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锋;甘景梨
目的总结戈壁环境军事演习卫生防疫做法与体会,为今后做好卫生防疫保障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对军事演习中的卫生防疫工作实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面落实了5项卫生防疫措施:(1)对拟进驻地区进行卫生流行病学侦察,做好进驻前的准备工作.(2)充分利用现有装备,努力改善生活环境.(3)严格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4)注重训练医学卫生监督,努力降低训练损伤发生率.(5)加强疾病监测控制,及时调整卫生防病工作重点.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驻训期间无疾病暴发流行,无食物中毒发生,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与营区驻训时接近,确保了军事演习的顺利进行.结论在军事演习卫生防疫工作实践中采取的做法,对相关部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王琦;唐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关于铁路油罐车洗罐工接触石油产品、化工原料及气溶胶所致危害已有报道,但夏季高温环境洗罐作业时工人生理指标情况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2003年8月,对郑州铁路某洗罐站进行了罐内热环境参数和洗罐工人热负荷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王化玲;王玉红;韩忠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解决平战时坑道中化学与生物性空气污染对进驻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探讨应用空气净化技术并研制净化装置.方法利用组合净化技术与方法通过高效过滤单元,去除颗粒物;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和纳米光催化净化单元,消除或杀灭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结果研制的坑道空气净化装置样机对不同浓度的典型空气污染物1 h平均净化率分别为:H2S 100.0%,SO2 94.9%, NO2 92.8%, NH3 84.3%, CO2 97.6%, CO 68.8%, 甲醛100.0%, 苯96.4%,甲苯94.5%, 二甲苯90.5%, 颗粒物91.3%, 细菌总数100.0%.坑道现场试用可有效净化空气微生物、总悬浮颗粒物以及CO、CO2、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有害气体.结论研制的空气净化装置可对坑道内典型的化学污染物及大肠杆菌代表的微生物进行有效地去除或杀灭,现场试用结果表明可有效保证坑道空气质量.
作者:袭著革;李官贤;张华山;张伟;杨丹凤;刘焕亮;晁福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搞好驻藏部队社会化保障饮食卫生监督工作,确保饮食卫生安全,维护部队官兵身体健康.方法依据国家<食品卫生法>、<军队卫生防疫工作规则>、<军队卫生监督规定>和<军队卫生监督实施办法>,对驻藏部队社会化保障饮食卫生监督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总结出社会化保障饮食卫生监督工作的4点基本经验:(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部门协同是搞好社会化保障饮食卫生监督的前提.(2)加强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素质是搞好社会化保障饮食卫生监督的基础.(3)提高监测手段,加强食品监控是搞好社会化保障饮食卫生监督的关键.(4)加强业务与法规学习,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依法监督能力是搞好社会化保障饮食卫生监督的保证.结论社会化保障饮食单位饮食卫生法规和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社会化保障饮食从业人员的不良卫生习惯明显改变,饮食卫生质量明显提高,从源头堵住了伪劣假冒食品进入部队营区,杜绝了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从而为部队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邓琪琼;张蓉;田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濒海训练部队官兵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状况,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训练现场调研及实验室检查,调查某部官兵浅部皮肤真菌病发病及病原学检测情况.结果濒海训练官兵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由2002年的46.3%降为2004年的38.6%(P<0.01).股癣和足癣占发病总数的70.8%;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占感染真菌的60.2%.结论对濒海训练部队应采取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官兵浅部真菌病发病率.
作者:刘向农;陈向齐;陈胜平;王建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部队夏季野外驻训,气温高,湿度大,环境条件艰苦,皮肤真菌病发病率很高,成为困扰官兵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为有效预防皮肤真菌病,我们观察了自制备消毒洁净湿巾对野外作训官兵皮肤病的防治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银屏;时秀江;贺顺喜;刘步升;陈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阐述农药抑芽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制,并分析聚合物的识别特性.方法以甲醇为溶剂,利用热引发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抑芽丹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利用紫外光谱技术对其亲和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甲醇中1个抑芽丹与2个甲基丙烯酸通过氢键形成复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抑芽丹表现出高的亲和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大吸附量可达到546.35 μmol·g-1,明显高于空白印迹聚合物的大吸附量(1.42 μmol·g-1),并具有很好的选择吸附特性.结论该材料有望用于植物组织中痕量抑芽丹农药残留的分离富集和分析,特别是有望在样品待测组分固相微萃取中得到应用.
作者:房彦军;严守雷;高志贤;程义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海岛屯兵坑道密闭时的卫生学状况及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为指导部队科学地利用坑道,保障官兵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屯兵坑道环境卫生学的要求,对部队进驻密闭坑道后不同时间的坑道环境各项卫生学指标和人体生理变化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部队进驻密闭坑道12 h,坑道中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各时间点的相对湿度均超过90%,风速、可吸入颗粒物及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总体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CO2体积分数平均每小时上升0.12%;人员进驻前后各项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部队长时间进驻海岛密闭坑道时,应注意潮湿、空气中CO2浓度和细菌总数等卫生学问题.
作者:周东明;郁兴明;唐雨德;杨文富;王柏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海上医疗救护中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治、预防及管理措施,做好海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呼吸道传染病在舰艇的特殊环境下能有效救治和预防,防止其蔓延扩散.方法根据海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特点,采取防治结合方法,加强防病宣传工作,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控制病情、疫情.结果通过针对海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特点和实践,总结出所采取的海上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及管理的4点做法:(1)抓教育,不断强化广大官兵的卫生防病意识;(2)抓源头,针对患者所在舰艇,做好预防疫情扩散工作;(3)抓重点环节,重点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确保呼吸道传染病不发生流行;(4)抓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防护意识,确保加强海上卫勤保障能力.结论针对舰艇部队的特殊性,总结出的海上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及管理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对海上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立即开展防治工作和病源管理起到规范管理的积极作用.
作者:洪加津;吴桂荣;叶汉深;薛松;黄碧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营养科学研究的深入.基因多态性的发现,使人们有可能从分子水平认识人体营养需要量个体差异的本质.为此,通过对文献回顾,讨论了营养需要量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从基因多态性的角度,对脂类、钠、钙及叶酸人体需要量差异的分子本质进行了论述,并阐明了其在实践中可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长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有关对地方大学毕业生入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我们对陆军某军校地方大学毕业入伍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牛锋;甘景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做好部队和社会化保障单位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高官兵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法对部队和社会化保障单位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基本做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总结出做好省军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具体做法:(1)大力加强卫生监督监测站自身建设;(2)认真抓好卫生监督,抓住重点带动全面;(3)做好三个结合,把卫生监督监测落到实处.结论只有领导重视,机构健全,重点突出,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增强卫生监测能力,才能保障广大官兵和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部队战斗力.
作者:李典富;郭占胜;喻志秋;王庆波;文猛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以含不溶性膳食纤维为主的茯苓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食疗的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在服用原降糖药物不变的基础上,每人每天食用50 g茯苓制成的馒头,分早晚2次食用,连续食用14 d,测定食用前、食用7 d和食用14 d时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身高、体质量,随访46名坚持食用茯苓3个月者.结果患者食用茯苓馒头后7 d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32±2.21)mmol·L-1、(11.51±2.49)mmol·L-1,食用14 d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41±1.87)mmol·L-1和(11.40±2.14)mmol·L-1,均低于食用前空腹和餐后2 h[(8.42±1.94)mmol·L-1、(13.19±2.31)mmol·L-1],差异有显著性(P<0.01).坚持食用茯苓3个月,正常体质量者占41.3%,多于食用前的34.5%,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者占8.7%,低于食用前的13.8%,差异有显著性(P<0.05).食用茯苓3个月后,受试者BMI为24.20±1.96,低于食用前的25.90±2.1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食用茯苓馒头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降糖和降体质量效果.
作者:蔡缨;沈忠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获取新兵的情绪智力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对新兵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情绪智力技能问卷,测量士兵的10种情绪智力技能,并考查情绪智力技能问卷与传统智商分数以及人格测验中的心理健康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士兵智商分数与决策、自尊及时间管理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1、0.321和0.287(P<0.05);心理健康分数与各个情绪技能间呈中度相关(P<0.01).结构效度,同一领域内分测验间相关比较高,而从属于不同领域的分测验之间相关比较低.结论士兵情绪智力技能与智商及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联性.情绪智力技能问卷的信度、效度结果比较理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李萍;严进;王宗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加强公共炊食用具的消毒管理,保障部队官兵身体健康,我们于2005年3月15~29日对空军部分招待所炊食用具及从业人员手进行了大肠菌群检测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高春玉;王善雨;孙焕冬;罗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四柱秋千试验诱发晕船病与海上航行发生晕船病的比较,探索一种可靠性较高的晕船病易感性预测方法.方法应用四柱秋千试验诱发晕船病结合Graybiel晕动病评分法,对101名大学生进行晕船病易感性预测,再通过海上航行发生晕船病结合Graybiel评分法验证预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四柱秋千诱发试验法预测与海上航行实际发生晕船病结果有一定关联性(r=0.41,P<0.01).四柱秋千诱发试验法预测晕船病发生的灵敏度为80.85%,符合率为70.30%.结论四柱秋千诱发试验法是一种简易、可靠性较高的晕船病易感性预测方法.
作者:罗伟;王尔贵;缪东生;张道斌;常英展;杨月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因此,有效地治疗和控制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主要环节和措施.我们应用TCD(经颅多普勒)观察高血压患者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高血压对颅底动脉的影响及损害程度.
作者:宗秋;徐迎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生长、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MCF-7细胞,在其对数生长期加入三羟异黄酮,通过MTT试验,流式细胞仪技术及Giemsa染色法,观察三羟异黄酮对MCF-7生长的影响.结果 (1)MTT试验显示,细胞培养第1天,三羟异黄酮20、40、80、160 μmol·L-1 4个剂量组的吸光度值(该值反映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为0.460±0.018、0.450±0.020、0.440±0.020、0.385±0.040,明显低于对照组(0.520±0.023,P<0.05),第2、3、4天的变化趋势相同于第1天.(2)三羟异黄酮80、160 μmol·L-1 2个剂量组的细胞周期G2%分别为50.0%、57.5%,而对照组为6.8%.(3)三羟异黄酮10、80 μmol·L-1 2个剂量组晚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1%、20.03%,而对照组为0.50%.结论三羟异黄酮对MCF-7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阻滞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但主要在细胞周期的后期(G2期)发挥作用;能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刘寒强;侯倩;张文斌;季爱玲;曹瑞;高双斌;王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部队防疫工作的思想认识,抓住防疫工作的前提、基础、关键和保障等重点环节,做好各项防疫工作,切实杜绝疫情传入部队,保障部队官兵身体健康.方法根据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特点和部队防疫的实际工作,分析重点环节,总结防疫体会和经验.结果总结出防疫工作中的4点主要体会:(1)高度重视,严格落实责任制是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2)统一思想,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是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3)依靠科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做好防疫工作的关键;(4)军地协同,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是做好防疫工作的保证.结论总结出的做好防疫工作的4点主要体会,对部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东川;魏利荣;董玉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武警某部队食物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方法选择武警某部队4个中队进行调查,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称重法.结果 (1)食物结构调查显示,各中队谷类摄入量均未达到军标;蔬菜摄入量除D中队达标外,其他均未能达标;鱼类摄入量A中队和C中队未能达标;肉类摄入量均高于军标.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47.72~213.46 g,脂肪摄入量为132.58~243.65 g,略高于军标;植物性脂肪占33.68%~58.70%,除D中队达标外,其他中队均未能达标.(2)受调查的4个中队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为14.06~22.29 MJ,在能量来源分布中,脂肪和蛋白质分别占33%~41%和16%~18%,高于军标;碳水化合物占43%~49%,低于军标;各中队纤维素摄入量为5.32~9.90 g,均明显达不到推荐适宜摄入量.(3)B中队和C中队钙、VB2和VC摄入量未能达标;VB1摄入量为1.89~2.91 g, 4个中队均未能达标.结论该部队食物结构欠合理,肉类摄入偏高.建议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适量增加谷类和蔬菜的摄入.
作者:孟斌;王心;李艳萍;杨磊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