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东
目的:掌握驻地水源水质变化的情况,为水源防护提供依据.方法: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毒理学、细菌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检测的26项指标中均未超标的水源占29.27%;有1~2个项目超标的水源占41.46%;有3个项目超标的水源占26.83%;有4个项目超标的水源占2.44%.结论:某部41个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情况基本是良好的,有些超标水源做适当处理后,可做为部队生活饮用水源.
作者:魏文一;刘铁屏;赵清;安江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发生急性腹泻病的临床情况及病原特点,为部队制订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 637名参加野外驻训的指战员,调查他们发生腹泻病的诊疗情况,并按WHO推荐的方法进行粪标本中的细菌分离和鉴定以及致泻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腹泻病的就诊率、及时就诊率、接受治疗率和隔离率分别为54.0%、30.3%、43.5%和0%.经治疗的患者多采用抗生素疗法(91.2%),无一例应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共检出6属72株致泻病原菌,检出率为63.1%(65/103),检出率高的是产毒性大肠杆菌(35.0%),其次为类志贺邻单胞菌(16.5%).各种致泻病原对氟哌酸和头孢他啶的平均敏感率分别为95.8%和100%,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土霉素、强力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应提高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患者的就诊率和及时就诊率,并应采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并配以ORS疗法进行治疗.
作者:聂军;白杨;芮勇宇;李建栋;俞守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强化苦丁茶提高热耐受能力的作用,为研制新型防暑饮料提供依据.方法:以果蝇及小鼠为模型,分别以加入培养基或灌胃给药方法观察不同剂量(低、中、高)强化苦丁茶对热暴露的果蝇死亡率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在热环境暴露的存活时间和高温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强化苦丁茶(中剂量)能显著减少热暴露果蝇的死亡率,处理组雄果蝇死亡率为54.29%,雌果蝇为20.00%,而对照组分别为88.57%和54.29%(P<0.05);能提高热暴露小鼠存活时间,处理组为(17.0±2.0)min,而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4.5±2.1)min,(P<0.05);还能延长小鼠高温游泳时间,处理组雄小鼠为(77.8±20.7)min,雌小鼠为(91.0±28.1)min,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剐为(49.9±20.6)min和(56.4±24.1)min.结论:强化苦丁茶可提高热暴露果蝇及小鼠的热耐受能力,并有希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防暑饮料.
作者:李向辉;郭俊生;赵法;邱璐;沈志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武警部队士兵的身体发育状况,为部队选兵、体质评价和人体功效学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1 014名南北地区武警战士、学员进行调查研究.将身体发育指标作因子分析,确定权重系数,计算发育分,按南北地区和性别进行分类比较.结果:南北地区战士、学员的发育分:男性分别为98.05、100.95;女性分别为98.15、101.13.南北方同性别发育分进行比较,北方高于南方,经u检验,p值小于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不同地区部队战士、学员身体发育的差异与地球纬度的高低和诸多的气候因素有关.
作者:陈金源;吕辉;徐文磊;陈振峰;杨华成;王增田;姚班;相虎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军队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卫生机构全面建设,提高官兵健康水平,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九五”期间兰州部队卫生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总结出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五点体会:(1)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前提;(2)树立大卫生观念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基础;(3)提高官兵身心健康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目的;(4)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关键;(5)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保证.结论: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军队卫生工作方针,才能使部队预防、医疗、保健综合保障功能得到有力加强,从而提高了官兵整体健康素质,保障了部队军事训练和国防施工等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汪军武;刘发军;肖国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在全军食品卫生调研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国家食品卫生法及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军多年来对食品卫生工作中的管理经验,编制了切合我军实际的<军队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卫生要求>.本标准除针对食品采购、运输、储存三个环节的卫生学问题,编制了各自相关的条款外,还对食品容器、包装品、洗消用水、杀虫灭鼠、食品经管人员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督检验等关键事项,分别提出了技术要求.本标准的颁布实施,使军队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实现了规范化卫生管理,为部队官兵吃到清洁卫生的食品,保障全体官兵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怀江;何传民;付勇;赵伟;唐功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彭顺舟;任雨笙;符中明;李宏;舒娅;王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确保渡海登岛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和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有效提高保障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方法:派出防疫专家,跟随演习部队,对参演部队实施全方位的卫生防疫保障.结果:演习中采取的如下四点防疫保障措施,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1)建立精干、高效的联合卫生防疫保障指挥组织;(2)提高卫生防疫保障机动能力;(3)制定完善的卫生防疫保障预案;(4)搞好流行病学侦察.由于措施得力,参演部队未发生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昼夜发病率控制在总部规定的范围之内,较好地保障了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结论:通过随行演习部队保障任务,探索联合渡海作战卫生防病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慧刚;刘元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辐射后过氧化损伤及VA、VE抗自由基损伤作用,为辐射后过氧化损伤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设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辐射)、VA、VE及VA+VE联合用药5组.在辐射前每天分别以VA 10mg@kg-1和VE 30 mg@kg-1给相应组大鼠灌胃.6 d后,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接受6 Gy60Co照射,照射后3 d宰杀取血作生化分析.结果:阳性对照组大鼠出现明显中毒症状.VA、VE和VA+VE组MDA含量分别为(128.86±56.27)μmol@g pr-1、(¨0.84±33.89)μmol@g pr-1和(149.94±32.82)μmol@gr-1,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的(201.25±37.01)μmol@g pr-1(P<0.05).VA、VE和VA+VE组SOD活性分别为(1.35±0.79)U@gpr-1、(1.66±0.61)U@gpr-1和(1.69±0.71)U@g pr-1,也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的(2.95±0.52)U@gr-1(P<0.05);VE组全血CAT活性为(1.43±0.29)U@ml-1.sec-1,高于阳性对照组的(1.18±0.22)U@ml-1@sec-1(P<0.05).实验组给予VA、VE或VA+VE后,血清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VA、VE能减弱辐射导致的自由基损伤,VA、VE联合用药对抗自由基损伤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璐;海春旭;秦绪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分散的、小区域范围内垃圾焚烧处理提供实用技术.方法:设计了垃圾分料层,不需要任何辅助燃料的循环燃烧、喷淋除尘、射流除烟,无污染物排放等新工艺.结果:垃圾经高温焚烧后,其灰渣的成分稳定,病菌达到彻底消除,体积减少92%,重量减轻78.3%,实现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原则.结论:修建这种垃圾焚烧炉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算的,适于部队医院、分散营区及生活小区的垃圾焚烧处理应用.
作者:宁教中;邓槐春;曾婷;王平学;刘保昌;黄顺林;鲁喜泰;刘慧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2000年7月4~24日,某部特种大队在辽西的某海域进行泅水训练.时值夏初,平均气温为30±3.1℃,海上平均风速为3.5 m@s-1,沙滩平均风速为0.5 m@s-1.训练期间,先后有112名官兵因日晒
作者:肖兴义;郑国华;杨继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贯彻“九五”全军除害灭病规划,促进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确保部队的战斗力.方法:在总结以往部队爱国卫生运动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创建等级卫生单位为主要内容的除害灭病工作,在创建活动中,注意把握部队工作重心,深挖内部发展潜力,把创建工作与部队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结果:通过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创建了30个“全军甲级卫生单位”、64个“军队无吸烟单位”、57个“总装备部级卫生单位”,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生活卫生质量;改善了营区环境卫生质量;增强了官兵文明卫生素质;控制了部队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以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结论:通过创建等级卫生单位活动,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这项活动应该坚持开展下去.
作者:夏本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2000年5月17~24日,某军校连续出现一批以发热、头痛、头晕、咽痛、结膜炎、肌肉酸痛等症状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流行.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特征(1)时间分布:5月17~24日期
作者:徐宝凤;陆建;徐更强;李伟;朱安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在部队的发病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以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采用问卷、随访及体检等方式对北方地区部分官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发现AS在男性官兵中的患病率为2.44‰,年龄≤20岁和>26岁者患病率较高,入伍时间长者高于短者,AS患病率有随兵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患病与环境潮湿、寒冷及固定训练姿势有关.一年后随访发现AS的患病率为2.79‰以上.结论:应重视部队AS的防治,完善入伍体检,改善官兵的生活环境,加强防护及科学训练.
作者:姬艳波;韩宏妮;段瑛春;陈立忠;王兵;曹铁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搞好野战条件下供应部队官兵干净淡化的饮用水,开展野战海水制淡研究,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研制野战反渗透海水淡化车,并对海水淡化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海水经淡化车处理后,浑浊度从制淡前的1.2 NTU,降至0.4 NTU;pH值从7.78,降至6.80;氯化物从16 500mg@L-1,降至230 mg@L-1;总硬度从4700mg@L-1,降至70 mg@L-1.海水制淡后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 5749-85).结论:反渗透海水淡化车野战机动性能好,达到了海水淡化的目的.
作者:王琦;陈秀文;陈益棠;宋秋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摸清南海亚热带地区部队皮肤花斑发病情况,为降低皮肤浅部真菌病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南海亚热带地区某部队进行皮肤花斑癣发病情况调查,将所获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皮肤花斑癣患病率7.3%,占皮肤浅部真菌病总患病率的22.2%.本地区和外地籍战士皮肤花斑癣患病率分别为15.78%和5.40%.发病与家族易感性、机体免疫功能、高温、多汗及对病原菌易感等因素有关.结论:应针对病因及发病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积极做好基层部队卫生防病工作.
作者:李恒进;樊建峰;索继江;梁坚;虞瑞尧;陈世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概括了20世纪人类在疾病控制方面取得的成就和21世纪疾病发生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21世纪疾病发展的趋势和控制对策.在谈到21世纪疾病发展趋势时强调指出:(1)传染病仍将是人类的大敌;(2)非传染性疾病的迅速增加,是对21世纪全球发展的重要卫生挑战之一;(3)精神疾病将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4)伤害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5)地方病和职业危害严重.在谈到21世纪疾病控制对策时提出:依法控制疾病,搞好不同人群的免疫接种;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加强控烟工作力度,大限度地降低人群吸烟率;加强卫生保健的软件研究,适应疾病预防工作的需要;加强农村医疗保健制度和机构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陈宁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体检疗养人员的健康危险因素,以便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368例体检疗养人员进行了健康危险因素测评,并进行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增长年龄的对照研究,对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教育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二种健康教育的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部队干部的健康教育明显优于地方政府和厂矿企业职工.部队干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厂矿企业职工的评价年龄分别是41.4岁、44.5岁、43.0岁.平均增长年龄分别为40.5岁、40.0岁、41.0岁,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吸烟1.56、酗酒1.32岁、缺乏锻炼1.11岁.结论:通过健康测评,可以更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满意率.
作者:俞文敏;朱一凤;陈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其中嗜中性多形核粒细胞(PMN)起着核心作用.本文参考国外文献,着重综述了如下三个问题:(1)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PMN表面的粘附分子及其配体;(2)活性物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MN粘附和趋化的调节;(3)PMN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许多学者认为,缺血再灌注时,在多种活性物质的调节下PMN由粘附分子介导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并跨内皮细胞迁移,PMN与内皮细胞粘附时被激活,通过释放氧源性的代谢物和蛋白水解酶以及导致“无复流”而造成组织损伤.
作者:王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掌握基层部队膳食营养卫生状况,指导部队科学合理配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称量法结合查帐法进行连续7 d的膳食营养调查,对炊饮服务、卫生人员问卷调查并统计营养缺乏症状的人数.结果:部队平均营养供给量符合官兵需求.对1 274名饮服人员进行膳食营养卫生基本常识问卷考查,平均成绩偏低,113名卫生人员考查的平均成绩74.9分.第一季度发生营养缺乏症状者456人,发生率为7.69‰.结论:应加强膳食营养指导,提高饮服队伍素质,编制好食谱,确保部队官兵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要.
作者:刘志林;李阳;张守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