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宋鄂;徐琪;王心蕊;吴家祥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内皮 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利用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通过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 athy,DR)发展过程中作用机理.方法:复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取不同组、不同时期大鼠视网膜,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VEGF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对照组 (M)、血糖恢复组及糖尿病1个月组(M1)大鼠视网膜均无VEGF蛋白质及mRNA的阳性表达;②糖尿病3个月组(M3)未见VEGF mRNA表达,而在内核层及节细胞层有VEGF蛋白表达阳性(34%),此表达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细胞相同;③糖尿病5个月组(M5) VEGF mRNA表达阳性率为67%,表达位于视网膜各层,内界膜中的表达与 GFAP免疫组化阳性分布相同,VEGF蛋白质表达强阳性(89%),主要位于内核层、节细胞层的细胞及血管上.结论:VEGF在STZ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与病程相关,而且VEGF的产生存在着自分泌和旁分泌多种途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性并发症与TNF-α和IL-8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和房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0例晶状体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种不同级别炎性并发症家兔进行血浆和房水TNF-α和IL-8测定.结果:40 只家兔在血浆和房水内TNF-α和IL-8术后较术前均升高,且与术后炎性并发症呈正相关. 结论:血浆和房水TNF-α和IL-8水平在晶状体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升高,且升高水平与炎性并发症呈正相关,TNF-α和IL-8可作为监测术后恢复情况、估计预后及转归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韩丽娜;宋鄂;于军;李小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目的:通过反义RNA技术获取稻属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新的表现型.方法:应用BLAST网络服务对稻属曲霉EST数据进行同源性比较,PCR扩增与其它种属铁配体调节蛋白基因(SREP)具有高度同源性的ac7336f片段并反向插入pUSA真核表达载体.结果:测得铁配体调节蛋白类似基因的序列,完成反义表达载体构建.结论:由铁配体调节蛋白类似基因的DNA序列推出的氨基酸序列与Penicillium chrysogenum, Neurospora crassa和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等种属铁配体调节蛋白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Nd∶YAG激光焊接钛的机械性能

    目的:探讨激光焊接钛的佳参数及焊接后的机械性能.方法: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激光焊接钛,测试力学性能、显微硬度,做金相学检查及断口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激光功率影响焊接区的力学性能,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拉伸负荷、伸长量和显微硬度均增加.结论:选择佳焊接参数10.5 J/P时,激光焊接可取得等同于母材的力学性能.

    作者:刘红;朱松;刘岩;刘俐;梁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

    1 临床资料 32例颅脑损伤的患者按神经系统症状和功能残疾程度评分做病情分类,在临床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一般在伤后1周即开始.每日1~2次,每次20~30 min.以后每周评分,直至全部康复.6个月后复查对比 ,病人平均住院时间41 d.6个月后除2例死亡外,95%病人功能恢复是在伤后12周内完成;8 0%病人是在伤后开始6周内达到好程度.功能恢复时间与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表明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应早期开始,否则康复效果就会明显降低.

    作者:高挥;孙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野生型抑癌基因PTEN/MMAC1的巢式PCR法克隆、测序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人野生型抑癌基因PTEN/MMAC1 cDNA序列并构建其表达载体.方法:利用RT-nested PCR法从正常人胎盘组织中扩增出约1 200 bp的DNA片段,与pUCm-T 载体连接,作全自动测序确证,并将其重组入pcDNA 3.1载体中,构建为表达质粒pcDNA- w P.结果: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序列基本正确.结论:利用RT-nested PCR法成功克隆了人野生型抑癌基因PTEN/MMAC1 cDNA序列并构建了表达质粒pcDNA-wP.

    作者:田梅;刘林林;李修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母婴间TTV、HBV和HCV的重叠感染

    目的:探讨母婴间TTV、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分布及感染率.方法:对140例产妇及新生儿血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TV、HBV和HCV感染的阳性率.结果:HBV-DNA及HCV-RNA双重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双重阳性率为100%,HBe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82%,抗-HCV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75%,HBeAg阳性并发TTV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73%,HCV并发TTV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66.6%.结论:母婴间存在 TTV并发HCV、HCV双重感染.

    作者:迟宝荣;谢铁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45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像分析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45例再障均为本院儿科2 000 年门诊和住院诊治的患儿,男26例,女19例,年龄2~14岁,平均8.5岁.②方法:血像,全血常规检查2~3岁患儿耳垂采血,3岁以上抽静脉血抗凝,CD-1600电子血球计数仪自动计数 ;骨髓像,于髂前上棘进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置于玻片上,常规涂片,常规涂片瑞氏染色,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油镜下分类200个有核细胞,全片计数巨核细胞及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骨髓小粒中的细胞成分,并注意各系统各阶段的细胞形态.③结果:a. 血像.

    作者:林花;刘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12例分析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 例,年龄18~60岁,均无不洁饮食史,无不良嗜好,平素身体健康.②临床表现:12 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其中5例以发热起病 ,7例先有腹泻后有发热,体温38~40.5℃.腹泻每天1~15次.病程1~42 d,平均27 d.③体格检查:贫血貌2例,左下腹压痛6例,右下腹压痛6例,未触及包块,无反跳痛.

    作者:宋士芳;张树坤;武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的细胞株.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hIGF-1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HK细胞,经G418筛选,形成阳性细胞克隆.继续培养4周,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原位杂交检测在转染细胞的胞浆中有棕黄色颗粒样阳性杂交信号;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转染细胞的胞浆中有氯化镍蓝色阳性信号.结论:G418筛选后所获得的阳性细胞克隆,继续培养4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hIGF-1基因得到稳定表达.

    作者:张绍昆;刘一;单玉兴;王刚;徐莘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水氯化钙法与甘油法保存角膜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角膜干燥脱水保存法是通过脱水达到保存目的.目前常用的角膜干燥脱水保存法有无水氯化钙保存法和甘油保存法.本文作者对无水氯化钙与甘油保存的角膜进行临床应用对比观察,证实无水氯化钙保存的角膜优于甘油保存法.

    作者:段亚东;付田丽;王皓;解成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目的:考察水溶性联合载体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上是否优于单一载体,并制备速释型固体分散体.方法:分别用PEG 6000、泊洛沙姆Poloxamer 188及二者不同比例联合做载体制备尼莫地平与载体比为1∶4的固体分散体.X射线衍射法观察尼莫地平在分散体中的分散状态,并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考察其溶出速率.结果:X射线衍射固体分散体中尼莫地平一部分呈分子状态分散,另一部分呈微晶状态分散 .体外溶出试验中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结论:联合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比单一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快.

    作者:管清香;林天慕;刘晶瑶;狄艳琴;张恒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结核瘤的诊断与治疗

    1986-2001年,本科共收治肺结核瘤患者34例,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16例,女18例 ,年龄21~62岁,平均为37.8岁.术前咳嗽18例,血痰6例,咯血2例,盗汗17例,乏力26例 ,胸痛16例,无症状4例.术前病程1月~3年,平均9个月.②X线片及CT检查:结核瘤横径2.1~6.8 cm,平均3.9 cm.有分叶14例,有毛刺状改变8例;密度均匀18例,密度不均匀16例;结核瘤内有钙化22例.有卫星灶21例,近肺门侧可见引流支气管影17例.结核瘤部位:上叶尖后段22例,下叶背段5例,二者占79.4%,余为上叶前段3例,下叶后基底段 4例.

    作者:富沛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病患者血清氨基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为了解肝病患者氨基酸谱的变化,本文作者检测了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氨基酸谱.

    作者:姜太一;沈成利;崔世昌;尹国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2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儿痉挛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白细胞介素2(IL-2)及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婴儿痉挛(IS) 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的婴儿痉挛(IS)患儿首先给予IL-2,第1~5天给予1~5万单位静脉点滴,以后每天5万单位,连用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再用IVIG 400 mg*kg-1,开始连用3 d,以后每周用药1次,共用5周为1疗程.1个疗程前后检查脑电图、头部CT、IgA、sIL-2R 等指标,并根据发作情况、脑电图、免疫指标的改善判定疗效,随访1~3年.结果:12例IS患儿经用IL-2、IVIG 2~3个疗程治疗,显效10例,无效2例.结论:用IVIG 治疗IS并伍用IL-2能有效抑制IS频繁发作,并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

    作者:许忠;田昕;张睿鹏;蒋金才;于明;王艳玲;兰继毓;孙丹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手术治疗的术式探讨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通称肛周脓肿.肛周脓肿行单纯切开引流后,大部分将形成肛瘘,需再次行肛瘘手术 .19 93年8月-2001年12月本院共收治肛周脓肿病人54例,均施一次性切开手术治疗,无一例肛瘘发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stem cells, r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方法:用0.25、0.5、1.0 mmol*L-1 IBMX诱导传代的r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0.5 mmol*L-1 IBMX诱导细胞效果好,2 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6 d神经元样细胞占细胞总数的(23.2±2.3)%, NSE染色阳性.未分化细胞表达nestin,诱导3 d, 阳性细胞增多,6 d减少.结论:体外rMSC能扩增、传代,并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

    作者:郭丽;尹飞;王晓丽;孟洪琪;凌翎;呼合塔娜;范洪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近期疗效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活动性肝硬化患者14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 HBVM:HBsAg、HBeAg、抗HBc、HBV DNA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3、6个月后HBV DNA阴转(HBV DNA≤1.0×103拷贝/ml)分别为1例(7. 1%)、 3例(21.4)%和7例(50%),血清HBeAg/抗Hbe转化率均为7.1%.ALT半年中复常率为85.7%,AST 复常11例(76.9%),TBIL复常12例(83.3%).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其中1例高黄疸患者治疗1个月后HBsAg 、HBeAg 、抗HBc及HBV DNA均转为阴性,6个月复查仍为阴性,可能与病人感染HBV时间短及免疫反应强有关.治疗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硬化,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迅速降低 HBV DNA水平,抑制HBV DNA的复制.

    作者:苏秀芬;温晓玉;车雅铭;王峰;牛俊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亲和层析法纯化溶栓素

    目的:探讨亲和层析纯化溶栓素的方法.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法制备溶栓素抗体的亲和层析介质纯化溶栓素.结果:提纯的溶栓素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鉴定为一条带,活性回收率为49.5%.结论:亲和层析的高碘酸钠法是纯化溶栓素的一种分离速度快、特异性强、经济、安全可靠的方法,并适合于大规模纯化.

    作者:张立;史方亮;洪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腕前区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临床腕前区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尸体上观察并测量腕横韧带、腕管、腕尺侧管的径线,并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情况.结果:腕管缺乏伸展性,管壁坚硬,管腔狭窄 ;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偏向桡侧.腕尺侧管是一个狭窄的管道,对于尺管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要结合临床症状,寻找受压部位.结论:任何使腕管缩小或内容物胀大的因素,均可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引起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患者需要切开腕横韧带时,切口应偏向尺侧,以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作者:王晓慧;夏长丽;邢小虎;王星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5例临床观察

    本科采用一种口腔矫治器(XT-1B型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 AS)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兮惠;贾函;朱辛奕;孔维民;刘莉;吴晓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