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部队膳食营养卫生现状分析及对策

刘志林;李阳;张守华

关键词:膳食营养, 部队卫生, 营养缺乏症
摘要:目的:为掌握基层部队膳食营养卫生状况,指导部队科学合理配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称量法结合查帐法进行连续7 d的膳食营养调查,对炊饮服务、卫生人员问卷调查并统计营养缺乏症状的人数.结果:部队平均营养供给量符合官兵需求.对1 274名饮服人员进行膳食营养卫生基本常识问卷考查,平均成绩偏低,113名卫生人员考查的平均成绩74.9分.第一季度发生营养缺乏症状者456人,发生率为7.69‰.结论:应加强膳食营养指导,提高饮服队伍素质,编制好食谱,确保部队官兵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要.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军队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卫生要求

    在全军食品卫生调研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国家食品卫生法及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军多年来对食品卫生工作中的管理经验,编制了切合我军实际的<军队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卫生要求>.本标准除针对食品采购、运输、储存三个环节的卫生学问题,编制了各自相关的条款外,还对食品容器、包装品、洗消用水、杀虫灭鼠、食品经管人员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督检验等关键事项,分别提出了技术要求.本标准的颁布实施,使军队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实现了规范化卫生管理,为部队官兵吃到清洁卫生的食品,保障全体官兵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怀江;何传民;付勇;赵伟;唐功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南海亚热带地区部队花斑癣发病情况调查

    目的:摸清南海亚热带地区部队皮肤花斑发病情况,为降低皮肤浅部真菌病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南海亚热带地区某部队进行皮肤花斑癣发病情况调查,将所获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皮肤花斑癣患病率7.3%,占皮肤浅部真菌病总患病率的22.2%.本地区和外地籍战士皮肤花斑癣患病率分别为15.78%和5.40%.发病与家族易感性、机体免疫功能、高温、多汗及对病原菌易感等因素有关.结论:应针对病因及发病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积极做好基层部队卫生防病工作.

    作者:李恒进;樊建峰;索继江;梁坚;虞瑞尧;陈世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强化苦丁茶提高热耐受能力的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苦丁茶提高热耐受能力的作用,为研制新型防暑饮料提供依据.方法:以果蝇及小鼠为模型,分别以加入培养基或灌胃给药方法观察不同剂量(低、中、高)强化苦丁茶对热暴露的果蝇死亡率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在热环境暴露的存活时间和高温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强化苦丁茶(中剂量)能显著减少热暴露果蝇的死亡率,处理组雄果蝇死亡率为54.29%,雌果蝇为20.00%,而对照组分别为88.57%和54.29%(P<0.05);能提高热暴露小鼠存活时间,处理组为(17.0±2.0)min,而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4.5±2.1)min,(P<0.05);还能延长小鼠高温游泳时间,处理组雄小鼠为(77.8±20.7)min,雌小鼠为(91.0±28.1)min,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剐为(49.9±20.6)min和(56.4±24.1)min.结论:强化苦丁茶可提高热暴露果蝇及小鼠的热耐受能力,并有希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防暑饮料.

    作者:李向辉;郭俊生;赵法;邱璐;沈志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冷应激对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冷应激对心肌细胞损伤,特别是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寻求保护或减轻冷应激心肌损伤研究提供可能途径.方法:将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置于-10℃、-20℃进行冷应激,然后取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同时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结果:心肌细胞经-10℃、-20℃冷应激后,细胞凋亡率由(3.73±1.03)%,分别增加到(19.58±6.17)%(P<0.01)和(34.54±6.03)%(P<0.01);ROS含量由(18.8±2.1)荧光强度@mgpr-1分别增加到(34.8±2.0)和(40.8±1.3)荧光强度@mgpr-1(P<0.01,P<0.01);冷应激后,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活性也显著增高.结论:冷应激后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肌细胞死亡的重要途径,其机制可能是ROS升高造成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所致.

    作者:宋学立;钱令嘉;李风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生物芯片技术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展望

    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固定载体上构建的微型生化分析系统.生物芯片技术以其检测的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一经出现就已经成为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生物芯片技术着重论述了如下6个问题:(1)基因芯片的概念;(2)基因芯片的制备;(3)样品的制备和杂交反应;(4)杂交信号检测和分析;(5)基因芯片的应用;(6)生物芯片技术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并且着重指出,生物芯片技术可应用在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医学、防生物和防化医学以及分子选兵等诸多的医学领域.这将极大地丰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手段,为预防医学研究发展提供了可喜前景.

    作者:李君文;靳连群;晁福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队膳食营养卫生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为掌握基层部队膳食营养卫生状况,指导部队科学合理配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称量法结合查帐法进行连续7 d的膳食营养调查,对炊饮服务、卫生人员问卷调查并统计营养缺乏症状的人数.结果:部队平均营养供给量符合官兵需求.对1 274名饮服人员进行膳食营养卫生基本常识问卷考查,平均成绩偏低,113名卫生人员考查的平均成绩74.9分.第一季度发生营养缺乏症状者456人,发生率为7.69‰.结论:应加强膳食营养指导,提高饮服队伍素质,编制好食谱,确保部队官兵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要.

    作者:刘志林;李阳;张守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渡海登岛演习防疫保障特点及措施

    目的:为确保渡海登岛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和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有效提高保障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方法:派出防疫专家,跟随演习部队,对参演部队实施全方位的卫生防疫保障.结果:演习中采取的如下四点防疫保障措施,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1)建立精干、高效的联合卫生防疫保障指挥组织;(2)提高卫生防疫保障机动能力;(3)制定完善的卫生防疫保障预案;(4)搞好流行病学侦察.由于措施得力,参演部队未发生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昼夜发病率控制在总部规定的范围之内,较好地保障了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结论:通过随行演习部队保障任务,探索联合渡海作战卫生防病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慧刚;刘元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实用便携式流量可调电动采水器的研制

    目的:设计一种在不同流量、不同水深、采样口不规范等状况下均能采集到符合要求水样的采水器.方法:采用潜水泵、流量任意可调的便携式废水或地面水采水器采集水样,并进行理化检测.结果:应用电动采水器采集工厂生产废水测定BOD5为80.1±2.57 mg@L-1,而用水桶法采集测定,则为69.9±3.68 mg@L-1;两法比较P<0.01.应用电动采水器及沉桶同时采集珠江断面水样测定DO及BOD5均有显著差异,P<0.01.电动采水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较为实用,尤其适用于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水样的采集.结论:用该采样器现场采集生产废水样和地面水样,经一年多实践证明,较水桶、沉桶法更准确可靠,且实用方便.

    作者:刘慧杰;董万瑞;周进平;曾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内蒙古西北部沙漠化环境引发的疾病及防治的几点思考

    目的:针对内蒙古西北地区沙漠化扩展的现状,了解沙漠化环境下疾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的特点和规律,对沙漠化环境下引发各类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内蒙古西北驻军官兵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分析内蒙西北地区急剧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着重论述了影响该地区驻军官兵健康与生存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谒制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和做好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10点建议与思考.结论:积极治理生态环境,是促进人类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降低因生态环境恶化引起各种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孔繁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船载炮兵训练时患病情况分析

    炮兵船载炮训练是一项新的军事训练内容,其训练时的发病特点与其他兵种有所不同.为此,我们对某炮兵部队进行为期2个月的船载训练期间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整风;周云高;黄崇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1世纪疾病发展的趋势及控制对策

    本文概括了20世纪人类在疾病控制方面取得的成就和21世纪疾病发生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21世纪疾病发展的趋势和控制对策.在谈到21世纪疾病发展趋势时强调指出:(1)传染病仍将是人类的大敌;(2)非传染性疾病的迅速增加,是对21世纪全球发展的重要卫生挑战之一;(3)精神疾病将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4)伤害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5)地方病和职业危害严重.在谈到21世纪疾病控制对策时提出:依法控制疾病,搞好不同人群的免疫接种;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加强控烟工作力度,大限度地降低人群吸烟率;加强卫生保健的软件研究,适应疾病预防工作的需要;加强农村医疗保健制度和机构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陈宁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测评健康危险因素,做好疗养人员的健康教育

    目的:了解体检疗养人员的健康危险因素,以便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368例体检疗养人员进行了健康危险因素测评,并进行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增长年龄的对照研究,对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教育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二种健康教育的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部队干部的健康教育明显优于地方政府和厂矿企业职工.部队干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厂矿企业职工的评价年龄分别是41.4岁、44.5岁、43.0岁.平均增长年龄分别为40.5岁、40.0岁、41.0岁,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吸烟1.56、酗酒1.32岁、缺乏锻炼1.11岁.结论:通过健康测评,可以更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满意率.

    作者:俞文敏;朱一凤;陈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海训期间日光性皮炎调查

    2000年7月4~24日,某部特种大队在辽西的某海域进行泅水训练.时值夏初,平均气温为30±3.1℃,海上平均风速为3.5 m@s-1,沙滩平均风速为0.5 m@s-1.训练期间,先后有112名官兵因日晒

    作者:肖兴义;郑国华;杨继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3 069名部队干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部队干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流行因素.方法:1997年4月至1998年10月从各大军区所属部队中选择1~2个单位的干部,共计3 069人,采血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三项指标,均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部队干部HBV总感染率为29.6%,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9%、23.6%和4.9%.流行因素调查显示,既往肝炎病史、手术史、乙肝接触史和城乡来源等是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结论:部队干部中仍然存在着3.9%的HBsAg携带者和70.4%的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对部队干部乙型肝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管荣斌;韩光红;张习坦;杨红;胡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新兵SCL-90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对军营生活的适应能力,指导部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新兵集训第一周和结束前一周各测定一次.结果:入伍之初,各因子分值较高,经过一定时间适应后,各因子分值及心理适应不良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相差显著(P<0.05),心理适应不良症状两次调查主要出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等因子项中,心理适应不良症状发生率与独生与否、农村与城镇、文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刚入伍新兵对军营生活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对新兵进行心理教育时,主要应帮助新兵逐步建立自信,减轻心理压力,提倡多赞许、多鼓励,适度批评,正确引导战士消除紧张、担心心理,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利于战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颜爱武;银涛;傅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九五”期间兰州部队卫生工作回顾

    目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军队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卫生机构全面建设,提高官兵健康水平,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九五”期间兰州部队卫生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总结出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五点体会:(1)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前提;(2)树立大卫生观念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基础;(3)提高官兵身心健康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目的;(4)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关键;(5)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保证.结论: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军队卫生工作方针,才能使部队预防、医疗、保健综合保障功能得到有力加强,从而提高了官兵整体健康素质,保障了部队军事训练和国防施工等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汪军武;刘发军;肖国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检测评价

    目的:掌握驻地水源水质变化的情况,为水源防护提供依据.方法: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毒理学、细菌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检测的26项指标中均未超标的水源占29.27%;有1~2个项目超标的水源占41.46%;有3个项目超标的水源占26.83%;有4个项目超标的水源占2.44%.结论:某部41个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情况基本是良好的,有些超标水源做适当处理后,可做为部队生活饮用水源.

    作者:魏文一;刘铁屏;赵清;安江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野战海水制淡研究

    目的:为了搞好野战条件下供应部队官兵干净淡化的饮用水,开展野战海水制淡研究,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研制野战反渗透海水淡化车,并对海水淡化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海水经淡化车处理后,浑浊度从制淡前的1.2 NTU,降至0.4 NTU;pH值从7.78,降至6.80;氯化物从16 500mg@L-1,降至230 mg@L-1;总硬度从4700mg@L-1,降至70 mg@L-1.海水制淡后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 5749-85).结论:反渗透海水淡化车野战机动性能好,达到了海水淡化的目的.

    作者:王琦;陈秀文;陈益棠;宋秋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创建等级卫生单位促进部队全面建设

    目的:为了贯彻“九五”全军除害灭病规划,促进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确保部队的战斗力.方法:在总结以往部队爱国卫生运动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创建等级卫生单位为主要内容的除害灭病工作,在创建活动中,注意把握部队工作重心,深挖内部发展潜力,把创建工作与部队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结果:通过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创建了30个“全军甲级卫生单位”、64个“军队无吸烟单位”、57个“总装备部级卫生单位”,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生活卫生质量;改善了营区环境卫生质量;增强了官兵文明卫生素质;控制了部队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以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结论:通过创建等级卫生单位活动,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这项活动应该坚持开展下去.

    作者:夏本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的临床与病原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发生急性腹泻病的临床情况及病原特点,为部队制订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 637名参加野外驻训的指战员,调查他们发生腹泻病的诊疗情况,并按WHO推荐的方法进行粪标本中的细菌分离和鉴定以及致泻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腹泻病的就诊率、及时就诊率、接受治疗率和隔离率分别为54.0%、30.3%、43.5%和0%.经治疗的患者多采用抗生素疗法(91.2%),无一例应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共检出6属72株致泻病原菌,检出率为63.1%(65/103),检出率高的是产毒性大肠杆菌(35.0%),其次为类志贺邻单胞菌(16.5%).各种致泻病原对氟哌酸和头孢他啶的平均敏感率分别为95.8%和100%,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土霉素、强力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应提高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腹泻病患者的就诊率和及时就诊率,并应采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并配以ORS疗法进行治疗.

    作者:聂军;白杨;芮勇宇;李建栋;俞守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