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超;李一群;杨帆
目的 评价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0例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给予口服凉血解毒汤(生槐花、紫草、赤芍、白茅根等)治疗6周,通过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受累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和病情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治疗后BSA和P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DL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田海刚;胡帅;蔓小红;尤立平;宋佩华;唐娟;费良阅;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DP)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呈进展性,促使肺血管收缩及重构,引起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在其发病机制方面,肺气虚失治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肺气亏虚则肺主治节功能失调,是COPD重要的发病机制.现代研究认为,肺气虚的初表现是肺通气功能开始减退,出现小气道功能受损,此时肺通气功能的减退是可逆的,且这种减退和肺气虚的程度成正相关,并逐渐累及脾肾,导致病情进展及传变,终成为不可逆的通气功能障碍.肺气虚还可导致痰瘀的生成,从而使COPD气道结构改变,致使气机失常,阻碍肺气的宣发肃降,加重肺通气功能障碍.
作者:尹婷婷;李泽庚;王婕琼;方莉;王传博;童佳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需求,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明显增加,需求种类也逐渐多元化.作为初级卫生保健影响性因素,社区卫生服务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保证社会和谐具有关键意义.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宣传覆盖率低、政府支持力底低、政策缺乏等,今后应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加大政府部门支持的力度等.
作者:白明艳;韩俊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确立亚健康肾阳虚证人群的膏方基础制剂.方法 将筛选出的156例判断为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证为肾阳虚证患者,在膏方治疗前后填写《疲劳量表》《简明心境量表》及《中医证候量表》调查问卷,给以中药膏方(由生黄芪、党参、淫羊藿、鹿角、菟丝子、紫河车、沙苑子、生地黄、阿胶、冰糖等组成,于冬至前后开始服用,20g/次,早晚各1次).结果 亚健康肾阳虚证人群经膏方治疗后,其《疲劳量表》与《心境量表》各维度积分改变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温阳补肾填精膏方通过中医气血阴阳互生理论达到治疗亚健康肾阳虚证的良好疗效.
作者:黄风;周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黄褐斑是多发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本病总因脏腑功能失调、面部气血失和所致.中医外治法对于本病的治疗优势明显,针刺及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等可以调和阴阳,疏通面部气血运行;面部按摩可使面部气血经络畅通,改善面部肌肤营养状况,与药物相比其疗效持久,避免针刺与服药的痛苦;外敷面膜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代谢,对抗和清除氧自由基;综合外治法,可发挥多种功效,达到清除黄褐斑之目的.
作者:王博超;李一群;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齐向华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融合古今医家的脉法,创立了以25对脉象要素为基础的具有系统性与回溯性的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并在“方证相应”的基础上归纳创新出“脉证方相应”的规律.通过诊察脉象,提取脉象要素,总结脉象特征,得出实实在在的客观证据,依照这些实实在在的“脉象证据”所示进行层层推理,运用系统辨证方法,后推导出疾病整个过程和主要病因、病机、证候,然后进行“审因论治”或“方因证立”.
作者:刘英杰;齐向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偏头痛发病之因不外外感、内伤两端,或风寒外袭,或下虚上实,或肠胃失司,致经气冲逆,上干于清道,不得运行,壅遏作痛.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风寒痰郁,虚者多因气虚髓亏,终皆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所致.临证以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痰浊上扰、肝肾亏虚4型为常见.治疗以祛邪与补虚为主,但总以缓急止痛为原则.临证采用传统中药汤剂、自拟方及中成药辨证论治,或治以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效更佳.今后应在结合国际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兼顾中医特色,使中医的标准化与差异化相统一.
作者:陈鸿雁;董晗;张静;赵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运用RP-HPLC法测定哈蟆油中胆固醇棕榈酸酯的含量.方法 使用Agilent zorbax-C18色谱柱(4.6 mm× 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9:21);柱温:30℃;体积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210n m;进样量均为10 μL.结果 哈蟆油中胆固醇棕榈酸酯进样量在0.188 4~0.502 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61%,RSD值为1.01%,且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均良好.结论 此方法可以通过RP-HPLC法快速、稳定、精密的测定哈蟆油中胆固醇棕榈酸酯的含量,减少以往利用正相色谱的不便.
作者:王永生;迟航;徐阳;罗阳;曲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血液透析行深静脉导管留置术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实施循证护理,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8例,发生率为30.77%;治疗组患者发生感染2例,发生率为7.6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对血液透析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患者进行准确评估,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治疗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风险.
作者:韩林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has-miR-29b重组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对VEGF表达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as-miR-29b与VEGF-3′ UTR的结合位点;将PCR扩增的miR-29b前体序列和pcDNA-DEST47载体经酶切后连接,构建pcDNA-DEST47-miR-29b表达载体;采用荧光素酶检测法和Western blot法证实miR-29b对VEGF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psiCHECK2-VEGF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pcDNA-DEST47-miR-29b两种质粒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单独转染的空载体组和Lu-VEGF组(P<0.01),同时发现其他种类miR-NA(Let-7g)不能抑制VEGF荧光素酶活性,而miR-29b明显抑制VEGF荧光素酶活性;转染pcDNA-DEST47-miR-29b质粒后在Jurkat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受抑制.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pcDNA-DEST47-miR-29b重组质粒;miR-29b与VEGF具有靶向关系,且miR-29b参与其调控作用.
作者:单鸿阁;高辉;张海芹;董娟聪;金顺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检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用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并运用这些客观指标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目前已有研究显示,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将HOMA指数作为2型糖尿病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中医证型的演变,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进行性衰减.明确2型糖尿病病程及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与中医病机、证型的对应关系,能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作者:周洁;王纯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Ⅳ型胶原(ColⅣ)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喂饲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解毒通络保肾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联合贝那普利).1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球中ColⅣ及FN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Col Ⅳ及FN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解毒通络保肾组大鼠血糖、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Col Ⅳ及FN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能够减少肾组织中ColⅣ、FN含量,抑制肾小球ECM积聚,延缓DN的进展.
作者:王秀阁;赵金祥;朴春丽;陈曦;高林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对近15年关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文献分析,发现治疗周期即2次治疗的时间间隔缺乏统一性,不同报道之间变量不统一,难以比较不同治疗周期之间的优劣.且目前尚无针对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不同治疗周期之间疗效对比的相关研究,也缺乏关于影响治疗周期选取的相关因素的研究.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治疗周期的研究有待补充,以期寻找合理的治疗周期,减少治疗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周清辰;赵子萱;葛宝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梅核气(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梅核气(肝郁气滞型)患者,选取疏肝理气、散结解郁的中药按比例研末,并以适量蜂蜜或醋调匀,制成直径约2 cm,厚度约0.3 cm的药膏,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大椎、天突、膻中穴位上进行治疗.结果 治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梅核气(肝郁气滞型),可疏通经络,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疏肝理气、散结解郁,调节全身气血阴阳,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焦蕾;韩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四逆散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神经递质(5-HT、NE、DA)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制备大鼠抑郁模型,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文拉法辛(12.5 mg/kg)组、四逆散(10,5 g/ks)组.连续灌胃给药3周,糖水偏爱实验和open-field实验测定动物行为学,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下丘脑中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含量,探讨四逆散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蔗糖水偏嗜度、open-field实验得分明显偏低,下丘脑中5-HT、NE和DA的含量低于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散(10,5 g/kg)组大鼠体质量、蔗糖水偏嗜度、open-field实验得分明显增加,下丘脑中神经递质(5-HT、NE和DA)的含量明显偏高.结论 四逆散可明显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表现出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作者:李明;徐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的镇痛效应及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c-fos的表达,从而揭示耳缘静脉放血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耳缘静脉放血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按5 mg/kg标准连续3d颈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偏头痛家兔模型,在第3天造模60min后耳缘静脉放血,分别在造模前、造模30 min和放血后即刻进行痛阈测定.免疫组化法观察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c-fos表达.结果 痛阈改变:造模30 min耳缘静脉放血组和模型组的痛阈明显降低,与造模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耳缘静脉放血组放血后即刻痛阈明显升高,与造模30 min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缘静脉放血组家兔模型PAG区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耳缘静脉放血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通过抑制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c-fos基因表达发挥了镇痛效应.
作者:杨佃会;马祖彬;韩晶;陈新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推拿,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浆胃动素(MOT)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O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胃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耐受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推拿治疗能够尽快诱导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缩短喂养耐受时间、减少因长期静脉营养输液治疗所致的毒副作用.
作者:文秀敏;吴琴琴;龙艳明;赵洁;叶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现代研究提示,利钠肽是一种具有抗焦虑、抗恐慌等情绪疾病的神经调节剂,其中A型利钠肽为重要.心脏方面,焦虑障碍患者中血浆ANP水平往往低于正常,增加其含量则可达到抗焦虑作用;中枢方面,焦虑障碍发生时HPA轴功能亢进,而A型利钠肽对HPA轴有良性的调节作用.推测A型利钠肽及其受体的功能异常可能是焦虑障碍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探索这一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焦虑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王旭;何薇;王强;雷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痰瘀互结,气血逆乱”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引血下行法是以中医气血升降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逆转阴阳反作病理状态为主要作用机制,并以恢复人体气血自稳调节为目的的一种治法,是预防血瘀形成的重要手段.利用下行通路的药物可以开辟下行的道路,在引血下行的药物中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可以使血之未离经者永安其宅,血之已离经者尽化其滞,从而达到化痰的功效.引血下行法不仅是指理血药的作用,也不是单纯降压药所能比拟的,利用引血下行法治疗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具有切实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行性.
作者:刘迎辉;杜红卫;潘博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药不合理联用情况,为保障医疗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中西药联用处方2 000张,对中西药处方联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496张,占24.8%.其中重复用药及同类药物并存所占的比例高177张,如维C银翘片加对乙酰氨基酚等,占不合理联用处方的35.69%.其次为理化禁忌性的联用处方134张,如五味子糖浆加氢氧化铝片等,占不合理联用处方的27.02%;同时也存在着药理拮抗性的联用和诱发药源性疾病的联用.结论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较常见,应加强医务人员中西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医生中西药联用的水平.医院应加强处方的管理,避免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现象存在,保障患者的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于淑艳;苏维彪;翟坤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