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利锋;张永红;薛俊珍
《金匮要略》不仅是中医治疗杂病的典范,亦包含了丰富的护理学思想.其辨证施护的思想体现在:注意养慎,适应生活起居环境;调节心理,减少情志致病因素;调护饮食,辅助方药治疗;应用临床,完善护理操作方法.
作者:任少辉;马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黄帝内经》[1]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对高血压的早认识.本证其本在肝肾阴虚,其标在“痰浊”“瘀血”.瘀阻脉络,临床多表现头晕目眩、口干、腰膝酸软、胸闷、胸痛、耳鸣耳聋等症状.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内热灼津而生痰;“肾为胃之关”,肾阴不足,关门不利,传导失常,致使大便不通,瘀而化热,煎灼津液而生痰浊.
作者:尚鹏;邬左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胶囊中天麻素的含量,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天麻素在0.04 ~ 0.36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平均回收率值为100.33%,RSD为1.59%.结论:本法准确、可靠、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天麻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殿华;张啸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关键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与肝的关系密切,胰岛素抵抗是大多数Ⅱ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肝论治是治疗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基本法则.
作者:于淼;徐云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止咳胶囊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咳嗽(风寒束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止咳胶囊(药由制麻黄、苦杏仁、葶苈子、莱菔子等组成),2粒/=次,2次/d;对照组38例予止咳丸口服,1丸/次,2次/d,2组均7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6%.结论:止咳胶囊治疗急性支气管、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证属风寒束肺型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刘春霞;王东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与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5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早期清创,中西医结合(足量使用抗生素及中药没药、五倍子等坐浴)等综合治疗.结果:5例住院时间短15 d,长35 d,平均21 d,均治愈出院.结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早期反复多次的彻底清创是治疗的关键,合理、足量使用抗生素,同时结合中医中药的运用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毛龙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傅青主女科》,首创以色论带,将带下分为白带、青带、黄带、赤带、黑带.强调带下的产生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治疗带下关键在于疏肝、扶脾、补肾,创立了行之有效的方药,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
作者:张慧;王金先;陈立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内经》中“酸味相佐”体现在酸味收敛散于诸经之热;酸味收摄肺肾之气;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淡润渗3个方面.
作者:田露;肖照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丹栀银龙汤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患者用丹栀银龙汤(牡丹皮、栀子、金银花、龙胆草等)内服,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150 mL,混合分2次口服.外洗治疗每日2次,2周为1疗程,易复发者坚持治疗2~3疗程.结果:75例均在1~3个疗程内结痂痊愈,总有效率100%;6月后复发3例,复发率17.3%.结论:丹栀银龙汤内服外洗治疗生殖器疱疹,驱邪扶正并用,内外兼治,能迅速消除皮损,降低复发率,收到较好疗效,且费用低廉.
作者:胡彦军;李芳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马齿苋合剂治疗郁积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郁积性皮炎患者应用马齿苋合剂湿敷外洗患处,7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痊愈34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结论:马齿苋合剂治疗郁积性皮炎有明显疗效.
作者:杨杰;秦录;任翠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健康体检中心应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人性化服务”意识,通过改善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及正确处理患者投诉等手段,达到与患者多沟通、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
作者:梁美荣;李洪军;梁丽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引火归原法治疗的病证大多具有寒热并见的特点,辨证稍有疏忽,极易误诊.重视问诊,辨明“火”性;重视剂量,胆大心细;重视医嘱,忌服生冷.引火归元法的适应证、辨证要点及使用注意尤为重要.
作者:张晓丹;贾波;陈西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药通脉地仙丸是由黄芪、杜仲、何首乌、川牛膝、川芎、丹参、地龙等组成的复方制剂,其活性成分对心肌缺血均具有保护作用;通脉地仙丸中的多种中草药成分对缺血心肌血管的再生均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栾杰男;李根;焦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风湿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Still病、银屑病关节炎急性期等都可见到营分证,斑疹色红、发热、舌绛、脉细数为其共同表现,都有营热、动血、扰神、血瘀4种病理变化;因基本病机各有侧重,兼夹病邪有所不同,用清营汤加减兼顾病机常收效满意.
作者:雷雪姣;付新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流派,其崇阴思想、清净养神思想、顺时养生思想和节欲养生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均有体现,对中医学养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赵成志;李雪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毒瘀与正虚并存”是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基础.正气虚损是慢性重型肝炎的内因,外因则为湿热疫毒侵袭人体所致.正虚与毒瘀并存的病理机制,决定了在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中不但要祛邪,更要顾护正气.扶正为基本之法,时时顾护脾胃,使气血化生有源.
作者:侯岩;崔丽萍;李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针对脾胃纳运失健,气机升降失司,导致清气(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生的各种疾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顾护脾胃“后天之本”疗效显著.凡证属脾气亏虚、气机升降不合之证,均可尝试运用此方加减.
作者:燕东;周斌;刘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是指由于脂质代谢通路上肉碱或一些酶的缺乏,直接或间接影响肌肉细胞内的脂质代谢,导致脂肪在肌纤维细胞内沉积,引起肌肉无力和疲劳现象的一组代谢性疾病.[1]肌细胞内的脂肪代谢是有一系列酶参与转化的过程,较明确的病因有3大类:肉毒碱缺乏症、乙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和肉毒碱脂肪酰基转移酶缺乏症[2].LSM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李伟等[3]报道我国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主要病因为多种脂酰辅酶A缺乏,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国人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多是由ETFDH基因突变所致[4].毕学杰等[5]报道有同胞姐弟同患LSM的病例,佐证了此病的家系遗传性.兹举1例介绍如下.
作者:宗寿健;王兴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方法:取90只Wislar雄性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造模,设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西药对照组、针刺治疗1组、针刺治疗2组.针刺治疗组取肺俞、脾俞、肾俞、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隔日针刺1次;西药对照组每日喂服弥可保.各组均于治疗8、12周取大鼠尾神经制备标本,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造模8周时,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尾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模糊松散排列紊乱;造模12周时,部分有髓神经纤维发生沃勒变性,轴索出现消失现象,髓鞘板层疏松呈不规则的膜样团块.针刺治疗1组与糖尿病模型组8周比较,上述改变均减轻;针刺治疗2组与糖尿病模型组12周比较上述改变均减轻;西药对照组与针刺治疗2组情况相似,但各治疗组均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针刺对大鼠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从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周围神经有髓纤维的形态及功能而实现的,且早期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治疗.
作者:逄紫千;谢占峰;阎慧;朱丹;叶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失血性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中医根据临床病症特点将失血性月经病分别诊为崩漏、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疾病.临床治疗皆需止血调经[ 1-2].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紊乱,月经来去不定,多少不定.其特点是经行无常,多见于青春期及绝经前期,严重者可致贫血[3-4].月经先期是月经频发,月经周期短缩,少于21 d.月经过多是月经期失血量增多,每次经行常达数百毫升,多有贫血的征象.
作者:陈立怀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