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静;张旭生
《内经》论痹证,从宏观方面进行论述,《金匮要略》论痹证,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从微观方面进行论述,从肢体经络和脏腑角度方面阐述痹证的病证分类;从预防治则治法方面深化痹证的治疗理论;使痹证的病因病机,分型辨证,治法方药更加丰富.
作者:席鹏飞;马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宝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血宝胶囊(药由紫河车、鹿茸等组成)口服,对照组给予益血生口服.2组均2个月为1疗程.结果:血宝胶囊可明显改善心悸、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形寒肢冷、耳鸣、大便时溏等症状,且对舌脉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心悸、头晕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RBC、HB、MCV、MCH、MCHC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MCV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8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宝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既避免了西药带来的毒性反应又有较好治疗效果,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徐亚文;刘大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脑缺血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后给予葛根注射液,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造成大鼠血栓形成模型,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并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结果:葛根注射液能减少血栓的湿重及干重,能降低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梗死面积、脑指数、脑含水量,并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葛根注射液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减少血栓形成及保护脑缺血的作用,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根据.
作者:孙云飞;施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张文泰教授根据中医筋伤学理论,在冯天友老先生脊柱旋转复位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形成独特的治疗方法,即定点旋转提拉法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理论与临床并重,医生与患者协同,动静结合,刚柔相济.
作者:朱东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葶苈定喘汤加减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选用葶苈定喘汤加减(药用葶苈子、炙麻黄、杏仁、苏子、款冬花等)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6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对照组基本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葶苈定喘汤加减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化痰平喘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蒋建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方法:取90只Wislar雄性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造模,设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西药对照组、针刺治疗1组、针刺治疗2组.针刺治疗组取肺俞、脾俞、肾俞、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隔日针刺1次;西药对照组每日喂服弥可保.各组均于治疗8、12周取大鼠尾神经制备标本,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造模8周时,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尾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模糊松散排列紊乱;造模12周时,部分有髓神经纤维发生沃勒变性,轴索出现消失现象,髓鞘板层疏松呈不规则的膜样团块.针刺治疗1组与糖尿病模型组8周比较,上述改变均减轻;针刺治疗2组与糖尿病模型组12周比较上述改变均减轻;西药对照组与针刺治疗2组情况相似,但各治疗组均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针刺对大鼠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从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周围神经有髓纤维的形态及功能而实现的,且早期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治疗.
作者:逄紫千;谢占峰;阎慧;朱丹;叶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芎蒌通脉方配合弥可保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P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 PDN 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弥可保常规治疗2周;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芎蒌通脉方(方由丹参、川芎、瓜萎、薤白等药组成)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TCSS)、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TCSS均有改善(P均<0.05),但以观察组改善明显;观察组NCV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芎蒌通脉方配合弥可保治疗PDN疗效较好.
作者:郑海霞;谢守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笔者于2010年6月-2010年9月,应用无锡市中医院自制癣净灵液浸泡治疗角化型手足癣7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男30例,女40例;年龄12~ 75岁,平均(35±4.2)岁;病程1 ~ 30年,平均(8.5±1.5)年.对照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10~70岁,平均(30.0±2.0)岁;病程1~25年,平均(6±1.5)年.均经真菌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证实为真菌感染.
作者:吴一斌;王力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流派,其崇阴思想、清净养神思想、顺时养生思想和节欲养生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均有体现,对中医学养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赵成志;李雪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直肠粪嵌塞诊治分析,重视对该病的诊断以减少误诊.方法:对21例直肠粪嵌塞患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误诊思路、诊治经过进行分析.采用抠出嵌塞的粪块,解除直肠扩张状态等及时疗法.结果:经治疗,21例患者均进食好转,大便正常,随诊1~26个月未复发.结论: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应该对本病要加强认识,重视肛门指诊,以减少误诊,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旗;翟敏;张永安;周峰;孙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人工流产术后月经量少以肾虚血瘀型为常见病症,治疗当通补并用,并结合针刺疗法和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补肾中药对卵巢的作用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来实现,既可直接对卵巢起作用,还可通过下丘脑而对卵巢发挥作用,在补肾基础上加活血药,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卵巢血流量,激发成熟的卵泡排卵及促进黄体发育,改善子宫血运及内膜增生分泌,促使子宫内膜脱落,增加月经量.
作者:何光文;高月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痛剧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临床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器质性2种.其中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好发于青年妇女和青春期少女.笔者运用针灸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兰;李绿茵;夏凡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降黄合剂(药由茵陈、大黄、丹参、赤芍等组成),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生化指标、血清内毒素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恢复肝功能、降低血清内毒素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降黄合剂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恢复肝功能、降低血清内毒素.
作者:解新科;张峰;常占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 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的83.3%,2组比较(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作者:龙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针对脾胃纳运失健,气机升降失司,导致清气(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生的各种疾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顾护脾胃“后天之本”疗效显著.凡证属脾气亏虚、气机升降不合之证,均可尝试运用此方加减.
作者:燕东;周斌;刘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贾钰华 教授立疏风开肺为法治疗外感咳嗽,从祛风论治,使外邪得以宣散,肺气得以宣畅,而又不耗散肺气.自拟疏风开肺汤,由荆芥、白芷、厚朴、杏仁、桔梗、生甘草、贝母、桑白皮、菊花、薄荷等10味药物组成.治疗外感咳嗽各证型均用疏风开肺汤稍加变通,适当加减,疗效确切.
作者:邓桂珠;米家晖;贾钰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5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药用生黄芪、白芷、贝母、防风、赤芍等)治疗,对照组采用糖尿病足基础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糖尿病足的愈合状况.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19%(P<0.05).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糖尿病足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黄荣春;邓新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耳鸣[1-2]是耳科常见病,也是一个临床症状,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广大患者.传统中医认为耳鸣病机复杂,而其中又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邹澍宣主任通过临床辨证论治,从中焦脾胃论治,以益气聪明汤为基础方,治疗耳鸣疗效显著,兹举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张天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是脑神失养、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气滞、痰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脏腑功能失调是所有病机共同拥有的主线;对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研究,不能局限于某一脏或某一腑,应以某一脏或某一腑为主,兼顾其他脏腑,结合四诊,根据病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达到治愈目的.
作者:章新根;熊卫红;蔡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缪希雍,明末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和《神农本草经疏》为其代表作.缪氏无论在用药上、还是在辨证论治上都有其独到见解;同时,临证特别注重诊法的应用:善于观察,见微知著;屏弃偏见,注重问诊;精通脉理,善于观察;切磋心得,协力诊治.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四诊,综合分析,善于变通.
作者:赵瑞占;安国辉;董淑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