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张孝忠;彭整军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 心电图
摘要:自从1992年Brugada等[1]首先报道8例右胸导联具有特异性改变患者因特异性室速导致猝死以来,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国内外有关报道近年来逐渐增多,本文仅就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现状做一概述.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1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是呼吸系统的功能异常,导致急性二氧化碳潴留或输送到组织的氧缺乏.虽然呼吸衰竭常由肺胸疾病引起,但其它器官系统也涉及呼吸过程,因此其它系统或器官,如肌肉骨骼系统,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也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作者:俞森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心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的评价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率特别是窦性心动过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心率的某些因素.方法全部患者均连续观察入院后72h心电图和心电监护,以窦性心率高于100次/min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min为心动过缓,分别对两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休克及心律失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9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29.5%).前壁168例中70例(41.7%)和下壁140例中21例(15.0%)发生窦性心动过速,P<0.01.窦性心动过速患者死亡15例,病死率16.5%,明显高于非窦性心动过速患者(4.6%),P<0.01.窦性心动过速组合并心力衰竭、休克61例(67.0%)明显高于非窦性心动过速组(10.6%),P<0.01.室性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无关,房室传导阻滞易见于下壁梗死,束支阻滞易见于前壁梗死.房颤发生率与梗死部位无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窦性心动过速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心动过速患者.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作者:姚莉;傅文栋;王津英;王新华;孔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未经溶栓治疗的患者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根据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将131例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4组进行对比分析.A组:梗死前24h内有心绞痛者.B组:梗死前7d内有心绞痛者.C组:梗死前有心绞痛发作>7d.D组:梗死前无心绞痛发作.结果 CK和CK-MB峰值浓度A组均低于D组(P<0.05);B组、C组也低于D组(P<0.05).左室收缩功能,A组LVEF高于D组(P<0.01),且B组、C组LVEF也高于D组(P<0.05).A组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左心功能衰竭、室壁瘤、死亡率均低于其他组:四者总的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D组(34.1%比53.3%,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梗死后心脏有保护作用,梗死前24h之内心绞痛发作有减少梗死后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李元新;毛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穴位药物封闭加羊肠线植入治疗支气管过敏性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上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的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并且多受累于中青年,该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因而在治疗上无特别有效方法.笔者从1998年起,根据中医理论和经络学说,采取穴位封闭加植入羊肠线的方法,治疗了100例支气管过敏性哮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设单纯药物封闭对照组50例作对比观察.

    作者:高顺成;张玉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嗜酸性肉芽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反复发热、腹泻半年,加重伴左颌下肿物20d于2001年10月22日入院.

    作者:刘桢桢;李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恙虫病误诊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因寒战、发热、咽痛10d就诊.于2002年8月7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寒战、发热、咽痛,体温在37.5℃~39.3℃之间,寒战、发热以夜间尤为明显,伴有头痛、胸闷、乏力、食欲减退.

    作者:钟明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咳嗽-晕厥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低热、咳嗽半个月伴意识丧失3次入院.半月前受凉后咳嗽,咯白色泡沫痰,曾在持续性剧咳后意识丧失,伴有小的抽动,不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约半分钟自行缓解.

    作者:杨桂兰;张华;赵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西米替丁与扑尔敏联合滴鼻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

    我们采用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与扑尔敏联合滴鼻的方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自2001年初至年底治疗150例,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甘立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低血糖症20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患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肝肾功能不全,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机会较多,且易伴随神志及精神异常的情况,而老年人发生低血糖症时易与前者混淆,或造成误诊,为此就我院1992~1999年间收治的20例老年低血糖病例诊治分析如下.

    作者:刘玉英;曲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骨质增生167例疗效观察

    我们从1986年~2001年4月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腰、膝部骨质增生患者1056例,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167例总结如下:

    作者:孔庆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动脉栓塞11例临床分析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系指体静脉或右心系统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尽管PE已有溶栓、抗凝、解痉、止痛等内科疗法以及肺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术等外科疗法,但由于该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因此容易导致漏诊、误诊、误治,造成PE死亡率较高.为提高对PE的认识,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地治疗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11例PE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提高PE的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滕长波;叶喜忠;张允彬;刘晖;张淑波;牛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氯沙坦钾致血管性水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血压增高28年,劳力性心慌气短4年伴胸闷心前区疼痛加重1d,于1998年8月19日入院.

    作者:余向艳;彭洁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与血脂、前列腺素代谢相关关系之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与血脂、前列腺素是否相关,试图为临床限制AMI的损伤面积提供某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80例健康人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包括非Q波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各项血脂、前列腺素代谢的PGI2、TXA2、T/P水平的变化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梗死面积(MIS)大小,并将MIS与血脂、前列腺素进行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AMI患者TC、TG、LDL-C、ApoB、TXA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HDL、ApoA1则低于正常人,本文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MIS与PGI2、T/P显著相关(P<0.05),与血脂水平无关.结论前列腺素代谢在AMI中与心肌梗死范围有关,血脂水平与MIS无关.

    作者:孟永霞;李建国;吴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治疗的进展

    自从荷兰内科医生Willem Kolff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运用体外透析救治肾衰竭患者以来,血液透析治疗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透析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及多样化;二是对透析患者并发症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延长了透析患者的寿命,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治疗已成为成功的器官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王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24h动态血压监测结合偶测血压,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2周后血压变化.氨氯地平起始剂量5mg,1/d,药物治疗2周后未达标者增至10mg,1/d.结果氨氯地平不仅对偶测血压可降低外,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也证实可明显降低平均压、白天及夜间血压.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24h血压.

    作者:韩常宝;高敏娟;沈维勤;冯荣感;王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院前心脑血管急症救治的原则

    1 院前急救可提高心血管急症的生存率许多社区医疗实践证实,不断加强和改善社区急救医疗服务(EMS)体系是提高心脑血管急症生存率的关键.基本生命支持的救治方法在基层和社区医疗中的普及,使许多现场急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院外的心脑血管急症患者获得生存佳的目标.

    作者:沈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自汗与盗汗128例分析

    正常情况下,汗腺分泌一定的汗液以保持人体皮肤湿度,并排泄部分代谢产物.但在某些疾病过程中出汗过多,则为异常表现.临床常见类型有盗汗(夜间入睡后出汗)、自汗(由于代谢旺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体虚出汗过多),十分常见.祖国医学认为肺卫之气不固,则毛孔疏松,易受外邪侵袭,肌表不固,津液外泄,可发生自汗,常采用中药固表敛汗.而西药尚无特效疗法.我院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盗汗自汗(简称汗症)1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左菊英;彭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检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老年前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5例,老年健康对照组48例,老年前期健康者50例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患病组血清总胆红素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老年患病组低于老年前期患病组(P<0.05),老年健康组低于老年前期健康组(P<0.05).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新的危险因素.

    作者:雷宇春;白耀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静滴,观察治疗前后:①生化检查;②血液流变学;③心电图;④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硝酸甘油片用量).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而对照组除红细胞比容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副作用轻.

    作者:谷素洁;娄振宇;徐立新;黄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视力减退的观察与防治

    进入老年期后,视力常出现减退.为了探讨老年人视力减退的原因,我们对本地区三所干休所560例老干部进行了视力体检,对裸眼视力在1.0以下老年人进行了系统的眼科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