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华;杨德同;张丽珊;王凤臣;姚青;苏占海;汤文浩
自从1987年3月法国医师Phillipe Mouret首次在临床上成功地完成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来,LC较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优势逐渐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认同,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由此揭开了微创外科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吴辉;陈训如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85~1999年,本院共施行胆囊切除术3 744例,在术后3年内因胆道原因再手术37例,现就再手术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何永;周代培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刘某,男,66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3个月,于2000年7月26日收住本科.住院时,患者一般情况可,营养好,饮食可,无恶心、呕吐,厌油、返酸等,大小便正常.经B超、CT及AFP检查诊为原发性肝右叶癌,肿块大小7 cm×6 cm×6 cm,有完整包膜.
作者:薛德文;石学涛;薛洪范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女性,53岁,因发现进行性长大之上腹部包块1月,于2000年7月31日入院.包块在1月内由鸡蛋大迅速长至婴儿头大小,不伴发热、黄疸、腹胀、呕吐、便血等.病程初期有厌食,体重下降(<5 kg).查体:贫血貌,心肺正常,上腹膨隆,剑突下被一巨大包块占据,约25 cm×25 cm大小,质中,无压痛,边缘清楚,活动度差,无波动感,包块右上方可闻及明显血管杂音.
作者:胡朝辉;罗华;周仲健;王宁;刘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8年10月~2000年5月本科共施行病肝血流阻断规则性肝叶切除6例,而同期本科施行肝切除术共15例,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宋玉庆;张亚铭;韩江;杜少鸣;汪东树;代志超;昝建宝;李波;凌马立;章巨舟;房志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院1999年6月~2000年8月用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112例,其中100例与肝动脉插管介入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圣献;苗风君;张宪生;易玉海;谢栋贵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相对含量与DNA含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共检测32例肝癌标本,同时取无瘤残端作为对照,以荧光指数(FI)表示端粒酶的相对含量.结果 肝癌组织端粒酶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01);FI阳性肿瘤中,异倍体肿瘤占85.7%,而FI阴性者无异倍体出现(P<0.002);端粒酶含量(FI)与细胞增殖指数(PI)的相关系数r=0.54,FI与肝纤维化有关,而与肿瘤大小、结节数目、AFP及有无门脉癌栓无关.结论 肝癌组织端粒酶含量增加,异倍体发生率高,预后差.同步检测肝癌端粒酶和DNA含量有助于其预后判断.
作者:曹晓伟;宋明家;程爱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不同操作步骤的大肠癌根治手术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1990~1995年收治的8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手术采用不接触隔离技术(Non Touch Isolation Technic)即:首先隔离受累结肠的肠腔,由根部结扎、切断供应受累结肠的淋巴血管蒂,后才将受累肠段和相应的肠系膜整快切除;B组则直接分离出肿瘤肠段,将此段肠管及相应系膜直接切除,不隔离肠腔、不由根部处理淋巴血管蒂.80例患者中,A组31例,B组49例.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分类、恶性程度和肿瘤分期上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3年肝转移6例(6/31);B组3年肝转移15例(15/4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术操作步骤在大肠癌根治性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不接触隔离技术能明显降低肝转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培龙;汪永录;刘须才;林万隆;马晓明;曹广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刘某,男,66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3个月,于2000年7月26日收住本科.住院时,患者一般情况可,营养好,饮食可,无恶心、呕吐,厌油、返酸等,大小便正常.经B超、CT及AFP检查诊为原发性肝右叶癌,肿块大小7 cm×6 cm×6 cm,有完整包膜.
作者:薛德文;石学涛;薛洪范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右肝管低位汇合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 对1985年3月~1999年5月16例肝管低位汇合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择期手术10例,胆管炎发作急诊手术6例.取石后T管引流5例;肝管成形,胆肠吻合11例.术后肝内结石残留3例,无一例死亡.随访13例,随访时间1~12年,无症状复发.结论 注重术前检查,避免误伤胆管,防止残留结石,彻底解除狭窄并通畅引流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树军;王福春;李永研;王瑞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胆道疾病的外科处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992年1月~2000年1月间127例老年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胆囊切除和/或胆总管探查术78例,胆囊造瘘术12例,各类型胆肠吻合术27例,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术3例,PTCD 4例,剖腹探查、组织活检术3例,本组中联合左肝外叶切除11例.术后总病死率5.5%,急诊手术病死率12.8%,择期手术的占2.3%,x2=3.9237,P<0.05.结论 对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尤其存在合并症者,应积极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合老年病人特点的手术方式,以期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林胜璋;王继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累及肝门的肝恶性肿瘤的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切除的风险性极大,过去常被视为手术禁忌证[1],对累及肝门的大肝癌更是令人望而却步[2].近来,由于肝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手术经验的积累,对某些累及肝门的肝恶性肿瘤非但可以切除,甚或可行根治性切除术[3~7].
作者:杨东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以肿瘤疫苗为基础的主动免疫治疗和以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成为肿瘤治疗新的热点,近来发现,肝癌患者癌灶缺乏成熟而有活性的CD8+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明肝癌发生过程中有活性DC的浸润作用[1].
作者:董博;王国俊;马清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胰腺炎脾脏并发症早由Matlory[1]报道,此后国内、外文献多为零星报道,综合国内外文献[2],胰腺炎胰脏并发症仅占胰腺炎患者的1%~5%,虽然胰腺炎并发脾脏病变少见,但由于其多发生于重症胰腺炎病情加重或胰腺炎反复发作过程中,而且常常是胰腺炎病情严重危及生命及预后不良的征象之一[3],因此,正确认识这一并发症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对胰腺炎患者治疗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安永;别平;董家鸿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肝内胆管粘液腺癌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肝内胆管粘液腺癌致反复急性胆管炎发作诊断困难.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生;王立新;张同琳;张能维;周孝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超、CT等影像学方法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总结1992年1月~2000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61例,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与术前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前诊断为胆囊癌35例,术前诊断率57.4%,B超及CT术前确诊率为65.2%(30/46)和62.9%(22/35).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首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吴钢;蔡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女性,45岁,两年来反复出现寒颤、发热、乏力、纳差,热型不规则.自诉每次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本次因寒战、高热、左肋部胀痛、咳嗽,咳痰1周而入院.既往无肺结核病史.
作者:陆卫军;王光伟;周亚龙;唐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鼻胆管代替T管在胆总管切开后一期缝合中的作用.方法 ERCP后置入鼻胆管行胆道引流,手术中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共26例.结果 (1)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胆总管切开放置T管的患者,术后至少2周以上才能拔除T管,有时为了防止胆漏的发生,T管放置时间月余.(2)由于鼻胆管放置时间较短,胆汁的丢失明显减少,可防止大量的消化液、电触质及消化酶的损失(P<0.01),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消化不良、食欲减退.(3)鼻胆管术后3~7 d就可拔除,免除长期带T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4)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拔T管后的胆汁性腹膜炎.(5)节省住院费用.结论 胆总管切开取石后鼻胆管可以代替T管的作用,减少了T管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张凯;周建新;谢敏;丁义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结石引起的一种少见并发症,约占整个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0.7%~1.4%.1948年Mirizzi首先描述此症为由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的结石压迫肝总管而引起狭窄.Mcsherry等[1]根据炎症发展过程将其分为两型:仅有肝总管的外部压迫为Ⅰ型;胆囊与肝总管之间由于压迫性坏死导致胆囊肝总管瘘为Ⅱ型.
作者:陶国清;严承铨;张嵩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多方法联合手术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26例胰腺癌患者,胰头癌17例,先行减黄手术,然后向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肿瘤内置入后装机放疗管;胃十二肠动脉置入多功能药物化疗泵导管;肿瘤周围及基底部注入自配亚甲兰合剂.胰体癌9例,除经脾动脉置入多功能药物化疗泵导管外,其余方法同胰头癌.术后2周施行后装机内照射及经多功能药埋藏泵注入5-Fu、丝裂霉素.结果 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2d100%(16/16)患者疼痛减轻,疼痛完全消失76.8%(12/16),维持时间长20个月.2个月复查,B超、CT示肿瘤缩小率100%.半年存活率100%(26/26),1年存活率80.7%(21/26),中位生存期13.6个月.结论 多方法联合手术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特别对疼痛治疗有良好作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房巨波;栗洪升;朱建平;李桂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