心室肥厚,提高心肌顺应性;以及保护肾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副作用少,尤其适用于老年病人.本研究以无严重脏器合并症的老年高血压病人56例为对象,对3年内长期使用的血压状况、以及根据年龄、性别、血压程度的临床随访分别进行研究.

    作者:侍作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破坏载荷下老年人椎间盘退变对胸腰椎应力分布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椎间盘退变后胸腰椎损伤的生物力学背景,为临床上认识老年人胸腰椎骨折发生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老年人胸腰椎活动节段的力学模型,并对其在垂直压缩、压缩屈曲、分离屈曲三种外加载荷下的应力进行分析.结果垂直压缩及压缩屈曲载荷下,椎体松质骨的应力分布相对平均,邻近终板的中央部分水平减低,周边部分的应力水平相应上升,椎间盘纤维环的后侧应力集中,后部结构应力集中于椎弓根、峡部、棘突上缘等部位.同时后纵韧带、棘上、棘间韧带应力集中.结论椎间盘退变后载荷传递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

    作者:刘雷;沈根标;张聪;衡代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老年人胆囊疾病若干问题探讨

    目的为了更好地诊治老年人的胆囊疾病.方法对731例体检发现的老年期和老年前期胆囊疾病患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随访,观察其症状、并发症及手术情况.结果老年期胆囊结石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前期,在60~69岁组为20.2%,70~79岁组为32.9%,80岁及以上组为48.0%;而在老年前期为9.5%.胆囊息肉则与年龄关系不如胆囊结石明显.70.0%的胆囊疾病患者无症状,典型发作随增龄而减少;胆囊疾病合并冠心病在老年期随增龄而增加,部分病人胆囊切除后心脏症状缓解.结论老年人胆囊疾病症状多样,与心脏疾病关系密切,应该密切随访,适时手术.

    作者:陆怡;周琦;贺凤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核素骨显像诊断老年性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核素骨显像在诊断老年性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PECT核素全身骨显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结果核素骨显像检出骨转移灶为100.0%,明显高于X-CT(30.0%)及X线平片(25.0%),且发现肺磷癌和肺腺癌发生骨转移率高.结论核素骨显像对老年性肺癌骨转移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润锁;徐海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早老性痴呆转基因小鼠的研究

    目的建立早老性痴呆的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的发病机理研究及药物筛选提供动物模型.方法显微注射方法制备转基因小鼠,通过PCR、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质粒pPdAP751的Tth111Ⅰ+XbaⅠ双酶切片段长度为4.3kb,经回收、纯化后,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的雄性原核,经PCR、Southern杂交鉴定,确定首建鼠一只.首建鼠现已传代建系.结论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建立了早老性痴呆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作者:秦川;常洋;朱华;尹红星;高虹;刘亚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左前分支阻滞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前分支阻滞(LAHB)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分析71例下壁AMI急性期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出现或不出现LAHB患者间冠脉病变的差异.结果 71例患者中13例(18.3%)在AMI急性期出现LAHB,与58例不伴有LAHB的患者比较,前者左前降支狭窄的发生率及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均明显较高(P<0.01),梗死相关动脉有更严重的残余狭窄(P<0.05).结论下壁AMI急性期出现LAHB与冠脉病变有关,LAHB的出现提示患者有可能存在冠脉左前降支狭窄及多支冠脉病变.

    作者:何建桂;马虹;马中富;杜志民;胡承恒;董吁钢;廖新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扶正化瘀补肾壮骨方对老年小鼠骨质疏松钙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补肾壮骨对老年小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小鼠60只,15只(6月龄)为青年组,另45只(24月龄)则随机分为老年组、地塞米松组和中药组.地塞米松组和中药组注射地塞米松(0.001 mg/g),每周2次,共12 w.从第13周至第20周停止注射地塞米松.中药组给予口服中药.于第20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测量股骨体积,整骨钙量,计算单位体积钙含量.结果青年组钙含量(0.3606±0.0431 g/cm3)高于老年组(0.2215±0.0263 g/cm3)(P<0.01).中药组(0.1878±0.0195 g/cm3)高于地塞米松组(0.1689±0.0230 g/cm3)(P<0.05),但低于老年组(P<0.01).结论扶正化瘀补肾壮骨可有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

    作者:张建国;陈良金;袁丁;王遵琼;李红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1986~1997年2367篇老年医学论文的合著分析

    为了了解我国老年医学论文的合著情况,我们对1986~1997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老年学杂志>(1994年第2期起更名为<中国老年学杂志>)、<实用老年医学>中全文论著的合著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

    作者:周钱;苗慧兰;马淑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多器官衰竭48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脏器功能不全,在某些诱因作用下,易发生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引起死亡.多器官衰竭(MOF)是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因.本文就中山医院1993~1997年间收住的48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并MOF进行回顾,初步探讨其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治疗和预防进行了初步讨论.

    作者:陆明;杨蕊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24例分析

    急性脑血管意外(ACVD)并发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NKHDC)老年人多见,易被临床忽略,病死率高.本文通过对24例老年病例的分析,以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应斌宇;胡蓓蕾;林燕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核素显像法门体分流率测定的动物模型实验及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应用99mTc04-直肠门脉显像定量门体分流率,与生理测压法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本法的可靠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20只狗及22例肝硬化病人及8例正常对照,直肠给入10 mCi 99mTc04-后动态采集,计算门体分流率,与生理测压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核素显像法测得正常动物门体分流率与生理测压法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呈高度正相关(r=0.629).核素显像法测得正常对照者的门体分流率为4.00%±1.61%,与生理测压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呈高度正相关(r=0.675).核素显像法测得门脉高压症患者行分流术前后的门体分流率差异显著(P<0.001),在门脉高压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核素显像法门体分流率测定,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可重复测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牛刚;马庆杰;王成;徐文贵;赵杰;杨昆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老年人的睡眠及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随增龄而增长,从9.0%(20~29岁)到21.0%(60~69岁)[1].一项研究发现,有入睡困难、维持睡眠障碍、早醒者从23.0%(18~30岁)到38%(51~80岁)[1].近一半的睡眠药是开给老年人的[1,2].除了年龄的影响及原发性睡眠障碍外,老年人的睡眠障碍主要是继发于某种躯体及精神疾病、酒精及药物应用等[3].

    作者:杨晓东;冯永平;赵玉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波依定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尿白蛋白的影响

    波依定缓释片能有效控制大多数病人的高血压.其对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影响,国内外也有报道,但其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影响,少见报道.本文对54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病人应用波依定治疗8~10 w,以观察波依定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治疗效果及对尿白蛋白的影响.

    作者:汪云春;王瑛;邢力;汪晓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拜糖平与达美康、美的康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对比观察

    近年来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不断问世.拜糖平(阿卡波糖,Acarbose)治疗糖尿病疗效肯定已有文献报道[1].但为了满足老年人临床用药的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小、使用简单方便之要求,笔者于1997年1月~1999年1月对拜糖平与达美康、美的康治疗老年糖尿病进行了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作者:林永丽;杜玉茗;左晶;许亚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