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

徐迎春;张凤春;林玉梅

关键词:乳腺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摘要: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α(ES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的方法检测193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71名正常女性对照者ESR1基因上RS2077647位点的基因型,以SPSS11.0软件卡方检验处理数据.结果:①RS207764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②RS2077647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PR表达相关,不同年龄组、不同肿瘤大小组和孕激素受体(PR)阴性与阳性组间,RS2077647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RS2077647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人群与正常对照者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S2077647位点基因的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PR表达相关,与乳腺癌易感性无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随着人类疾病构成的变化,全球疾病防治重点逐渐从传染病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以糖尿病为突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新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的发展使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病因研究深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人类普遍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高度遗传异质性疾病.本文主要介绍了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定位研究进展,着重叙述了钙激活蛋白酶10(calpain10,CAPN10)基因与该病关系的研究概况.

    作者:李文君;李波;寇长贵;刘雅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

    目的:揭示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为临床设计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uper-SAP 93计算受载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值.结果: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水平以其颈部皮质骨处为高,集中斜向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大应力是集中垂直载荷下应力的2.5倍,集中垂直载荷时颈部大拉应力出现在舌侧皮质骨边缘处,集中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压应力峰值高于拉应力峰值.结论:设计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时不仅需消除咬合高点,而且应减小颊舌向力.

    作者:陈尔军;周延民;冯庆辉;丛志强;李同永;袁一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关系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辅助生育技术中应用促排卵药物后出现的医源性并发症.其主要病理变化是体液从血管内向腹腔内转移,增加第三组织间隙中的水分含量,引起腹水、胸水和组织水肿.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也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其发病可能与多因素有关,很多研究表明OHSS的发生与一些细胞因子相关,特别是VEGF、IL-6等与OHSS的关系密切.

    作者:郑喜;宋京郁;尹学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ATP敏感型钾通道调控剂在吗啡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ATP敏感型钾通道(K + ATP )调控剂和电压依赖型钾通道(K +V)调控剂对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的影响.方法:35只SD大鼠,结扎左侧L5脊神经根建立慢性神经痛模型.3 d后蛛网膜下腔留置PE-10导管.随机每5只SD大鼠为一组于术后第7天经导管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10 μL下列药物: K + ATP 通道开放剂尼可的尔(Nic) 5 μg、K + ATP 通道抑制剂格列本脲(Gli)2 μg、K +V通道抑制剂4-氨基吡啶 (4-AP)2 μg、吗啡(Mor) 5 μg、Nic 5 μg+Mor 5 μg、Gli2 μg+Mor 5 μg、4-AP2 μg+Mor 5 μg或等量盐水(Sal).注药后20 min,用热平板法测量大鼠后爪的热痛敏阈值.采用大效应百分比(%MPE)表示热痛敏阈值.结果:术后第7天左侧L5脊神经结扎大鼠后肢痛阈较未结扎侧对照组(右侧)大鼠后肢痛阈明显降低(P<0.01).蛛网膜下腔单独注射K + ATP 通道开放剂Nic、K + ATP 通道抑制剂Gli、 K +V通道抑制剂4-AP及Sal不影响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阈,Nic(K + ATP )增强Mor镇痛效果提高痛阈,Gli(K + ATP ) 抑制Mor镇痛效果降低痛阈,而4-AP(K +V)对Mor镇痛效果无影响.结论:在脊髓水平K + ATP 通道调节Mor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作者:麻海春;刁润新;韩树海;冯春生;卢宝顺;赵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鼠角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大鼠角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将传代培养的第2代大鼠角朊细胞(KCs),以含有新生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无滋养层法培养,当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分别改用含有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霍乱毒素(CT)、氢化可的松(HVB)、胰岛素(Insulin)、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培养液继续培养,以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GF(5~25 μg·L -1 )、HGF(0.1~10 μg·L -1 )、FGF(0.05~2.0 μg·L -1 )、CT(2~10 μg·L -1 ) 、HVB(0.1~0.8 mg·L -1 )、Insulin(0.5~6.0 mg·L -1 )及T3(0.1~2.0 μg·L -1 )对KCs的增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采用无滋养层法培养大鼠表皮角朊细胞时,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EGF、HGF、FGF、CT、HVB、Insulin及T3是必要的.

    作者:杨春伟;周余来;侯立中;杨同书;颜炜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脊椎动物肝组织结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①实验动物和设备:在市场上购买健康成年的脊椎动物鲤鱼(鱼纲)、花背蟾蜍(两栖纲)、蝮蛇(爬行纲)、家鸽(鸟纲)和家兔(哺乳纲)各20只,每种动物雌雄各10只;实验设备为DHP-781型恒温箱及1508型轮转式切片机.②实验方法:将5种健康动物活体解剖,迅速取肝,切成 5 mm× 5 mm×2 mm组织块,迅速将其投入Bouin′s液中固定,再经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后做连续切片(厚6 μm),行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并显微摄影比较5种脊椎动物的肝组织结构.

    作者:何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脂肪和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多向分化潜能.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地塞米松、TGF-β1和维生素C诱导r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Ⅱ型胶原进行鉴定.通过地塞米松和胰岛素诱导r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采用苏丹Ⅳ染色鉴定.在含IBMX、GDNF和IL-1β的培养基中诱导r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标志NSE和MAP-2a,b.结果:rMSCs被诱导7 d后,分化成软骨细胞,甲苯胺蓝异染阳性、Ⅱ型胶原阳性.被诱导10 d后,分化成脂肪细胞,苏丹Ⅳ染色阳性.被诱导7 d和15 d后,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SE和 MAP-2a,b, 15 d后NSE阳性率是(20.060±0.790)%,MAP-2a,b阳性率是(17.364±5.738)%.结论:体外rMSCs被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是组织工程研究中有前途的种子细胞之一.

    作者:郭丽;尹飞;凌翎;李鹏;呼和塔娜;陈强;范洪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24例老年胃溃疡胃镜检查分析

    1992-2000年12月,本院共做胃镜10 568例,检出胃溃疡患者482例,年龄为12~84岁,其中124例>60岁老年患者为老年组,其余358例患者为对照组.均以初诊时内镜检查为准,现就两组内镜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做一比较分析.

    作者:高楠;张冬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消脱止-M治疗痔疮150例

    1 临床资料①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于2000年1月-2004年1月本院门诊痔疮患者150例,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龄26~85岁,病程2个月~20年.入选标准:根据<痔诊治暂行标准>符合Ⅰ度、Ⅱ度、Ⅲ度内痔(18、42和36例)或混合痔(54例),过去曾有内痔或混合痔手术史,近期有症状的门诊患者.

    作者:张涵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TORCH感染及血清IL-4、IFN-γ和TNF-α的变化

    目的:了解TORCH中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弓形体(TOX)及单纯疱疹病毒(HSV)在住院新生儿中的感染情况及其血清细胞因子IL-4、IFN-γ和TNF-α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5例住院新生儿血清CMV-IgM、TOX-IgM、RV-IgM和HSV2-IgM,对检出的18例TORCH-IgM阳性患儿及正常对照组15例出生正常的新生儿脐血(已检测TORCH-IgM为阴性),同样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65例住院新生儿中CMV-IgM阳性14例,TOX-IgM阳性8例,HSV2-IgM阳性5例,RV-IgM阳性3例.感染率分别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21.54%、12.31%、7.69%及4.62%.TORCH-IgM阳性组(18例)IL-4、IFN-γ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20.47±2.55)、(292.6±73.9)和(219.11±22.127)ng·L -1 ,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7.11±8.97)、(204.5±25.7)和(147.74±20.19)ng·L -1 .TORCH阳性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IL-4水平低下(P<0.05),而TNF-α和IFN-γ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新生儿中TORCH感染较普遍,其中以CMV为主,TOX次之.TORCH感染后,免疫平衡遭到破坏,细胞因子分泌失衡,提示在TORCH感染时除单一抗病原治疗外,尚应重视免疫调节治疗.

    作者:彭丽;王淑清;迟宝荣;黄园园;孙玉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腔溃疡散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细胞黏附分子CD44和CD54的调节作用

    1 临床资料①病例选择:全部病例根据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写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1] 选择复发性口腔溃疡 50例, 男18例,女32例,年龄14~63岁,平均36.12岁;病程10个月~20年;其中轻、中、重度分别为21、18和11例.

    作者:郭兮惠;俞亚琴;贾涵;万英明;史苍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96例小儿尸检病理与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96例尸检病例中吉林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80例, 前郭县医院8例,其他医院送检8例,同期住院死亡 606例, 尸检率29.7%.尸检由长春中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专人负责.尸检分大体和镜下两部分.

    作者:谢占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大鼠肾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和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糖化牛血清白蛋白作为刺激物,未经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及常规培养作为对照,分别用含100 mg·L -1 AGEs(AGEs组)、100 mg·L -1 牛血清白蛋白(BSA组)和不含刺激物(DMEM组)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作用于系膜细胞48 h后,酶谱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上清MMP-2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系膜细胞MMP-2 mRNA的表达.结果:与BSA组及DMEM组比较,AGEs组系膜细胞MMP-2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上清MMP-2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 AGEs能降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P-2的活性和表达.

    作者:赵志涛;于晓艳;李才;苗春生;崔伦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ASD21例,PDA19例.术后即刻、1、3、6个月以及1和2年行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20例ASD患者成功置入Amplatzer封堵器,16例显示即刻完全堵闭,4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1例ASD患者因ASD太大,房间隔边缘薄支撑力差,封堵失败,建议患者做外科手术.19例PDA患者均1次堵闭成功,其中1例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特大PDA应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术后随访2年,ASD和PDA患者均未出现封堵器移位、脱失、残余分流及再通,增大的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ASD和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微创、成功率高.

    作者:陈丽娟;李淑梅;回长玲;马力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人龋病好发部位分析(附42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61~83岁.发生龋病牙齿均未并发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牙齿松动度在Ⅰ°以内.根面指环邻接点以下的根面,邻面指近远中面,颊舌面指颊面和舌面, 牙合面指咬合面及切端.

    作者:殷红欣;贲延光;刘凤楼;李京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包裹性脑出血18例临床分析

    现将本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的18例包裹性脑出血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校社区居民乳腺疾病患病情况分析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女职工人数1 600余人,约占该校区教职工的40%.本校区医院为了解女职工患乳腺疾病情况及对劳动能力的影响程度,使疾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每2年进行一次妇科乳腺疾病普查.现将2004年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童鲁莎;杨翊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第二眼的发病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第二眼发病危险性及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6月-2002年12月住院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41例患者的第二眼眼底病变和预防性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 441例中第二眼并发有视网膜病变者65例(14.7%).已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其中并发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9例;视网膜干性裂孔11例,其中7例伴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3例伴有囊样变性及其他变性;单纯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7例;单纯囊样变性及其他变性7例.高度近视161例与中低度近视223例比较第二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与此相关的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的发生率更高(P<0.05).已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30例,经手术治疗后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3.3%;视网膜干性裂孔11例(其中7例格子样变性区也同时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和单纯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7例,行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及变性区.经1~3年的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视网膜脱离、裂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第二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高,尤其是高度近视眼.对其行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及变性区预防性治疗安全有效,但需长期随访.

    作者:崔极哲;金善爱;吴宏;李娅娜;王桂云;张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褪黑素对小鼠胸腺细胞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目的:探讨外源性褪黑素(MLT)对电离辐射所致小鼠胸腺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予昆明系小鼠外源性MLT,分别建立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两种动物模型.对于单次给药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不同浓度MLT后60 min给予1 Gy X射线全身照射,1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胸腺细胞凋亡小体百分率和DNA裂解率的变化;对于连续给药动物模型,连续1周腹腔注射不同浓度MLT后给予1 Gy X射线全身照射,24 h后检测胸腺细胞数量及3H-TdR掺入率的变化.结果:单次给药动物模型,小鼠受1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12 h,胸腺细胞数显著低于假照组(P<0.001),凋亡小体百分率和DNA裂解率显著高于假照组(P<0.001).照射前预先给予外源性MLT,与0 mg·kg -1 MLT组(单纯照射组)比较,胸腺细胞数增多,以0.5 mg·kg -1 MLT组增多明显(P<0.01);凋亡小体百分率和DNA裂解率降低,在0.1~2.5 mg·kg -1 MLT浓度范围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连续给药动物模型,小鼠受1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24 h, 胸腺细胞数及3H-TdR掺入率均显著低于假照组(P<0.001).照射前预先给予外源性MLT,与单纯照射组相比,胸腺细胞数和3H-TdR掺入率均显著增多,前者在0.01~0.10 mg·kg -1 MLT浓度范围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后者在0.1~1.0 mg·kg -1 MLT浓度范围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照射前预先给予外源性MLT可减轻电离辐射所致小鼠胸腺细胞损伤,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萱;王珍琦;刘扬;龚守良;张铭;刘树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诱变中草药的正交实验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抗诱变中草药人参、五加皮、猪苓和甘草保护染色体稳定性的佳配伍方案.方法:采用徐道觉(Hsu TC)建立的以博来霉素(BLM)为诱变剂的诱变剂敏感性实验方法,将上述4味中草药药量取3个水平:大剂量(常用量2倍)、常用剂量及零水平;把此4味中药随机分组,人参: C、五加皮:D、猪苓:A、甘草:B;分别在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加入不同剂量配比的人参、五加皮、猪苓和甘草,比较各剂量配比中草药干预后的染色体断裂率(b/c:每分裂相染色体的断裂数),观察它们的抗诱变效果.结果:人参、五加皮、甘草和猪苓的极差分别为16、14、 9和6,配伍中4味中草药主次顺序依次为人参、五加皮、猪苓、甘草;佳配比A1B2C1D2.结论:采用佳染色体稳定剂配比方案(A1B2C1D2)进行药物配伍可以大限度地抵抗诱变剂BLM的作用,增强染色体的稳定性.

    作者:刘洋;刘冰;祝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