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绿江;尹昭云;洪欣;贺鹏飞;任宏伟;辛益妹
对恶性肿瘤患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早发现是前提.基层门诊通过门诊病人的蛛丝马迹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尤为重要.现就我所26年来发生的36例恶性肿瘤患者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梁国新;王洪林;李冰清;张赵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野外训练环境条件对坦克乘员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方法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动态观察32例参训坦克乘员和30例非坦克乘员粪便中双歧杆菌数(B)和大肠杆菌数(E)及B/E值.运用SPSS/P+软件包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判断参训坦克乘员肠道双歧杆菌数与训练环境因素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坦克乘员组参训后第30天和第59天粪便中双歧杆菌数分别为(8.35±0.48)lg cfu@g-1和(8.41±0.49)lg cfu@g-1;大肠杆菌分别为(8.05±0.43)lg cfu@g-1和(7.97±0.41)lg cfu@g-1;B/E值分别为1.04±0.08和1.06±0.08.参训前粪便中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分别为(9.55±0.42)lg cfu@g-1和(7.01±0.20)lg cfu@g-1,B/E值为1.36±0.07.非坦克乘员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分别为(9.27±0.65)lg cfu@g-1和(6.93±0.29)lg cfu@g-1,B/E值为1.34±0.11.坦克乘员组参训后与参训前及对照组比较,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大肠杆菌数均显著增多(P<0.01),B/E值均显著降低(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按标准回归系数大小排列,对参训坦克乘员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有显著意义(P<0.05)的影响因素有:噪声、乘室空间、有害气体、生活质量、心理应激、振动.结论野外训练环境因素中的噪声、乘室空间、有害气体、生活质量、振动及心理应激可能是影响参训坦克乘员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桂兰;程薇莉;毕洪玲;何嫱;丁茗敏;徐卫国;孙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部队战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加强教育管理和促进战士的心理健康.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某部713名战士进行心理调查.结果不同军龄战士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且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都明显高于军人常模(P<0.01).战士阳性项目数>40项者占47.5%;各因子≥3分者在9.4%~17.3%之间,突出的问题是躯体化占18.2%、强迫症状占16.1%、忧郁占12.5%,人际关系和敌对情绪以老兵人数多.结论部队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加强心理辅导,对促进战士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作者:郑发仁;杨东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炮兵新兵集训期的营养供给情况,为指导新兵合理性膳食,增强新兵的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称量法,连续7 d,对某新兵连进行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调查.结果该新兵连食物摄入以谷类为主,占摄入总量的57.1%.每人每日热能摄入量为16.57 MJ,超过军队供给量标准,但副食品种类单调,豆类及其制品以及蔬菜供给不足;维生素大部分品种缺乏;蛋白质产热比例仅占9.8%,明显低于军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产热比例均在军标规定的范围内;蛋白质摄入量达标,但优质蛋白不足;脂肪摄入尚可.结论该新兵连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建议在确保品种多样化的前提下,合理配置,改进烹调方法,进而平衡膳食.
作者:张建明;毛国庆;牛成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对阴囊皮肤湿疹部位分离出的细菌、真菌进行药敏试验,为海训官兵进行阴囊皮肤湿疹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实验,ATB G-和ATB FUNGUS药敏试验卡按说明书操作.结果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呋喃西林和利凡诺敏感;其他阴性杆菌均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定敏感.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均对酮康唑、益康唑和5-氟尿嘧啶敏感.0.01 g@L-1苯甲酸和0.01 g@L-1酮康唑分别对红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均有抑菌作用.结论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细菌和真菌的药物进行阴囊皮肤湿疹的防治.
作者:王德春;徐元斌;于西泉;吴守法;兰小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全训部队在执行新的<军人食物定量>标准1年多之后,食物供给情况及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状况.方法选择某部3个连队进行调查.膳食调查采用称量法和查帐法相结合的方式,能量消耗采用时间活动法,生化检测、体测量采用全军统一方法.结果(1)受调查的3个连队每人每日的能量消耗为17.9~18.9 MJ,均为极重劳动强度;每人每日的能量摄入为16.4~18.0 MJ,略低于能量消耗,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在能量来源分布方面,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1.2%~14.5%,基本符合军标要求;而脂肪占31.5%~44.1%,明显高于军标;碳水化合物占44.7%~54.5%,则低于军标.(2)食物结构调查显示谷类、鱼类、蔬菜的摄入量低于军标,肉类则高于军标.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13.4~133.2 g,符合军标要求.(3)66名受检者的血清胆固醇高于正常值者占16.7%,血清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者占6.1%.体重过重和肥胖人数占受检135人的10.4%.结论全训部队官兵的食物供应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状况基本良好,但食物结构仍欠合理,脂肪摄入量偏高,导致少数人血脂偏高,体重偏重.
作者:许志勤;金宏;王先远;南文考;高兰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国产艾滋病抗体酶免法试剂盒的质量,为部队选择质量好的艾滋病诊断试剂盒提供依据.方法对7种主要的国产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酶免法试剂盒进行质量考核.以1种进口HIV抗体酶免法试剂为参比试剂,用7种考评试剂对300份血清标本进行了统一的检测.300份血清标本都经过免疫印迹方法确认,其中包括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提供的50份血清和本实验室的250份血清.结果参比试剂可以检测出全部125份阳性血清,敏感性为100%;国产试剂A、B、C、D和E可以检测出全部125份阳性血清,敏感性为100%;国产试剂F和G可以检测出124份阳性血清,敏感性为99.3%.在153份阴性血清中,参比试剂将1份错判为阳性,特异性为99.3%.国产考评试剂有1~6份错判为阳性,特异性为96.1%~99.3%.结论国产酶免疫法HIV抗体检测试剂大部分已经达到或接近进口试剂质量水平,可以作为部队艾滋病初筛试验的诊断试剂盒.
作者:李松;鲍作义;刘永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掌握官兵结核感染实况,为部队有效防治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受试者以建制连为单位,集中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同时查验双上臂卡介苗接种疤痕情况.结果1 108人的PPD试验总阳性率为50.6%,卡痕阳性率为52.6%,结核自然感染率为29.7%,无免疫力率为28.8%.农村来源官兵PPD试验阳性率、卡痕阳性率、无免疫力率与城镇来源官兵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农村来源官兵的结核自然感染率为27.4%,城镇来源官兵为38.4%,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以及卡痕阳性率随着官兵年龄的增长都逐步升高;结核自然感染率除17~21岁年龄组外,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接种卡介苗后无免疫力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部队应严把新兵入伍关,认真贯彻执行<军队结核病防治方案>,特别是不能放松对来自农村新兵的卡介苗接种,并注重提高接种质量.
作者:郭保臣;全军;宋凌新;李贵军;于树军;王大义;刘大鹏;武彩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速度(+Gz)负荷对心肌损伤及金属硫蛋白(MT)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Gz处理6 h组和+Gz处理12 h组,每组8只.+Gz处理组给予+10Gz负荷刺激,每次30 s,间隔1 min,6次.分别于处理后6 h和12 h取大鼠心肌组织,用TUNEL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心肌组织中MT含量.结果(1)+Gz负荷组大鼠心肌细胞光镜下见TUNEL染色呈阳性细胞核,透射电镜可见染色质沿核膜内侧排列的核着边现象,染色质浓缩并均匀凝集,细胞质浓缩.(2)+Gz负荷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减少11%~17%(P<0.05).结论加速度负荷可以引起心肌细胞凋亡以及MT减少.
作者:师绿江;尹昭云;洪欣;贺鹏飞;任宏伟;辛益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3年2月20日~4月6日,某部2个营区新兵连发生一起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水痘暴发流行.报告如下.
作者:骆益杉;马力勤;王世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立足现有条件,积极主动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方法采用回顾性调研分析方法,总结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做法.结果总结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基本做法:(1)加强工作计划性,变被动为主动;(2)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学术交流;(3)一丝不苟,严把质量关;(4)依法管理,加强监督;(5)预防在先,未雨绸缪;(6)重视做好消杀灭工作;(7)搞好健康教育,做到四个结合.通过这些做法,防检环监所自身工作数、质量得到提高;确保了远洋测量船在执行任务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饮食、饮水卫生及营区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监督;部队未发生大的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营区蚊蝇鼠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四个提高.结论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的这些基本做法,在部队卫生防疫工作中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王晋蜀;王磊;陈绍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探寻秋季野外驻训驾驶员的患病特点和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发病,保障野外驻训官兵的身体健康,我们对某部1998~2002年秋季驻训驾驶员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郭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部分藏药富含抗缺氧成分,我们观察了几种藏药对急进高原新兵心电图的影响,为研究部队急进高原增强习服能力的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张进军;王毅;牛文忠;王红军;陈宁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保障学员身心健康,完成战术综合演练任务,为其毕业后组织指挥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础.方法(1)精心组织,把卫生防病的准备工作做细;(2)注重实效,把卫生防病的健康知识讲透;(3)把握规律,把卫生防病的工作重点抓准;(4)跟队保障,把卫生防病的监管督促做实.结果2000年与1996年相比,各种训练伤病发生率明显下降,参加演练的全体学员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结论卫生人员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实,才能真正做好战术综合演练的卫生防病后勤保障.
作者:刘玫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充沛的体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部队战斗力的关键.因此,如何安排部队平时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的关系,真正提高士兵心理应激能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近来的相关报道显示,体能训练水平与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为深入认识体能训练对心理状态的影响,确立提高士兵心理应激应付能力的可能措施,本文就大摄氧量与心理应激能力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马强;钱令嘉;赵云;王新兴;徐俊;杨发青;陈继军;许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成人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情况.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体检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结合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及饮酒史,做出脂肪性肝病诊断.结果687人中脂肪性肝病检出率为28.7%.男性的检出率为34.6%,其中<45岁组34.2%,45~60岁组37.0%,>60岁组34.4%;女性的检出率为19.5%,其中<45岁组10.8%,45~60岁组39.7%,>60岁组30.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73.6%,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16.2%,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混合型占10.2%.结论成都地区脂肪性肝病及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检出率较高,与其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作者:江红接;钟山;邱中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艾滋病(AIDS)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军队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严防艾滋病传入部队,我们自1996年开始对每年入伍新兵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现将对1996~2002年度新兵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靳晓红;刘元东;苗仲水;黄尉初;郭慧兰;董业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为加强新时期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明确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促进研究所在新时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方法通过分析新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探讨发展的方向和主要任务.结果通过分析论证,研究所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为加强本战区卫生系统的6个中心和基地的建设:科研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实验中心、人才培训基地、监督监(检)测中心、防治中心.结论确定新时期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的发展方向,以进一步促进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王常有;杜新鸿;毛忠强;王本旭;高东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为营区医生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与评估工作做理论上的准备,为建立适应部队需要的新型卫勤人才培养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调查走访等形式,了解基层部队的卫生需求,分析武警部队的社区性质和医疗保健体系,在借鉴全科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部队营区医疗理念.结果提出了营区医疗的概念,从服务宗旨、知识需求、管理职责、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等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营区医疗和专科医疗之间存在的主要区别.结论营区医疗是当前能适应基层部队卫生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该概念的提出为部队营区医生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南克勉;冯巍;吴志东;曹广军;周矛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讨对策,深化卫生监督工作.方法对全区3年来的卫生监督工作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总结出军区开展卫生监督工作的做法:(1)抓组织管理,推进卫生监督管理趋于规范;(2)抓能力培养,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3)抓监督检查,促进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4)抓重点和难点,确保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实效.提出做好卫生监督工作的对策:(1)提高认识,确立和提高卫生监督工作的地位;(2)完善配套法规,理顺监督机制,确保执法工作的规范运行和顺利实施;(3)加快新装备的研制,适应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结论采取的做法和对策是行之有效的,对其他部队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刘士敏;李滨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