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与血脂、前列腺素代谢相关关系之探讨

孟永霞;李建国;吴菁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 前列腺素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与血脂、前列腺素是否相关,试图为临床限制AMI的损伤面积提供某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80例健康人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包括非Q波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各项血脂、前列腺素代谢的PGI2、TXA2、T/P水平的变化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梗死面积(MIS)大小,并将MIS与血脂、前列腺素进行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AMI患者TC、TG、LDL-C、ApoB、TXA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HDL、ApoA1则低于正常人,本文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MIS与PGI2、T/P显著相关(P<0.05),与血脂水平无关.结论前列腺素代谢在AMI中与心肌梗死范围有关,血脂水平与MIS无关.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醇用量不当17例临床分析

    甘露醇的高渗脱水作用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多次、大剂量使用而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和急性肾衰竭却不被人们所重视.现将甘露醇用量不当17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建衡;胡彤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血糖性偏瘫误诊脑梗死26例分析

    目的探讨低血糖性偏瘫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6例低血糖性偏瘫患者入院后按急性脑血管意外治疗无改善,即行脑CT检查及测血糖.结果全部患者脑CT检查未发现梗死灶,而血糖水平在0.5~2.6mmol/L,经立即静滴葡萄糖液后偏瘫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老年人不明原因昏迷时,如意识障碍明显重于脑局部损害定位体征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作者:张新庆;王崇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西米替丁与扑尔敏联合滴鼻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

    我们采用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与扑尔敏联合滴鼻的方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自2001年初至年底治疗150例,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甘立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治疗的进展

    自从荷兰内科医生Willem Kolff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运用体外透析救治肾衰竭患者以来,血液透析治疗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透析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及多样化;二是对透析患者并发症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延长了透析患者的寿命,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治疗已成为成功的器官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王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继发性弥漫性双肺间质肉芽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咳嗽,咯痰,气短1月于2000年12月11日入院.该患者于2000年11月初出现咳嗽,咯痰,气短,至12月7日增重.在门诊查双肺CT,考虑为间质性肺炎,结节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作者:黄莉萍;岳鑫;郭红;丁亚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治.方法 22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肺部感染而先出现低氧血症(PaO2 46.42±5.55mmHg),继之急性CO2潴留(PaCO2 88.05±18.75mmHg),发生急性Ⅱ型呼吸衰竭. 22例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结果 4例经上述治疗后好转,拔除气管插管,恢复正常呼吸.18例无法脱离机械通气,于3~28d内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机械通气支持是目前抢救重症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用的方法.但对心功能IV级、心力衰竭晚期、全身衰竭者是否进行此治疗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郑秋甫;王小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院前心脑血管急症救治的原则

    1 院前急救可提高心血管急症的生存率许多社区医疗实践证实,不断加强和改善社区急救医疗服务(EMS)体系是提高心脑血管急症生存率的关键.基本生命支持的救治方法在基层和社区医疗中的普及,使许多现场急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院外的心脑血管急症患者获得生存佳的目标.

    作者:沈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癀片的临床新用途

    近年来,新癀片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新的用途不断地推出,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孙运德;李建军;张海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视力减退的观察与防治

    进入老年期后,视力常出现减退.为了探讨老年人视力减退的原因,我们对本地区三所干休所560例老干部进行了视力体检,对裸眼视力在1.0以下老年人进行了系统的眼科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应树立健康的生死观

    老年人只有在科学的生死观指导下生活,才能摆脱对死亡的恐惧.1 老年人生死观是怎样形成的?一个人的生死观不仅与其世界观或价值观紧密相联,而且与个性和毕生经历,与其所处的文化和社会条件、家庭关系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作者:姜德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24h动态血压监测结合偶测血压,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2周后血压变化.氨氯地平起始剂量5mg,1/d,药物治疗2周后未达标者增至10mg,1/d.结果氨氯地平不仅对偶测血压可降低外,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也证实可明显降低平均压、白天及夜间血压.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24h血压.

    作者:韩常宝;高敏娟;沈维勤;冯荣感;王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咳嗽-晕厥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低热、咳嗽半个月伴意识丧失3次入院.半月前受凉后咳嗽,咯白色泡沫痰,曾在持续性剧咳后意识丧失,伴有小的抽动,不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约半分钟自行缓解.

    作者:杨桂兰;张华;赵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军队老年人多器官疾病与心律失常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人多器官疾病与心律失常关系.方法对军队28所干休所,2126例老年人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常规12导联心电图.分析多器官疾病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2126例老年人中,多器官疾病发生率达86.8%(1845/2126),多器官疾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达48.6%(897/1845),较对照组15.3%(43/28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军队干休所老年人出现多器官疾病患病率高,其心律失常发生率也高.

    作者:慈书平;王士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检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老年前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5例,老年健康对照组48例,老年前期健康者50例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患病组血清总胆红素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老年患病组低于老年前期患病组(P<0.05),老年健康组低于老年前期健康组(P<0.05).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新的危险因素.

    作者:雷宇春;白耀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1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是呼吸系统的功能异常,导致急性二氧化碳潴留或输送到组织的氧缺乏.虽然呼吸衰竭常由肺胸疾病引起,但其它器官系统也涉及呼吸过程,因此其它系统或器官,如肌肉骨骼系统,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也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作者:俞森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胸痛的误诊分析

    老年患者出现胸痛与冠心病所致的心绞痛临床鉴别有时较困难,尤其是同时并存时,更容易误诊和延误诊断,我院近年来也收治数例这样患者,结合文献,对胸痛做一鉴别诊断.

    作者:秦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体衰老与延缓衰老研究进展--人体老化的特征和表现

    本文介绍衰老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人体衰老研究的新进展,也涉及长寿研究的现状以及延缓衰老的理论依据和抗衰老途径.衰老生物学(biology of senescence)或老化生物学(biology of aging)是研究生物衰老现象、过程与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揭示衰老现象的特征,在不同水平(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水平)上的衰老变化,探讨导致衰老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以寻求延缓衰老的途径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认识衰老的本质,增强老年健康意识,延长人的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梅慧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术中术后的应用

    1 临床资料回顾分析1996~2001年5年间纤维胆道镜检查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6~78岁,平均48岁,所有病例行B超检查,部分病例行核磁胆道成像检查.术前诊断有梗阻性黄疸38例,单纯肝外胆管结石2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0例.胆道肿瘤3例,缩窄性乳头炎2例.术中胆道镜使用43例,经T管窦道进镜15例,胆肠吻合口扩张2例.

    作者:万焕真;梁继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口服卡托普利引起白细胞减少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74岁.确诊高血压病10年,长期口服心痛定、消心痛等对症降压,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mmHg,2002年8月停用心痛定,改用卡托普利25mg,3/d,口服,一个半月后出现发热,全身无力,食欲减退.

    作者:岳吉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自从1992年Brugada等[1]首先报道8例右胸导联具有特异性改变患者因特异性室速导致猝死以来,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国内外有关报道近年来逐渐增多,本文仅就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现状做一概述.

    作者:张孝忠;彭整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