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霞;费军伟;舒畅;倪劲松;王芯蕊;李荷莲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教职工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5~85岁,男性62例,女性4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96例,年龄34~83岁,男性55例,女性41例.
作者:王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0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55~83岁,其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低)患者1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9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定量测定血.1清中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腺原氯酸(TT3)和总甲状腺素(TT4)含量.
作者:王育宏;朱南竹;喻骏;侯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上部分病例因X线表现不典型与肺结核不易区分,常导致诊治的延误.现将本院2006年1月-2008年9月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状态及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为研究DAPK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改变的机制及肿瘤基因治疗方法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3例OSCC组织中DAPK基因甲基化率、DAPK蛋白表达率.结果: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一例检测到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53例OSCC患者30例(56.60%)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完全甲基化,8例(15.09%)DAPK基因部分甲基化,总甲基化率为71.69%(38/53),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23例(100%)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表达均呈阳性,53例OSCC患者中36例(67.92%)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表达下调,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低表达组DAPK基因甲基化率(32/36,88.89%)高于正常表达组(6/17,35.29%)(P<0.01).结论: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降低的机制之一,DAPK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基因功能静默可能与OSCC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春艳;高文信;周延民;张茹慧;赵静辉;李艳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长期大量使用或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常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早期诊断有利于早期治疗,维持关节功能.本文作者对28例ANFH患者行CT、X线检查,探讨影像诊断特征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刘德新;白荣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常见的一种溃疡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脾中伏火上炎所致.本文作者采用中药为主,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8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检测IL-12对肥大细胞介质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小鼠肥大细胞P815培养后,用不同浓度IL-12激发后收集细胞和上清,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组胺、IL-6和IL-13的分泌量,P815细胞用细胞激发信号ELISA(CASE)方法检测信号转导通路蛋白ERK和P38磷酸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IL-12(0、1.0、10.0和100.0 μg·L-1)激发后,P815细胞IL-13分泌量较基础分泌量均增加,并且随IL-12浓度增加而增加;而P815细胞IL-6和组胺释放量与基础分泌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ER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PD98059、U0126预处理的经不同浓度IL-12激发P815细胞后,细胞内ERK磷酸化百分比较未加抑制剂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P815细胞IL-13分泌量较未加抑制剂组亦显著降低(P<0.05).P38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的不同浓度IL-12激发P815细胞后,细胞内P38磷酸化百分比与未加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且P815细胞IL-13分泌量与未加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IL-12刺激肥大细胞P815分泌IL-13可能是通过激活ERK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作者:张慧云;王顺兰;林丽艳;林青;贝宁;何韶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D4+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1例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PBMC中CD4+CD25+/CD4+、CD4+CD25high/CD4+T细胞百分比,进一步分析CD4+CD25+及CD4+CD25highT细胞中表达Foxp3+T细胞的百分比,并与正常对照组(n=32)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Ⅰ及Ⅱ期恶性肿瘤患者PBMC中CD4+CD25+/CD4+及CD4+CD25high/CD4+T细胞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Ⅲ及Ⅳ期恶性肿瘤患者均明显增高(P<0.05),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CD4+CD25+/CD4+及CD4+CD25high/CD4+T细胞的百分比也逐渐增高,恶性肿瘤患者CD4+CD25+及CD4+CD25highFoxp3+T细胞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增高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病及免疫机制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定期检测外周血中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利于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
作者:王雪野;韩梅;高长斌;肖中平;陈琳;高鹏;孔令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大学生的强迫性神经症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强迫症的干预与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2 046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WHO-CIDI-3.0)对在校本科生进行访谈,完成访谈1 869人,共收集合格问卷1 843份,按ICD-10诊断标准筛查大学生强迫症.结果:大学生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7.1%,12个月患病率为9.9%,30 d患病率为2.5%;男大学生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高于女大学生(X2=6.107,P=0.01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X2=16.223,P=0.001),低年级高于高年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年级、性别、父亲心境、母亲心境、童年时期父母间是否经常打骂、童年时期父母对其的照看程度及目前社会交往中与朋友联系程度等7个因素是大学生强迫症的影响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的强迫症终生患病率较高,大学生强迫症的患病受年级、性别、父亲心境、母亲心境、童年时期父母间是否经常打骂、童年时期父母对其的照看程度及目前社会交往中与朋友联系程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提示大学生强迫症应引起学校、社会及家庭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强迫症进行有效防制.
作者:寇长贵;谢冰;史杰萍;孟祥飞;张凤兰;孙爽;于雅琴;黄悦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前列腺炎越来越困扰着男性,其发病率高、发病时间长,且近年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慢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的发生与骑自行车、骑马、久坐等密切相关.现将本院近年慢性前列腺炎与骑车、久坐等的相关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彭玲波;韩瑞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大鼠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为涎腺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基因治疗涎腺疾病奠定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取1日龄Wistar大鼠颌下腺,经LB3、胰酶联合消化后原代细胞接种于含2%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等的DMEM/F12培养液,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PAS染色观察体外培养第2代细胞合成、分泌多糖功能.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颌下腺原代细胞为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细胞传至第2代生长良好,形态未发生改变.体外培养的第2代细胞角蛋白、E-钙联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染色均为阳性,表明细胞为上皮来源且具有合成、分泌多糖类物质的功能.结论:酶联合消化法成功地分离、体外培养了大鼠颌下腺细胞,第2代细胞仍可保持腺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作者:刘超;苗雷英;孙宏晨;乔春燕;刘金钟;柯小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腰硬联合麻醉克服了硬膜外麻醉阻滞诱导时间长、阻滞不完善的缺点,但有很高的低血压发生率,如果不采用预防血压下降的措施,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发生显著的血压下降,其收缩压可下降30%.本文作者在腰麻药液中加入少量的麻黄素,使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和低血压发生率减少,有效地避免了血压剧烈波动对机体的刺激.
作者:尹建平;张宇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2岁,患有2型糖尿病、脑梗塞、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多种疾病.2008年4月1日因血糖不稳定来本院治疗.4月5日患者出现左手指麻木,向左上肢、头皮扩散,予静脉滴注血塞通治疗.
作者:刘波;张晓艳;张伟;李明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9例,其中女性11例,男性18例,年龄9~13岁,平均11岁.均为AngleⅡ类错鸦(牙合)畸形,临床表现为上前牙前倾,开唇露齿,覆盖5~8 mm,平均6.5 mm,覆殆均为Ⅱ°~Ⅲ°.X线投影测量ANB值均》5.
作者:方鸿满;张冬玲;邵建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本文作者对38例有详细随访记录的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手术疗效和并发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23~59岁,平均37.3岁.受伤原因:坠落伤10例,交通伤11例,下楼滑倒17例.左足跟骨骨折21例,右足15例;开放性骨折2例.术前常规摄跟骨前后位、侧位和轴位X线片,冠状位和水平位CT扫描.
作者:杨勇;王建新;宁湘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20(S)-原人参二醇(Protopanaxadiol,PPD)对环磷酰胺(CTX)化疗人小细胞肺癌荷瘤裸鼠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A549人小细胞肺癌裸鼠体内移植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PPD组、CTX小剂量组、CTX大剂量组、CTX小剂量+PPD组和CTX大剂量+PPD组,于移植肿瘤模型成功建立后次日起分别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钠、PPD(50 rag·kg-1·d-1)、CTX(10 rng·kg-1·d-1)、CTX(20 mg·kg-1·d-1)、CTX(10 mg·kg-1·d-1)+PPD(50 mg·kg-1·d-1)和CTX(20 mg·kg-1·d-1)+PPD(50 mg·kg-1·d-1),连续15 d给药后检测小鼠体重、肿瘤重量及体积、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脾脏及胸腺指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杀伤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与单独化疗药物组比较,PPD(50 mg·kg-1)与化疗药联合组抑瘤率升高(P<0.01),骨髓有核细胞数增加(P<0.01),脾脏及胸腺指数均增高(P<0.01),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NK细胞杀伤活性均增强(P<0.05).与单独化疗药物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活性均明显提高(P
作者:张锐;徐华丽;于小风;曲绍春;陈明侠;睢大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构建重组人HIF-Ia真核表达质粒,为进行人HIF-1α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做准备.方法:从人外周血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反转录合成cDNA.分别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EGFP)片段的质粒PIREGFP质粒和反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加入所设计的3对引物[EGFP-linker、HIF-1α)上游(up)和下游(down)引物]所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分别与T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LB/Amp平板培养基筛选菌落,提取质粒.测序正确后经酶切先后克隆进入pVAXl载体.结果: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获得约870、1 199和672 bp的特异性DNA片段,分别与T载体连接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所提供的基因序列相同.将以上3个片段依次连入pVAXl载体后,所得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获得约1 800 bp片段,与预想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人HIF-1α真核表达质粒pVAxl-EGFP-linker-HIF-1α.
作者:陆蕴松;高忠礼;刘光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在人正常乳腺组织细胞中的定位,为探讨ERα和ERβ与乳腺组织生长发育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6例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乳房缩小成形术患者的正常乳腺组织的ERα和ERβ阳性表达率及分布情况.结果:Era在小叶上皮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检测到,在小叶和小叶内导管分布于上皮细胞的内层,在小叶间导管分布于上皮细胞的外层.ERβ在小叶上皮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检测到,但是ERβ在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并无规律,而且在细胞浆内也可以检测到弱到中等强度的染色.同时,在一些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亦出现染色情况.ERβ在乳腺上皮细胞中阳性百分数明显高于Erα的阳性百分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789,P<0.01).同时Erβ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a的阳性表达率,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127,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各亚型在人正常乳腺组织中有着不同的分布特点,ERβ的广泛分布暗示着ERβ可能是乳腺组织中占优势的雌激素受体.
作者:李嗣杰;韩冰;范志民;付彤;宋东;刘国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头晕1 h入院.该患者源于1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悸、胸闷、头晕及恶心症状,曾自服速效救心丸无效,症状加重,被家属送人本院.
作者:云庆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构建PIAS3(活化型STAT3抑制蛋白)的Myc融合蛋白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表达融合蛋白Mye-PIAS3.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鼠PIAS3基因全长cDNA编码区序列.将该1 851 bp的特异性片段连接到T载体上,将其亚克隆至pCMV-Myc真核表达载体的Sal Ⅰ和Not Ⅰ位点之间.将pCMV-Myc-PIAS3重组质粒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利用Myc抗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融合蛋白Myc-PIAS3的表达.结果;重组pCMV-Myc-PIAS3质粒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了其正确性.EcoR 1酶切鉴定时有4 357和1 318 bp2条带,Xba Ⅰ酶切鉴定时有3 291 bp和2 384 bp 2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结果显示,13个氨基酸Myc在N端,然后是阅读框架正确的PIAS3的基因序列.pCMV-Myc-PIAS3重组质粒转染PC3细胞,利用Myc抗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融合蛋白Myc-PIAS3的表达,在相对分子质量68 000处检测到特异的蛋白表达条带.结论:成功构建pCMV-Myc-PIAS3重组质粒,并表达融合蛋白Myc-PIAS3.
作者:李江;甄园丽;扬南扬;张俊芳;王中南;李晓萌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