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活血中药复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及护理

刘越

关键词:补肾活血, 中药复方, 慢性肾衰竭,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复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1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并配合中医护理.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改善情况,计算2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71.67% (P <0.05);2组腰膝酸软、浮肿、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cr、BUN、Ccr等指标变化,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复方能补益脾肾、升清降浊,有效改善肾功能,有效的中医护理后能够减缓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九味肝泰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九味肝泰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12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九味肝泰组、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九味肝泰组服用九味肝泰胶囊;恩替卡韦组服用恩替卡韦片;联合治疗组为前2组联合用药,治疗6个月后比较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转化生长因子-βl(TGF-p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HBV DNA定量、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等指标.比较总有效率以确定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血清SOD和GSH明显提高,MDA明显降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GGT)明显降低,与恩替卡韦组比较,P<0.05.HBV DNA定量和TGF-βl与九味肝泰组比较,P<0.05.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Ⅲ)、血清层粘连蛋白(LN)和ⅣV型胶原(cIV)明显降低,总有效率96.11%,与九味肝泰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P<0.05.结论 九味肝泰与恩替卡韦联合用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时可产生药物协同作用,对降低HBV DNA定量、减轻肝组织纤维化病理进程、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较单独用药疗效更好.

    作者:杨增强;陈悦;吴文琴;雷尚芳;秦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HPLC-DAD法同时测定糖痹康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

    目的 研究糖痹康颗粒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DAD法测定糖痹康颗粒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0.1%甲酸与水-0.1%甲酸与乙腈(18%~60%)梯度洗脱;检测λ为多波长检测分别是:196、201、202、204、276、228 nm;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 6种活性成分在5 ~ 6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芍药苷:Y=227 988X+182,R2 =0.999 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Y =417 929 X-213,R2=0.999 7;特女贞苷:Y=199 569X-312,∥=0.998 3;迷迭香酸:Y=364 936X+152,R2 =0.998 1;黄芩苷:Y=64 131 X+ 362,R2=0.999 4;小檗碱:y=87 882X+ 111,R2 =0.999 5.6种活性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芍药苷:101.44%(RSD =0.48%);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99.99%(RSD=0.43%);特女贞苷102.07%(RSD=0.57%);迷迭香酸:98.38% (RSD=0.46%);黄芩苷:102.71%(RSD=0.485%);小檗碱:99.54% (RSD =0.77%).结论 所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可靠,可用于糖痹康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颖;王东超;高佳琪;秦灵灵;孙文;张岩;石浩霞;兰卫;除暾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活血化瘀、祛痰降浊论治冠心病

    冠心病的发生以痰浊血瘀证居多,气血津液运行障碍乃为痰瘀形成的基础,脏腑功能失调则是痰瘀生成的根本.痰浊、瘀血同为水谷精微所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夹滞,受脏腑功能的调控,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二者相互为病.治疗上应注重痰瘀同治,应注重气、血、津液及肺、脾、肾等脏腑功能的平衡与调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临床常用导师经验方通脉降浊汤.

    作者:韩一萍;王凤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纪青山教授针刺治疗颈椎病

    纪青山教授认为,颈椎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颈部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病.临床上治疗应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为主要原则.并提出,以压痛点为代表的局部病症是人体气血阻滞的典型病理表现,临床上当遵循“以痛为腧”的原则,针对压痛点取穴,并通过配合五腧原穴以增强疏通经络的效果.针刺治疗效果的好坏,重点在于是否获得针感,纪教授强调在行针时应注意基本手法的运用,尤其是提插捻转手法的配合使用,快速使其得气,以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张楚;刘春;陈春海;刘奇;陈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临床路径信息监测管理平台的中风后肢体痉挛诊疗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依托临床路径信息监测管理平台,探讨中风后肢体痉挛诊疗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中风病恢复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路径组、非路径组两组,各36例.观察两组医疗费用、住院天数、Brunnstrom 脑卒中恢复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测定(FIM)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非路径组比较,路径组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级、功能独立性测定(FIM)改善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费用及住院天数均显示出了优势(JP<0.05);同时路径组中62.5%的患者倾向接受临床路径进行诊疗;并在服务评价方面的满意度显示出了优势(P<0.05);结论 与非路径组相比,路径组能提高临床疗效,显示出经济学优势,提高治疗满意度;临床路径信息监测管理平台能够优化数据管理,确保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费用、疗效判定、患者满意度等信息及时准确录入,同时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利用.

    作者:宫伟国;崔雅斌;任吉祥;高春雷;王泽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王秀云教授不孕症中医治疗思路

    王秀云教授认为,不孕症的主要病因病机责之于肾虚;胞脉不畅及气血不调也是两个主要病因.不孕症的治疗中始终贯穿着5个基本方面,即肾精充盛是孕育的根本;胞脉通畅是孕育的保证;气血调和是怀孕的关键;时间选择是帮助不错过孕育的佳时机;孕育成功是追求的终目标.在不孕症的治疗中,做到师古不泥,衷中参西,灵活运用中医学理论体系并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审因求本,辨证论治,治疗上益肾为主,兼以活血通络,调和气血,握机审时,孕后酌情安胎治疗.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活血通脉胶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活血通脉胶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下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后常规抗凝、抗感染、功能锻炼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活血通脉胶囊1粒/次,2次/d,连续治疗2周;于术前和用药后1、7、14 d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生化仪测定血红蛋白(HGB)含量;记录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2组术后各炎症因子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用药后1d达高峰,用药后7、14d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P<0.05,其中IL-10用药后1d2组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治疗组CRP、IL-6、IL-I0、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后HGB呈先降后升趋势,用药后1d降至低,用药后7、14 d逐渐上升,各时间点比较,P<0.05,其中治疗组HGB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通脉胶囊可明显减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隐性失血引起的HGB下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金岭;连振刚;宋伟;王建华;吴永东;李占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4和结肠组织COX-2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XY)抑炎、修复、调节免疫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84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蜥蜴散80目组、100目组、80目+100目混合组、柳氮磺胺吡啶组,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诱导UC模型.造模成功后做相应治疗,光镜观察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血清IL-4的含量和结肠组织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4含量明显升高,COX-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组与其他治疗组比较,IL-4含量明显升高,COX-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可能通过升高IL-4的含量,减少COX-2的合成而抑制炎性细胞,调节免疫,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促进结肠溃疡的修复.

    作者:张蔷;朱西杰;孔娟;叶景阳;安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冬季服用补肾养精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采用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探讨基于肾主骨理论指导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例5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5例.2组治疗时间均由立冬节气至大寒节气共75 d,其中治疗组使用二仙汤加减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右腕部骨密度(BMD),血清钙(Ca)、血清磷(P)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清P值升高,与对照组升高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肾主骨、肾应冬理论,冬季使用补肾养精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疗效,对择时服药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蔡榕琪;李建军;孟依临;吴红倩;刘宇飞;赵宗良;宿芳;陈艳霞;张长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以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为模型,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研究针刺对其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剌组运用噪声结合足底电击刺激的造摸方式,造模同时,针刺组针刺曲池穴、太冲穴进行干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天只做与针刺组相同的抓取刺激.记录在造模前1天、第3、5、7、9、11天大鼠的血压变化,11d后取大鼠左肾.运用Gene Chip Rat Gene 2.0 ST芯片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模型大鼠肾组织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检测,分别找出空白组与模型组之间及模型组与针刺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运用GO数据库对各组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造模开始后,空白组血压基本稳定;第3天开始模型组血压开始上升,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出现行为改变.针刺干预第5天开始,针刺组血压低于模型组(P<0.05).芯片分析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共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6个上调,有48个下调;与模型组相比,针刺治疗后差异表达基因有11个上调,有45个下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与生物调节,刺激反应,多细胞生物体过程,代谢过程,免疫系统进程,受体活性,调节酶,转运蛋白活性等功能有关.结论 针刺太冲、曲池穴对于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具有一定的降压效应,并可能通过下调Cntn4,Spta1,Mir10,Fbxo15基因来调节血压并对其早期肾脏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骐影;孙启胜;贾文睿;郭秋蕾;杨芳媛;战和;王赫;刘清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益肾活血降浊中药结肠透析与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降浊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降浊中药结肠透析,并配合中医护理.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Scr)、血尿素氯(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or)等指标改善情况,计算2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 (P <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Scr、BUN、Ccr等指标变化,均有所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益肾活血降浊中药透析,具有清热活血,益肾降浊的作用,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尚巍;王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病防治管理模式中的运用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重要的思想理论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慢病防治管理受到世界卫生工作的重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其现代医学的慢病管理有趋于一致之处,在慢病防治管理体系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从而实现“治未病”思想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张影;兰天野;吕志国;任吉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自发性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海马的形态学改变及中药益气养阴散结复方对其影响

    目的 观察自发性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海马的形态学改变及中药复方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11 ~12周龄KKAy小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及中药组,同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中药组灌服中药复方,模型组及正常组灌服等量蒸馏水,分别于实验的第4、8、12周末处死各组小鼠,通过光镜观察海马组织HE染色、计数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数量.结果 第4、8、12周模型组与中药组海马CA1区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与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JP<0.05).第8周末,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发生变化,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第12周末,模型组小鼠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异常,海马细胞排列紊乱,CA1区、齿状回部的多数神经元胞体、胞核出现显著病理性改变,海马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中药治疗组海马组织的神经元细胞排列较整齐,第4、8周末仅见少量神经元细胞深染,第12周末部分神经元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 ~ 20周龄的KKAy小鼠的海马组织开始出现较明显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及减少的形态学改变,22 ~ 24周龄时,这种改变更为显著.该中药复方可有效的调节KKAy的糖脂代谢紊乱,干预和延缓KKAy小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作者:田文杨;龙泓竹;吴淑馨;孙宏峰;白颖;杨晓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刘建秋教授治疗咳嗽经验

    刘建秋教授认为,咳嗽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但概括言之,病因无非外感、内伤两大类,新病多因外邪袭肺,鼻、咽、喉不利,阻遏气机所致;久病多因寒、热、痰、瘀互阻,虚实夹杂,肺失宣降,气机逆乱所致.临床上主要应用通窍解表、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调畅气机4法,但并不拘泥于4法,而是根据病情4法选用或并用,以达治疗目的.

    作者:李竹英;常雪岩;高风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段亚亭老中医治疗痛经经验

    段亚亭老中医认为,痛经病机以阳虚寒凝、胞络不通为主,治疗以止痛为效,但止痛不是目的,更不是主要的治法,应追根溯源,求因治本,辨证施治,方能达到好的效果.临证多采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少腹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

    作者:邓颖;夏敏;张利梅;侯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纪青山教授针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

    纪青山教授认为,血虚风燥型湿疹多由日久伤阴耗血,使肌肤失去濡养所致,遂以辨病、辨证、辨经理论为指导,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观点治疗.治疗选穴时避繁就简,依据病在皮肤、多有瘙痒之特点选定6个基本穴.为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和扶正祛邪的作用,采用艾灸、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梅花针等特色疗法,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者:刘月;陈春海;刘春;张楚;陈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党安琪主任医师脂肪肝两型辨证学术思想

    党安琪主任医师认为,脂肪肝属“肝积”范畴,饮食失节、缺乏运动、年老体弱等为其基本病因,气虚为其基本病机,湿滞、血瘀为气虚的病理产物,相互胶着,积于肝脏形成肝积?疾病日久,湿滞、血瘀加重,进一步损伤脾肾阳气,故气虚湿阻血瘀为脂肪肝的早期,阳虚湿阻血瘀为脂肪肝的晚期,形成脂肪肝两型辨证学术思想,有效的指导了临床.在治疗脂肪肝的过程中,强调饮食、运动、中医药早期干预;重视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把握病症结合,分型制宜;突出益气论治.研制出血脉舒通口服液,用于治疗脂肪肝、血脂异常、肥胖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

    作者:王永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冯晓纯教授从食积论治小儿常见疾病

    冯晓纯教授认为,食积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脾系疾病,是由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食积可引发多种疾病,儿科疾病亦可多伴有食积症状.如食积而化肺热易产生“食积肺热”,阴阳失衡而多发小儿疾病.临证在治疗感冒、咳嗽、哮咳、哮喘、便秘、紫癜等小儿常见病中,常以“清热化积”为其治疗大法,从食积论治小儿常见疾病,每获良效.

    作者:崔庆科;朱浩宇;冯晓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风通腑泄热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中风通腑泄热颗粒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fC)对厚朴、大黄、枳实进行定性鉴别,以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作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厚朴酚进样量在0.101 2~1.012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计算其平均回收率为97.39%,RSD为1.72%,和厚朴酚进样量在0.105 2~1.052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计算其平均回收率为95.75%,RSD为2.60%.结论 本试验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中风通腑泄热颗粒的质量.

    作者:董晗;赵建军;何蕊;方春雪;娄婷婷;位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口腔内阿是穴为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目的 观察针刺口腔内阿是穴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口腔内阿是穴为主治疗;对照组常规中西医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疗效评价[疼痛缓解率=治疗前(VAS分值-治疗后VAS分值)/治疗前VAS分值×100%]研究针刺口腔内阿是穴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口腔内阿是穴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能近接触口腔内扳机点,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孙伊平;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