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波口岸首例HIV/HCV重叠感染报告

李红;周力沛;郑剑宁

关键词:宁波口岸, 首例, 重叠感染, 快速检测法,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抗体阳性, 免疫印迹法, 检验检疫局, 血清学, 健康体检, 基本情况, 初筛试验, 出国劳务, 中文化, 实验室, 感染者, 出入境, 艾滋病, 云南
摘要:1 基本情况感染者,男,34岁,云南临沧人,高中文化,已婚,未育.因申请出国劳务于2005年7月12日来宁波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健康体检.血清学初筛试验HIV抗体阳性,次日重新抽血,血清送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检测,用两种不同试剂分别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和A/R(快速检测法)法检测,结果都为阳性,用WB(免疫印迹法)带型检测,结果为gp160、gp120、p66、p51、gp41、p24、p17,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
口岸卫生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2004~2005年度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技术壁垒、检疫措施新实施情况回顾(连载六)

    17 阿根廷17.1 技术性贸易壁垒早在1998年,阿根廷开始对各种产品执行一项强制性的安全认证制度.其检验程序经常显得不统一、冗长和不透明.要求产品再检验的法规尤为繁琐、费用高,对中小企业造成沉重的财务负担.阿根廷的原产地证明要求终产品各部件生产国的单独证明.阿根廷在执行这些措施时并未履行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通报和评论要求.

    作者:徐世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显像管调试作业对操作人员视觉影响的调查

    目的 了解显示器生产企业内显像管调试作业能否引起操作者视疲劳、视力下降及晶状体改变,以期为其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显示器生产企业260名工龄在3~13年的显像管调试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视力、晶状体裂隙灯检查,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从事显像管调试作业平均7年时间的人员均出现不同程度视力减退及眼痛、眼胀、畏光流泪、干涩感、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长期从事显示器生产过程中显像管调试作业可引起视疲劳、视力下降,应采取相应眼睛防护和保健措施.

    作者:郑正福;吴金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眼科手术监测与护理

    目的 探讨确保老年患者眼科手术安全的方法.方法 18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75例,女115例,年龄67~85岁,术中均连接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做好患者心理及术中护理.结果 术中患者循环功能较为稳定,脉搏血氧饱和度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术中高血压发率25.89%,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22.89%.结论 术中严密的监测及护理对确保老年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毕淑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天津市塘沽区16例HIV/AIDS个案调查分析

    1对象2003~2005年,塘沽区报告并经确认且登记在册的HIV/AIDS病例16例.其中具有HIV初筛实验室的上级医疗单位报告10例(性病门诊4例,临床门诊就诊患者3例,手术检测2例,孕产妇检测1例),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门诊部报告1例(出入境体检),塘沽区血站报告1例(无偿献血员街头采血检测),塘沽区卫生防病站报告4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体3例,感染者配偶检测1例).

    作者:高洪艳;郝志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4~2005年阿勒泰口岸出国人员健康体检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出国人员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归纳,为疾病预防和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防止传染病由口岸传入传出.方法 对阿勒泰辖区2004~2005年共10 494名出国人员健康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37人,占总受检人数的1.31%,其中,旅游探亲68人,移民和留学各32和25人,商务、劳务等共12人;2004年8人,2005年129人.结论 旅游探亲、移民、留学人员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重点人群,应加强监测.初筛未发现HIV阳性、梅毒等病例,但不应忽视对传染病的日常监测和预防宣传工作.

    作者:苟宝华;余永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青岛口岸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疾病监测及快速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寻求疾病快速检测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通过总结和分析2002~2004年间山东口岸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及疾病监测工作情况,分析目前口岸出入境旅检通道实施疾病监测工作较为薄弱的原因,探讨寻求快速检测方法的必要性.结果 由于目前的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操作复杂、耗费时间长、已有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成本较高,难以在口岸出入境旅客通道实施有效的疾病监测.结论 急需寻求快速、高效、准确、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加强口岸疾病监测工作.

    作者:张岳林;马赛;刘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酒中甲醇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 对气相色谱法测定酒中甲醇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探讨该方法测定的置信度和准确度.方法 找出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给出该分析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 g/100 ml.当样品浓度为0.0288 g/100 ml时,其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6.1×10-4 g/100 ml.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酒中甲醇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估,对其它方法如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法等不确定度的评定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戴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行业、公共场所行业人员体检HBsAg及HBeAg携带情况调查分析

    1 检测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餐饮行业、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1.2 检测方法 无菌抽取静脉血5 ml~10 ml,分离血清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及HBeAg.方法及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进行.试剂由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推荐,结果判定严格按说明书规定.仪器:Spectra Classic酶标仪;Columbus Ⅱ型洗板机.

    作者:李国杉;肖红;徐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应用行政处罚手段的探讨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趋频繁,口岸卫生检疫工作内容不断丰富,为了有效防止和处罚进出境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良好的口岸执法形象,正确行使行政处罚权是必要的.然而,在以往的检疫工作中,应用行政处罚手段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不多,相关报道也非常鲜见,排除各种客观因素外,同口岸执法人员本身对行政处罚的法律程序不清晰,缺少规范执法意识,与执法心理中的拣轻避重,甚至部分搀杂人情执法因素有关.

    作者:陶国宏;周治平;侯晶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晋江围头港蝇类初步调查

    目的 掌握晋江围头港的蝇类构成、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口岸卫生监督和蝇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04.9~2005.8采用捕蝇笼诱捕法对围头港蝇类的种群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蝇类17 978只,年平均蝇密度为99.88只/笼·日,经鉴定隶属4科11属16种,其中以家蝇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36.02%;其次为元厕蝇和中华海花蝇,分别占捕获总数的18.13%和12.24%,蝇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型,以10月为高,达到234.93只/笼·日.不同生境蝇类密度有差别,以食堂的为高,达186.28只/笼·日.结论 在围头口岸的蝇类密度控制方面,要以家蝇、元厕蝇、中华海花蝇、大头金蝇为主要监控对象;同时根据不同时间、地点采取相应的消杀灭措施.

    作者:黄文金;欧阳钦芬;苏友才;蔡芳敬;赵高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5年盐阜直通式监管点入境集装箱卫生检疫情况分析

    目的 根据2005年盐阜直通式监管点医学媒介截获情况,探讨加强监管减少疫情风险的措施.方法 抽取一定比例的集装箱,携带查验包及相关工具查验,重点查验来自疫区集装箱及可疑集装箱.结果 2005年共监管集装箱19 209 TEU,检出65批19种3 850只医学媒介生物.结论 盐城口岸输入性媒介以常见种为主,必须研究制定对策,将输入性媒介引起检疫监测传染病的风险降至低.

    作者:杨志俊;褚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国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全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涉及到国家公共安全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该文将在阐明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若干对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议供读者探讨.

    作者:杨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番禺口岸2 583名出入境人员B超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对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确定这一人群的主要疾病谱,为出入境人员进行健康咨询和医学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了2 583名体检者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检出23类疾病437例,占参检人数的16.92%;男性与女性患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159,P>0.05).其中脂肪肝82例,占病例总数的18.76%,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男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7.942,P<0.01);肾脏结石53例,占病例总数的12.13%;肾脏囊肿45例,占病例总数的10.30%;脾脏偏大至肿大38例,占疾病总数的8.7%;胆囊结石35例,占疾病总数的8.01%.输尿管结石中3例伴有肾脏重度积水.结论 疾病的构成主要为脂肪肝、肾脏结石、肾脏囊肿等.阳性病例主要分布于台胞、交通员工、公务人员和劳务人员.患病脏器分布依次为肝脏、肾输尿管、胆道、脾脏.

    作者:吴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特点,为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以及加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法)、胶体硒法;阳性标本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B)确认.对HIV抗体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05年共对229 96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8例,总检出率为0.12‰.28例HIV感染者中外籍人员占60.7%,感染率为0.46‰;30~39岁为高发年龄组,占42.9%;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感染者;未婚感染者高于已婚感染者;从职业分布看技术人员、商务人员和驾驶员比例大;并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方式.结论 中国艾滋病传入的风险高于传出的风险.应加强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作者:李微;李莹林;李戈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Sysmex KX-21N血液细胞分析仪保养与常见故障排除

    盐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实验室于2004年购置了一台日本株式会提供的Sysmex KX-21N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该机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分析参数比较全面等优点.截止2006年8月底,该分析仪共检测血常规标本7 100份左右,现将该仪器的保养、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总结归纳,以供参考.

    作者:肖士海;戴德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韩国际客运班轮航线卫生检疫监督结果分析

    目的 总结经验,提高工作质量,促进中韩客运班轮航线出入境卫生检疫监督工作顺利开展.方法 对秦皇岛至仁川中韩国际客运班轮航线通航一年来出入境卫生检疫监督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改进措施.结果 在入出境卫生检疫监督、旅客携带物品检疫查验和旅检现场设施等方面均发现和存在较多的问题及不足,特别是船舶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和国际带工携带违禁物品等方面更加突出,表明中韩航线存在疫情疫病传入等巨大潜在风险.结论 建议制定统一完善的中韩客运班轮航线出入境卫生检疫监督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开展人员培训和业务交流,提高工作质量,达到有效防止疫情疫病和其他危害因素传入传出的目的.

    作者:聂维忠;李德昕;汪仁杰;于长利;张文波;常征;高波;郑向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卫生除害处理单位工作质量监督管理方法探讨

    目的 加强卫生除害处理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从卫生除害处理工作的全程探讨工作质量的可控点.结果 通过事前资质认证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通过对具体的施药处理操作进行过程监管及处理后效果评价等方法对处理单位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监管.结论 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卫生除害处理单位工作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作者:李春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米中残留的咪唑磺隆

    目的 本方法为大米中咪唑磺隆残留量的检测技术.方法 样品提取后采用自动固相萃取方式;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 低检测限为0.02 mg/kg;大米中残留咪唑磺隆量实验精密度为2.23%~5.66%;咪唑磺隆的添加浓度在0.02 mg/kg~0.50 mg/kg时,回收率范围为88.5%~90.7%.结论 该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灵敏度,准确度好,可靠性高等技术特点.

    作者:张曼;何佳;古珑;林安清;许泓;张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甘其毛道口岸鼠、蚤染疫情况初步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甘其毛道口岸鼠、蚤染疫的基本情况,为该口岸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 2005.9.19~2005.9.30采用24 h夹日法,调查野鼠密度,利用五米夹线法调查夜间活动鼠数量;连续在室内布夹48~72 h/次法调查家栖鼠数量;对所有捕获鼠进行检蚤;对所有捕获鼠、蚤进行细菌学检验;对捕获活鼠进行血清学检验.结果 共捕获鼠类艾鼬类39只,隶属2科6属,艾鼬1种.获蚤172匹,隶属4科5属.对所获鼠、蚤进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初步掌握了该口岸鼠、蚤及染疫的基本情况,主要宿主(长爪沙鼠)、密度较低,口岸地区发生鼠间鼠疫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葛润平;孟传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宁波口岸首例HIV/HCV重叠感染报告

    1 基本情况感染者,男,34岁,云南临沧人,高中文化,已婚,未育.因申请出国劳务于2005年7月12日来宁波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健康体检.血清学初筛试验HIV抗体阳性,次日重新抽血,血清送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检测,用两种不同试剂分别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和A/R(快速检测法)法检测,结果都为阳性,用WB(免疫印迹法)带型检测,结果为gp160、gp120、p66、p51、gp41、p24、p17,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

    作者:李红;周力沛;郑剑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口岸卫生控制杂志

口岸卫生控制杂志

主管: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主办:天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