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米和微米级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影响

郭玉婷;刘明学;董发勤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 微米二氧化硅, 表皮葡萄球菌, 膜通透性, 界面作用
摘要:目的 探究可吸入纳米细颗粒物对人体表面正常菌群的生物活性效应.方法 将表皮葡萄球菌悬液分别加入含终浓度为0(对照)~400 μg/ml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培养基培养4、24和48 h.测定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形态、膜通透性变化,同时对作用前、后的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在50~400 μg/ml二氧化硅暴露范围内,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存活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米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存活率的抑制无统计学意义;400 μg/ml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数目减少,菌体皱缩,400 μg/ml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菌体轻微凹陷.随着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培养液中Ca2+和K+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与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比较,大于100 μg/ml纳米二氧化硅组培养液中K+浓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浓度的升高仅在400 μg/ml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表皮葡萄球菌与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作用后均有新峰出现,分别位于波数2 961 cm-1、2 929 cm-1、1 545 cm-1和1 452 cm-1、1 401 cm-1.结论 纳米二氧化硅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强于微米二氧化硅,纳米和微米二氧化硅暴露同表皮葡萄球菌均存在界面作用效应.
环境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探讨其联合染毒的毒性效应.方法 将108只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半)按照3×3析因的要求,按性别分别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清洁空气)、甲醛低剂量组(1 mg/m3)、甲醛高剂量组(5 mg/m3)、三氯乙烯低剂量组(1 000 mg/m3)、三氯乙烯高剂量组(5 000mg/m3)、低甲醛+低三氯乙烯剂量组(1 mg/m3+1 000 mg/m3)、低甲醛+高三氯乙烯剂量组(1 mg/m3+5 000 mg/m3)、高甲醛+低三氯乙烯剂量组(5 mg/m3+1 000 mg/m3)、高甲醛+高三氯乙烯剂量组(5 mg/m3+5 000 mg/m3).采用静式吸人染毒方法,每天2h,连续染毒14d.染毒结束后测定小鼠脑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除三氯乙烯低剂量组雌、雄小鼠NOS活力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染毒组雌、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和NOS活力升高,SOD活力和GSH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雄鼠相比,除甲醛低剂量组、三氯乙烯低剂量组、低甲醛低三氯乙烯组、高甲醛高三氯乙烯组雌鼠NOS活力和三氯乙烯低剂量组、高甲醛低三氯乙烯组、高甲醛高三氯乙烯组雌鼠SOD活力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染毒组雌鼠脑组织MDA含量和NOS活力升高,SOD活力和GSH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雌、雄小鼠脑组织NOS、SOD活力和GSH、MDA含量的影响均为交互作用(P<0.05),且表现为协同效应.结论 甲醛和三氯乙烯吸入染毒可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二者联合染毒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毒物对雌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影响更为明显.

    作者:李敏;原福胜;李云路;赵五红;梁瑞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亲代母体长期铅暴露对雄性子代断乳大鼠睾丸中谷胱甘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亲代母体长期铅暴露对雄性子代断乳大鼠睾丸中谷胱甘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作3组,分别为对照(去离子水)组和0.8、1.5 g/L乙酸铅染毒组,每组8只.于妊娠前10d和妊娠期[(20±1)d]与哺乳期(出生后0~21 d)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待断乳时,每窝随机抽取1~2只雄性子代大鼠,每组15只,检测血铅含量、睾丸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5 g/L乙酸铅染毒组雄性仔鼠睾丸内GSH含量以及0.8、1.5 g/L乙酸铅染毒组雄性仔鼠睾丸内GSH/GSSG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g/L乙酸铅染毒组雄性仔鼠睾丸内GSH/GSSG值低于0.8 g/L乙酸铅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乙酸铅染毒浓度的升高,雄性仔鼠睾丸内GSH含量、GSH/GSSG值均呈下降趋势,而血铅含量和GSSG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 亲代母体长期铅暴露能对雄性子代断乳大鼠睾丸中谷胱甘肽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王燕;黄绍鑫;方君义;陈莉;汪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锰对大鼠生精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9和凋亡抑制蛋白表达的影响

    为研究锰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9(caspase-9)、凋亡抑制蛋白(livin)表达的影响,将24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15、30 mg/kg氯化锰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每周5d,连续染毒6周.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caspase-9、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5、30 mg/kg氯化锰染毒组大鼠睾丸生精细胞caspase-9的阳性细胞率均升高,livin的阳性细胞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氯化锰染毒剂量的升高,大鼠睾丸生精细胞caspase-9的阳性细胞率呈上升趋势,livin的阳性细胞率呈下降趋势.提示锰可通过上调大鼠生精细胞caspase-9表达和下调livin表达诱导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伍冬梅;才秀莲;陈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中游离型双酚A的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目的 建立的测定孕妇血清中游离型双酚A的浓度同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方法 采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同相萃取,液相色谱的分离采用C18色谱柱,使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运用负离子喷雾模式电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检测.结果 该方法检测双酚A的线性范围为0.2~50 ng/ml,r=0.999 9,低检测限为0.15 ng/ml,定量限为0.4 ng/ml.0.5、2、10、50 ng/ml 4个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14.8%,108.1%,100.8%,97.2%;日内RSD分别为15.9%,9.3%,4.6%,3.5%;日间RSD分别为10.5%,15.1%,5.3%,5.1%.结论 该方法测定孕妇血清中游离型双酚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精确性,适用于血清样本中痕量双酚A的检测.

    作者:鲍慧惠;盛杰;许媛媛;郝加虎;吴皖珂;苏普玉;朱鹏;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我国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微生物卫生评价标准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公共场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公共用品的卫生状况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公共场所顾客之间存在着致病微生物交叉污染的危险性,对公共用品的监督监测工作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1987年4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并制订了与之配套的GB/T 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 9663~9672-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T 18204.1~ 18204.30-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等系列标准和相关规范,明确了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作者:谢文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体皮肤温度适应性变化特性及垂直分布规律初步研究

    为探讨人体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变化特性及垂直分布规律,在人工气候室中控制环境温度在23、28、33、35℃的升温和降温过程,各环境温度稳定40 min.采用红外热像仪对8名男受试者皮肤温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随着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躯干的皮肤温度局部偏差变化小,脚趾的局部偏差变化大,胸前的局部偏差基本为0℃;人体从头至脚的皮肤温度局部偏差呈降低趋势,在低温环境下局部偏差的变化范围约为7℃,在高温环境下其变化范围约为3℃;环境温度升温过程中皮肤垂直温差减小,降温过程中皮肤垂直温差先降低后升高.提示局部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及局部高和低皮肤温度之差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胸前皮肤温度可近似看作平均皮肤温度.

    作者:刘艳峰;周翔;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苹果酵素对微囊藻的溶藻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自制苹果酵素对微囊藻的溶解作用,并探讨其溶藻机制.方法 在微囊藻藻液中加入不同体积(0~3 ml)、不同稀释度(0~10-5倍)及经不同处理[原液、经0.22μm滤膜抽滤2次、高温灭菌(121℃、0.1 MPa灭菌20 min)、以12 000 r/min离心(离心半径3 cm)15 min、0.25%的胰蛋白酶处理15 min]的苹果酵素进行溶藻实验,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并计算清除率.结果 随着加入苹果酵素量的增加,叶绿素a的清除率先升高后下降,在加入0.6 ml时除藻作用强,第4天的清除率达到大,为94.48%;随稀释倍数的增加,叶绿素a的清除率先升高后下降,稀释10-1倍时的清除率强,在第4天达大,为95.27%;经过不同处理的苹果酵素都能产生溶藻作用,第4天原液、经0.22 μm滤膜抽滤2次、高温灭菌、以12 000 r/min离心(离心半径3 cm)15 rmin、0.25%的胰蛋白酶处理15 min的叶绿素a清除率分别为81.40%,84.36%,80.18%,79.52%和79.30%.结论 该苹果酵素具有溶解微囊藻的作用,其溶藻机制为产生一种耐高温的非蛋白类物质间接作用溶藻.

    作者:倪兆林;申元英;王涛;艾志琼;杨冠英;袁芝琼;林丽佳;张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敌草快和百草枯的亲水色谱测定法

    为了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敌草快和百草枯的亲水色谱测定法,用微孔滤膜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敌草快、百草枯,用流动相洗脱后,高效液相亲水色谱法测定.结果显示,在1.2~120 μg/ml范围内,敌草快和百草枯浓度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99;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12、0.06 μg/ml,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0%~102.3%和97.7%~101.5%,采样效率均为100%,洗脱效率分别为97.3%~99.2%和96.5%~98.7%.样品在微孔滤膜中稳定,于室温下可保存14d.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敌草快和百草枯的测定.

    作者:倪蓉;陈翔;刘兰侠;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小鼠睾丸组织中镉实验条件的优化研究

    目的 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小鼠睾丸组织中镉的实验条件.方法 以混合基体改进剂用量(0.3~3.7 ml)、灰化温度(252~588℃)和原子化温度(1 464~2 136℃)为考察对象,以吸光度值作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响应面法预测佳测定条件,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响应值与因素之间可采用二项式拟合,决定系数为0.985 1.采用优化的条件(灰化温度为400℃,原子化温度为2 020℃,混合基改加入量为2.4 ml)测定镉,实测值与预测值仅有1.3%的差别.在此条件下,测定镉的线性范围为0.5~6.0μg/L,RSD为1.19%,检出限为0.136 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9%.结论 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法可用于石墨炉原子法测定条件的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作者:王梅;徐英;冯乐;陈漫霞;颜戊利;杨冰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沧州市售肉类中重金属调查

    为了解沧州市售肉类中重金属污染情况,于2010-2012年选择该市具有代表性的各大农贸市场、超市和专营店进行随机采样,采集猪肉、猪肾、猪肝、牛肉、羊肉、羊肾样品分别为240、90、36、60、60、14件,共计500件.依据GB/T 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铅、汞和镉的含量.实验室内质控采用空白试验、平行样、标准物质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5%~110%,检出限为铅<0.025 mg/kg,镉<0.002 5mg/kg,汞<0.000 5 mg/kg.依据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进行评价.

    作者:李清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表水中痕量铅和镉的同位镀锑膜修饰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同时测定法

    目的 建立地表水中痕量铅、镉的同位镀锑膜修饰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同时测定法.方法 溶液中Sb3+浓度为1.0 mg/L,富集时间为180 s,富集电位为-1.2 V,采用同位镀锑膜修饰玻碳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地表水中的铅、镉含量.结果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铅、镉分别在-0.48 V、-0.74 V电位下出现良好的溶出峰;在10~100μ∥L的线性范围内,铅、镉的溶出峰电流(Ip)与铅、镉浓度(c)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值分别为0.990 5,0.999 0),检出限分别为0.99和1.21 μg/L,回收率为92.1%~ 107.6%,RSD为3.1%~8.6%.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不需要贵重仪器,适用于地表水中痕量铅、镉的同时测定.

    作者:公维磊;杨金玲;王长芹;张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速公路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了高速公路对周边环境污染及居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影响,为更好地研究高速公路发展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国内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李迎迎;孟郁洁;夏兰芳;陈倩倩;李月;戚晓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湖北省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的质量分析

    为了解湖北省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质量的现况,于2010年选取湖北省参加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的28个项目县,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分别对考核水样进行砷、氟化物、氯化物的检测;同时,以罗田县、赤壁市和武汉市的自来水水样进行水中氟化物、氯化物和总硬度检测的比对试验.结果显示,28个项目县对考核水样中砷、氟化物、氯化物测定结果为满意的分别占89.29%,46.43%,92.86%.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检测各有27个实验室获得满意结果,1个为基本满意.提示湖北省28个项目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总体质量较好.

    作者:吕学敏;何祖安;张冰冰;金涛;唐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纳米和微米级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影响

    目的 探究可吸入纳米细颗粒物对人体表面正常菌群的生物活性效应.方法 将表皮葡萄球菌悬液分别加入含终浓度为0(对照)~400 μg/ml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培养基培养4、24和48 h.测定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形态、膜通透性变化,同时对作用前、后的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在50~400 μg/ml二氧化硅暴露范围内,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存活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米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存活率的抑制无统计学意义;400 μg/ml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数目减少,菌体皱缩,400 μg/ml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菌体轻微凹陷.随着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培养液中Ca2+和K+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与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比较,大于100 μg/ml纳米二氧化硅组培养液中K+浓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浓度的升高仅在400 μg/ml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表皮葡萄球菌与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作用后均有新峰出现,分别位于波数2 961 cm-1、2 929 cm-1、1 545 cm-1和1 452 cm-1、1 401 cm-1.结论 纳米二氧化硅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强于微米二氧化硅,纳米和微米二氧化硅暴露同表皮葡萄球菌均存在界面作用效应.

    作者:郭玉婷;刘明学;董发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对仔代大鼠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BBP)暴露对仔代大鼠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80只4周龄Wistar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喂饲BBP含量为0、0.05%、0.25%和0.75%(分别相当于每日50、250和750 mg/kg体重)的饲料,从4周龄持续到其仔鼠出生后第21天(postnatal day 21,PND21)断乳结束(包括雌性大鼠交配期、孕期及哺乳期);仔鼠断乳前与母鼠同笼饲养,断乳后至PND49,仔鼠按性别分笼饲养,喂饲方式和染毒剂量与其亲代母鼠相同.观察母鼠的一般情况,记录其妊娠时间、产仔数,计算分娩率、仔鼠性别比等;测定不同日龄仔鼠的体重以及脑、心、肝、脾、肺、肾、睾丸(或子宫、卵巢)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测定仔鼠血清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50 mg/kg组雌雄仔鼠脾脏系数升高(P<0.05),750 mg/kg组雌雄仔鼠肝脏系数升高(P<0.01),雄性仔鼠睾丸系数升高(P<0.05);各剂量BBP染毒组母鼠的分娩率、妊娠时间、产仔数、仔鼠性别比无明显变化;250、750 mg/kg组雄性仔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均明显升高;各剂量染毒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均下降;750 mg/kg组血清总胆固醇(CHO)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活力均升高;雌性大鼠仅血清TBIL含量下降(P<0.05);其他指标未见异常.结论 BBP暴露影响仔鼠的肝脏、脾脏及睾丸发育,BBP致雄性仔鼠肝功能损伤较雌性仔鼠严重.

    作者:刘静;庄梅珠;张娟;韩卓洳;李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铅暴露对不同发育阶段仔鼠海马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铅暴露对不同发育阶段仔鼠海马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力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孕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及0.5、1.0、2.0 g/L铅暴露组,每组6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母鼠从妊娠第1天至仔鼠断乳(出生后21d左右);仔鼠从断乳后至出生后(PND)40d.分别在PND10、20和40d,测定仔鼠脑组织中铅含量、海马组织中GS活力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铅暴露浓度的升高,仔鼠脑组织中的铅含量呈上升趋势,海马组织中GS活力及其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 饮水铅暴露可通过抑制不同发育阶段仔鼠海马中GS蛋白的表达,导致海马中GS活力下降.

    作者:李婷婷;廖英俊;于海洋;金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分散度的沙漠尘对大鼠肺损伤及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分散度的沙漠尘对大鼠肺损伤和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沙漠尘样品采自内蒙古腾格里沙漠.1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粒径≤2.5μm沙漠尘组、≤10μm沙漠尘组和SiO2阳性对照组,每组30只.将浓度均为60 mg/ml的SiO2、粒径≤2.5和≤10μm沙漠尘混悬液,按100 mg/kg染毒剂量、1.67 ml/kg染毒体积,采用气管内灌注法染毒两次,间隔15d,阴性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每组分别在染尘后1、3、6个月处死10只,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染毒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毒性,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NF-α和IL-8,用Griess重氮化反应法检测NO.结果 粒径≤2.5、≤10 μm组大鼠染毒后1个月时肺泡间隔增厚、细胞浸润,3个月时肺组织部分区域出现纤维化,6个月时出现较明显的尘肺结节样病变,且粒径≤2.5 μm组纤维化面积相对较大.粒径≤2.5、≤10μm的沙漠尘作用巨噬细胞24 h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其细胞毒性逐渐增强,高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42%和81.76%;诱导细胞分泌TNF-α、IL-8和NO量明显增加,染毒剂量为100、200 μg/ml时,各炎性因子分泌量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粒径≤2.5、≤10 μμm的沙漠尘均能诱导大鼠肺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8和NO的量增加,可使染尘大鼠发生典型的尘肺结节性病变.

    作者:高艳荣;张翼翔;高冰;贾玉巧;白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饮用水中五氯酚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目的 建立水中痕量五氯酚(PCP)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方法.方法 水样经C18固相萃取富集,经洗脱、干燥、氮吹定容,采用GC-MS-MS检测,以MRM多反应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PCP在0.1~1 000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方法的检出限为1.0 ng/L,平均回收率为91.9%~109.0%,RSD<5%.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捷、准确,适用于饮用水中痕量PCP的检测.

    作者:沈登辉;章清荷;王冰霜;陆蓓蓓;黄芬;单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姜黄素激活Nrf2-ARE通路抑制镉肾毒性的研究进展

    长期暴露于镉可造成机体肾脏的慢性氧化损伤.姜黄素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能上调多种细胞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核转位,保护机体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应用姜黄素激活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拮抗镉所致肾毒性可能为镉中毒的防治提供新的手段.该文就Nrf2信号通路在镉致肾脏损伤中的拮抗作用及姜黄素诱导Nrf2-ARE信号通路活化对机体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黎珊珊;徐兆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有机滤光剂在环境中的分布和累积研究进展

    有机滤光剂广泛应用于防晒霜、个人护理品及抗紫外辐照材料中.近年来有机滤光剂在水环境中陆续被检出,从而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介绍了有机滤光剂的种类和来源,综述了其在空气、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及在生物体内的累积规律,并提出了未来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麻彬妮;陆光华;闫振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环境与健康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