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知柏地黄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赵雁焕;杨春霞;曹伟

关键词:知柏地黄丸, 慢性牙周炎, 龈沟液, 炎性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CP)患者血清及龈沟液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CP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知柏地黄丸6 g/次,2次/d,2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2组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及龈沟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取6颗指数牙作为受检牙,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4周后血清及龈沟液TNF-α、IL-1β 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SBI、PD、AL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结论 知柏地黄丸联合基础治疗治疗CP,可显著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牙周炎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对老年患者术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

    目的 观察分析优化的手术室基础护理流程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服务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 —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化的手术室基础护理,对照组患者定期到手术室护理,评定2组护理服务质量.结果 2组护理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焦虑与抑郁评分状况较护理前均有显著提升,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护理后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手术室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柳蓉;张梅;罗伟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新进展

    快速康复理念是集外科精准操作、现代麻醉、优质护理为一体的集成创新.自2001年提出快速康复理念后,该理念迅速被运用于各个学科,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它能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今后的研究中,快速康复理念也应跨入新的航向,开始关注该理念对人类免疫学的影响,此类研究在国外鲜有人涉及,在国内仍处于空白,故需要更多临床试验来证实.

    作者:刘文慧;姜晓薇;姜连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橙皮苷对IgA肾病大鼠肾脏组织中PAI-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橙皮苷对IgA肾病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橙皮苷治疗组,每组20只,模型建立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治疗,于治疗4、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脏病理学,同时半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PAI-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期间模型组、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第6周末开始出现镜下血尿(P<0.05),橙皮苷治疗后,有一定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24 h UP、Scr、BUN、IL-2和PAF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降低;PLT和PT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PTT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明显升高(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升高;光镜下正常组大鼠肾小球形态正常,模型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中重度增生,橙皮苷治疗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得到明显缓解;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AI-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橙皮苷治疗4周后明显升高(P<0.05),治疗8周后基本和治疗4周后一致.结论 橙皮苷可明显减少血尿、减轻病理改变,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橙皮苷通过增加PAI-1的产生而发挥作用的.

    作者:何伟;陈明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

    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2组进行Portmann评分、H-B分级、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Portmann评分,H-B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Ⅳ~Ⅵ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较单独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作者:刘桑;吴晓丹;林冠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清金化痰汤对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究清金化痰汤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金化痰汤治疗.观察CPIS指标、CPIS评分、PCT水平变化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体温、气道分泌物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WBC水平、胸部X线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CPI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CPI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PCT水平、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PCT水平、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清金化痰汤对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

    作者:张丽娜;孙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从伏邪学说角度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特点及发生发展过程与伏邪致病有诸多相似之处,其病因病机多为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素体虚弱而致脾胃运化功能虚弱,浊阴上逆.伏邪发病的三要素可概括为正气、邪气和环境,其致病特点多不易察觉即隐匿潜藏,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伺机而发,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表现为留连晚发的时间特点,深层潜藏的空间特点,并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着动态变化的特点,这与胃食管反流病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役失常等诱发,停药后又极易复发的发病特点相似,而其表现除了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外,还同时伴随许多食管外症状如咳嗽等,易误导临床的诊断.临床治疗多从调畅内伏之肝胃气机,清化内伏之脾胃湿热,补益脾胃、顾护正气,未病先防、瘥后防复等角度着手,均有一定显著的疗效.

    作者:徐婷婷;沈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祛痰法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左心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MWT和sPAP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祛痰法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左心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H)患者6 MWT和sPAP的影响.方法 选取左心相关性P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包括给予吸氧、利尿、抗凝以及正性肌力药,并加以护理.试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口服益气活血祛痰法方药,同时配合中医护理.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症状、肺动脉收缩压(sPAP)、6 min步行实验(6 MWT)距离改善情况,计算2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6.7%(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6 MWT距离差值为(117.62±8.78)优于对照组的(83.55±34.46)(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降低差值为(24.52±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0.58)(P<0.05).结论 益气活血祛痰法联合护理干预可调整患者脏腑功能,显著改善左心相关性PH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增强心肌功能,降低肺动脉收缩压.

    作者:刘姿瑶;陈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脊髓损伤是一种由外伤、感染、缺血或相关病变累及引起的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传统的营养神经药物、理疗及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已有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干细胞移植是一项有望修复脊髓损伤的策略.研究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现状及新进展可为脊髓损伤开辟全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黄冠灵;黄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CYP2E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2E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乳剂灌胃建立NAFLD大鼠模型,于灌胃第6周末形成脂肪肝后,给予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和水飞蓟宾胶囊4周,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变化,并通过荧光定量(qPCR)法测定大鼠肝组织CYP2E1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肝脏病理变化改善;疏肝消脂Ⅲ方组CYP2E1的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疏肝消脂Ⅲ方胶囊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病理学变化,抑制NAFLD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肝脏,作用机制可能与CYP2E1表达有关.

    作者:陈进;冯崇廉;聂钊源;邓炜;李伟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地龙治疗小儿热哮

    热哮是小儿哮喘发作期常见证型.地龙以其灵动特性及性味特点,显示出其清热祛风,通络平喘的作用优势,符合小儿热哮治疗原则.研究显示,不同的地龙炮制方法 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地龙的临床疗效.我国幅员辽阔,拥有适宜地龙生长繁殖的优质土壤,具有明显道地药材优势.

    作者:李芸;薛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知柏地黄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CP)患者血清及龈沟液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CP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知柏地黄丸6 g/次,2次/d,2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2组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及龈沟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取6颗指数牙作为受检牙,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4周后血清及龈沟液TNF-α、IL-1β 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SBI、PD、AL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结论 知柏地黄丸联合基础治疗治疗CP,可显著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牙周炎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雁焕;杨春霞;曹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医林改错》拾遗

    《医林改错》全书分为上下2卷,记载了王清任42年的医学心得和临床经验.该书立论新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用,深受中医界的推崇,深刻的反映了王氏勇于创新的学术思想.全书有方33首,用药87味,这些药方有很好的疗效,至今仍在临床中采用.王氏擅长活血化瘀立法与组方思路,如活血化瘀药与行气药、清热药、化痰药等配伍,随证加减提高疗效.《医林改错》是在博览群书后客观的纠正和升华,是科学的、严谨的为医之道,此书适合中医初学者,同时也是中医临床研究重要的参考书籍.

    作者:邓颖;夏敏;张利梅;陈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LBL结合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肝脏功能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LBL结合PBL教学方法 在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肝脏功能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LBL、LBL结合PBL的教学方法对A、B 2组学生就实验诊断学生化领域肝脏功能内容进行教学,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B组学生在理论知识考核及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方面的表现均优于A组学生;调查问卷发现B组学生普遍认为LBL结合PBL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对肝脏功能的理解和临床应用能力.结论 LBL结合PBL教学法不仅能让学生巩固肝脏功能基本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应用能力,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蒋本春;李春欣;郭丽娇;朱光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数据挖掘对敦煌及古代医籍中麻黄汤用药配伍规律研究

    搜集整理清代以前敦煌古医方及古代医籍,仅西汉、南北朝、南朝、唐、宋、元、明、清8代共46部,按不同年代及医籍引用同名方剂重复计,涉及有关麻黄汤133首.其中35部出现正名麻黄汤112首,17部出现异名麻黄汤22首.整理组方不同麻黄汤112首涉及中药119味,药物分为19类,单味用药总次数937次.分析研究历代麻黄汤组成可知:《伤寒论》麻黄汤由历代麻黄汤组成核心药物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构成.《敦煌古医方》麻黄汤组方中除青木香、吴茱萸、枳壳外,其他15味药均为频率大于0.6%的主干药.敦煌古医方所载麻黄汤组方与《备急千金要方》麻黄汤相比仅少犀角,可能为其后者的加减方.

    作者:李廷保;杨鹏斐;张花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健脾养阴法在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炎(CTD-IL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西医多应用糖皮质激素结合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物等治疗.由于结缔组织疾病证型的自有特征及受临床常用药物的影响,多耗气伤阴,损伤脾胃,导致患者伴有气阴两虚的表现.故在临床CTD-ILD治疗中,当重视健脾养阴之法,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相关药物的毒副作用.此外,应用健脾养阴之法,可同调肺之母子二脏,以培土生金、金水相生,起到补润肺之气阴之功.

    作者:李燕村;刘庆银;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药厂GMP认证工作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药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在药厂GMP认证审评工作各环节应用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审评各环节进行排查,根据评估风险值确定企业现场检查时间,并运用风险管理工具评价企业缺陷项目的改正效果.结果 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提高药厂GMP认证的工作效率,规范工作程序,合理分配资源.结论 风险管理在药厂GMP认证审评工作中可科学准确的对待审评企业做出评价.

    作者:刘文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药复方治疗神经衰弱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神经衰弱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在治疗神经衰弱的200首中药复方中共有中药197种、用药总频数为2168次.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酸枣仁、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等;治疗神经衰弱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解表药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心、肺、肾、胃为主.关联分析结果 显示了中药间的关联情况,得出药对的频繁项集.结论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神经衰弱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是可行的,得出的数据挖掘信息对治疗神经衰弱新药的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目标和思路.

    作者:陈婷婷;陈林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邵铭教授治疗胆系疾病经验

    邵铭教授根据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等胆系疾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胆囊炎的三期治法,以及应用疏肝理气、软坚散结、降胆和胃、清化通络四法治疗胆石症,并且根据活血化瘀药物药效程度的不同提出了分层次使用的经验,在临床上治疗胆系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田文君;邵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电项针对失眠大鼠脑干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刺激频率电项针对PCPA致失眠大鼠脑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项针促眠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刺激频率电项针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电项针1组(取刺激频率2 Hz)、电项针2组(取刺激频率50Hz)、电项针3组(取刺激频率100Hz).除正常组外,各组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大鼠失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项针各组分别按各自刺激频率给予干预治疗,1次/d,30 min/次,连续7 d,治疗后留取脑干组织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的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干组织中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DA、NE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电项针治疗7 d后,失眠大鼠脑干5-HT含量升高,DA、NE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项针各组之间疗效比较,电项针1组明显优于电项针2和电项针3组(P<0.05);电项针2和电项针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项针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失眠大鼠脑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的质量浓度有关;电项针2组疗效优于其他2组,说明2Hz刺激频率电项针治疗失眠效果更好.

    作者:吴建丽;王天琪;王永亮;杜冬梅;史文强;王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脑组织保护、清除自由基、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在生命体征稳定及病情平稳后针对性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Vm、EDV、PSV、PI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NAA/(Cho+Cr)、NAA/Cr值高于对照组,Cho/Cr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抑郁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高频r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可有效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戈蕾;赵玉晓;陈静;崔万森;薛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