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计算中国女性人体环节质心位置多元回归方程的研究

石岫昆;高振平;刘海岩;石秀权;唐慧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 质心位置, 回归分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确定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惯性参数模型,建立直接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各环节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方法:采用CT-图像分析仪测算法,对50例中国女性样本(18~23岁) 进行体态参数测定、全身CT横断层扫描、影像分析、测算,并进行逐步相关回归,筛选、确定重要的变量.结果:设计了由15个环节组成的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数学模型,并据此推导、建立了以身高,体重、环节长度、宽度、围度等为自变量的直接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 结论:为直接测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整体及各环节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睫状体上皮瘤误诊为视网膜脱离一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有时胀痛半年来就诊,于1997年4月1日以右眼视网膜脱离收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马岩;郝明;徐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41例分析

    1982-1992年本科行喉声门水平部分切除及扩大切除手术41例,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高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治疗和预防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病人围手术期中MG危象发生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已收治的210例MG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改良治疗组(B组).采用多相监测、选择性预防性气管切开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及改进的麻醉方法.结果:A组病人MG危象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P<0.01).在B组中应用上述方法及措施,降低了围手术期中MG危象的发生率.结论:对MG病人在术前有效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术中、术后早期应用多相监测,及时了解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对较危重的病人行胸腺切除,同时予以预防性气管切开和全身麻醉的改进有助于降低术后MG危象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付彤;李志军;张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对76例91条神经损伤的病例分别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和神经外膜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应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为87.1%;神经外膜缝合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优良率为75.7%,两种方法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满意.

    作者:张巨;孙鸿斌;刘浩宇;刘学忠;谢延祥;苏文彪;张屹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缺铁性贫血(IDA)是临床上常见的营养性疾病,IDA由多种原因造成人体内铁的缺乏,而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所导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以婴幼儿、孕妇及育龄妇女多见.本文作者对56例IDA患者进行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测定,进而探讨其发病机制.

    作者:田春艳;李艳;姚敏捷;扈昕虹;范春生;李晓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枢丹预防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

    自2001年5月起本院使用枢丹控制因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现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淑姣;王绍明;母凯平;叶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2001年5月以来,本院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并与宫术安栓肛塞松弛宫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芳维A酸乙酯治疗掌跖脓疱病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芳维A酸乙酯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对76例掌跖脓疱病患者应用芳维A酸乙酯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体征进行疗效判定.结果:76例患者中,痊愈51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9.4%,痊愈率67.0%.结论:芳维A酸乙酯对掌跖脓疱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世义;李晓红;刘兵;马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体制备方法包封率的比较

    目的:研究超氧化物酶(SOD)脂质体佳制备方法,为进一步研究SOD脂质体防病、抗衰老的药理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冻融法、逆相蒸发法、钙融合法、逆相蒸发法与钙融合法联合法,分别制备SOD脂质体,并对4种方法的包封率进行了比较.结果:逆相蒸发法与钙融合法联合制备SOD脂质体法包封率大. 结论:逆相蒸发法与钙融合法联合法为佳制备SOD脂质体的方法.

    作者:李俐;马颖哲;闫晓凯;张桂荣;杨翰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药慢肾灵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慢肾灵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2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服用慢肾灵治疗,对照组120例,投服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尿蛋白定性、肾功能及血生化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20例患者疗效、尿蛋白定性、肾功能及血生化学检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肾灵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李有田;迟宝荣;李洋;李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

    本文作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效果,并对其毒副作用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作者:冷瀛;邵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凝药物预防激素所致股骨头坏死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同时应用抗凝药物对激素引起股骨头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大白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冲击注射地塞米松)与实验组(冲击注射地塞米松同时给予蚓激酶).实验30 d处死动物,取股骨头作肉眼、常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①肉眼观察实验组股骨头剖面呈红色,对照组呈浅红色;②光镜下对照组较实验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增大;③电子镜下对照组见死亡骨细胞,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比实验组多见.结论:大剂量应用激素同时给予抗凝药物有助于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李卫哲;李景南;张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人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我国古代鲜卑居民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及其发病原因.方法:对268例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鲜卑遗骸进行了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观察.结果:患有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个体占总观察人数的28.7%,明显高于现代人,且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性别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这种病变的高发现象,可能与当时的单一饮食结构、低营养水平及不良卫生状况等因素所致的缺铁性贫血有关.

    作者:张全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牛皮癣并发骨髓重度受抑患者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液形态学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999-2002年本院血液内科收治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症状的12例患者,其共同特点是均患有牛皮癣,而且此次住院前都有在个体诊所服中药史,诊断为药物所致造成的骨髓抑制,后经合理治疗痊愈,其中男7例,女5例.另外收集20例急性再障患者.分别在入院治疗2周左右时采集骨髓进行涂片、骨髓活检;末梢血采集进行常规涂片,瑞姬氏染色.选择取材、涂片、染色良好的骨髓片、血片,在1000×下进行血细胞分类计数;另外采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

    作者:郭素红;王晓玉;朱辛为;李平;赵庆福;刘诗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

    1 资料及方法 164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103例,女61例,年龄43~78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肢体麻木等.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8例,糖尿病7例,高血脂13例.TCD诊断仪为美国产ASU-128D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2 MHz,患者静卧,将探头置于颞窗、枕窗,对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MAC、ACA、PCA、VA、BA)探查,必要时对眼窗眼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颅外段探查.

    作者:李松芝;虞彦;姚秀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以低血糖昏迷为突出表现的席汉氏综合征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反复意识障碍1周,加重1 d于2003年3月25日入院.患者1周前因感冒后出现心慌、多汗、乏力,继之意识模糊,多次查血糖均低,低为1.9 mmol*L-1,静脉补充葡萄糖后意识转清.入院前1 d症状加重,处于昏迷状态.

    作者:王虹蛟;王强;王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多重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结合临床化疗效果探讨白血病多重耐药(mdr)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内药物浓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白血病mdr基因的表达.结果:12例难治及复发患者柔红霉素(DNR)的平均浓度为(44.80±7.74)%,而10例初治完全缓解患者DNR的浓度为(80.01±2.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12例难治及复发患者mdr1基因表达结果除4名阴性外,其他均为阳性,而10例初治完全缓解患者mdr1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白血病mdr,能初步筛选急性白血病mdr的类型,对临床化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春燕;姜振宇;姚程;李舜华;袁长吉;张福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九例报告

    苯巴比妥钠产生过敏反应属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1993-1999年本科共收治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宁湘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紫丁香叶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中HBeAg及HBsAg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紫丁香叶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和HBsAg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eAg和HBsAg表达的变化并以抑制率来表示.结果:紫丁香叶提取物对HBeAg和HBsAg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紫丁香叶提取物对HBeAg和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在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作者:高士奇;迟宝荣;王峰;刘晓东;金镇勋;贺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红参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h2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红参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h2的含量.方法:乙醇提取红参中总皂苷,乙醚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制备人参皂苷-Rh2,色谱柱为惠普Zobax ODX(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87∶13∶0.2).结果:红参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h2的含量为0.25%.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度高.

    作者:张天斌;丁长江;李绪文;孟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