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部官兵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现状及预防

姬艳波;韩宏妮;段瑛春;陈立忠;王兵;曹铁梅

关键词:男性官兵, 强直性脊柱炎, 发病与预防
摘要: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在部队的发病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以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采用问卷、随访及体检等方式对北方地区部分官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发现AS在男性官兵中的患病率为2.44‰,年龄≤20岁和>26岁者患病率较高,入伍时间长者高于短者,AS患病率有随兵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患病与环境潮湿、寒冷及固定训练姿势有关.一年后随访发现AS的患病率为2.79‰以上.结论:应重视部队AS的防治,完善入伍体检,改善官兵的生活环境,加强防护及科学训练.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南海亚热带地区部队花斑癣发病情况调查

    目的:摸清南海亚热带地区部队皮肤花斑发病情况,为降低皮肤浅部真菌病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南海亚热带地区某部队进行皮肤花斑癣发病情况调查,将所获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皮肤花斑癣患病率7.3%,占皮肤浅部真菌病总患病率的22.2%.本地区和外地籍战士皮肤花斑癣患病率分别为15.78%和5.40%.发病与家族易感性、机体免疫功能、高温、多汗及对病原菌易感等因素有关.结论:应针对病因及发病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积极做好基层部队卫生防病工作.

    作者:李恒进;樊建峰;索继江;梁坚;虞瑞尧;陈世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CR检测东北地区部分蜱种中埃立克体DNA

    埃立克体病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可感染人和动物.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严重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和肾衰,甚至死亡.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埃立克体病主要由蜱传播.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类似于传播埃立克体病的潜在蜱种,且人蜱

    作者:魏安明;吴益民;胡玲美;张志强;冯立;刘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九五”期间兰州部队卫生工作回顾

    目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军队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卫生机构全面建设,提高官兵健康水平,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九五”期间兰州部队卫生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总结出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五点体会:(1)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前提;(2)树立大卫生观念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基础;(3)提高官兵身心健康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目的;(4)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关键;(5)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是搞好部队卫生工作的保证.结论: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军队卫生工作方针,才能使部队预防、医疗、保健综合保障功能得到有力加强,从而提高了官兵整体健康素质,保障了部队军事训练和国防施工等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汪军武;刘发军;肖国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测评健康危险因素,做好疗养人员的健康教育

    目的:了解体检疗养人员的健康危险因素,以便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368例体检疗养人员进行了健康危险因素测评,并进行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增长年龄的对照研究,对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教育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二种健康教育的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部队干部的健康教育明显优于地方政府和厂矿企业职工.部队干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厂矿企业职工的评价年龄分别是41.4岁、44.5岁、43.0岁.平均增长年龄分别为40.5岁、40.0岁、41.0岁,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吸烟1.56、酗酒1.32岁、缺乏锻炼1.11岁.结论:通过健康测评,可以更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满意率.

    作者:俞文敏;朱一凤;陈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官兵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现状及预防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在部队的发病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以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采用问卷、随访及体检等方式对北方地区部分官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发现AS在男性官兵中的患病率为2.44‰,年龄≤20岁和>26岁者患病率较高,入伍时间长者高于短者,AS患病率有随兵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患病与环境潮湿、寒冷及固定训练姿势有关.一年后随访发现AS的患病率为2.79‰以上.结论:应重视部队AS的防治,完善入伍体检,改善官兵的生活环境,加强防护及科学训练.

    作者:姬艳波;韩宏妮;段瑛春;陈立忠;王兵;曹铁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士兵越野训练前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作者:彭顺舟;任雨笙;符中明;李宏;舒娅;王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军队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卫生要求

    在全军食品卫生调研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国家食品卫生法及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军多年来对食品卫生工作中的管理经验,编制了切合我军实际的<军队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卫生要求>.本标准除针对食品采购、运输、储存三个环节的卫生学问题,编制了各自相关的条款外,还对食品容器、包装品、洗消用水、杀虫灭鼠、食品经管人员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督检验等关键事项,分别提出了技术要求.本标准的颁布实施,使军队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实现了规范化卫生管理,为部队官兵吃到清洁卫生的食品,保障全体官兵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怀江;何传民;付勇;赵伟;唐功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起腺病毒感染暴发流行的调查

    2000年5月17~24日,某军校连续出现一批以发热、头痛、头晕、咽痛、结膜炎、肌肉酸痛等症状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流行.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特征(1)时间分布:5月17~24日期

    作者:徐宝凤;陆建;徐更强;李伟;朱安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VA与VE对辐射诱发大鼠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辐射后过氧化损伤及VA、VE抗自由基损伤作用,为辐射后过氧化损伤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设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辐射)、VA、VE及VA+VE联合用药5组.在辐射前每天分别以VA 10mg@kg-1和VE 30 mg@kg-1给相应组大鼠灌胃.6 d后,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接受6 Gy60Co照射,照射后3 d宰杀取血作生化分析.结果:阳性对照组大鼠出现明显中毒症状.VA、VE和VA+VE组MDA含量分别为(128.86±56.27)μmol@g pr-1、(¨0.84±33.89)μmol@g pr-1和(149.94±32.82)μmol@gr-1,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的(201.25±37.01)μmol@g pr-1(P<0.05).VA、VE和VA+VE组SOD活性分别为(1.35±0.79)U@gpr-1、(1.66±0.61)U@gpr-1和(1.69±0.71)U@g pr-1,也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的(2.95±0.52)U@gr-1(P<0.05);VE组全血CAT活性为(1.43±0.29)U@ml-1.sec-1,高于阳性对照组的(1.18±0.22)U@ml-1@sec-1(P<0.05).实验组给予VA、VE或VA+VE后,血清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VA、VE能减弱辐射导致的自由基损伤,VA、VE联合用药对抗自由基损伤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璐;海春旭;秦绪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海训期间日光性皮炎调查

    2000年7月4~24日,某部特种大队在辽西的某海域进行泅水训练.时值夏初,平均气温为30±3.1℃,海上平均风速为3.5 m@s-1,沙滩平均风速为0.5 m@s-1.训练期间,先后有112名官兵因日晒

    作者:肖兴义;郑国华;杨继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野战海水制淡研究

    目的:为了搞好野战条件下供应部队官兵干净淡化的饮用水,开展野战海水制淡研究,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研制野战反渗透海水淡化车,并对海水淡化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海水经淡化车处理后,浑浊度从制淡前的1.2 NTU,降至0.4 NTU;pH值从7.78,降至6.80;氯化物从16 500mg@L-1,降至230 mg@L-1;总硬度从4700mg@L-1,降至70 mg@L-1.海水制淡后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 5749-85).结论:反渗透海水淡化车野战机动性能好,达到了海水淡化的目的.

    作者:王琦;陈秀文;陈益棠;宋秋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嗜中性多形核粒细胞(PMN)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其中嗜中性多形核粒细胞(PMN)起着核心作用.本文参考国外文献,着重综述了如下三个问题:(1)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PMN表面的粘附分子及其配体;(2)活性物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MN粘附和趋化的调节;(3)PMN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许多学者认为,缺血再灌注时,在多种活性物质的调节下PMN由粘附分子介导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并跨内皮细胞迁移,PMN与内皮细胞粘附时被激活,通过释放氧源性的代谢物和蛋白水解酶以及导致“无复流”而造成组织损伤.

    作者:王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队膳食营养卫生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为掌握基层部队膳食营养卫生状况,指导部队科学合理配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称量法结合查帐法进行连续7 d的膳食营养调查,对炊饮服务、卫生人员问卷调查并统计营养缺乏症状的人数.结果:部队平均营养供给量符合官兵需求.对1 274名饮服人员进行膳食营养卫生基本常识问卷考查,平均成绩偏低,113名卫生人员考查的平均成绩74.9分.第一季度发生营养缺乏症状者456人,发生率为7.69‰.结论:应加强膳食营养指导,提高饮服队伍素质,编制好食谱,确保部队官兵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要.

    作者:刘志林;李阳;张守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某部船载炮兵训练时患病情况分析

    炮兵船载炮训练是一项新的军事训练内容,其训练时的发病特点与其他兵种有所不同.为此,我们对某炮兵部队进行为期2个月的船载训练期间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整风;周云高;黄崇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创建等级卫生单位促进部队全面建设

    目的:为了贯彻“九五”全军除害灭病规划,促进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确保部队的战斗力.方法:在总结以往部队爱国卫生运动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创建等级卫生单位为主要内容的除害灭病工作,在创建活动中,注意把握部队工作重心,深挖内部发展潜力,把创建工作与部队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结果:通过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创建了30个“全军甲级卫生单位”、64个“军队无吸烟单位”、57个“总装备部级卫生单位”,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生活卫生质量;改善了营区环境卫生质量;增强了官兵文明卫生素质;控制了部队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以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结论:通过创建等级卫生单位活动,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这项活动应该坚持开展下去.

    作者:夏本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实用便携式流量可调电动采水器的研制

    目的:设计一种在不同流量、不同水深、采样口不规范等状况下均能采集到符合要求水样的采水器.方法:采用潜水泵、流量任意可调的便携式废水或地面水采水器采集水样,并进行理化检测.结果:应用电动采水器采集工厂生产废水测定BOD5为80.1±2.57 mg@L-1,而用水桶法采集测定,则为69.9±3.68 mg@L-1;两法比较P<0.01.应用电动采水器及沉桶同时采集珠江断面水样测定DO及BOD5均有显著差异,P<0.01.电动采水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较为实用,尤其适用于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水样的采集.结论:用该采样器现场采集生产废水样和地面水样,经一年多实践证明,较水桶、沉桶法更准确可靠,且实用方便.

    作者:刘慧杰;董万瑞;周进平;曾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强化苦丁茶提高热耐受能力的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苦丁茶提高热耐受能力的作用,为研制新型防暑饮料提供依据.方法:以果蝇及小鼠为模型,分别以加入培养基或灌胃给药方法观察不同剂量(低、中、高)强化苦丁茶对热暴露的果蝇死亡率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在热环境暴露的存活时间和高温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强化苦丁茶(中剂量)能显著减少热暴露果蝇的死亡率,处理组雄果蝇死亡率为54.29%,雌果蝇为20.00%,而对照组分别为88.57%和54.29%(P<0.05);能提高热暴露小鼠存活时间,处理组为(17.0±2.0)min,而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4.5±2.1)min,(P<0.05);还能延长小鼠高温游泳时间,处理组雄小鼠为(77.8±20.7)min,雌小鼠为(91.0±28.1)min,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剐为(49.9±20.6)min和(56.4±24.1)min.结论:强化苦丁茶可提高热暴露果蝇及小鼠的热耐受能力,并有希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防暑饮料.

    作者:李向辉;郭俊生;赵法;邱璐;沈志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渡海登岛演习防疫保障特点及措施

    目的:为确保渡海登岛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和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有效提高保障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方法:派出防疫专家,跟随演习部队,对参演部队实施全方位的卫生防疫保障.结果:演习中采取的如下四点防疫保障措施,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1)建立精干、高效的联合卫生防疫保障指挥组织;(2)提高卫生防疫保障机动能力;(3)制定完善的卫生防疫保障预案;(4)搞好流行病学侦察.由于措施得力,参演部队未发生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昼夜发病率控制在总部规定的范围之内,较好地保障了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结论:通过随行演习部队保障任务,探索联合渡海作战卫生防病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慧刚;刘元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马尔可夫链在海军疟疾疫情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海军传染病疫情预测、预报工作,检验马尔可夫链模型在海军疟疾疫情预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并预测1999年至2003年海军疟疾疫情趋势.方法:通过应用设定参数的马尔可夫链模型,逐年分析既往疫情资料做出预测,并与实际发病率结果比较,检验其合理性和适用性以及预测正确率,并用此模型预测今后五年内的疫情.结果:马尔可夫链模型用于海军疟疾疫情预测的正确率在60%~100%之间;预测1999年至2003年海军疟疾发病率均小于0.5%.结论:马尔可夫链模型适用于海军疟疾疫情的预测,1999年至2003年海军疟疾疫情趋势将处于低水平.

    作者:巴剑波;方旭东;徐雄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1世纪疾病发展的趋势及控制对策

    本文概括了20世纪人类在疾病控制方面取得的成就和21世纪疾病发生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21世纪疾病发展的趋势和控制对策.在谈到21世纪疾病发展趋势时强调指出:(1)传染病仍将是人类的大敌;(2)非传染性疾病的迅速增加,是对21世纪全球发展的重要卫生挑战之一;(3)精神疾病将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4)伤害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5)地方病和职业危害严重.在谈到21世纪疾病控制对策时提出:依法控制疾病,搞好不同人群的免疫接种;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加强控烟工作力度,大限度地降低人群吸烟率;加强卫生保健的软件研究,适应疾病预防工作的需要;加强农村医疗保健制度和机构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陈宁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